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社会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2019-10-28 08:40社会

简介"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

"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青岛政区图

【地名由来】

青岛得名由来

关于青岛的地名,历来也有不同的说法,但目前普遍采信的青岛地名源自栈桥附近的小青岛。小青岛,别名琴岛,它既是青岛美的象征,又是青岛美的缩影。青岛、小青岛、琴岛,都是指胶州湾入海处北侧的小岛。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小青岛

小青岛本是指胶州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面积仅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侧距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县志》卷一"岛屿"条目中记载,"青岛,县西南百里"。是说青岛位于即墨县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脉络图"和"七乡村庄图"中都标注有这个海中岛屿。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小青岛鸟瞰

《胶澳志》还明确地说,"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关于琴岛名称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和记载。其一有地形环境说法,"据说从空中看下来象是古琴,故也称琴岛或琴屿"(见《海域青岛》)。其二有自然现象说法,"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风徐来,波声铮铮如琴声之故"(见《琴岛诗话》)。其三有"青"、"琴"谐音字说。还有从"琴头镇"一词转音而来说(见《漫笔琴岛》)等等。

青岛得名历史

明朝中叶已有青岛名称的记载,嘉靖刊《郑开阳杂著》中已载有"青岛"一名。明万历六年(1578年)任即墨县知县的许铤在《地方事宜议·海防》一文中记有:"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胶州湾自唐宋以来已成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1088年)……乃置密州板桥市舶司"(见《宋史.食货志》),板桥镇即现在胶州湾畔的胶州市。"市舶司"类似现在的海关和港口管理机构,掌管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板桥市舶司的建立,使胶州湾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唯一设有市舶司的贸易口岸,海运频繁,所有货船必经胶州湾海口方可到达板桥镇。而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侧,不可能没有"青岛"或青岛的其他名称,只是我们没有见到记载罢了。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板桥镇模型

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间逐渐移向陆地。青岛北面的海湾称为青岛湾;湾边的村庄称为青岛村;村南的小河称为青岛河;村东南的山称为青岛山。 "青岛口"泛指青岛左右的海湾,范围约从现鲁迅公园至团岛一带的海岬。是"青岛"这个地名,从海中向陆地过渡的名称,它的内涵既包括海口也包括海边的陆地。清同治版《即墨县志》的"海口图"中已将"青岛口"标注在陆地上。青岛村是明朝初年建立的。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青岛山远眺

明初,天下设立卫、所,青岛东部建有浮山所。据浮山所《苏氏族谱》载:"洪武定鼎,敕封世袭武德将军,赐爵千户授以御券,分封鳌山卫浮山所……,同封千户者九……,同封百户者四,丁、詹、侯、葛,共封十三户……。"另据《丁氏族谱》记载,丁氏其中一支由浮山所迁至青岛村定居,开始人口较少,所以称之为丁家庄。以后,一些军户和沿海渔民也来此安家,逐渐发展成为一大村庄,改名为青岛村(曾分别为青岛村和上青岛村)。《胶澳志》中说:"青岛村,初为渔舟聚集之所,旧有居民三、四户,大都以渔为业。"青岛村地处青岛的对岸,为什么叫青岛村,未见记述,但从我国地名命名的特点来分析,是不是可以说青岛村是以靠近青岛得名的,青岛村附近的海口、小河、小山也都以青岛命名了。初建之后的青岛村的居民多为渔民。随着青岛口海运的逐渐开放,南北船员也逐渐增多。渔民和船员出海多祈求海神保佑平安,遂于明代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在青岛村西侧修建了一座天后宫,用以祭祀"天后"。《胶澳志》云:"天后之祀,不见于正史,然渔航业奉祀维谨,故海岸恒有是庙。"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天后宫老照片

