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西海岸新区

向阳院,一部电影引发的运动,还有多少人曾经记得

2019-01-28 06:20西海岸新区

简介什么是向阳院?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许多城市(包括青岛市),以居委会所辖的街巷为单位,成立了“向阳院 ”,用这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的文化 、娱乐 、教育活动 。那时,整个城市基本上由大片大片的平房组成。住宅多数属于“组织上”分配的,同一个单位的...

什么是向阳院?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许多城市(包括青岛市),以居委会所辖的街巷为单位,成立了“向阳院 ”,用这种形式开展群众性的文化 、娱乐 、教育活动 。那时,整个城市基本上由大片大片的平房组成。住宅多数属于“组织上”分配的,同一个单位的职工聚居在同一片区域内,这种住宅区一律叫做“向阳院”。

照片来自网络

那些在院里出生的孩子已经成长、结婚、生子,向阳院的故事由现在依旧生活在那里的老人口口相传而来。正如时光渐进,向阳院在城市现代化的步步紧逼中,被拆被迁,走向边缘。

照片来自网络

一部电影引发的“运动”

40年多前可能都看过这样一部电影 ,叫做《向阳院的故事》,这在当时一片“红色主旋律”的情况下,是一部很难得的儿童电影。

这部电影的剧情是这样的:1964年,我国南方某镇向阳院里的红领巾,由退休老工人、共产党员石爷爷带领,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在暑假期间,开展了学习雷锋、参加集体劳动的活动。石爷爷带着孩子们走进社会大课堂,去建筑工地扒砂礓,培养他们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思想。他们的这一举动,受到了一贯坚持反动立场的阶级敌人胡守礼的仇视。他利用个别家长的旧思想,采取各种恶劣的手法,从思想上腐蚀孩子,破坏活动的开展。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学生家长的支持下,石爷爷引导孩子们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同孩子们一起粉碎了胡守礼的破坏活动。胡守礼贼心不死,竟然下毒手制造了山洞塌方事件,妄图伤害孩子们,并企图嫁祸于石爷爷。在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石爷爷赶到现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革命后代,揪出了这个坏蛋。在这场斗争中,孩子们经受了风雨,见了世面,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

由于电影的流传,影响了全国各地,在全国的许多城市里,为了响应上级指示精神,各个城市的居委会都开始办向阳院。青岛也不例外,街道组织根据居民居住的楼或院的分布结构,成立了许多“向阳院”或“向阳楼”。

这些向阳院或向阳楼,平时维护治安,到学生放假的时候,就把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参加一系列社会活动,体育、文化、娱乐内容很丰富,同学们都积极参加。有了这个向阳大院,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了,互帮互助蔚然成风。那时的向阳院组织健全,由街道居委会统一管理,而这种形式在当时青少年校外管理、街道爱国卫生运动等方面,都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当年的喜报,见证了历史

1976年中共青岛市市南区委员会、革委会向向阳院积极分子颁发的喜报,反映了当年为人民服务,培养下一代接班人的教育理念。

向阳院,成了几代人的记忆

改用网上一句描写里院的话:走在城市与光阴的远处,自有暗香。少有人情变故,少见时代变迁的痕迹。老人们聚坐在街角,沐浴着阳光闲谈。院子里,花木扶疏,枝叶掩映,蓝色的牵牛花与绿色的爬墙虎舒展着风轻云淡的小美好。洗过的衣服、棉被晾在庭院的上空。

照片来自网络

被阳光晒透的花被子,泛出饱满、安逸的居家味道。偶尔,空气里会飘来家常的饭菜香味。凌乱,但暗合的坚韧、平实的生活气息让人沉迷。我们常常焦虑而纠结的心绪,会被这里松弛而百无顾忌的情绪梳理,对于安稳的日常生活抱有的幻想,从里院层层泛出光泽。

记忆中的向阳院热闹了不长时间,后来渐渐消寂了。现在,在青岛市区一些老楼老院里,当年“向阳院”、“向阳楼”的字迹有的还模糊存在。那段岁月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向阳院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一代人的记忆里。

青岛印记,回味岛城历史,触摸城市文脉。欢迎关注南边子头条号,谢谢阅读和点赞。资料根据史志和网络整理,个人能力所限,望知情者斧正。

Tags:向阳,一部,电影,引发,运动,还有,多少,曾经,记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