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社会
风雨沧桑话百年,青岛火柴工业的发展与兴衰演变
2020-02-26 11:22社会
简介" 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后,资本输出伴随着移民高潮突现。青岛的火柴工业生产也由此展开,1917年明石燐寸工场首先在青岛创办。同年,大阪燐寸株式会社在华阳路成立山东火柴工厂。明石燐寸开业不久,即与山东火柴工厂合并,主要商标是“三星”。19...
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侵占青岛后,资本输出伴随着移民高潮突现。青岛的火柴工业生产也由此展开,1917年明石燐寸工场首先在青岛创办。同年,大阪燐寸株式会社在华阳路成立山东火柴工厂。明石燐寸开业不久,即与山东火柴工厂合并,主要商标是“三星”。1918年7月,以日本神户火柴巨头泷川辨三和泷川仪作家族为中心的东亚燐寸株式会社的子公司、日本共同燐寸株式会社,在曹县路8号成立青岛燐寸株式会社并开工投产,主要商标是“三阳”牌。之后,日商又出资成立东鲁燐寸株式会社,生产“宝贝”“驱马”“三福”三个牌号的火柴。
早期青岛火柴的商标图案
在收回青岛的谈判和后续的接管过程中,北洋政府被迫承认日本在青岛保留“特殊权益”,其中包括允许日本人自由居住并经营工商业。1924年日商在诸城路设立华祥燐寸株式会社(商标“华祥”“华祥牌”),同年又有福隆燐寸株式会社在沧口设立。随后又有1931年在曹县路4号设立的东华燐寸株式会社(商标“三元”),1932年益丰燐寸株式会社(商标“双凤”“大益牌”)等。从1917年日商在青岛开办火柴厂后的十几年里,这些当时规模并不大的日本企业基本垄断了青岛的火柴市场。
面对日资的侵入,中国的民族资本也跃跃欲试。1920年,于选甫首先在当时的即墨县城阳镇设立胶东增益火柴厂,商标是“地球”、“松虎”。1922年,李元之也在即墨建火柴厂,取名振东,商标是“富贵”、“六合”,后工厂迁至金口。1923年,李佑民在胶县设立洪泰火柴厂,商标是“大爱国”、“金牛”“金鸡”、“天官”、“剪刀”。虽然青岛地区的这三家火柴厂起步较早,但仍无法同日本企业竞争,直到1928年正式开业的振业火柴公司青岛分厂。如果说1928年是振业公司撑起青岛民族火柴工业的大旗,那么青岛振业与1879年卫省轩在广东佛山创建中国第一家规模生产火柴的巧明火柴厂相比,前后相隔正好有五十年。
丛良弼
民族企业家丛良弼在青岛开办振业火柴厂,开辟了青岛民族火柴业的先河。
青岛振业火柴公司是丛良弼从日本回国后,先于1913年创立济南振业火柴公司,又于1920年开立振业火柴公司济宁分厂后的第三家火柴工厂。1925年,丛良弼亲自来青岛筹建,1928年6月工厂正式投产。青岛振业立足高起点、大规模、新技术,其中曹县路29号是火柴厂区,曹县路31号是工人宿舍,曹县路33号是梗片厂。除生产设备比几家日本火柴厂都齐全外,开业之初即生产硫化磷火柴,这比其他火柴厂家还在单纯生产的黄磷火柴要安全得多。同时振业的火柴药头还采用热胶,这比其他厂家的冷胶药头表面光滑、不易受潮、发火有力。振业火柴使用的“三光”、“吉星”、“山狮”、“印字机”、“推磨”、“津昌”、“蜘蛛”、“童旗”等商标也开始在青岛的工厂陆续选用。
华北火柴厂刊登的广告
在青岛振业投产的同时,位于利津路11号的华北火柴公司的建设也是紧锣密鼓。创办人是曾经在日资华祥燐寸任职的周子西,这是青岛第二家颇具规模的民族火柴企业。
1928年,民族企业家江一山等人集资75万元,创建华北火柴厂(即青岛火柴厂前身),10月开工投产。华北火柴可谓后来居上,销售堪比振业。开工没几年,产量开始超过振业和几家日本火柴厂。在此后的七八年间,华北与振业两家企业互争雄长,竞争可谓绞尽脑汁、不择手段,最终华北略占上风。主要生产“中山”(后改为“忠山”)、“北斗”、“虎”、“良心”、“光明”5种商标牌号的火柴。