清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在重修天后宫的《募建戏楼碑记》中,明确记载:"窃闻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迄今旅客商人,云集而至……。"这是我们见到的最早关于"青岛"的记载,这个"青岛"的范围是指青岛口附近一带的陆地,可以说是最早的"青岛地区"。再则"青岛开创以来,百有余年矣",这个百余年,从同治算起,应是清朝的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样说来,青岛开埠的时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青岛"的历史发展时间又向前提早了一百余年。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朝驻德公使许景澄在其《条陈海军应办事宜折》中说:"青岛一带在烟台未开口岸时,航海商泊,凑集颇盛,本非散地荒陬可比。"许景澄在得知西方列强觊觎胶州湾后,建议清廷在胶澳设防。同年,清廷派道员刘含芳、总兵琅威理莅胶察勘。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三月,即德国侵占的前半年多,青岛口的商贸店铺已达60余家:"除新近由即墨、平度、金口、海阳来此赁屋暂营者六家外,计车马、旅店九,洪炉一,成衣、估衣、雉发三,油坊、磨坊、染坊六,杂货、竹席、瓷器店铺七,药铺二,当铺一,织网、麻草、油篓、木材八,肉鱼盐铺六,鞋帽、皮货各一,纱布绸店、广洋杂货店三,酒馆、饭铺九,酱园、豆腐坊各一,糕点茶食三,计六十五家,"并进行大宗进出口贸易。"出口以披猪、花生、生油、豆油、豆饼、白蜡、青梨为最;进口以广洋杂货、细白棉布、棉纱、绸缎、糖、桐油、竹木材为多。"(见胡存约《海云堂随记》)。德国侵占前,青岛绝不是一个小渔村,而是一个繁华的海疆重镇。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天主教堂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一月,德国派兵侵占了青岛,当时青岛地区称为胶澳。1898年3月6日,德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据日文《胶州湾》一书记载,1899年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借用原有的青岛名称命名胶州保护地的新市区为青岛。这个新市区又分为青岛、鲍岛和埠头等区,范围也只有现市南区和市北区的一部分,青岛也只是整个胶澳中的一块地方。

1922年,中国从日本人手中收回了胶澳租借地,定名为"胶澳商埠",同年十一月先后颁布《胶澳商埠章程及青岛市施行自治制令》,这是称为"青岛市"的最早记载。在《青岛市施行市自治制令》中的第二条规定"青岛市之区域以青岛市街台东镇及台西镇之界址为区域",第四条规定"青岛市由胶澳商埠局直接监督之"。这个青岛市也只是胶澳商埠的一部分,并受胶澳商埠的监督。直到1929年,胶澳商埠局撤销,原胶澳商埠的辖区被命名为青岛特别市,从这时起,青岛这个地名才代表了全市区。此后,尽管所辖范围时有变迁,但青岛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青岛市市名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青岛市专名"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后于年间首度被记载于王士性的《》中。明七年(1579年),许铤主持修编的《地方事宜议·海防》中,有关青岛之名记述为:"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这里的"青",即指青岛。青岛所在的海湾因岛得名,由此入海的一条小河也被称为青岛河。青岛河口于年间建港,称青岛口;河两岸的两个村落分别得名上青岛村和下青岛村;河源头的一座山于1923年也被定名为青岛山。

新石器时代,青岛是东夷人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区之一,遗留了丰富多彩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

商周时期,青岛是中国海盐的发祥地,位列中国“四大古盐区”和“五大古港”。

春秋战国时期,青岛建立了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即墨故城”(平度市境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城池遗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巡天下,三登琅琊(青岛黄岛区境内)。据记载,中国最早的一次涉洋远航——徐福东渡朝鲜、日本,就是从琅琊起航的。

汉武帝少年时代在不其(城阳区境内)做过胶东王,是中国有记载的到青岛地域巡游次数最多的皇帝。

唐宋时期,青岛作为衔接南北航运的“中转站”,成为中国北方沿海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宋时专门在板桥镇(胶州市境内)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元朝,为方便海运漕粮,开凿了中国唯一的海运河——纵贯山东半岛的胶莱运河。

明清时期,青岛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属山东莱州府境内。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胶澳设防,青岛由此建置。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青岛沦为殖民地。

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国民政府接管青岛,仍为特别市。

1949年6月2日,青岛成为华北地区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改属山东省辖市。

【寻欢青岛】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五四广场

客居青岛二十年,已可算半个青岛人。

已经习惯吃蛤蜊喝啤酒,已经对天天经过的胶州湾视若无睹,已经适应了青岛冬暖夏凉的气候,回到故乡反而怕冷又怕热。青岛慢慢改变我的日常,而我也慢慢融入这个城市。

初到青岛的时候,听闻这里是一个排外的地方,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过客,所不同只是停驻的时间长短。排外是一个具有普世性的问题,并不因为它是青岛而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大学宿舍孙老大写过一篇《别人的青岛》,也许可以帮我提供一个观察青岛的角度……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栈桥

