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社会

齐鲁散文名篇获奖作品暨年度优秀散文榜发布?走近港珠澳大桥?

2019-01-28 22:20社会

简介用散文书写大美齐鲁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丁建元致辞 吴文峰 摄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齐鲁散文名篇”推选活动会场一角 吴文峰 摄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朱德蒙)昨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齐鲁散文名篇”获奖作品暨2018山东年度优秀散文榜重磅发布。同时,《好...

用散文书写大美齐鲁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丁建元致辞 吴文峰 摄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齐鲁散文名篇”推选活动会场一角 吴文峰 摄

商报济南消息(记者朱德蒙)昨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齐鲁散文名篇”获奖作品暨2018山东年度优秀散文榜重磅发布。同时,《好散文(1978—2018)》出版首发式举行。

据悉,为更好疏理四十年来山东散文的创作成就,山东省散文学会举办了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齐鲁散文名篇”推选活动,经过个人申报、提名推荐、网络推荐等程序,并由专家最后投票,产生出“齐鲁散文名篇”入选作品四十篇。马瑞芳的《煎饼花儿》、张炜的《融入野地》、李存葆的《大河遗梦》、丁建元的《凡眼嘱望星空》、黄发有的《走走又停停》、刘烨园的《致苍凉》、逄春阶的《坟上葵花开》、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李一鸣《我的理发馆》、夏立君的《一个人的仪式》、王月鹏的《另一种桥》等四十篇作品,最终被评为“齐鲁散文名篇”。

同时发布的2018山东年度优秀散文榜,张炜的《半岛渔村手记》、李登建的《血脉之河的上游》、王韵的《生育记》、刘星元的《教学点》、阿占的《渔的片段》、刘致福的《乡事二题》等十二篇作品上榜。

最终,这些当代齐鲁散文名家们的优秀文章汇集成《好散文(1978—2018)》一书,由丁建元任主编,王海峰任执行主编,共收入102篇散文佳作。发布会上,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主编丁建元表示,《好散文(1978—2018)》一书与时代同步,精选四十年间山东作家的散文作品,它跨度长,人数多,作家们年龄大的已近90岁,年轻的更有80后,“编选过程中,编委会付出辛勤劳动,从编辑到出版历时半年多,最终这些作品展示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山东散文家的创作风貌和取得的文学成就,是一部具有时代印记又开放包容的精品散文选集,有较高的思想品质与文本价值。”

随后,谈起山东省散文学会2018年工作及2019年规划时,丁建元表示:“山东省散文学会在2018年度做了大量工作,组织作家深入基层,并写出大量优秀作品,在省内及全国获奖。如夏立君荣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实现我省散文随笔体裁零的突破。此外,还举办散文创作培训班,邀请本省和外省作家、专家前来授课,有力促进了散文创作的提升和繁荣。在新的年度里,我们已经确定了东营中国黄河口旅游散文大会、日照中国散文节、红色菏泽主题采风、名家历城行等大型活动。2019年,我们的工作一定是丰富多彩且有声有色。”

随后首发式上,学会分别向各级图书馆、入选作者、基层会员代表赠书,向获得“齐鲁散文名篇”和登陆2018山东年度优秀散文榜的作家代表颁奖。来自山东广播电视台、济南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应邀朗诵了其中的部分优秀作品。

——走近港珠澳大桥


几千人啊,茫茫大海之上,最开始施工的时候海上根本就没有岛,没有陆地上的简易工棚,人们都吃住在船上,一条船差不多要挤下两百人,睡集装箱。这种条件下的生活和工作,“不安全,我不干”就直接发挥了作用。这句话把工人的生命与工作紧紧地拴在了一起,而不是“安全第一”“坚决杜绝事故”那样的大口号,那些口号高度是有了,但工人视而不见,会觉得与我无关。看来,作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掌舵人,林鸣在管理上还真有他独特的一套。“我们这一代工程师赶上了国家的好时候,历史赋予了我们特殊的使命,使命怎么完成?一要靠勇气,二要靠对科学的百分百敬畏。”林总一时间很郑重地说。

敬畏?好,林总你终于说到“科学”了。这是一个天然的“气口”,谈话的“气口”,我不会放过,于是我觉得我可以重提“最终接头”了。对,还记得吗?“最终接头”。“那我可不可以问问,”我话接得很快,“当‘最终接头’安装的时候,17厘米的偏差出现了,大多数人都反对推倒重来,可为什么就您一个人要坚持、要‘精调’、要不留遗憾?在这件事上您没有模糊了‘自信’和‘任性’的边界吧?”这句话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突然“脱口而出”的。

林总笑笑,没在意我的咄咄逼人,还是波澜不惊地说:“那一刻,从我的内心来讲,四年多的研究,这么好的一个设计方案,我是有可能把它做回来的。只不过逆向操作(把沉管放入海底再提起)没有做过,这条路是个新路。”

我说:“听说推倒重来风险之大,可能会毁了整条隧道?你们当时在现场的有一位副总工程师高纪兵,他曾经向我解释过:拖开就有可能造成整个沉管、这个顶推系统出现意外,那样就可能再安不回去。而且很可能永远地也接不上了。这个风险您考虑过吗?”

林总说:“对,有这个可能,但是真的就那样放弃了,就这么认了,我觉得特别不甘心。”

林总告诉我:“当时没有一个人支持我,真让我泄气。我那时就问(身边)那个管液压的外国专家,非常好的一个法国人,我问他该不该,不是该不该,而是你能不能做,能不能够配合我,液压要配合,这个很重要。”

我问:“他怎么回答?”

林总说:“他说他们研究了一下,然后就告诉我‘液压能行’,不过我说,‘行,怎么行?你要告诉我如何操作,为什么行?’我是这样才最后下的‘精调’的决心。”作者:长江

Tags:齐鲁,散文,名篇,获奖作品,年度,优秀,发布,走近,港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