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西海岸新区

台东旧事:破烂市,礼拜集,消失的市集,不灭的回忆

2019-01-29 14:40西海岸新区

简介礼拜集,顾名思义,就是礼拜天的集市。青岛的礼拜集岁月久远,上点岁数的人大都知晓。那些生在东镇,长在东镇,居住在东镇的老青岛人,礼拜集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下图是1901年的台东市场 台东镇成立初期的集市,虽然简陋,却已初显繁华 礼拜集的形成是自发...

礼拜集,顾名思义,就是礼拜天的集市。青岛的礼拜集岁月久远,上点岁数的人大都知晓。那些生在东镇,长在东镇,居住在东镇的老青岛人,礼拜集留下不可磨灭的回忆。下图是1901年的台东市场

台东镇成立初期的集市,虽然简陋,却已初显繁华

礼拜集的形成是自发的,最初在吴家村,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吴家村礼拜集的来历

1941年冬,一场大火将西镇的西广场烧了个精光。大火过后,青岛当局将吴家村的一处丘陵地进行平整,盖了一些简易平房安置灾民,命名为东广场,今镇江北路与鞍山路交叉口一带。东广场的居民有些人以捡破烂、卖破烂为生,别处也有人来此买卖旧货,于是便形成一个自发的旧货市场。星期日来这里买卖的人特别多。这样又吸引来卖饭食、水果以及说书唱戏的,异常热闹。由此,人们便称东广场的星期日为破烂市场,也有人叫它礼拜集。

和兴路东段礼拜集

两三年后,为防备日益活跃的抗日军民进入市区活动,青岛日伪政权在海泊桥一线增设警戒线,严查进出行人。这样,处于警戒线外的礼拜集便失去了存在的条件。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广场原礼拜集空地被占用,恢复后的礼拜集迁到离东广场不远的和兴路东段(洮南路、汉口路、太平路、和兴路相交的周围区域)。

下图是礼拜集的算命先生

下图是礼拜集的鞋匠

下图是台东礼拜集旧貌

海信立交桥附近的礼拜集

青岛解放后不久,礼拜集再次易地,迁到现在的延安三路以西,上清路以东,上清支路以北,海信立交桥以南的区域。当时这里有一条通往湛山的小路,四周是丘陵山坡。这时礼拜集的物品仍然全是旧货,衣服、家具、书籍、五金工具、日用杂货等。到礼拜集卖货,勿需任何手续,也不用交任何费用,谁都可以来此卖掉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同时许多人又从这里花不多的钱买到自己所需求的物品,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很受大众欢迎。

五十年代,集市完全是自发性的,没有组织者也没有管理者。只有大家默许的、不成文的一些规矩,如:不抵毁同行出售的物件、不恶性竞争等。各类物品分门别类都有大家默许的专卖区,比如家具类在哪儿卖,旧木料在哪儿卖,铁器五金类在哪儿卖,衣服鞋帽在哪儿卖,碗盘盆罐在哪儿卖,各种车类或杂品类在哪儿卖,等等。

下图是市场上的说书先生

五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人们的日子过得穷苦,生活水平低下,人口多收入少,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礼拜集基本是一个旧货市场,价格便宜实惠,符合当时人们的节俭心理,迎合了人们对生活物品的需求,因此,礼拜集很受百姓的青睐和欢迎。每逢星期天,来赶集摆摊交易的人和逛集市淘物的人越来越多,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集市区域也延伸辐射整个延安路路口广场,甚至到达延安三路与台东八路交叉口和十九中门口。并且还在老区域增开了星期三的小集市,使礼拜集变为周两集,在为周围群众提供便利的同时,小商小贩盈利颇丰。

三年困难时期刚过,礼拜集成为“资本主义”的温床,被强行取缔。改革开放后,中断20多年的礼拜集又在太清路上恢复。不久,扩展到上清路。此时的礼拜集上虽仍有旧货,但已占少数,而是以小商品为主。好景不长,随着标山路向东延伸以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礼拜集的范围迅速缩小,最后回撤到太清路北段的一小片地区。至上世纪90年代末,礼拜集销声匿迹。

后记

现在的礼拜集区域已矗立起榉林花园、榉林新村、太清小区等花园式商贸区和居民区,完全改变了原来的模样。延安路、延安三路、台东一路、现今的宁夏路交叉小广场,建起了现代化的海信立交桥。

而不远处的台东三路步行街,越来越繁荣,熙熙攘攘的人流不断,所说着台东新的传奇。

青岛印记,回味岛城历史,触摸城市文脉。欢迎关注南边子头条号,谢谢阅读和点赞。资料根据史志和网络整理,个人能力所限,望知情者斧正。

Tags:台东,旧事,破烂市,礼拜,消失,市集,不灭,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