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胶州规划建设国际海洋名城 打造2个百亿级海洋特色园区
2019-02-27 21:40青岛
简介近期,胶州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规划建设国际海洋名城。综合考虑现实基?⒎⒄骨绷Γ?慵膊轿取⒔】涤行蛲平??屎Q竺?墙ㄉ瑁??μ嵘?Q缶?米酆鲜盗Γ?菇êQ蟠葱露?η烤ⅰ⑹谐≈魈寤盍Τ渑妗⑿滦瞬?挡欢献炒蟮南执?Q蟛?堤逑担?Q蠖酝饪?畔蛏疃...
近期,胶州市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规划建设国际海洋名城。综合考虑现实基础、发展潜力,蹄疾步稳、健康有序推进国际海洋名城建设,努力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构建海洋创新动力强劲、市场主体活力充沛、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对外开放向深度和广度扩展,海洋生态面貌改善,力争在产业发展和对外开放方面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2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8%。
胶州市
一、重点海洋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力争海洋设备制造、海洋船舶、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打造形成2个百亿级海洋特色园区。
对外开放引领作用持续提升。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争创省级“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到2022年,全市对外贸易总额达到75亿美元以上,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4亿美元以上,对外投资达到15亿美元以上。集装箱中心站年作业量突破100万标箱。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2年,青岛市级以上涉海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3个,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家,涉海有效发明专利达到50件,海洋技术交易额突破1亿元。
海洋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2年,全市海洋功能区达标率70%以上,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75%以上。
二、强化载体支撑,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核心节点
(一)高标准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编制胶州核心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展规划及各项规划,建设现代化智慧园区。建成国际贸易中心等载体及上合经贸大数据交易中心等电商平台,引进成熟的国际贸易企业、贸易服务机构以及外贸类高校入驻,争取举办国际性的经贸展会,形成国际贸易集聚洼地。加大与境外园区政府的沟通与联系,组织本土企业加强对上合组织国家投资。积极引进航天科技、优质教育等资源,推动胶州大秧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电力装备等优势产业走出去。力争到2022年,与上合组织国家年进出口贸易额、累计双向合作投资额、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和双向劳务合作在2017年基础上实现“四个翻一番”的发展目标。
(二)持续壮大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高端制造基地。围绕“蓝色、高端、新兴”重点领域,加快海洋高端制造业项目的引进建设,提升海洋科技创新水平,打造海洋高端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以中集冷链为龙头的海洋运输装备产业,打造国际领先的冷箱研发生产基地;培育壮大以阿法拉伐为引领的海洋船舶及相关设备制造产业,打造世界船用锅炉生产基地;引导医药企业向胶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集聚;加快创新集团、东软载波、特锐德产业园等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项目建设,打造新兴产业高地;依托京东电商产业园等龙头项目,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打造互联网+现代物流千亿级产业链。努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搭建创新驱动的“新平台”,促进涉海科研成果转化。到2022年,开发区涉海企业和“一带一路”相关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一半以上。
(三)加快建设国家级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全力打造新经济增长点。创新管理运营体制,建设机构精简、职能综合、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开透明的管理制度。建成启用青岛胶东机场、青岛公务航空机场,加快建设高铁、地铁、高快速路等,打造全通型立体交通体系。创新开发模式,用足用好临空产业基金,建设产业引领、主题鲜明、业态复合的系列产业单元。建设运营空港综保区,打造保税物流区、金融商务城、国际免税城、国际会展城等。加快临空指向型高端、新兴业态集聚,突出发展航空维修、航空物流、智能制造、总部经济、高端消费等产业。开展公务航空全产业链运营和全价值链服务,打造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的公务机FBO。到2022年,力争落户5家基地航空公司,旅客吞吐量达到3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
(四)依托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物流园区,打造省级“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突破海铁联运、公铁联运,推进空海联运、空铁联运,建设“一带一路”海陆空铁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完善提升多式联运中心功能,构建“单一窗口”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多式联运新模式。提升已有国际班列的开行密度和运行质量效益,推动中亚班列线路向上合组织国家延伸,将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作为省内欧亚班列始发站,努力增开国际回程班列。整合园区信息管理平台等各项信息系统,提高一体化服务水平,满足区域性和国际性货物中转服务需求。继续做好铁路开放口岸申建工作。依托胶州湾物流保税中心(B型),发展成为具备保税能力、国际贸易链接能力和集疏运能力的国际物流集散中心。加快引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贸易企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冷链物流配送运输中心和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到2022年,力争园区贸易额达到200亿元,入驻物流企业200家。
(五)提升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青岛新城市客厅。依托大沽河旅游黄金轴带,整合沿线及少海区域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打造环胶州湾重要的滨海旅游发展平台。丰富板桥丝路文化小镇海丝内涵,构建海丝文化主题公园、海丝博物馆、会展中心和游乐体验区。加快金融创新服务小镇产业集聚,持续完善配套服务,构建形成服务全省、辐射华东、面向日韩的融资租赁业发展新高地。致力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建成运营上海东方医院青岛分院、金东方?颐养小镇等核心项目。加快规划布局青岛国际健康养生谷,打造中医健康养生中心及中医药研发基地,有序联动帆船小镇等其他关联配套项目,合力构筑沽河金岸医养健康产业带。延展生态休闲度假小镇核心功能,完善提升20公里环湖生态景观廊道,塑造精美活力水岸。持续导入湿地植被观光、水上婚礼休闲、儿童科普体验、水上运动游憩、时尚悠游度假等湿地休闲业态,促进全域生态旅游资源要素加速集聚,打造区域生态休闲基地和国际化临空滨水慢城。到2022年,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争创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
