1

关于九的名字的来历众说纷一说是因八仙过海过此山,正逢久旱,荒山野岭寸草不生,山下的百姓亦难生存。为了让此山重新焕发青春,救山民于水火之中,众仙与山神一起在山上遍植花草树木。

铁拐李用靴子从东海提来清水洒遍山岗荒野,花草树木喜逢甘露,速速新生。不几天满山葱绿,树木成林,鲜花盛开,蝶飞蜂舞,春意盎然,把整个大山装扮得像一座大花园,解救了当地民众干旱少雨的困扰。

八仙临走时,铁拐李的靴子扔在了靴谷的山头上,成了今天的靴石。韩湘子在靴子的周围插上了笛子、长成了一片竹园。荷仙姑又在山间的池水中插上了荷花,不久荷香四溢。

因山神爷在救此山荒旱无雨,重新长绿中也立下了功劳,所以此山命名时,连山神在内,共称九仙,故此山取名九仙山。

另有一种说法是,第九仙不是山神而是孙膑。因为孙膑曾在此山屯过兵,储过粮,打过仗,后来又在此著《孙膑兵法》,人们为纪念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就在山中孙膑读书的地方为其建了书院。这些事虽然历史上没有记载。

但在民间流传甚广,传说中讲:孙膑当年为齐国军师,为防楚入侵,就在此山南麓的牌孤山上安营扎寨,建有牌孤城兵营。在百将口曾与元大李牧独孤陈等人打过仗,在这里前几年出土了不少枪刀,箭矢等,今存在博物馆。

当年军队屯于靴谷中,并建有粮仓,存粮的地方,今称仓 岭。岭下有大碾12盘,昼夜不停的辗米,供军队食用。解放后碾被山下村民拉去,如今只剩下一盘,在孙膑书院前警卫室后,可以作证。由于齐国的强大,又加上孙膑用兵如神,屡打胜仗,最后在马陵道打败庞涓。

报仇雪恨,随弃军师之职隐居九仙山的靴谷之首抱犊峰下,建茅屋修兵书,永不出山。在此他根据《孙子兵法》和自己的实线,写出了万古流芳的《孙膑兵法》。

此书在孙膑死后两千年才在临沂发现。在民众中流传孙膑用兵如神,又成仙人,因以对此山命名时,八仙加孙膑,成了九仙,取名九仙山。

扩展资料:

九仙山的其他传说:

相传积霖谷内的的“留仙榻”就是龙王经常与在这里隐居的清代文人张侗等临水而坐饮酒赋诗的地方。至今还有张侗写的与龙王交往的记事诗流传于世。

还有传说,张侗与龙王交好。大水不但不冲龙王庙,而且也不冲龙王的好友张侗的坟茔。不管发多大的山洪,位于溪畔的张侗墓都安然无虞。

1958年,人们扒了埋在积霖谷沟畔的张侗墓找砖用,在墓内的一块方砖上惊奇地发现刻着一首打油诗:“我与龙王约,大水不冲我。后世子孙们,迁也可,不迁也可。”

九仙山有着江北最大的野生杜鹃(俗称映山红)花园。号称万亩以上。仅 “黑牛场花园”的面积就多达200亩以上。每年5月,映山红盛开时节,满山遍野姹紫嫣红,馨香袭人,高雅素洁,韵味无穷。与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宛如五光十色的壮丽画卷。

黑牛场花园不仅壮观,而且传神,园内生长着杜鹃、兰锦、粉棠、连翘等五颜六色的自然花卉。每到春夏,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红、蓝、黄、白、紫,五彩缤纷,如诗如画。

招惹得无数游客,特别是青年男女穿行其间留连忘返。他们在谈情说爱的同时,也在咀嚼着一个隐藏在花丛深处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南方有一个姓杜的大财主,有一个独生女叫子规。子规姑娘被娇娇惯惯侍养到一十八岁,出落成一个花朵儿一般漂亮的大姑娘。杜老财实指望女儿能够嫁一个门当对的人家,或招赘一个如意郎君,好继承万贯家产,自己也老来有靠。

