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西海岸新区

北屯村――北海船舶重工在这里雄起

2019-11-30 14:41西海岸新区

简介"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办事处南营村 阅读本文,读者会发现,历史上整个胶南县最早的海带养殖开始于南屯村。现今,青岛北船重工这一实力雄厚的造船重型企业,位于村北沿海,以前的“黑孤石”已成为巨型船坞码头。 北屯村,位于薛家...

"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办事处南营村

阅读本文,读者会发现,历史上整个胶南县最早的海带养殖开始于南屯村。现今,青岛北船重工这一实力雄厚的造船重型企业,位于村北沿海,以前的“黑孤石”已成为巨型船坞码头。

北屯村,位于薛家岛街道办事处驻地以东4.5公里处,东面依山,西与烟台前村接壤,北临薛家岛湾,南与南屯村相邻。村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2006年,全村有475户,1510口人;居民有张、马、王、于、薛等姓,皆为汉族。

北屯村――北海船舶重工在这里雄起

(北船重工)

因明朝时曾在这里屯过兵,又地处南屯之北,故名北屯。据传,明朝洪武年间,顾姓从外地迁到这里,居住于村西“屋框子园”,早年绝户。后范姓迁来,居住于村“后街”,后绝户。明朝永乐二年,张衡、张宽亮兄弟二人从现胶南张家楼松山子迁来,居住于村“后街”。后来,马姓从现胶南灵山卫迁来。

传说,马姓人与苏姓人同朝为官,二人素有矛盾。后来皇帝偏信苏姓人,下令将马姓人满门抄斩。当时,马家的马怀镜兄弟三人,正巧住在北屯村张姓姥姥家,幸免于难,便定居下来。后其老二、老三迁至崂山金家岭村居住,但每年仍到北屯村老家拜祭先祖。有一年,金家岭村马姓人拜祖时来晚了,被北屯马姓人痛打一顿。他们心生怨恨,趁机盗走了马姓家谱。因顾、范二姓早年绝户,只有马、张两姓居住,故村民有“马张口吃饭(指范姓人)”之戏称。民国年间,于、王姓人从青岛错埠岭迁来。20世纪60年代,薛姓人从本地南庄村迁来。

道管山,是薛家岛一带的主要山脉,海拔107.6米,面积0.4平方公里,青山绿树连绵不断,像一道绿色屏障守护着薛家岛湾。传说,在明朝山上曾建有一座山神庙,由道士负责管理,此山故名道管山。

北屯村――北海船舶重工在这里雄起

(北船重工)

据载,1948年冬,国民党军再次占领薛家岛时,沿本村修筑了“子母堡”等防御工事,并以道管山为天然屏障,设重兵防守。1949年5月26日,第三次解放薛家岛的战斗打响。31日,解放军滨北军分区独立一团和胶南指挥部部队向驻北屯之敌发起攻击,经激战将敌击溃。

20世纪70年代,在道管山西侧山涧中修建了一座库容量为3000余立方米的水库。天旱时可放水灌溉农田,天涝时可蓄洪防涝。

本村有着蜿蜓曲折的海岸线,从道管山往东至黄石,沿道管嘴至西小岩石,长达6公里。

道管嘴,位于村北0.5公里处的海岸线上,是道管山伸入北部海中的一岬角,故名。面积0.8平方公里,海拔42.5米。道管嘴海湾又有东、西两湾之别,水深坡陡,是两个天然的优良港湾。西湾优于东湾,湾口朝西,岸滩坡缓,避风条件较好。自古至今,北屯村的船只常年停泊在这里。东部海湾水深坡陡,水产资源丰富,但避风条件差。

北屯村――北海船舶重工在这里雄起

(海带养殖)

附近海滩和海域生长着鳗鱼、鱿鱼、海参、鲍鱼、蛤蜊、牡蛎、海螺、红角蟹等鱼类和贝类,及海带、裙带菜、紫菜等藻类。

20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末,在道管嘴周围海域,海带、扇贝架一行行,海参、鲍鱼池及养鱼网箱一片片,养殖面积约8000亩。这里是村里海上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1998年,青岛海西湾修造船基地在道管嘴动工兴建。如今,长约2公里的造船基地码头向东部海湾伸出,犹如苍龙出海;座座厂房拔地而起,塔吊高入云端。这里已成为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大型船舶工业基地。

