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西海岸新区

山东农村常见老物件儿?百年爱情见证老物件?老物件如今很值钱?

2018-11-29 13:00西海岸新区

简介回家探亲,赶了一趟大集,突然听到了“久违”的打铁声——“当当……当当……”抬头仔细看,原来老铁匠正在打铁,还摆了一个摊位! 你还认识这些老物件儿吗?上面这是铁砧子,是铁匠的工作台,铁匠们的手工活都在这上面完成,是铁匠活最核心的物件,相当于“...

回家探亲,赶了一趟大集,突然听到了“久违”的打铁声——“当当……当当……”抬头仔细看,原来老铁匠正在打铁,还摆了一个摊位!

你还认识这些老物件儿吗?上面这是铁砧子,是铁匠的工作台,铁匠们的手工活都在这上面完成,是铁匠活最核心的物件,相当于“车床”“办公桌”。。

这是火炉,烧铁用的。做铁匠活儿,首先就是要将铁器加热,放在炭堆里烧到铁红,马上将铁器拿到铁砧上敲打,做成想要的模样和效果。这就是“趁热打铁”的由来!

打完以后,要立即放到水里降温,就是淬火,温度骤降,才能让铁器产生想要的硬度!

这是修剪铁片有的钢剪~


这是农村大集上的“快餐铺”,你看,设备是不是相当简易啊,一个是烧水的大锅,一个是烙饼的平底锅,这就是厨房了,主要是容易携带和搬运!农村赶集卖东西的人,往往需要赶很远的路才能赶上集市,他们一般天不亮就要动身,没有时间吃早饭,所以就产生“快餐”这个行业。

连吃饭的桌椅板凳都是这么简单,再搭上一个棚子,就是餐厅了!在不讲究卫生条件的年代,这些摊子解决了赶集人吃不到热饭的问题,也是最早的餐饮服务了。说起来,也只有那些家远的才舍得“下馆子”,离家近的根本就不舍得话这个钱!

现在的人,看到这样的条件,可能连去坐下的欲望都没有吧!

时代在发展,生活在变迁,这些老行业、老物件正在慢慢消失,趁着它们还在,拍下几张照片,权当做个念想!

碾盘,通过人或者牲畜拉碾,将粮食碾压碎的器具。以前几乎每个农村都有。以前的农村,都是自耕自食的小农经济生活,家家户户吃面,就将玉米小麦豆类通过这个来压碎。粮食多的还牵着小毛驴来赶碾,现在很少见到“毛驴拉磨走不出那个圈”的场面了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过年一进腊月,家家户户过年做饭用的花椒就排队用着个压碎,我们小孩子自然就是来推碾的了,大人在后面打扫清理,防止压碎的花椒掉到地面上。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坊的兴起,机器一开,几百斤的粮食一会就打成了面粉,这个也就自然而然淘汰了。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什么?当然是洗脸梳妆打扮照镜子了。这个木制镶边,还印有北京故宫的老镜子,你肯定没见过吧?以前在老家我都没注意过这个老古董的存在。

箅子,农村用来蒸馒头蒸包子用的。现在城市估计很难见到了,在农村还是比较常见的。

风油精,也是老古董了,以前也是农村家家户户必备之良药。可以预防中暑和感冒,提神醒脑消除疲劳。

以前农村家里脏乱,蚊子特别多,每次玩耍回家,身上都是蚊子咬的大包,我们就会拿出这个来涂抹上,减缓瘙痒疼痛。

簸箕,是用藤条或去皮的柳条,竹篾编成的大撮子,扬米去糠的器具。小时候大路上晒粮食,到最后的那些粮食,就参杂了很多的尘土和碎石子,大人就是用这个来颠簸去处杂物。现在都拿来晒晒大枣,晒晒核桃,晒晒花椒,搬运下粮食等。

秤砣,现在农村一般会有,但是很少用到了。小时候赶集买菜,商贩几乎都是这种称。还有家里卖粮食,也会找个邻居亲友来抬秤。家里的娃娃重量,好多也是把挂钩挂到衣服上来称下重量。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每个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这杆秤虽然称不出斤斤两两,但能“称得出一个人在群众心目中的重量和位置,现在称更是成为了一种公正公平正义的代名词。