不成想,女儿偏偏看上了家中的长工牛三。杜老财不允,将牛三逐走。牛三流落九仙山,打柴为生。后被杜老财派家丁害死,并被堆柴焚尸灭迹。

结果,化作一尊黑色石牛。杀害了牛三,杜老财强行将女儿嫁给一家财主。子规不从,自缢身亡。姑娘死后,被埋在一棵巨大的映山红树下。时过不久,有人发现姑娘的新坟开裂,一只子规鸟儿从中飞出,一直飞至九仙山中,到处

啼唤“牛三哥,牛三哥”。叫一会儿,吐一会儿鲜血。后来飞到黑牛场日夜啼唤,吐出的鲜血随处可见。最后竟撞死在牛三化作的黑牛石上(子规鸟儿又称杜鹃鸟儿)。

第二年春天,凡是子规鸟儿撒下鲜血的地方,奇迹般长出了一丛丛一簇簇和南方映山红一模一样的片片鲜花,如霞似火,流光溢彩。特别是黑牛场一带的映山红特别繁茂,面积大,品种多,成了九仙山上一大奇观。

九仙山之闻名遐迩,不自今日始。早在宋代,即已经颇负盛名。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号东坡居士)知密州(今诸城)时,曾数度游览九仙山,并断言“九仙今已压京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仙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仙山传说

-

下面是更多关于九仙山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九仙山的来历

传说在八海到蓬莱时路过此山,正逢久旱无雨,荒山野岭寸草不生,山百姓很难生存。为了山重新焕发青春,救山民于水火之中,八仙与山神一起在山上遍植花草树木,铁拐李用靴子从东海提来清水由山神洒遍遍野,花草树木喜逢甘露,撒到哪儿花草树木便迅速新生。不几日,满山葱绿树木成林,鲜花盛开春意盎然,把整个大山装扮得像是大花园,解救了当地百姓民众干旱少雨的困扰。

八仙临走,铁拐把用靴子丢在了靴谷的山头上,成了今天的靴石。韩湘子在靴子的周围插上了笛子,长满了竹子,成了一片竹园。何仙姑又在山涧的池水中插上了荷花,不久就荷香四溢。因山神也立下了功劳,也被人们崇为一仙,所以在此山命名时,连山神在内共为九仙,故取名为九仙山。

九仙山位于五莲境内,与五莲山隔壑相峙,素以“奇如黄山,秀如泰山,险如华山”而著称。九仙山奇峰异石与洞窟泉瀑之多,与五莲山并称双绝。以其突兀的山峰,苍翠的植被,古老的文化,形成以游览观光为主体的产品类型。从曲径通幽的山间秀色到晴空响雪的悬泉飞瀑,从韵脉神秘的自然景观到古老丰富的历史文化,无不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成为游览的佳处。九仙山的美可以归纳为奇、秀、险、怪、幽、旷、奥七大特色,最大的特点是“地中山、地中潭、地中瀑”,华北罕见,令人叫绝。还有被誉为“江北一绝”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春夏之交,竞相开放,令人陶醉。霜秋之季,满山红叶与山光石景相辉映,蔚为壮观。
3

九仙山的历史沿革

据县志载有道士九人居此仙去,故得名。

九仙山名称的由来有多种。有说是山九峰并峙故名;有说是此山最早开发在南北朝,是道教用地,因道教有九仙而得名;清乾隆版《德化县志》记载,是“相传昔有隐士九人居此,俱仙去”,故名;明知县杨九正则在《九仙山志序》说是“仙游九鲤胜事俱在,德化邻之,则山名九仙”,把这座山名的由来与仙游九鲤湖何氏九仙连在一起;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很久以前,有一附近农民上山砍柴,遇到八仙在山顶的一块名叫棋盘石的巨石上下棋,下得十分精彩,他站在一旁观看,忘了砍柴,直到日落西天了才回家,却发现家里早已儿孙满堂,方知自己遇到了仙人,急忙再折上山,但仙人早已远去,于是他就在山上修炼,后来也成了仙,因此而得名。这个传说流传甚广,今还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几百年”的民谚在民间流传;另有一说法,说是唐代开元年间,开山僧邹无比在天然室修炼成仙,恰逢八仙在邻洞欢聚,合为九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九仙山的命名大致亦出于此。