道管嘴以东1公里处的海中有一块孤石,表层呈黑色,人们称其为黑孤石。黑孤石高3.7米,为明礁。为确保航海安全,20世纪70年代,青岛有关部门于礁上设有一海标。周围海域坡陡水深,东侧深达10余米。2002年,这里被海西湾修造船基地征用。

早年,村民除进行季节性的“打圆网”、“放流”外,更多的是常年在周围海中“钓钩”、“打丝网”。本村渔民的“打丝网”捕捞技术在当地最为著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屯村海上捕捞的产量多、收效大,在昌潍地区乃至山东省都榜上有名。当时,胶南县常有渔业试点设在这里。据载,1957年,本村在道管嘴海域首次试养10亩海带获得了成功,成为胶南县之最。1958年,胶南县全面推广海带养殖。同年,薛家岛人民公社在道管嘴建立海带养殖场。1962年,当时的利民社(由北屯、南屯村组成)养殖人员从公社养殖场分出来,建立了北屯村养殖场。1964年,昌潍地区捕捞公司的2只60马力木壳机动渔船下放到本村,是薛家岛地区最早的大马力机动渔船。

北屯村――北海船舶重工在这里雄起

(海带养殖)

在海带养殖生产稳定发展的同时,人们又由单一的海带养殖发展到裙带、贻贝、扇贝、海参、牡蛎等海产品的养殖,后又从海水养殖发展到海洋捕捞和运输。1967年,村里购买了135马力的渔船从事远洋捕捞。1972年,北屯海带养殖场从青岛大港获取的自然繁殖的贻贝苗养殖成功,并在全公社进行大面积推广。1987年,引进扇贝进行养殖,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解放战争时期,人们踊跃参军参战,出夫支前。1947年3月,村民出担架夫支援孟良崮战役。1948年村里出车夫支援淮海战役。解放初期,本村为薛家岛区诸村中参加革命人员较多的村之一。

张连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随军南下到新解放区开辟工作。后到江西、西藏和湖北等地工作,现已离体。

张连京,1917年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薛家岛区委组织委员等职。建国后,曾任胶南县政府招待所第一任所长。1958年退职回乡,任北屯村党支部书记等职。1990年病故。

陈文东,1923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在胶南县灵山卫战斗中牺牲,被追认为革命烈土。

张在亭,1925年生,1947年参加工作,1948年返乡务农。1955年任北屯村农业合作社社长。1956年被评为山东省渔业先进工作者,省政府授予其荣誉奖章1枚。

马振朋,1926年生,1946年入伍,同年在青岛海西大队入党,1949年在部队任过连长等职。1949年5月,在第三次解放薛家岛时,带领部队冲锋陷阵,英勇作战,为薛家岛的解放做出了贡献。1952年转业回乡,任烟台前乡党总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等职。1990年病故。

建国前,村里房屋错落不齐,居住地分为前街、后街。20世纪70年代中期,村民拆旧房、建新房,草房变成了瓦房。古老的海带叶子房,逐渐被拆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的居住条件得以不断改善。按统一规划,村庄向西部发展,比原来大出两倍。全村的房屋均为红砖垒墙、水泥抹面、红瓦盖顶、玻璃门窗。1981年,村里用上了电。1996年,在村南路东建起了4栋楼房;投资80万元,硬化了村内道路,设置了60盏路灯,绿化了路两边。村内有东西街3条,南北街4条。船厂路由村北穿过,环岛路从村西经过,西与安子轮渡码头隔海相望。水陆交通四通八达。

本村背靠薛家岛湾,南临黄海,村落处于相距1公里的两海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村西南500米处就是闻名遐迩、风光旖旎的金沙滩景区。

20世纪70年代,在村西洼打了一口容水10000立方米的大口井,既灌溉农田,又供冷藏用水。1992年,在村东南挖了一口自来水井,容水量5000余立方米,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近年来,本村因地制宜,农、林、牧、副、渔业全面发展。人们逐新扩大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的规模。村里先后办起了养殖场、冷藏厂、地毯厂、毡厂等企业。

20世纪90年代末,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均参加了养老保险,现领取社会养老保险者500余人,享受定额补贴的100余人,还发给他们每人每年补助金300元。村里还建立了老年人活动室、门球场等公共设施。

本村现有耕地30亩,山林400亩,苗普30亩,库容量50万立方米的水库4座,通用厂房5000余平方米。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421万元,人均纯收入7152元。

"

Tags:北屯村,北海,船舶,重工,在这里,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