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西海岸新区
平度古稀老人入选省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传承木版年画60余载
2019-02-18 20:00西海岸新区
简介在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关于公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名单的公告》中,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传承人宗成云入?吧蕉?》且疟;すぷ飨冉?鋈恕薄?年画之于新年,不仅是年味儿,更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宗成云说:...
在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关于公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推荐名单的公告》中,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传承人宗成云入选“山东省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
年画之于新年,不仅是年味儿,更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宗成云说:“作为独立画种,年画中有与天地的交流,有对历史的回望、对祖先的怀念,有人们趋吉避凶的愿望,这些根植于中国人心灵深处和中国文化深处的艺术表达,是传承和发展年画的基点。”
(《青岛日报》版样)
历史悠久明清空前兴盛
民间木版年画,又称之为古版年画,它发端于古代的门神画习俗,随着唐宋雕版印刷术的流行而迅速发展,到明清时空前兴盛,放射出灿烂的光华。《中国美术简史·年画的崛起》这样描述木版年画的辉煌:明代后期已出现印刷木版年画的作坊,至清代前期又有扩大与增长,全国形成若干生产中心。这些中心的生产能力强,销行范围广,地域特色鲜明,最著名者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县杨家埠等处。而平度市宗家庄年画即从潍县杨家埠年画孕育而来。
民间对年画中门神、灶神的崇拜信仰,可以追溯至殷商,最迟在汉代,门神、灶神已形成艺术雏形。至隋唐,门神题材糅进了儒道释的文化色彩,且显露出世俗化的端倪。唐末、五代,具有年画内涵的绘画虽然不乏佳作,但未能形成独立画种。直至北宋,城市的繁荣和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以及世俗文化生活的勃兴,为年画的发展提供了生存土壤。特别是雕版印刷技术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年画广泛传播的基础。
宋《东京梦华录》记载:“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版、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北宋年间,年画作坊和经营“纸画儿”的“画市”涌现,不仅民间作坊遍布,京城也有官坊印刷,木版年画的发展成为必然。元代,元曲对于戏曲年画产生了重要影响,反映男耕女织的“耕织图”等题材进一步发展。至明代,手工业的兴盛极大促进了年画作坊的繁荣。清代,木版年画不但开始吸收、借鉴西洋版画技法,还与戏曲、文学、音乐等相互渗透,形成了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县杨家埠三大木版年画市场。另外,其他各地亦有年画的生产作坊,如河南朱仙镇、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福建泉州、广东佛山等。清末,以石印机器印制的月份牌兴起,对木版年画构成了冲击。木版年画重回门神、灶神等众神题材,日趋萧条。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发布《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大量歌颂新社会、新生活、新思想的题材画样涌现。随着时代变迁,人们对驱魔逐鬼的门神、钟馗的信仰日渐淡化,盼望五谷丰收、百福临门、子孙昌盛的思想日益浓厚,寓意吉祥的年画题材得到发展。
传承200年比肩天津杨柳青
作为北方三大木版年画生产地之一,宗家庄木版年画的产生经历了“趸买——移植——自创”三个阶段。
宗家庄最早趸买潍县年画为宗有明一代,时为清道光年间,只在农闲、节庆时从事季节性贩卖活动。至其子一代,才从潍县杨家埠请来师傅教授刻版、印制技术。宗有明的三个儿子宗曜、宗昕、宗高分别创立了“北公兴”“元吉”“悦来”画店字号,虽然是照样复制,却为木版年画扎根宗家庄打下了基础。至清光绪初年,宗家庄木版年画随着本地画师的逐渐成熟,在移植的过程中加以创新,尤其是“线版”雕刻技艺远远超过潍县年画,同时又强化了画面的装饰性,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宗家庄木版年画鼎盛时期,拥有“新盛元”“公兴义”“公顺义”“公盛义”“北新成”“东增盛”等字号30余家。当时年画品种300余个,画版1500余套。产品销往胶东各县及东北三省、朝鲜等地。解放战争前夕,宗家庄“天增盛”画店迁往青岛,以后又有多家画店前往,宗学钦、宗景深等艺人也多次去青岛刻版木制年画,这样,宗家庄年画在青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到了民国初年,宗家庄70户人家中有30多户开了木版年画作坊,后来发展到全村户户都以年画生产为业。“公兴义”画店画师宗学珍,创作了反映日、德帝国主义侵华罪行的《日本攻打青岛》、反映辛亥革命的《攻打南京》和《湖北军事图》等作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中央博物馆收藏。