风景秀丽的九仙山,峰峦间常有云雾飘绕,嶙峋怪石下有幽洞密布,曲径上有松阴翠竹,身旁小涧飞流,游览其间如入仙境。而山中的景致随着气候变化更是景色万千,美不胜收。春天,杜鹃花漫山怒放,红的紫的黄的七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夏日,时而云海飘渺,时而日丽山青,特别是雨后天晴之际,空山如洗,翠竹青松在阳光下凝碧吐绿,甚是悦目;秋风送爽时节,红叶铺径,登临峰顶,或观旭日东升,或看落霞纷飞,让人感慨万千;冬季的南国虽说青山依旧,但山中常会白雪银妆,雾凇垂玉,一派北国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九仙山不仅风光秀美,景色如画,还是闽南地区的宗教圣地。早在南北朝,就不知有多少求道的隐士在山中炼丹修行。到了唐代开元年间,高僧无比与徒弟普惠创建了灵鹫岩寺之后,道家逐渐退出,佛教的香火却长盛不衰,在明清时期,山中曾经建有大小寺院7座,灵鹫岩寺一度成为福建省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其18支房派的900多位僧人遍布各地,许多高僧分布于89座寺院里担任住持传教,香火远播闽台及海外。

由于宗教的兴盛,山中也就拥有了丰富的古迹文物和诗章墨宝。骚人墨客赞美感怀九仙山的诗章,仅清·乾隆版《德化县志》就收录了120多首,“镇山之宝”的唐代弥勒石刻造像,元代戴冠观音石刻造像,声名远播的千年古刹灵鹫岩寺,松阴径幽的永安岩,明大学士张瑞图、太仆卿丁启俊、会状学士庄际昌、进士户部主事郑沛、大学士史继偕、进士翰林院检讨赖垓、太常寺卿李懋桧、进士李为观、清进士知府李道泰等先后为九仙山灵鹫岩、永安岩亲题匾额,以及明刑部侍郎詹仰庇等人的50多处摩崖石刻等等,都是山中难得的珍贵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许多骚人墨客游览九仙山时,感觉犹如来到了蓬莱仙境,流连忘返之余留下了许多名诗佳句。如明代诗人周枫的感怀:“何须航海外,中土有蓬莱。窈霭洞天里,神仙日往来。”

虽时过境迁,许多东西已成记忆,但如今的九仙山经过不断修缮,风光更加秀美,禅意更加浓厚,古迹更显珍贵。

明代在永安岩、灵鹫岩建有庙宇,今仅存木构殿宇残迹和弥勒造像一尊。另有许多富于神话色彩的古迹和 40 多处诗刻、题刻。

建国后,此山辟为游览区,有公路直通山顶。

2016年1月,福建泉州九仙山气温降到-12℃,山上的气象站被彻底冰封,如同冰封王座、九层妖塔、至尊冰殿。

4

三生石的来历,传说

三的由来

  相传女娲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作计,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宵,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决,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5

德化九仙山的日记怎么写

  九仙山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有因该山九峰并峙故名;有说是此山最早开发在朝,是道教用地,因道教有九仙而得名;清乾隆版《德化县志》记载,是“相传昔有隐士九人居此,俱仙去”,故名;明知县杨九正则在《九仙山志序》说是“仙游九鲤胜事俱在,德化邻之,则山名九仙”,把这座山名来与仙游九鲤湖何氏九仙连在一起;还有一种说法,相传很久以前,有一附近农民上山砍柴,遇到八仙在山顶的一块名叫棋盘石的巨石上下棋,下得十分精彩,他站在一旁观看,忘了砍柴,直到日落西天了才回家,却发现家里早已儿孙满堂,方知自己遇到了仙人,急忙再折上山,但仙人早已远去,于是他就在山上修炼,后来也成了仙,因此而得名。这个传说流传甚广,今还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几百年”的民谚在民间流传;另有一说法,说是唐代开元年间,开山僧邹无比在天然室修炼成仙,恰逢八仙在邻洞欢聚,合为九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九仙山的命名大致亦出于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6

三生石在哪?九仙山还是天竺山?

