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社会

承载沧口的记忆|关于无人不晓的“晓翁村”你还有啥要补充的

2019-12-02 14:01社会

简介" 说起青岛的城中村,#34;晓翁村#34;必在其列。如同#34;大小鲍岛#34;名称一样,始终误会#34;翁村#34;也有分#34;大小#34;,后来才知道,此#34;大小#34;其实非彼#34;大小#34;,而是#34;达翁村#34;之达和#34;晓翁村#34;之晓。 晓翁村的地面四至广大,东至晓翁桥...

"


承载沧口的记忆|关于无人不晓的“晓翁村”你还有啥要补充的

说起青岛的城中村,"晓翁村"必在其列。如同"大小鲍岛"名称一样,始终误会"翁村"也有分"大小",后来才知道,此"大小"其实非彼"大小",而是"达翁村"之达和"晓翁村"之晓。


晓翁村的地面四至广大,东至晓翁桥头,南到沧口飞机场,西至永平路,北到国棉九厂自建宿舍。沧口地界最大的三教合一庙宇"明真观"原址,就是用了晓翁村的西头四亩地。晓翁村以振华路为界,全村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承载沧口的记忆|关于无人不晓的“晓翁村”你还有啥要补充的

晓翁村始祖从何而来


晓翁村在青岛,绝对算得上是历史悠久的自然村落。它的名字来历,据说源于村子东场院的烧窑小作坊,最初叫做"小翁窑头",后来以讹传讹叫做"小翁头村",最后变成了今天的晓翁村,正式村名的产生,不过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


晓翁村中有"崔家胡同"、"王家胡同"、"刘家胡同"以及"姜家胡同",可见村中其实是多姓杂居的状况。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晓翁村已聚居了百多户人家,各有姓氏不同,成为岛城的一个著名大村落。如今地方史志记载的,只有晓翁村王氏和崔氏的来历。


晓翁村王氏,据说是清代乾隆中期,由崂山东窑(今登瀛)迁居而来。而这一支王氏的先祖,却来自淮安府,由于明代永乐年间北方地区人口锐减移民至东窑,后来耕地不负人口需要,王氏十世一支长孙落户至晓翁村。至上世纪四十年代,又繁衍生息九代人口。


晓翁村崔氏,据族谱记载,相传为"云南籍,明初兄弟二人捧檄移来山东",先在达翁村居住,后来移居东南山村,而后才定居晓翁村。由于崔氏在此居住历经六百余年,繁衍生息十八世,可谓晓翁村老村户了。


承载沧口的记忆|关于无人不晓的“晓翁村”你还有啥要补充的

晓翁村的衣食住行


青岛建制以来,主要的工厂企业为纺织、铁路和货运行业,许多居住在晓翁村的人,都是这些企业的职工,如胶济铁路四方机械工厂(今南车青岛四方公司)、华新纺织厂(今国棉九厂)等等。


当时的纺织工厂,大都创建于日占时期,厂内为了增加用工量,除了雇佣成年工人以外,往往大量招收女童工,这些童工被集中安置在村民家中住宿,七八个人挤在一个两三平米的炕上睡觉。晓翁村的村民则靠出租房屋作为集中宿舍,以及妇女们给女工提供饭食,赚取一点零用补贴。


晓翁村以农户为主,由于当地土地质量不佳,主要出产作物是地瓜。村东有一块场院,是村中晾晒收获物的地方,那时候地瓜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有了收获之后,先要挑选出品质好的单独存放预备作为过冬的储粮。剩下的小地瓜,还可以作为酿制地瓜酒的材料。


地瓜和陈曲一起放在坛子里,兑上地方特有的甘甜井水,密封好之后,存放至过年过节,打开透鼻香,就成了家里面招待客人的"佳酿",也是庆贺团圆的美酒。


除了出产地瓜,晓翁村也出产玉米和蔬菜等农作物。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也曾经作为供应青岛市副食品的重要基地之一,是岛城人民不可缺少的"菜篮子"。


白菜能吃也能玩。物质匮乏,娱乐活动稀少的时代,晓翁村的孩子发明了一种游戏,叫做"打白菜疙瘩"。游戏规则也很有趣,参加的人数不限,按人头均分两拨,各队守自己的"门户",工具就是随手可得的木棍子,大家打一个白菜疙瘩,比赛的胜负标准就是谁先打进对方门户就算赢家。


当然,除了这种似乎"暴殄天物"的游戏,还有青岛地区流行的"弹玻璃儿"(地方叫弹蛋儿),赢到一个心意花色的玻璃球绝对是可以炫耀很久的资本。女孩子们有自己的乐趣,地上画个图案可以玩"跳房",还可以几个人一组"跳皮筋",比赛谁的花样最新最巧,这些游戏一直兴盛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才逐渐被各色电子游戏取代。


承载沧口的记忆|关于无人不晓的“晓翁村”你还有啥要补充的

晓翁村的水土人情


《史记·五帝本纪·虞舜者传》中记载,舜禹禅位时有"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的对话。水和土,泛指自然条件和气候,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是人居繁衍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晓翁村能够繁衍数百年不衰,也是因为有山水形胜相伴,才能保证基本的生存条件。