新中国成立以来,宗家庄木版年画前后受到过三次冲击。“文革”期间,木版年画作为一种迷信品被取缔了,很多精美雕版也被当作“柴火”销毁;第二次是随着胶印画的普及,木版年画与之相比,在成本、效率、印刷质量等方面都占不了优势,逐渐“甘拜下风”;第三次是年画市场逐步萎缩。过去,木版年画是“中国农村普及率最高的艺术”,传统村庄的农舍,逢年过节都要贴“门神”“门童”“窗顶”“窗旁”,每张版画都有吉庆寓意,但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农村房屋改造,门、窗变大,贴画用不上,加上塑料年画和胶印年画成了市场主流,对传统木版年画市场冲击都很大。到1997年,宗家庄木版年画的生产者仅剩下十来家。
民间艺术的文化与市场转换
7岁开始跟着爷爷学印年画,已经75岁的宗成云,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0多年来,他一直守护着这门在宗家庄流传了200年历史的民间艺术。在他的印制房间,扑面而来的是清香的油墨味,书架上、墙上、门窗上……处处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木版年画,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左汉中先生所编著的《民间木版年画图形》一书,总结了民间木版年画图形的题材与形式,划分为六大类:娃娃美人、神像、神话传说、风俗时事、戏文故事、吉祥图符。他还论证了其四个方面的艺术特征:其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二,寓教于乐,通俗易懂;其三,画中有戏,耐人寻味;其四,象征寓意,喜庆吉祥。宗家庄木版年画的内容与中国传统年画一样,主要是按照张贴位置分类,大致分成门画、窗画、居室画、神供画等几类。相比潍坊杨家埠年画“大块红大块绿”的色调,宗家庄年画以细腻见长,人物形象朴拙,色彩更加艳丽夺目,别树一帜的风格让它成为北方农村年画市场的抢手货。
宗成云说,一张年画中最多用到黑、大红、桃红、紫、绿、黄共6种颜色,而年画的制作程序也极为复杂,细分起来有20多道工序。在他的记忆中,宗家庄年画最辉煌的时期是1950年前后。“那时,村里几乎家家有作坊,户户飘着油墨香,二百户人家,一多半都制作年画,人们白天黑夜地忙。小贩们吃住在村里,半夜里还在挨家挨户搜罗刚印刷出来的年画,整个村子灯火通明,非常热闹!”
守着150套、400多块老木版,宗成云不无感慨。他说:“当年木版年画传入宗家庄时,宗家先人们用野梨树一块块、一刀刀做出来的,传了两百多年。木版年画印料、工序,也还是二百多年前的古法,一点儿没走样。”手艺还在,人还在,但宗成云已意识到,如果再原封不动地按传统方式搞下去,这门民间艺术也避免不了式微的命运。
年画之所以成为民众的所爱、春节的“宠儿”,关键在于它的草根性。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谈到如何让木版年画“活”起来时,强调了两点:一要把艺术还原成文化,把艺术功能转化为文化功能;二要从传统市场进入现代市场,让民间文化进入现代生活。简而言之,木版年画的发展离不开立足于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的创作、经营。
木版刻青史,年画遗古风。作为宗家庄版画的传承人,宗成云在1997年发起成立了“宗家庄木版年画研究会”,着力于宗家庄木版年画的保护、研究和开发工作,在年画原有制作工艺基础上,进行了大量改进,将原有光纸印刷改为宣纸印刷,品色颜料改为国画颜料,精致装裱,高档包装,以焕然一新的品貌在“非遗”文化礼品市场另辟蹊径,产品被作为政府礼品赠送国内外来宾,并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
不仅如此,他还多方求教,让美术院校的教授帮着设计京剧脸谱、历史故事等新内容,对宗家庄木版年画进行创新。宗成云屋里挂着的“水浒一百单八将”“二十四孝图”,人物形象或细致逼真,或水墨意境,为年画的创新之作。除了传统的木版套印,他又尝试一种新的工艺——半印半画,即先印出底稿,再用手工添色。“以往是青一块,红一块,无过渡色,而现在有层次,有过渡色,细致,这种尝试在高端市场已有反馈。”
转自:晓阳看平度
Tags:平度,古稀,老人,入选省,非遗,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传承,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这种便携式颗粒格栅是为旅行和尾门而建造的
257美元的新Asmoke承诺提供全尺寸颗粒烤架的所有烧烤风味,包装在便携式炊具内。Indiegogo项目预计将于7月... -
大众ID4泄露的照片显示,EV看起来会很像概念车
我们不确定大众何时会最终展示ID4电动SUV——它本来计划在现在已经取消的纽约车展上首次亮相。但是,互联网... -
天文学家刚刚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婴儿”死亡恒星
由NASA和欧洲航天局操作的 A系列天基望远镜发现了迄今已知最年轻的磁星。这个极端的宇宙婴儿只有240岁,可... -
《燃尽天堂》在任天堂重拍:在旅途中被击落
自从我第一次来到天堂城参加一些不错的老式街机赛车大屠杀已经有十多年了,但是就像一份不断给予的礼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