三生石乃天地奇珍,三生石乃天地三奇石之一,

物以稀为贵,拥有它,就拥有了世界上惟一的瑰宝。

缘定三生的一块奇石,多少人梦寐以求,乃天之神作世界上只有一块奇石无价看运气。

7

陌上开花有什么来历和它的意思

陌上花开,意思是小路上的花都开了来历: 五代十代吴越国的君王钱鏐.这个在吴称帝的乱世英雄横刀立马成就天下而少读书,曾命三千铁弩射回八月钱塘江潮。但世人记得他却不是因为他雄霸吴越,史上明君何其多,哪一个不是如此?这个小名叫“婆留”的君王,之所以为人铭记,只缘于一个风情万般的故事。 宋人的笔记和明人周楫的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里均有记载此典故。吴王妃每年以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鏐甚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钱鏐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田间阡陌上的花发了,你可以慢慢看花,不必急着回来。
8

福州五一广场前毛主席像的来历

福五一广场

广场位于福州市最中心山南麓,占地7万平方她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英雄广场,福州人民心目中神圣的广场。

悠久的历史

五一广场的前身是一片沼泽地,湖塘比邻,莲藕为多。唐末五代的时,闽王王审知便是以湖为壕,在于山脚下筑起一座城墙的,称"夹城",形同月芽,所以也称"月城"。"月城"之南有莲池、莲宅、荷宅、半洋等地方。宋之后湖塘逐渐淤积成良田,宋许敦仁诗:"负郭湖田插两收"就是说这个地方的事。至明代驸马都尉王恭修福州府城,基本依"月城"为格局,有7大城门,分别为:南门、北门、东门、西门、水部门、汤门、井楼门。于山脚下的城门称"南门"。现在在于山南麓还遗留一段明代的古城墙,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历史的见证。南门的城外一片空阔地便是现在的五一广场。

南门在广场的西边,又称宁越门,城高2.4丈、厚1.9丈,左右皆有翼楼,城上有窝铺、炮台、垛口、马道,巍堞重关,雄伟壮丽。辛亥革命后拆去南门城楼建环城公路。并在原南门的中心建一座"国民革命军将士阵亡纪念碑",作为纪念在福建战役中牺牲的北伐战士。1930年1月6日,发生"1.6"绑架六委员事件,有个游方道士说:南门纪念碑正对着省政府,主凶。于是,把纪念碑移到南校场。在原地改种一棵榕树。这棵榕树很快长成,枝繁叶茂,冠盖如云,又在福州城区的中心,便成为福州"榕城"的象征。"文革"初期,大榕树却被当作"四旧"被斩尽杀绝。福州人民的心里在流血!好在不久有关部门体察群众的强烈要求,又把圣庙路原闽县孔庙(今福州警备区)里的一棵榕树移植南门兜,果然也生机勃勃。

广场的北侧便是于山,相传远古时有六鳌从闽江口移山于此。山上有揽鳌亭、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耸鳌峰等胜迹。汉时有何氏九仙在此炼丹的故事,因也称九仙山,为福州著名的"三山"之一。清郭雍《九日登于山》诗写:"聊复登高去,仙台一放歌。夕烟天外淡,疏雨鸟边多。秋色老如此,流年伤若何。蓬山不可接,江水落松萝。"每年九月九日,福州人多在于山登高,所以又称"九日山"。山上有平远台等许多名胜古迹,为旅游胜地。不可多得的是,站在山上,五一广场全收眼底,一览无遗。

明代改良田为校场,"其广四里",又说"面积在三十亩以上,地极洼下",供练兵演武之用。因其地在南门,所以称"南校场"。环场一周达4华里,四面以河为界。东西建有辕门,门外立有扬威坊;中央有一座阅武堂,东北隅有旗纛庙,为出征祭旗的场所。至清代,建有演武厅、堂室、长廊、亭榭,很有一些规模。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福州郡守李拔还特别为其洋洋洒洒地写了《南教场演武厅铭》,计楷书二百一十九个字,郑重其事,刻石立碑。福州一年一度定期的军事演习,自然都在这里进行。届时,总督、巡抚、将军以下军政要人都参加检阅,为一时之盛事。