青岛信昌火柴工厂“国宝”牌火柴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7月青岛改称特别市,直到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此间民族火柴工厂又有明华(商标“老百姓”、“爱国”、“赛马”)、华鲁(商标“双山”、“蚨禄”、“球马”)、振东分厂(始于1922年的即墨工厂)、鲁东(商标“狮球”、“警钟”、“推车”)、信昌(商标“耕牛”、“五子”、“国宝牌”、“金蟾牌”)、兴业(商标“欢喜”、“拐仙”、“贵子”、“万寿”)、华盛及洪泰分厂(始于1923年的胶县工厂)、中亚(商标“新生牌”)、福来及海滨(商标“童鹿牌”、“白阳”)、大明(商标“得宝”)等多厂纷纷建立运营。
到1934年,青岛已有大、中、小火柴生产厂十三个,成为全国重要的火柴生产基地,产品销往陇海、津浦、胶济铁路沿线的广大城市和农村。青岛火柴的产量占山东省的三分之一以上,约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1932至1933年间的统计显示,民族火柴工厂无论在资本、产量、产值等诸方面都超过了日本企业。
1931年,南京政府实施火柴统税,1933年又大幅度提高税率。在火柴产量大增、火柴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加之国人购买力低和瑞典火柴不断倾销等因素,市场出现火柴滞销、火柴厂漏税销售的局面,经营一片混乱。
1938年《青岛新民报》刊登《山东火柴工业界酝酿统制经营——八月中鲁工厂产景甚丰》的报道
在此情况下,山东省内的中日火柴大厂参与了刘鸿生倡导的火柴统制谈判,而日商一面将火柴偷运至东北走私销往关内,一面又要求弥补因国内抵制日货所遭受的损失。可见,日本火柴企业在中国官商的双层护佑与纵容下,仍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的成立,与其说是在战前试图规范国内的火柴经营市场,倒不如说中国沦陷后,它在日资火柴厂的控制下更好地服务于侵华战争的需要了。
华北火柴厂
华北火柴厂的童工
1938年1月日军第二次占领青岛,全市火柴企业曾一度全部停业。随着日资火柴厂的开工,中国企业也开始陆续恢复生产。然而,日资企业想到的不光是扩大生产规模以弥补市场断层造就的需求空间,收买合并华商火柴工厂成为日方的当务之急。
日占时期华北火柴厂车间旧影
1941年,《青岛新民报》刊登的《本报特写——青岛火柴业以磷寸会社规模较大,华北火柴厂工作紧张》的报道
华北火柴厂一直是日资工厂的有力竞争对手,1938年9月,日商强行入股,资本金达到100万元,改名“华北磷寸株式会社”。日本人安藤荣次郎充任董事长,经理仍为江一山。青岛磷寸、山东火柴、华祥磷寸等日商成为大股东。随后,信昌火柴厂也被强行加入日本股,成为中日合办企业。已陷于瘫痪状态的“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由日本的在华火柴厂发起,并呈日本兴亚院和“华北政务委员会”获批续办,成为华北、鲁豫、华中地区的新的火柴联营组织。总社迁至北京,天津、青岛、上海三地设立分社,负责人完全由日本人担任。
原振业火柴厂厂址
抗战胜利后,青岛又有几家火柴厂诞生。1946年中兴(商标“前进”)、天然(商标“纪念”、“胜利”)、天方(后改名天祥)火柴厂分别建立。同年,标购敌产东华燐寸后,华东火柴公司(商标“华东”、“算盘牌”)开业。1946年11月,大中华火柴公司在多方考察后,志在必得地标购到敌产青岛燐寸,并于次年7月设立青岛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商标“双喜牌”、“大吉牌”、“国华”),由刘鸿生的次子刘念义亲自掌管,实现了“火柴大王”对青岛火柴市场的占有。大中华落子青岛,以期向华北发展,并筹划布局“全国性之规模”。同年,国华火柴公司(沿用商标“三星”)和裕隆火柴厂(商标“青岛”、“崂山”、“仙鹤”)分别标购敌产山东火柴的部分机器后开业。另外,新华火柴公司(商标“民主”、“国货”、“山东”)也标购敌产华祥燐寸开业,从新华火柴也沿用同款的“华祥”商标可略窥一斑。
