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青岛掌故|从忙年到过年 小年开始新春节奏

2019-01-29 10:00青岛

简介“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掸灰尘,二十五写大字,二十六剪窗花,二十七裁新衣,二十八蒸馒头”,鲁海先生在青岛出版社《鲁海说青岛·青岛掌故》一书中这样记录青岛人准备过年的节奏。人们喜欢老青岛人过年的这种节奏感,每一天鲜明的主题也让过年的内涵更加充...

“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掸灰尘,二十五写大字,二十六剪窗花,二十七裁新衣,二十八蒸馒头”,鲁海先生在青岛出版社《鲁海说青岛·青岛掌故》一书中这样记录青岛人准备过年的节奏。人们喜欢老青岛人过年的这种节奏感,每一天鲜明的主题也让过年的内涵更加充实。



过小年并不是为了吃顿饺子,其实在民俗中,过小年更重要的是送灶王爷。在民间传说中,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因此这一天人们一般呈上饺子、糖瓜之类的供品。对于糖瓜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不多说话;一种是说让灶王爷嘴甜,只说好话。实际上,用麦芽糖做成的糖瓜最后都会进入小孩的肚子里。

从腊月二十四日开始,各家都开始忙年,虽然忙年的顺序不一样,但是除尘是重要的一项。将屋子里里外外打扫一遍,窗明几净也给人一种新年新气象的感觉。

当然,年前最重要的活就是蒸饽饽,因为老青岛有个讲究,初一到初五不做饭,就是不做面食,因此年前一定要备足这五天吃的面食。

那时候面食的种类很丰富,一种要做“卡子”,就是用鱼形、元宝形、桃形等枣木卡做的面食。还有一种是枣饽饽,有的是上面的一个枣,有的是上面五六个枣。还有就是做豆包,就是用红豆加糖做成的包子。当然还有年糕,当时的年糕有一屉大,用黄米做的最好吃。

“除夕”是过年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白天的主要工作是包饺子和张罗年夜饭,到了晚上一家人就可以敞开吃了。不过那时候年夜饭要等到晚上10点钟才吃。

青岛的年夜饭讲究吉庆有余,因此有鸡、有鱼;此外还讲究多子多福,就吃莲子羹;年三十还要吃豆腐,不过要过油,不能吃白豆腐。四喜丸子寓意福禄寿喜,也是必备的一道菜。

年夜饭最后四道菜有个顺序,从倒数第四道到最后一道依次是:鸡、莲子羹、鱼、拔丝苹果。并且每个菜都对应一句吉祥话。

倒数第四道的鸡是事先做好,吃年夜饭时临生蒸一下,类似烧鸡,但是一定要完整。饭菜上桌的时候,还要将鸡的脖子扭一下,吉祥语是大吉大利。

倒数第三道莲子羹,吉祥语是多子多福。

倒数第二道的鱼一般是用红加吉,前面有鸡,吃红加吉除了“有余”还“加吉”。过年加吉一般很贵,这时候有些人家会吃大黄鱼、小黄鱼,因为那时候岛城把20两的金条叫大黄鱼,10两的金条叫小黄鱼,吃黄鱼意味着发财。鱼的做法一般是红烧。

倒数第一道菜是拔丝苹果,讲究平平安安。

每当端上一道菜,桌上的人都会说对应的吉祥话,让过年的氛围更加浓郁。

吃完年夜饭还要吃饺子。当时吃的饺子分两种,素馅和肉馅。素馅饺子是大年三十晚上吃,讲究素素静静;肉馅饺子是初一吃。当时每家会在饺子中放一个“制钱”,吃到的就会有福。素馅一般是萝卜、白菜和豆腐的,肉馅是白菜猪肉的。

大年初一开始逛庙会。上世纪前半段的青岛,除了热闹的天后宫庙会,人们还能去初九的玉皇庙庙会、十一的于姑庵庙会、十五的竹子庵庙会、十六的海云庵庙会逛逛。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岛最热闹的庙会是天后宫庙会,正月初一,从现在的中山路沿太平路一直到天后宫,都是庙会的场子,并且沿街都是卖烟花爆竹和糖果的小摊,吸引手上有压岁钱的小孩。那时候面人和糖人等也很流行,经常吸引小孩子围在那里。

比较新奇的就是拉洋片,在一个密闭的箱子上有四个小孔,你可以通过小孔看到里面像幻灯片一样的图画,拉洋片的就会在一边唱着解说。庙会最吸引人的是“扮耍”,就是节目表演。

那时候,青岛的里院和商铺都要拿出节目来,像舞狮、耍龙、走高跷、跑旱船等,都是沿街边走边表演。当时所有的表演团队都要到天后宫上香,因此多数人都是在天后宫等候观赏,天后宫往往人都挤不动。

其实现在青岛仍然有不少过年的节会可逛,像萝卜会和糖球会。市北区的萝卜会、元宵山会从正月初九延续至正月十五,每年都有大量的潍坊萝卜运过来让市民尝鲜。

此外今年会上还有老游戏比赛,项目包括滚铁环、打陀螺、斗鸡等各种老游戏,怀旧过年可不能错过这难得的机会。

四方海云庵糖球会历史悠久。每年第一个大潮日,也就是正月十六,为开庙逢会日。这天,邻近村民就前来进香许愿,各地艺人赶来献艺。当时由于庙宇附近盛产山楂,商贩们多用它做成糖球在庙会上叫卖。如今这已经形成远近闻名的糖球会,除了品尝花色品种众多的糖葫芦,还有茂腔、柳腔、皮影、杂耍、剪纸、年画、秧歌大赛、锣鼓大赛等民间艺术活动可以欣赏。



Tags:青岛,掌故,年到,过年,年开始,新春,节奏,二十三,小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