光荣的传统

清林枫《榕城考古略》说:"明嘉靖中,召客兵居此。万历初,东西建兵房,其外有旧教场。"旧教场即明初建成的"南校场","教"即"校"也,也有人称"较场"。当时戚继光的山东子弟兵称为"客兵"。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戚继光率领6000将士从浙江赶赴福建抗倭,在南校场安营扎寨,后在宁德横屿、福清牛田、莆田林墩打了三次大胜仗,班师回浙江。福州父老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行,并刻纪功碑。碑文为福建都御史汪道昆所撰。文曰:"言官上言:日本毒闽且十年,劫众聚徒且十余万,闽财力竭矣。当事者廪廪,莫敢谁何!今巡抚忠臣,独兵食少,讵能求旦夕之效?闽故隶督府,督府尚书名震夷夏,所部多精兵,靖亟发督府兵;不然,闽且不保。上当言官议,下尚书。尚书胡公、巡抚游公,皆新安人。胡公发精兵八千人,以部将戚将军为上将,阃将戴将军佐之,按察王大夫则护军往警。师毕,胡公进三人者,语曰:吾闻游公已定漳、泉,贼坚壁福清,与诸将相持不下。他夷部复入横屿,据绝岛中,宁德日告急,不暇闻。公等第亟击横屿;横屿破,乘胜而趋福清,直振槁矣。于是,引兵从间道入,不旬日破横屿,歼之。再旬入福清,大破贼牛田,殊死定兴化。旬日而袭兴化,又歼之,郡中悉平。戚将军以全师入,诸大夫郊劳曰:天厌闽久,将军至,乃始有闽,此百代之伐也。将军避席曰:督府奉明诏,继光待罪行间。乃今有尺寸功,上者朝廷,次者督府,次者诸大夫之烈,继光何有?夫古人以军功显,务旌其伐,铭诸名山。将军功高而不伐,故足述也。乃登平远台,修饮至礼。道昆幸而在事,遂为之铭。"接下去还有一篇铭记。《铭》曰:"于昭明德,渐于出日。重译来格,岛夷不逞......"但凡五十四个句子,感情磅礴,激动人心。现在在于山还有纪念戚继光的戚公祠、醉石等。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闽浙水师大败蔡牵,俘获3000人,也在"南校场"举行"献俘礼"。留有一块纪念碑。碑曰:"嘉庆十四年闽中绅耆颂归安,张巡抚师诚歼海寇蔡牵事。"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义成功,11月9日福州革命也在于山爆发,原清新军统制孙道仁、新军协统许崇智等率领起义军从南校场蜂拥上山,占据于山制高点,在观音阁设"前敌总指挥部",向清将军衙门开炮。福建同盟会郑祖荫等人也率领学生军、南台商团从南校场涌向于山增援,终于推翻清政府在福州的统治。下午,陈金魁、王嘉凯等起义军先锋队督押清军残兵败将到南校场,呈缴很多无机柄枪杆和子弹。十八星红旗在广场的上空高高地飘扬。更难能可贵的是1933年在南校场成立福建人民政府。当时南校场已经改为公共体育场。11月20日,体育场西端的主席台上面悬挂着"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的横幅,著名抗日将领蔡廷锴、蒋光鼐、黄琪翔、李济深、萨镇冰等主持大会,黄琪翔为总主席,还有来自全国25个省市及华侨代表100余人和福建省政府所属各机关公务员、十九路军驻福州部队七十八师官兵、福州各界民众几万人参加大会。大会由黄琪翔宣读《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人民权利宣言》,通过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还通过抗日反蒋等政治主张。会后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次行动也称"福建事变"。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人民政府"。解放后,毛泽东主席接见蔡廷锴时说:有你们的中华共和国,才有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福建事变表示肯定。

曾是体育场

南校场也是福州省会的体育中心。1915年省会中等以上学校联合运动会便在这里召开。1921年又在这里召开全省学校联合运动会。福建督军李厚基为运动会主任,主持开幕式,制订有会歌曰:"天气新霜,丛菊放黄,国旗正飘扬。十郡才良,跄跻聚一堂。鼓声扬,可使有勇,且知方角,技登场,相与较短长。"歌声激扬,热闹非凡。

