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黄岛旧事(3):青黄不接,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2019-03-07 03:40青岛

简介青黄不接这个成语原意是指指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比喻,人力、财力等因一时接续不上而暂时缺乏。但对青岛人来讲它有特殊的含义,就是地理上的意义:黄岛区与青岛主城区之间隔海相望,“青黄不接”成为岛城居民对两地交通联系不便的无奈描述,许多...

青黄不接这个成语原意是指指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比喻,人力、财力等因一时接续不上而暂时缺乏。但对青岛人来讲它有特殊的含义,就是地理上的意义:黄岛区与青岛主城区之间隔海相望,“青黄不接”成为岛城居民对两地交通联系不便的无奈描述,许多人来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从小舢板到机帆船

1950年代,青岛、黄岛两地唯一的渡海交通工具只有靠人工摇桨的小舢板。小舢板行驶在海面上,就像飘荡在狂风中的一片落叶 。遇到大风大浪,随时有倾覆的危险。在海上遇到风浪,衣服和头发都被海水淋得湿漉漉的。每次乘坐小舢板总要提心吊胆。尽管渡海要经历这么大的风险,可那些居住在黄岛的渔民和小手工业者为了生计,差不多每天都要乘坐着几乎毫无安全保障的小舢板,漂在青岛、黄岛两地的海面上。

小型火轮

1979年,黄岛从昌潍地区划归青岛市,但在居民心里,青黄之间隔海相望,依然“遥远”。当时青岛与黄岛海上轮渡是一条小火轮,早晚各一趟航班,错过了只有等第二天。当时火轮的票价大约在一元钱左右。火轮虽然不像小舢板那样颠簸,但由于体积太小,航行中依然很不平稳,乘客经常晕船。风高浪急的时候,小火轮还经常不能出海。

青岛轮渡开通

1986年12月28日,青岛轮渡的青岛-黄岛航线正式通航。仅有的两艘日本进口二手渡轮“鲁胶渡1”和“鲁胶渡2”号分别从青岛 、黄岛两个轮渡站出发,开往对岸,末班为19时。班次初定每日5班,后增加至每日7班、每日11班,直至流水发船。

一声鸣笛是离港

两声鸣笛是归来

初期由于条件简陋,客运站没有安检设备,只在春运时才开包抽查违禁物品。雾天渡轮靠岸,船长要靠听码头工人敲脸盆得声音确定码头位置。

售票窗口早晨6点钟就人满为患,许多在黄岛上班的例如黄岛发电厂,黄岛造船厂的工人,每天都要坐轮渡往返于青黄之间,在大厅里还有无数像他们一样为黄岛发展默默付出的人。

其实大家最怕的就是大雾天大风天,轮渡停航。当年有小公共交通车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那些小公共最得意的时候,公交线路放弃,把车停在轮渡的大门口,趁火打劫,售高价车票,走陆路交通,碰到着急的事,挨宰也只能默认了。

现在“北桥南隧”的工程最终使得青岛历史上“青黄不接”的年月彻底掀过,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黄岛旧事(1): 黄岛上世纪70年代前是孤岛,辛安隔海相望

黄岛旧事(2):抢建南北拦海大坝,黄岛结束“孤悬海外”的时代

Tags:黄岛,旧事,青黄不接,乡愁,是一,浅浅的,海峡,青黄不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