华祥火柴公司“华祥”牌火柴
青岛远东火柴厂“宝光”火柴
青岛中鲁益记火柴厂“中鲁”牌火柴
除此之外,日照国际火柴厂(商标“进步”)迁入青岛,设立农民火柴厂(商标“耕田”);潍县惠丰火柴厂(商标“太阳”)迁入青岛,设立远东火柴厂(商标“宝光”);金口振东火柴厂(始于1922年,商标“六合”、“富贵牌”)迁入青岛,设立振东火柴厂(沿用商标“六合”)。另有胶济火柴厂(商标“火车”、“交通”)、中鲁火柴厂(商标“中鲁”、“吉普”)、恒升火柴厂(商标“光复”)也在1947至1948年间开业。
青岛恒生火柴厂“光复”牌火柴
1949年6月青岛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华北火柴厂。1950年7月,青岛首家火柴工业联营组织成立。1952年1月,青岛市人民法院判决,将华北火柴厂财产予以没收。之后,连同环海火柴厂(商标“前进”)、华荣制梗厂一起划归青岛实业公司管理。6月,青岛市人民政府确认新华火柴厂属国民党官僚财产,没收后也交至实业公司。至9月,华北火柴厂、新华火柴厂、永安火柴厂、华荣制梗厂、环海火柴厂、电锯厂陆续并入组成“国营青岛实业火柴厂”。
从1949年青岛解放至1954年,国家对火柴生产实行限产,并对生产企业进行整顿。1954年开始,火柴的生产和销售由国家统一组织管理,原料由国家统一调拨,产品由当地百货批发公司包销。国营青岛实业火柴厂生产的火柴统一使用“拖拉机”牌商标,其他品牌弃用。
1955年4月,青岛振业火柴厂与青岛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合并成为“公私合营青岛振华火柴厂”。“振华”的名称像是浓缩版的“振业—大中华”,而南北两家大公司在中国火柴工业中的历史地位和市场份额可谓举足轻重。1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批准对私营火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并于1956年1月正式批准23家私营工业和24家私营商业行业,加上之前批准的,全市共有49家私营工商行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即墨新生火柴厂“童鹿”牌火柴
其中,青岛实业火柴厂为一家独立的生产单位,振华火柴厂并进16个厂,信昌火柴厂并进8个厂,明华火柴厂并进2个厂。至此,青岛市的火柴行业形成上述四家大的生产企业。1956年2月,青岛市成立火柴工业公司,统管全市火柴生产。
“蝴蝶”是青岛火柴出口使用最多的商标之一
从1955年开始,青岛便有少量火柴陆续销往东南亚、中东、非洲、南北美洲、港澳等地区,出口最多的商标是“双喜”“蝴蝶”、“三穗”等。1966年济南火柴厂开始出口,1977年济宁火柴厂开始出口,山东省成为火柴出口基地,使中国从历史上的火柴进口国一跃成为火柴出口国。当丛良弼精心创办的以“实业救国,振兴中华”为宗旨的振业火柴厂开工时,他是否会想到,在火柴满足国人生活的同时还能服务于世界各地?这不禁让我们对这位怀雄心魄力、存远见卓识、生宽厚仁爱的民族工业先驱肃然起敬。振业火柴除在山东经营的三家工厂外,安阳火柴厂和蚌埠火柴厂也传递和延续着振业火柴的基因。
地方国营青岛火柴厂
1958年,青岛市火柴工业实施进一步改组,“国营青岛实业火柴厂”和“公私合营青岛振华火柴厂”合并组成“地方国营青岛火柴厂”。