1929年南校场的北面建有一座混凝土的牌坊,上书:"福建省立福州公共体育场",场长林荫南。体育场建有400米跑道;跑道内有足球场、篮球场等。民1931年4月4日儿童节,在体育场举办"儿童运动会",华侨巨子胡文虎当场捐资2万元建设"儿童游乐园"及健身房、司令台等。梁新记公司以15400元承包工程,于12月1日开工,1937年底竣事。并增建2个篮球场和2个网球场。1938年11月福州公共体育场机关奉令迁往沙县,福州原址改为"福建省立公共体育场福州分场"。抗战胜利后复原。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福建人民体育场",福建省和福州市的运动会几乎都在这里举行。

"人民体育场"依"公共体育场"的格局:正门朝北、靠西,后门朝东、靠南;四周有矮墙围绕。场内有400米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健身房、田径运动场等。主席台仍然设在体育场的西侧。"体育场"的门虽设而常开,实行"开放"式的管理,平时总是有许多人在这里做健身运动,或是跑步,或是打球,或是跳高、跳远。锻炼身体,保障健康,"体育场"培养有许许多多的运动健将,为体育事业做出最实实在在的贡献。

人民的乐园

早在"五四"运动期间,福州爱国学生就常在体育场集会,焚烧日货,宣传爱国思想,还在南门兜竖立"请用国货"碑。"文革"期间,省市的运动会暂时被停止,于是体育场成了群众集会的场所。1968年11月,撤除围墙,并以10万块水泥方砖铺地,计7万平方米。如果每人占一块方砖,可供10万人集会。当时省市的重大庆祝会和大型团体操皆在这里举行。因在"五一"路西侧,所以称"五一"广场。广场北侧原是鼓楼第二中心小学,被撤迁后,依山势改建为东西两组阶梯"观礼台",中间有毛主席的巨大汉白玉雕像,挥着巨手。后面建"于山堂",作为展览馆或领导会见宾客的地方。"观礼台"是群众集会的主席台,坐北朝南,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广场的南侧还建有一座体育馆,算是保留有一定体育内容的含量。

但新建成"五一"广场没有树木,没有植被,夏天酷热难当,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1989年把"五一"广场公园化的方案摆上了议事日程,于是把铺地方砖撤走,然后堆上沃土,铺植马尼拉草坪2万平方米。原"观礼台"也被改为斜坡草坛。坛上坛下绿茵茵的一大片,其间有形态各异的模纹莳花,相映成趣,有"孔雀开屏"、"熊猫献花"、"歌舞升平"等。草坪四周种植榕树、假槟榔、茉莉、扶桑、迎春、观音竹等树木,怡情悦目,分外妖娆。草坪上装有20个旋转喷嘴,开动时,水抛线凌空交错,纷纷扬扬,煞是可观,成为人民游览和休憩的大广场。现在每天清晨,老少男女都喜欢在这里翩翩起舞;秋高气爽,儿童在此嬉戏、追逐,放风筝,一派升平、和谐、欢乐的气氛在流漾。在绿茵茵的花树草木中间,还留有一块约6000平方米、用钢砖铺成的广场,成为五一广场的中轴线,在这条线上有三座建筑,一是不锈钢的大型城雕《三山高耸,一水长流》,总高23.8米,为福州的市标。二是一座汉白玉的大型城雕《八闽茶女》,采茶扑蝶,翩翩起舞,周围是大型的喷水池。音乐喷泉在喷水,曼歌妙曲;彩灯在变幻,色彩斑斓,令人深思遐想。三是一座汉白玉的旗坛,有二层平台。底层约17米见方,有6层台阶,4个开口;上层约7米见方,有5层台阶,2个开口,都铺着红色的地毯。红白相映,十分醒目。平台四周围着精雕细凿汉白玉的栅栏,仿佛北京的天坛,肃穆高雅。更难得的是在高高耸立的不锈钢旗杆上,飘着红彤彤的五星红旗,万人瞩目,让每一个人心里都暖洋洋的感到舒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