鏊子(ao zi读第四声),这是一种拿来做食物的工具,从古代到现在仍然是生活用具,而它叫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它的形状特别像大龟,大鳌,一般是用来烙饼,烙馍,摊煎饼等等,尤其是山东地区经常见到这种老物件,现在卖的和以前的不一样,基本上这种老式的几乎绝迹了。

碌碡,这是汉族农民用来做农业的生产用具,用来碾压的畜力农家,可以利用牛或者羊来进行扎谷物,碾场地,如今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联合的收割机都已经在农村开始投入使用了,所以落后的碌碡就已经被淘汰了,现在基本上没有农民会拿这种工具使用了,所以几乎已经绝迹了。

银元项链,这个大家可能会说现在不也有吗?但是现在的和以前的肯定不能相比较的,以前能戴的起这种银元项链的家里可不一般,而且款式也更旧一些,不像现在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款式,对于以前来说这种项链是寓意平安快乐的,但是现在基本上已经是很少看到了,有的也都是黄金钻石这一类。

黑白电视机,这个可是老古董了,以前谁家要是有个黑白电视机,那就和家里有车一样,而现在各种层出不穷的液晶电视,彩色电视早已淘汰了黑白电视机,而且黑白电视机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那就是回忆,如果还留着那早就成了老古董了,毕竟用也用不上了,只有留着做纪念了。

油布伞,这个用过的人应该很少!这是用桐油抹在雨布上制作而成的,伞骨是用竹子做的,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早就淘汰了这种伞,油布伞对遮雨效果也并不好,现在大家用的都是自动伞,而且农村现在也很少看见这种老物件了,这些几乎绝迹的老物件,很多其实现在已经成为了老古董,有一定的升值空间,你们家还有吗?

老暖壶。

老式收音机。

手摇电话。

马灯。

老式手电筒、闪光灯。

火车灯。

黄包车。

老式自行车。

不知道你见过这个吗?或者使用过吗?在过去的农村因为资源匮乏,人们抽烟时,因为没有成包的香烟可以购买,所以只好自制了一个“烟袋和烟嘴”,用自己种植的烟草,或集市买的烟草,碾碎填到里面,平时那个烟袋就是放烟丝专用。记得小时候爷爷每天就夹着一个长长的烟嘴烟袋,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像极了抽大烟一般,烟雾袅绕。

从鲁班发明了各种木匠的工具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了,用经久不衰也不为过。可是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和精华,都一一被机器代替,就连陪伴我们一两千年之久的工具,也慢慢被淘汰。这个在我们农村叫“墨斗”专门做木工时用来划线的,小时候村里面好多木匠,每个人的家里都有这个东西,他们心灵手巧动作敏捷可以雕龙画凤。不过现在都将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形式。

在以前的农村,我想只要是留着长头发的女孩子,头上都生过“虱子”吧,那个时期人们没有像现在一样,有各种洗发水,护发素,每次洗头发时候,只能用清水或者放一点碱,连洗衣粉都没有的放呀,更不用说洗头膏了,记得小时候外婆家有一颗皂荚树,每次外婆洗衣服的时候都用皂荚树的果实来洗衣服。这个东西不知道你们那里叫什么呢?在江苏的部分地区,称为“篦子”专门梳理头发上面的“虱子”而用。

山东聊城婚俗博物馆开馆,展示出几百件婚俗用品老物件,这些展出的老物件时间跨度从清末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包括百年婚照、百年婚房、陪嫁用品等展品

整个陈列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婚前礼俗、正婚礼俗、婚后礼俗、特殊婚俗等,系统介绍和展示鲁西地区不同时代人们的婚姻习俗,记录了近一个世纪的金玉良缘,身在其中,让人感受爱情婚姻的美好

山东聊城婚俗博物馆,古代成亲前的“纳彩”流程

山东聊城婚俗博物馆,清代时期的“婚帖

新郎新娘做喜服用的绸缎

古代的迎亲队伍

古代结婚时, 门前要挂上大红绸缎,还要在门口贴喜联,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

古代婚俗拜堂仪式。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引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

古代成亲洞房。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还要在门口贴喜联,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中国有句俗语:“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

山东聊城婚俗博物馆,中国七十年代“三大件”之一的缝纫机

山东聊城婚俗博物馆内,七十年代的婚房标配

中国七十年代结婚时的“喜字瓷缸”

八十年婚房标配,床头贴的大头娃娃海报,寓意早生贵子

中国八十年结婚时的“马头闹钟

Tags:山东,农村,常见,物件,百年,爱情,见证,如今,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