【别人的青岛】——浪浮子

写这个东东的起因,是有位哥们问我:青岛是谁的青岛?竟一时无语,不知如何答复。回来后思前想后,胡诌了一些文字,聊以自慰。

青岛是个美丽的滨海城市,面朝广博的黄海,背倚巍峨的崂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天与地的灵气在这里汇聚 ,文人与雅士的思想在这里碰撞,东方与西方的文明在这里融会贯通。实藏风聚气、人杰地灵风水宝地也。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花石楼

优美的的环境,适宜的气候,相对自由的经济氛围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政客、商人、流民,他们奔着这个方向,拖家带口,辗转迁徙,来到这个五光十色、机会众多的城市,在这里工作生活,并且在这里扎根落户。青岛以他广博的胸怀接纳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接纳了一批又一批的投资实业项目,使这些人和项目成为青岛建设发展的生力军。成就了这些人,丰富了自己的内涵。青岛人口成几何倍数级地增长,迅速膨胀;所辖地域也迅速摊开,大面积扩张;经济水平也不断攀升,有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提升为地域中心城市。

时光荏苒,历史的车轮滚进21世纪。原先外地来的移民的后代摇身一变成为青岛土著,作为本土经济的受益人,明显感觉到当代外来人口对其经济利益的蚕食鲸吞。他们抱怨是工作机会的流失,都被吃苦耐劳的外地人抢走了,外地人大规模进入商业领域,把他们的钱都转走了,外来投资建设的工厂把他们的环境污染了……于是,不满产生了,增长了,膨胀了,所有的一切都是外来人口的错,好事都是土著干的,坏事都是外地人干的……青岛成了外地人的天下,不再是自己的专属,失落感由此而生,排外就成了一个宣泄的通道。

外来人口则感觉不到相对的公平,所有的受益机会都向本地人倾斜,自己明显受到了歧视。他们认为,没有外来投资,没有外来务工人员,单靠本地土著,青岛经济能发展这么快吗?!土著的房子租给谁?!土著能这么快就住上新楼房吗?!……相反,土著们又懒又贪,光坐在家里吃地方优惠政策的家底,没有奋斗的动力,已成为懒散的代名词……土著作为最大的受益群体,还不满意,处处敌视外地人,歧视外地人,外地人没有归属感,也就不再留恋这片自己曾经奋斗过的热土,来了一拨又走了走了一拨,对土著颇有微词也就成理所当然的了。

齐鲁地名探究——因山岩耸秀,林木蓊清的小青岛而得名——青岛

八大关

这两股势力的对峙引发了诸多的不满、怨恨、恶语相向、武力争斗。我在这里把台湾人发明的"族群对立"引入,本地人和外地人作为最大的两种力量,已形成两大族群。由于有着千丝万缕的经济利益联系,他们之间联系紧密,密不可分,合作占了主流;同时,他们之间又有着诸多的矛盾和利益上的纠葛,引发了族群的对立和冲突。他们既合作又对立,既密不可分又冲突不断,既相互尊重又背后相互攻击。其背后核心便是对青岛归属的演绎。

青岛是谁的青岛?这个问题的提出真的引人思考。土著人为:虽然地方政府在分配利益时向自己倾斜,但是明显感觉到本地人正在被逐步的边缘化,以前有田有地有房,现在就剩两套楼房,这辈子够吃够喝,下一代怎么办?!再说,土著的经济实力比较单薄,巨富大鳄大部分是外来者,本土人员成功者少之又少;各界名流大都是外地人,本地人进入上流社会的少之又少;政治上的大腕大都是外地人,还真没听说青岛出过什么政治名人。土著们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前途命运,害怕有一天被彻底边缘化,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届时青岛真是别人的青岛了。

外地人则由于缺少经济上的保障,缺少归属感,在生产生活中受到较多的歧视和敌视,对青岛的认同感也难以获得大幅提升。因此他们也认为:青岛是别人的青岛!

说到这里就有意思了,呵呵。进退维谷了,不是我们的,是别人的,那青岛何以发展如此之快?!都是别人的辛勤建设的功劳吗?大家肯定说:好像不对吧,青岛建设发展也有我的一份功劳啊。这不就结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更深处其实还是认同青岛的。

青岛到底是谁的?从每个人的个体心理来说,青岛不是我个人的,当然也不是我们的,他是别人的。 但从群体角度来说,无论你来自哪里,你都是建设大军的一份子,不管你认不认同,这个城市已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你也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他也是你的青岛。对吗?

青岛,别人滴青岛,也是自己滴青岛。

唧唧复歪歪,没事净找踹。

"

Tags:齐鲁,地名,探究,山岩,耸秀,林木,蓊清,青岛,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