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社会

春节不放鞭炮 不用那么纠结

2019-12-06 21:01社会

简介" 2020年1月1日起,青岛市内三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以及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的建成区,将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他区市可划定本辖区禁放区域。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网 这也意味着,即将到来的春节将没有响声的陪伴。 “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了“...

"

2020年1月1日起,青岛市内三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以及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的建成区,将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他区市可划定本辖区禁放区域。

春节不放鞭炮 不用那么纠结

图片来源:青岛新闻网

  这也意味着,即将到来的春节将没有响声的陪伴。

  “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了“爆竹声”,过年会不会少点什么?这“岁”应该怎么除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看看与春节有关的关键词有哪些?

  拿着这个问题去问生于不同年代的人,得到的回答会很不一样。

  比如,50后、60后的关键词里一定会有饺子,有白面馒头,有新衣服,有春联,条件好的会有压岁钱和鞭炮。压岁钱是以分计的,鞭炮也是论个的。

  80后的关键词里,还是会有春联、鞭炮、新衣服、压岁钱,但大都已经不再有白面馒头,饺子也变得稀松平常,毕竟,在他们的童年时代,白面馒头已经不是稀罕物,饺子也不再是过节时才吃,新衣服也不再是过年时才添置那么一身。

  90后的关键词里,鞭炮已经不再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对于城市里出生的90后们来说,甚至春联也不再是春节的必需品,因为很难在防盗门上给它找到合适的粘贴位置。新衣服早已激不起他们的兴趣,但压岁钱则是多多益善,因为有了压岁钱才能买更多心仪的玩具、漫画书或去玩网络游戏。

  至于00后以及更小的孩子们,如果不是家长主动提出来带他们放几个鞭炮,很多孩子恐怕早已忽略了鞭炮的存在。

  每个人的春节记忆都不一样,每一代人对春节元素的侧重也不一样。上一代人认为必不可少的,在下一代人那里可能早已无关紧要。

  如果你跟一个00后、10后的孩子讲“不放鞭炮就没有年味儿”,他一定会用异样的眼光打量你,像看外星人一样。因为,在他们眼里,压岁钱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可以敞开了玩网络游戏,这个年就更完美了。

  不是一年不如一年,也不是年味儿变淡,而是人在变,是变化了的人对年的诉求在变。

  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生活环境迥异,思想观念和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各异,出现这样的差别其实并不奇怪。

  写到这里,笔者突然想起了怀旧金曲——对不同年代的人群而言,怀旧金曲的范围也不尽相同,而且,他们普遍认为只有他们的“金曲”才是“金曲”,别人的“金曲”都是“呕哑嘲哳难为听”的东西。

  实际上,所谓“金曲”,就是每个人年轻时尤其是二十岁前后听习惯了的歌曲。

  坚持鞭炮不可或缺者的坚持,类似对年轻时习惯了的“金曲”的不肯放手——那噼里啪啦的声音,不是炸响的火药声,而是留在记忆里的情怀。

  情怀这东西一定要有,但如果一味固守,尤其是为固守而拒绝改变,甚至是阻止改变,恐怕就有被时代边缘化的危险。

  这一点并不难理解。

  比如,拜年时磕头也曾是春节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属于传统习俗的一种,但如今即使是在最偏远的乡村,也已鲜见。没有了磕头,但口中的恭喜依旧,脸上的笑容依旧,心中的祝福依旧,那么,拜年的精神内核就仍然是在的,拜年的习俗就仍然是活生生的。

  这样的变化无所谓好坏,只要生活在其中的人觉得开心就好。所谓习俗,原本就是约定俗成的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到舒服的做法或规则,时代变了,诉求变了,习俗自然也要随之而变。在鞭炮问题上,也是如此。

  西方的圣诞节不放鞭炮,人家照样过得热热闹闹。中国的中秋节,也不放鞭炮,可每年到了这个日子,家家户户照样忙不迭地或买或做月饼,游子归家,亲人团聚,共享团圆。

  其他的,诸如上元赏花灯、端午赛龙舟、腊八喝粥等等,也都没有鞭炮,但也都主题鲜明,有滋有味。像七夕之类的节日,更是因为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而有了新的活力,但它显然也与鞭炮无关。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传统节日里的旧的内容被淘汰,新的内容被添加进来,都是势所必然。

  告别鞭炮,远离危险、隐患与噪音,还天空一片澄净,街道一片整洁。带着愉快的心情,将精力投向亲朋好友,投向大集、庙会,投向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与文化场馆,过一个环保年、安心年。同时,将环保种进孩子们的心田,未来生发出的,必将是新的民俗,新的情怀,新的关于年味儿的记忆。(通讯员:南之)

编辑 一和

"

Tags:春节,不放,鞭炮,不用,那么,纠结,2020年,1月,1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