晓翁村有两条河流经过,村东、村南各有一条。村东的河流称为"东河",河床不过十几米,河水清浅,丰雨期的水位也不过刚刚及腰,到了夏天,这里是小村民的天然浴场,捉鱼摸虾无所不能。另一条河在村南边,称为"南河",它其实是"李村河"的一部分,直达沧口入海。南河的容量比"东河"为大,村中妇女在这里浣洗衣物。


除了"东、南"两河,村北还有一座牛毛山,小山不大,荒凉到草稀疏而干细,颇如牛脊背之毛发。山名或许是源于其荒凉无绿之意。尽管如此,每到清明时节,这里也是村人亲近春意、登高远眺的好去处。


晓翁村被一条马路相隔,叫做"振华路"。振华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翻建为柏油马路的,之前不过是一条人工夯实的土路,可谓"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即便如此,当时的振华路前身,也是夏夜纳凉的佳处,吃过晚饭,拿出破麻袋(地方叫布袋)、旧蓑衣、草席子之类的东西,往地上一铺,就在路边圈地纳凉。大人们在这儿唠家常,小孩们则游戏玩耍,成为天然的交际场所。这样的习俗在本世纪初还有见到。


承载沧口的记忆|关于无人不晓的“晓翁村”你还有啥要补充的

晓翁村的娱乐生活


曾经传说,青岛有九大海水浴场,后海也分得一席之地。但是在老青岛眼中,后海是无论如何不能与前海相比的,最俗一点,从房价也看得出来。


其实,晓翁村眼中的大海,却没有那么恶俗的评判。村民们把"到沧口赶海"当成是每月初一十五跌大潮时候的乐趣,提篮、扒篱是标配的工具,家家户户都有一套,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大潮退去,就是水落石出的浅滩,熟知海性的村民最能找到上好的位置,用三条抓的扒篱刨去顶层的沙子,伸手就能挖到肥美的蛤蜊,运气好的十斤八斤不在话下。随着大海让出的沙地,可以深入三两里路,只是不能贪图收获的欣喜,随时注意收潮的暗示,否则就要困在海中,这是大海在提示人们适可而止的道理。


赶海的收获不仅是蛤蜊,还有虾虎和蚬子。这些海物都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手艺,带回家里大锅煮,最是方便,全家人团团围坐享受幸福,赶海时候的辛苦抛诸脑后,比之如今的各奔前程,个中滋味不遑多让。


据说,晓翁村还是个多才多艺的所在,地方曲种柳腔在村中盛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响应上级号召,活跃地方氛围,村里组织了一个柳腔剧团,也出了几位小有名气的角儿,比如实力小生张晓聚、滑稽丑角刘秀清、唱功花旦姜秀先和青衣第一姜秀花,都是家喻户晓,广受欢迎。


别看是地方剧团,行头、家什齐备,毫不逊色于正规剧团。他们曾经在"永安剧院"上演过《秦香莲》、《拾玉镯》、《空棺记》、《王汉喜借年》等传统剧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逢年过节,还有受邀走街串巷开展义演,演员们没有什么出场费,辛苦演出换来的是乡亲们丰厚的热情和追捧。


承载沧口的记忆|关于无人不晓的“晓翁村”你还有啥要补充的

晓翁村的"沧口大庙"


前文所述的"沧口大庙",是地方百姓俗称,因其为沧口庙宇之最大者,实际官名"明真观",晓翁村的乡民却称呼它"西庙",以其在村西之故。


明真观最早修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与岛城第一兰若年代相仿佛。观内山门有哼哈二将守卫,主殿神位供奉玉皇大帝,后殿却又吸纳了王母、观音、金童玉女、八仙等等神主,甚至还有三教创始之神孔子、老子和印度太子。可谓和谐相处、其乐融融,中国民众的包容共享精神本质在此展露无遗。


明真观最早由道家掌管,厢房是长居道士们的寝室。观内不仅提供解决乡民精神寄托的抚慰,还兼有强身健体、寻医问诊的世俗功能。中华传统道医同源,当地人如果有了什么毛病,都会去观里找道医给看看,号脉开方。


道士们的医术却也扎实,开出的方子基本能解决小灾小病。比如有谁家孩子发热肿痛,就到观里请道士们看病,往往医术夹在道术中一起施为。道士的法子往往十分灵验,鬼画符一样的东西,符水或者浓墨,内服外敷,治病的原理看似神奇,仔细想想,里面无非是含有什么消炎镇痛的成分。


除了道医,还有一位祖籍胶州的匡常修老道长,在崂山白云洞出家修行时,学到崂山道家武术精要,而且擅常医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他从崂山来到沧口明真观,开方治病兼顾早晚教授武术。明真观周边的青年人都跑来学功夫,许多有武术根基的人,也都慕名而来。


六十年代时候,西庙的神像连同道士们一起被驱散无踪。残存的建筑,被地方废物利用改建为少年宫,也曾作为服装厂、商业办公用房等被使用,为地方经济贡献不小。


如今的明真观,是2004年12月修复竣工,2005年4月10日重新开放的,修葺一新的明真观,再次展现在了世人面前,似乎也在昭示着晓翁村焕然一新的生活。


承载沧口的记忆|关于无人不晓的“晓翁村”你还有啥要补充的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今日头条"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

更多原创文章,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

Tags:承载,沧口,记忆,关于,无人不晓,晓翁村,有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