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西镇记忆(6)青岛的云南路是条商业街(下)

2018-12-26 11:20青岛

简介自打有了台西镇,云南路就一直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这种繁华丝毫不亚于台东的威海路。 繁华持续了接近一百年 ,在世纪交错之际戛然而止。虽然道路两侧拔地而起了一片片高楼,人口数量并不比改造前减少多少,但是人气却一下子散尽了。刚开始搬进高楼的时候,...

自打有了台西镇,云南路就一直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这种繁华丝毫不亚于台东的威海路。

繁华持续了接近一百年 ,在世纪交错之际戛然而止。虽然道路两侧拔地而起了一片片高楼,人口数量并不比改造前减少多少,但是人气却一下子散尽了。刚开始搬进高楼的时候,老邻居们还会互相串串门,走动一下,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对门搬走了,隔壁换人了,在一个大院里住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一个个也离去了,一切也就越来越淡了。

远处的台西镇已是高楼林立

三十年多前,云南路曾经一度是农贸市场,市场从北头的西大森开始,向南一直延续到东平路路口,后来甚至延展到了西藏路口。(很多人质疑云南路的走向,记得在《西镇记忆(1)》中曾经说道,西镇和东镇的道路是与自然方向形成了一个45°的夹角的,所以云南路严格上讲是西南—东北的走向,但在西大森一段转了个弯,更接近南北走向。)

云南路很宽,在当年的华人区规划中,德国人特意将街道的尺度缩小了,所以大鲍岛大部分的道路都只有六到八米,华人区中唯有云南路达到了十几米的宽度。这应该是和云南路承担着从铁路货场到团岛的交通有关吧,毕竟团岛一直都是青岛的海防要塞。

青岛最具特色的民居形式主要就是里院,很多人认为里院就是大杂院,是比较低档的住宅,其实这是错的,里院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应当属于当时的中等收入阶层所居住的,那时候里院的租金一般一间月租在2-10元,从一些对二三十年代市井描述的小说中,我们大概可以知道那时候一般的人力车夫的月收入大约就在10块钱左右,所以按照这样的标准算下来,那时里院的17平米的一间房,租金应当相当于今天的1000到5000之间吧。云南路是青岛里院比较集中的地段之一,但是基本上是以中低档的里院为主,月租金大约在2-4块之间,所以居民多数是普通的白领和中小业主,教师等等。

和大鲍岛的里院有些不同的是,云南路的里院虽然也是一层用作买卖铺面,但是因为整体的繁华程度不能和大鲍岛同日而语,所以往往北面的门面经商的就少了许多。再一个不同点就是这里的里院出现了一些错层的情况,因为是建在西岭的山地上,所经常会有前后院高度不一的状况,往往前院的一楼和后院的二楼相平。

印象中从广州路路口开始,路西的里院一层全部都用作了商业用途,由北向南电器店、五金店、化工店、绸布店,基本上每个品类都有,一应俱全。八十年代以前形成的这种商业格局实际上是在公私合营后通过计划经济调控的结果,在那之后这些国营商店慢慢的开始淡出市场,越来越多的新商业替换了进来。

东平路和云南路的路口是最值得一提的,路南是红旗电影院,自从天成戏院拆掉之后,以后 的几十年里红旗电影院和二七剧场就是西镇最后的影院了,从小学到中学,学校包场的电影都是在这里看的。路北则是万年青照相馆,印象中这几乎也是西镇的唯一了,小学毕业和中学毕业的证件照都出自这里,初中毕业的时候关系最好的六个同学在这里拍过合影,至今还躺在我的影集里。

再往南去,应该是个饭店,名字记不住了,似乎也叫什么楼。这大概是云南路上最上档次的饭店了,小时候很少下馆子,印象中只记得曾经在那里排队买过包子,还是因为家里有事来了不少父亲的朋友帮忙,才有机会跟着开了个荤。

在南边应当就是现在的24中,这曾经是台西镇小学,是当年台西镇响当当的学校了,最近几十年二十四中出了一个夏雨,也着实出了点名气。云南路的最南头里院就相对少了,记得路东面有一个盲人按摩诊所,中学时隔壁班的同学和他们结对助残,这种传统一直延续了很多年,传了好几届学生。那会常常会看到一对盲人夫妇在儿子的搀扶下从团岛沿着台西二路慢慢走上去,小伙子很壮实,也很健康,如今也不知道他们身在何处,但是相信这样一个家庭虽然身体不健全,但一定是幸福的。

Tags:西镇,记忆,青岛,南路,商业街,自打,有了,台西镇,南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