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叫“姑苏城因:
在夏代有一位很有的谋臣叫胥。胥不仅有,而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江东册封给胥。从此,江东便有了“姑胥”之称。“姑”是当时土著吴越人的古越语的拟声词,无义。今苏州仍有胥江、胥门、姑胥桥等地名。
周朝以仁政治理天下,“胥”义为狱卒,不祥。《诗经》“山有扶苏”的“蘇”由草、鱼、禾组成,象征鱼米之乡,且与“胥”发音相近。吴王故将“姑胥城”改为“姑苏城”。姑苏城西边的灵岩山就成了姑苏山。后来阖闾城筑毕,姑苏城逐渐被荒弃。
但是“姑苏”的名字在吴地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到了隋代,废“郡”设“州”,当时苏州所在的“吴郡”本来应该更名为“吴州”,但“吴州”当时已被绍兴用了,所以就改用“苏州”了。
扩展资料:
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4000多年历史。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泰伯、仲雍南来,号勾吴。春秋时,东周寿梦于公元前585年称王,建吴国,吴王阖闾于公元前514年始建苏州城,为吴国都城。战国时先后属越、楚,秦代建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
汉代设吴郡。三国时属孙权吴国。南朝时属梁,设吴郡。隋开皇9年(589年)始称苏州。宋为平江府。元改平江路为治所。1356年张士诚改称隆平府。明洪武2年(1369年)称苏州府。清代续为苏州府。民国元年撤苏州府,设吴县。
1928年建苏州市,1930年撤销,复称吴县。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分为苏州市和苏州专区两个行政区。1953年1月之前和1958年7月至1962年6月,苏州市曾两次划归苏州专区。1953年至1957年,无锡、江阴、宜兴和武进4县先后划归苏州专区。
1956年初,宜兴划归镇江专区。1958年初,苏州专区与松江专区合并。是年7月,武进县划归镇江专区,11月原松江专区所属各县划归上海市。1961年,从常熟、江阴划出部分公社,成立沙洲县。1983年初,江阴、无锡两县划归无锡市。
苏州实行市管县体制,下辖1市(常熟)5县(沙洲、太仓、昆山、吴县、吴江)和平江、沧浪、金阊、郊区4个区。之后,5个县先后撤县建市,其中沙洲县更名为张家港市。1992年和1994年先后从吴县及郊区划出部分乡镇,分别设立苏州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
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2000年9月郊区更名为虎丘区。2001年初,吴县市撤销,并入苏州市区,设立吴中、相城两区。2002年,苏州高新区与虎丘区合并。2012年9月,撤销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行政区域设立为姑苏区,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姑苏城
参考资料来源:苏州市人民政府-政区沿革
-下面是更多关于姑苏城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