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记忆市北」堂邑路5号:讲述红色邮电的故事

2018-12-03 14:01青岛

简介一个城市残存下来最深的记忆 就是老城区的一砖一瓦 堂邑路于市北区,北起莱州路、馆陶路、市场一路路口,南至小港一路、济南路、中山路、市场三路路口;北接馆陶路,南接中山路;与市场一路、市场二路、市场三路等道路相交;西与铁路东与旅顺路平行。堂邑路...

一个城市残存下来最深的记忆

就是老城区的一砖一瓦

堂邑路于市北区,北起莱州路、馆陶路、市场一路路口,南至小港一路、济南路、中山路、市场三路路口;北接馆陶路,南接中山路;与市场一路、市场二路、市场三路等道路相交;西与铁路东与旅顺路平行。堂邑路原是大窑沟,这条路原先与中山路一起称为‘所泽町’。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12月10日,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将李村路至市场三路一段划给山东路(今中山路),北至市场一路这段称为堂邑路。

这里最早是一片窑场,大鲍岛窑厂就建在此处,这里不仅生产红砖青瓦白石灰,还包括用白土作原料烧制的磁砖和琉璃瓦。清朝末年,青岛已建有邮局,称胶澳邮局,辖青(州)莱(州)沂(州)胶(州)12个分局。德占时期,德国邮局在青岛设分局并发行邮票。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日占青岛之初设野战邮局,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在堂邑路上建了青岛邮便局大楼,大楼规模很大,建筑宏伟,这座日本建筑略呈弧形,与三井会社、三菱会社等建筑形成一道景观。中国收回青岛后,日本索取了高额赎金才将青岛邮便局大楼交给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中国收回后先后称胶澳邮务总局、青岛一等邮局等。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后,改称青岛邮电总局。解放后,邮电局在安徽路建新办公大楼,这里便成了一个营业厅,名为堂邑路邮电局、大窑沟邮电局,同时是国籍分局。20世纪90年代被拆除,建了新的邮政大楼,如今门牌号为堂邑路5号。

大窑沟原是岛城公交线的中枢,历史比‘所泽町’要早。那时,交通公司的大本营就驻扎在大窑沟,通往会前(今汇泉)、沧口、四方等地的公交车都从这里发车。交通公司是一座二层小楼,从济南路口一直弯到铁路桥下的水门汀。楼上是公司写字楼,楼下是一溜面街的汽车房。

堂邑路2原是增幸洋行,解放后这里曾作为二轻局下的;堂邑路7号原是日本江商洋行;堂邑路8号在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时原是中央合作金库青岛支库,后来这座建筑归属青岛卫生局;堂邑路9号原是伊藤忠株式会社;堂邑路11号原是三井株式会社;堂邑路15号的丸谷洋行;堂邑路16号曾是菱田洋行;,堂邑路18号乾商会。堂邑路西侧是一些中小企业,规模最大的是青岛最大西药店---小笠原大药房,还有菱田洋行、大同洋行、增幸洋行、铃木洋行、丸谷洋行、东洋印刷所、米星烟草株式会社等。伊藤忠是日本一大型企业,有3层的楼房。抗战胜利后,这座建筑成为青岛时报社。

这条路上的大建筑当属青岛邮政局

堂邑路5号,是堂邑路邮电局所在地,这里作为邮电通信使用的历史由来已久。在解放前乃至解放后的一个时期内,堂邑路邮电局是青岛市邮电通信的中心。不少青岛老市民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邮电局大楼还是一栋略呈弧形的建筑,只是后来因墙体开裂而拆除重建。邮电局大楼是日本攻陷胶澳后,于1919年建成的,那时候又被称为“日本邮便局”,院内建有两层的电话机房。

▲堂邑路5号

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在这里设立了胶澳商埠电话局和胶澳商埠邮务总局。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邮电局被国民政府接收。直到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宣告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管委会邮电部成立,堂邑路邮电局才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

当时的堂邑路邮电局营业厅,是全市面积最大、最全的,别的邮局办不了的事,堂邑路邮电局就可以办。从邮政的信函、包裹、汇兑、报刊订阅,到香港台湾的电报、电话业务,没有一样是不办的,各种进出的函件、包裹的分拣封发、运输、汇总也都在这里完成。院内的电话机房楼便是当时的电话总局,肩负着大半个青岛的电话通讯任务。

