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社会

为平度纪委著述撰写的序言

2020-03-22 01:04社会

简介" 关于“平度”名称的来历,清代康熙年间的《山东通志》引《说苑·善说》,“闾丘先生对齐宣王‘愿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谓义盖取此”。闾丘先生盼望齐宣王选择品德端直、秉公理事的人担任官吏,方可使法令、制度公平,这样百姓便可稍得长寿。由此...

"

关于“平度”名称的来历,清代康熙年间的《山东通志》引《说苑·善说》,“闾丘先生对齐宣王‘愿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谓义盖取此”。闾丘先生盼望齐宣王选择品德端直、秉公理事的人担任官吏,方可使法令、制度公平,这样百姓便可稍得长寿。由此可见,百姓安乐,须基于法律的公正无私;而法律的公正无私,其根源则在于贤能官吏的选择。

在历代典章史籍中,对好官一般不称清官,而叫“循吏”“良吏”“廉吏”等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就出现了对官僚的类型化评价。好官的标准是什么?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侧重点。司马迁的标准是: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所居民富,所去民思。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战国、秦及汉初,守法是最主要的好官标准。到了“独尊儒术”时期,推行教化又成为好官的标准。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难考核,从三国末年开始,根据司马懿的思想,“清、慎、勤”成为正式的为官标准,意为清廉、谨慎和勤勉,此时“清官”也就逐渐成为好官的代名词。这些清官,尽管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但是,他们毕竟对人民有益,为人民做过一些好事,对社会历史起过一定的作用,也更为人民所称道;他们廉洁奉公、公正执法的一面,对当今的法治建设与廉政建设,仍不乏学习和借鉴意义。

为平度纪委著述撰写的序言

今平度之地,春秋战国时置棠邑和即墨邑。秦时置郡,以今胶东半岛地为胶东郡,郡治即墨城。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楚项羽三分齐国,以田巿为胶东王,都于即墨城。汉高祖四年(前203年),设胶东郡,治即墨城,并置即墨、郁秩、卢乡、平度、下密等县。汉文帝前元十六年(前164年),以胶东郡为胶东国,都即墨城。东汉时属即墨、胶东侯国和卢乡、当利、下密县。三国曹魏时属胶东、即墨、下密、卢乡、长广县。东晋十六国时属胶东、即墨、卢乡县。北魏时属即墨、长广、卢乡县。隋时属长广、卢乡、胶水县。唐至元置胶水县。明清时置平度州。民国二年(1913年)平度改州为县。

为平度纪委著述撰写的序言

自春秋战国时代至南北朝的即墨,是历史上的古即墨,有着齐国“下都”、战国时齐国“五大都”之一的美誉。《左传》襄公六年(前567年):“十一月,齐侯灭莱”,因莱国都城位于今山东昌乐,新收复的莱国,尤其是其东部一带,因地域较远而难以统治,于是就修建城池于原莱国东部,此城北依群山,南控介、莒诸国。最初其城名为“朱毛城”,或因齐悼公时代,朱毛大夫助悼公铲除异己、稳固王位而封邑于此。后因其傍于墨水,故得名即墨。

古即墨,为了与现在的即墨区相区分,一般称为“即墨故城”。即墨故城历1100多年,先后为即墨、胶东郡、胶东国、即墨侯国、即墨县的郡治、国治和县治。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郡县被大加省并,即墨县被废,其地并入长广县。隋代开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重置即墨县,但是新即墨县却向东南方向迁移了约100华里,而为了合“即墨”之名,而将即墨城新址城南的淮涉河更名为墨水河。

值得一提的是,现存平度境内古岘镇的即墨故城及六曲山古墓群遗址,早在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入国家“十三五”时期大遗址保护名录和山东省首批考古遗址公园。即墨故城为西汉时胶东国之都城,西汉前期三封胶东王,历史记载的胶东王9个,曾是汉武大帝刘彻的封地,是名副其实的“胶东王都”。其中,康王刘寄及其子孙封号世袭六代,传国至西汉之末,计157年。

也有学者认为,即墨之名和平度之名一样,都与良吏有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墨,刀币上书为“莭(节)墨”,“莭(节)”谓之品德操守,“墨”为绳墨,即谓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线。即墨意在劝勉官吏要有操守、也要有规范和底线。

大泽悠悠,墨水汤汤。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即墨大地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忠臣良相。他们其中有齐桓公时代大司田,能于农事的莱国棠邑人甯戚;有行德政而“东方以宁”的齐威王时期即墨大夫田种首;有施火牛巧计,救即墨百姓于水火的安平君田单;有“自请往治难治之邑……治有异等”的汉代胶东相王成、张敞和假仓;有治政“仁慈清简,以身作则”的东汉胶东侯相吴祐等等,如天上繁星,灿烂生辉,不可枚举。

古代平度之名,始于西汉高祖年间(约前202年),历200多年后,省于东汉建武年间(约30年)。西汉时期设置的平度县,位于今平度市新河镇灰埠驻地,2000年发掘界山汉墓时,从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件漆器耳杯底有朱红“平度口口”字样。

为平度纪委著述撰写的序言

其时平度县辖至于海边,今莱州市土山、海沧等地,也属于汉代平度县的范围。史书记载,“哀帝建平三年(前4年),平度出大鱼七枚,长八丈,高一丈一尺”,即为西汉平度县滨海的佐证。而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即“平度”之名消失了1300多年之后,在胶水县(今即墨城)重置平度州,则表示“平度”之名的非凡。平度,不可能是因其境域如“瓶肚”而得名;也不可能是简单意义上的对“平安度日”的祈盼;因其迁址,更不可能是与地理特征相关的原因;然将与平度同时设置的县名郁秩县予以类比,“郁”为繁茂状,“秩”是古时俸禄之称,皆与“为官”相关。

另外,秦代始皇礼祀齐地八神,西汉平度县之地距离阴主祠(今莱州市三山岛)和月主祠(今平度市大泽山镇芝莱山)皆不远。且秦始皇《登琅琊刻石文》《登之罘刻石文》中均将“端平法度”“建定法度”置于刻石前端。且前面提到,战国、秦及汉初,良吏需“守法度”。

“平有高低,度有方圆”“平而不凡,”“孝在心中,平度一生”……

平度名字的本身就承载着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祝福,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和向往,甚至可以跟随时代的变迁给予它不同的标记和种种释义,但清代康熙年间《山东通志》引用《说苑·善说》“闾丘先生 ‘愿选良吏,平法度’之谏言”是对平度名字最好的解释。可见,“选贤能官吏,让百姓安乐”,是平度德廉文化的源头和底色!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教授李伟刚,中国作协会员、平度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刘成爱)

"

Tags:平度,纪委,著述,写的,序言,关于,平度,名称,来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