三、实施六大行动,提升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一)实施海洋产业壮大行动
1. 壮大提升海洋高端制造业。重点培育海洋设备制造与船舶业,积极推动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等涉海新兴产业发展。到2022年,力争海洋设备制造、海洋船舶、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海洋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
重点发展海洋设备制造与船舶业。发挥海洋装备和海洋船舶产业基础优势,增强海洋高端装备和关键系统创新研发能力,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船舶及相关设备、海洋新能源装备产业。建设阿法拉伐工业及研发试验中心、中集冷链高新产业园等项目。围绕加强地方配套,形成产业集群和产品链,采取针对性强的招商措施,重点引进研发设计机构和关键设备、仪器仪表、核心部件方面配套企业。
不断壮大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业。加快发展海洋电力与通讯器材、工程建筑材料、功能性海洋肥料饲料等涉海产品制造业。引导金属结构、电力电缆、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向海洋工程建筑材料、海洋电力与通讯器材和海洋食品等涉海产品制造业领域延伸。加快华电海洋装备、香港加元恒润生物科技、军民两用功能性水性涂层材料等项目建设。
积极培育海洋生物医药业。积极招引海洋创新药物研发生产企业,重点引进海洋创新药物及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制品等。支持中仁药业、青岛酒厂等企业加快研发攻关,实现快速发展。
专栏1 海洋高端制造业建设重点
重点项目:阿法拉伐工业及研发试验中心项目、中集冷链高新产业园项目、华电海洋装备三期项目、香港港青大健康项目、台湾博尧生物科技项目、香港加元恒润生物科技、军民两用功能性水性涂层材料
重点企业:青岛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青岛中集特种冷藏设备有限公司、青岛中集冷藏运输设备有限公司、阿法拉伐(青岛)工业有限公司、辐基斯(青岛)复合材料管道有限公司、青岛华电海洋装备有限公司、青岛宝力宝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2. 大力发展现代涉海服务业。围绕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特色金融等重点产业领域,打造形成新兴海洋服务业特色板块。
重点发展海洋运输与物流业。着力发展多式联运、冷链物流、保税仓储等产业。提升中亚班列、中欧班列、中蒙班列、东盟专列等国际班列的开行密度和运行质量效益,培育联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通达欧洲的国际班列。拓展与上合组织国家在海外仓、物流运输领域合作,发展国际邮件业务,争取将省内各港口涉及中亚及上合组织国家集装箱货源整合至集装箱中心站集拼集运。力争到2022年,集装箱年作业量突破100万标箱,海铁联运箱量年增长10%以上,全市海洋交通运输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突出发展滨海旅游业。依托大沽河旅游黄金轴带,发展滨海休闲度假、国际人文交流、总部经济等业态。依托华红湾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重点打造冰雪世界、海洋王国、国家地理探险乐园三大业态。依托海洋文化产业开发,积极培育以海洋为主题的广播影视、文艺演出、展览展示、文学出版、绘画雕刻、动漫游戏等海洋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把文化体验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海洋文化旅游与商贸、渔业、工业、体育、教育、保健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到2022年,全市滨海旅游消费总额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
着力发展涉海金融产业。紧紧围绕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技术与金融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涉海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租赁、金融担保、离岸金融等新兴业态,开发船舶与海工装备租赁、航运保险、科技型小微企业专利权贷款保证保险等金融产品。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海洋领域创业投资机构和天使投资人,发展多种海洋投资基金,满足涉海企业发展需求。
专栏2 现代涉海服务业建设重点
重点项目:青岛华红湾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世茂山洲森林康养综合体项目、蓝城桃李春风田园综合体项目、少海新城板桥镇项目、青岛嘉树园旅游度假区项目、世茂海丝国际城项目、隆海·青年湖文旅医养健康项目
重点企业: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青岛京东昌益得贸易有限公司、青岛物易云通物流有限公司、青岛传化公路港物流有限公司、青岛春明物流有限公司
3. 提升海洋渔业发展档次。以智慧海洋为引领,提升现代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产业水平,实施生态养殖工程,高标准建设“蓝色粮仓”,促进渔业与加工、物流、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业、资源保护型近海捕捞业,强化渔业资源养护,提升远海捕捞能力。加快发展深远海渔业,促进水产品加工业向深加工、品牌化方向转型。推动渔船更新改造,提高渔业装备和技术水平。建设水产品冷链物流与贸易产业园区、水产良种与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休闲渔业示范园区等,推动产业与科研、配套、服务一体化发展。落实好国家及省、青岛市增殖放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多形式、多险种的渔业保险,探索水产养殖业政策性保险试点,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到2022年,全市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6.3亿元,水产品总量保持10万吨以上,本土水生生物资源增殖规模达到1亿单位。
(二)实施海洋科技提升行动
1.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所的对接,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海洋科技研发机构,加大与青岛市、山东省、全国海洋领域创新平台的合作与共建共享。以驻胶高校、科研院所为载体,优化海洋教育、技术、人才、设备等资源配置,强化创新引领和辐射功能。鼓励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重点扶持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建设专业技术创新平台。
2. 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依托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青岛分院等,加快建设一批重点海洋产业领域科研成果孵化器、中试基地等。完善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激活技术交易市场,完善科技成果确权、评估、交易、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成果转化环境。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库和院所科技成果库,鼓励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企业技术需求开展科技研发活动。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和专利发明创造,实施技术改造,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