1959年,国营青岛火柴厂国庆十周年特制火柴
1959年经过进一步整顿,信昌火柴厂和明华火柴厂同时并入组建“国营青岛火柴厂”,定址青岛市利津路20号,固定资产原值1399万元,生产能力100万件/年。产品品牌有:拖拉机、灯塔、大圣、青岛、双喜。原“振华火柴厂”厂址改为化工生产厂,“青岛火柴厂”成为青岛唯一的一家火柴厂。
1964年,国营青岛火柴厂庆祝建国15周年特制火柴
文革期间,青岛火柴厂和其他企业一样受到严重干扰,生产徘徊不前,产量和销量下降,产值和利税也出现滑坡。在市场供应紧张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火柴实行按户定量供应。
1978年以后,青岛火柴厂经过整顿,逐步走上正常生产的轨道,企业也由单纯的生产型逐步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不断革新创造,并从国外引进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火柴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最大程度地提升了生产能力。至1984年,青岛火柴厂的实际生产创历史最好水平,至此,青岛市结束了凭证供应火柴的历史。
进入九十年代,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各类新式打火器具的涌现,日常生活对火柴的需求大大下降。此时全国范围内的火柴行业面临严峻挑战,青岛火柴厂也同样陷入经营困境。1993年11月,以利津路20号的青岛火柴厂为注册地址,新成立了青岛源隆实业发展总公司。1995年10月,源隆公司与平度市门村镇政府共同投资成立了青岛隆门火柴有限责任公司。自此,青岛火柴厂正式迁出市内。
2000年7月,青岛隆门火柴消失。千禧年的新纪元,像是给青岛火柴画上了一个的凄美谢幕的句号。
忆往昔,曾在台东镇厂家林立与产业幼童卷入的制造行业,曾在青岛港民族资本与外国列强抗衡的惊艳舞台,曾在现代史屡创奇迹与人生辉煌的一代先驱,就此在废墟后拔地而起的一座座高楼中也显现出了几个令人叹息的终结记号。
火柴,书写了一段历史。如今,历史的坐标下,只剩下一段忘不掉、理不清、记不住的历史盲点。好在见证火柴历史的火柴盒标贴,被收藏者称之为“火花”的既珍爱如命又视若瑰宝的纸品,还能够准确地找到火柴历史那层淡淡的云影和重重的心结。
本文文字编辑源自张勇《青岛火柴与青岛火花》、参考源自《山东火柴》、青岛档案馆等。本文图片由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添加整理发布,如无许可禁止转载!
"Tags:风雨,沧桑,百年,青岛,火柴,工业,发展,兴衰,演变,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青岛10水库低于死水位主要河道断流 莱西重旱
连日来的高温给城市供水带来严峻考验。昨日,记者从青岛水务集团获悉,7月26日,市区日供水量再创历史... -
黄岛新区(原胶南)小学招生划片表
小编微信:hulan1201 欢迎大家与我交流 胶南小学划片表 一、符合入学条件且家庭自有住房的适龄儿童、少年按... -
现把青岛开发区(黄岛)及高速违章测速点告知大家,免
点击关注:青岛君如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牢记这些路段,免违章,君如意祝君平安! 2013年1月1日起17处路段设... -
风水师批黄岛买房风水 这些地方房子不能买
我结合青岛楼市论坛,给出风水堪舆版块一档购房风水指南专栏,就青岛不同区域给出购房风水的建议,服务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