▲胶澳商埠电话局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这里就发生了许多红色的革命故事,早期共产党员们利用邮电工作的便利,领导罢工,获取情报,在青岛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23至1924年间,青岛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赵鲁玉在胶澳商埠电话局当司机生(话务员)。她工作认真,心灵手巧,且懂日语,因此深得领班信任,被安排在监听台工作,这为她从事地下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掩护。利用监听台,她为党领导罢工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情报。一次,她监听到反动当局要逮捕青岛党组织负责人邓恩铭的消息,立刻通知邓恩铭,使邓恩铭及时躲避了危险。

▲赵鲁玉,又名赵兰,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人,1900年生,1924年9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主要从事工人运动。1929年4月,因避叛徒出走大连。1930年前后,两次回青岛寻找党组织,均未联系上,从此失去党的关系。1937年病逝于哈尔滨。

△艺术家笔下的邮电局大楼

1924年底,根据青岛党组织指示,赵鲁玉领导组织了全局司机生的罢工斗争,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在青岛接收前,电话局司机生的月工资都在30元左右。接收后,由于军阀政府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司机生的工资不断下降,到1924年下半年,工资最低的每月只剩7元。电话局原先规定每年加薪两次,年终有奖金,但自1923年后,不但没有加薪,奖金也一次未发,职工意见很大。针对这一情况,青岛党组织决定派赵鲁玉组织群众进行合情、合理、合法的斗争。

为要求局长按照规定加薪并发放奖金,赵鲁玉发动大家联名书写呈文,12月28日下午,司机生们将写好的呈文送司机主任李仲英并请转交给局长。不料李仲英非但不转交,反而不屑地说,“你们自己送给局长去好啦。”赵鲁玉见状,挺身而出,说:“我们自己送?好啊,我们全体去送!”她把交换室的电铃一按,司机生们纷纷离开交换台,奔向局长室。全市电话立即中断。一些机关、商店纷纷派人到电话局咨询、责难,电话局当局只得忍气吞声,连连道歉。赵鲁玉率领司机生见到局长,将呈文递上。毫不示弱地定要局长立即答复,并在呈文上签字,否则决不上班。一个小时过去了,局长终于在呈文上签字。最后,局长被免职。新局长到任后,企图推翻前任的承诺。司机生闻讯,又立即举行第二次罢工,新局长见状,只得兑现,每人加薪4元,发年终奖金2元,为电话局司机生们提高了工资待遇。

▲胶澳商埠电话局司机生工资给予规则

罢工胜利后,赵鲁玉又根据党的指示,于1925年1月8日发起成立“妇女进德会”,其宗旨是:“联络感情,团结团体,以谋公务之竞进”。这也是青岛党组织领导成立的第一个女工工会。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后,电话局妇女进德会的全体会员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追悼会。妇女进德会代表在会上赞扬了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倡导男女平权、女子独立、放足、妇女解放的历史功绩,表示“要继承先生的遗志,发扬先生的革命精神,发愤图强为中华民族雪耻,为中华民族兴旺贡献力量”,还以进德会名义散发了传单。

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为了支持上海的罢工、罢课、罢市斗争,6月间,妇女进德会又以10人为一组,迅速组织起几个“十人团”,到茂昌蛋品公司等工人群众中演讲,揭露帝国主义的罪恶,同时募捐,全部捐款由进德会汇往上海。进德会成立期间进行的工运活动和罢工斗争,对青岛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88年,邮电局经过了重新整修,并安装了先进的设备,实现了信函、包裹的自动分拣,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后因业务量增多和场地狭小,邮件处理中心又搬到了辽阳东路,但堂邑路邮电局依然为人们办理着邮电业务,这些从邮电局里源源不断发出的信件继续构建着这座城市的冷暖人情。虽然已经看不出昔日的模样,但“大窑沟邮电局”这个称呼,还会继续在老青岛人的口中流传着。

Tags:记忆,市北,堂邑路,5号,讲述,红色,邮电,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