3. 优化海洋科技创新环境。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加大科技人员股权激励力度,完善科技人员职称评审和奖励制度。强化金融对海洋创新创业的支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放大效应,鼓励企业积极利用青岛市海洋成果转化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涉海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到蓝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三)实施海洋经济“双招双引”行动
1. 加强海洋重点产业招商引资。修订全市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对引进涉海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和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对各功能区、镇办明确本辖区重点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制定走访涉海企业名录和年度目标,引导优质资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涉海高端装备等发展潜力较大领域的产业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最大优惠支持。全市每年至少引进2个投资过3亿元的涉海制造业项目,2个投资过亿元的涉海服务业项目。
专栏3 海洋经济招商重点
重点产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海洋船舶及相关设备制造业、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水产品加工、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服务业等
招商重点:韩国三星重工、韩国现代重工、荷兰Gusto MSC公司、意大利阿兹慕Azimut、德国巴伐利亚Bavaia、上海神开石油化工装备股份公司、西安宝德自动化股份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公司、日本YANMAR中高速柴油机、瑞典VOLVO柴油机、江苏苏南重工集团、镇江中船设备等世界500强企业、国际国内海洋领域领军企业
2. 加强海洋重点领域招才引智。贯彻落实《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五大工程,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落实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和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重点人才政策。按照“领军人才+创业团队+优质项目(重点学科)”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引进顶尖人才团队5个。依托高校、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采取“博士人才+本土企业”合伙创办企业的模式,力争引进10个海洋相关专业博士以上人才来胶创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各高校、职业院校加大对海洋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涉海企业提供基础人才支撑。
3. 抓好涉海项目和园区建设。全力抓好涉海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储备,做好海洋及相关产业项目的筛选培育,力争每年滚动推进10个以上涉海重点项目。强化海洋产业定向招商,大力引进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等海洋高端制造以及现代物流、滨海旅游等海洋服务业项目。引导海洋产业项目集中向五大功能区和海洋特色园区布局,巩固提升胶州海洋运输装备产业园和胶北现代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2个青岛市级海洋特色园区,推动国家级开发区等重点功能区采取“区中区”或飞地经济等方式,规划建设海洋经济特色园区。
专栏4 重点建设园区
重点发展胶州海洋运输装备产业园和胶北现代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2个青岛市级海洋特色产业园。
胶州海洋运输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海洋运输装备、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设备制造等产业。胶北现代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发展海洋船舶及相关设备、海洋设备制造、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海洋交通运输等产业。到2022年2个特色产业园主导产业海洋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涉海企业产值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达到50%。
4. 支持涉海企业做大做强。贯彻落实激励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商贸、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发展政策。对将主营业务调整为海洋相关行业的企业,在用地、融资、财政等各方面予以优先支持,鼓励企业向海洋领域转型升级。积极做好银企对接,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海洋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扩大企业“过桥”基金服务范围,完善主办银行制度,增加对海洋产业企业授信额度。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争取山东省“一带一路”基金落户我市,鼓励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等支持涉海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海洋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以及企业技术改造。扶持中集冷链、阿法拉伐等重点涉海企业发展壮大。推动涉海企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不断强化品牌培育。力争每年新增纳统涉海工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
(四)实施海洋对外开放提升行动
1. 打造全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依托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级示范物流园等重大平台,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扩大开放,在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省“一带一路”建设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加快推进机场、铁路、公路接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重要节点城市交通网络建设,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间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资源交流共享。到2022年,“一带一路”建设局面逐步打开,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国际产能合作引领区、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的地位初步确立。
2. 扩大国际开放合作。深化提升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双向国际产能合作,推动电力装备、金属结构、木器家具、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优势行业积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产能转移。支持中启集团、青禾人造草坪等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贸易、研发、制造加工、基础设施和园区建设等领域合作。支持东方铁塔等骨干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重大项目国际合作、工程承包和建营一体化工程。
3. 提升对外贸易层次。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培育以海洋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优化进口结构,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进口。推进外贸平台建设,发展青岛跨境电商综试区胶州产业园,推进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山东省集装箱出口基地等特色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到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突破2300亿元。
专栏5 海洋对外开放建设重点
重点平台: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山东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
“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中启控股集团柬埔寨桔井省经济特区项目、中启控股集团柬埔寨蒙多基里省橡胶种植园开发项目、中启控股集团柬埔寨西哈努克省云壤海龙湾海滩旅游度假区项目、东方铁塔老挝开元钾肥矿业有限公司二期工程、青禾人造草坪越南人造草坪生产基地项目、康原药业德国莲花生物医药项目
(五)实施军民融合发展行动
1. 创新军民融合发展体制。强化统一领导,完善党委领导、军地共管、军地会商、军地同责的军民融合管理体制与工作协调机制。健全军地信息交流与共享机制,实现军地需求对接常态化、直接化、高效化。建立重大设施协同共建机制。推进军地联合申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研究建立“民参军”风险补偿和扶持机制。
2. 规划建设胶州央企军工集团军民融合产业园。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以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域,充分利用西安交大青岛研究院、机械研究总院青岛分院等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资源,建设5平方公里央企军民融合产业园。以胶东临空经济区、上合示范区、胶州湾国际物流园等功能区为拓展区,大力招引军民融合项目。
3. 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强与各大军工企业、军队科研单位的对接与联系,围绕航空制造、航空维修、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开展“一业一策”精准招商,积极推动军工技术民用项目引进与实施。加快推进清华同方先进海洋材料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青岛基地、启航弹射、欧开工业机器人示范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各级军民融合发展资金,加快中商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军民融合高端制造业产业基金项目落地,重点支持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专栏6 军民融合建设重点
重点园区:胶州市央企军民融合产业园
重点项目:清华同方先进海洋材料智能制造研发中心项目、国家工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青岛基地项目、启航弹射项目、欧开工业机器人示范生产线项目
(六)实施生态环境优化行动
1. 推动岸线保护。认真实施岸线保护利用规划,将岸线保护纳入全市城镇与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严格控制岸线占用,杜绝城镇建设和产业开发对岸线的破坏。开展“美丽海岸”养护行动,加强自然岸线保护,加快人工岸线修复。重点抓好胶州湾生态岸线保护与修复,严格控制滨海建筑、栈桥码头等海岸设施建设,退出生态红线内违法占用,推进退养还滩,恢复海岸自然景观。
2. 加快海湾整治。全面推行“湾长制”,加强胶州湾整治,开展以入海河流截污处理、湾区水体污染防治、底质修复重建、生物资源养护为主要内容的治理行动,加强流域污染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项目。到2022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75%以上。严格落实增殖放流和伏季休渔制度,管控好近海捕捞。提升近海生态功能,划定生态红线区。
3.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实施海洋环境智慧监测工程,逐步建设完善海洋环境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实现对目标海域海洋环境的自动化实时监测。建立海洋气象预警、气候变化应对及气候资源监测评价等系统,实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保障工程、沿海生态气候变化应对工程。完善浒苔、溢油等环境灾害监测与应急网络,加强海洋防灾减灾及救援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专业化的海洋灾害应急反应机制与防治体系。
4. 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完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赔偿制度,开展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按照“谁损害、谁修复、谁补偿”的原则,有效恢复生态功能。建立海洋生态损害事项举报和听证制度,规范生态损害处罚行为。落实海洋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将损害责任纳入对各级领导干部问责范围。
Tags:胶州,规划建设,国际,海洋,名城,打造,2个,百亿,特色,园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2015年青岛登山节活动将于4月24日开幕
2015年青岛登山节-青岛市全民健身登山节今天在青岛市体育总会召开新闻发布会,2015年青岛登山节活动将于4月... -
2015年1月1日青岛医保统筹新政正式执行
琴岛搜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根据《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青岛市人民政府令第235号),我市出台《关于... -
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三险合一”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将合并为新的居民医保,覆盖510万城乡居民。从2015年1月1日起,《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 -
青岛残疾人乘地铁或将享优惠
目前,我市共有42万残疾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25%。残疾人又分为视力残疾、听力与语言残疾、肢体残疾、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