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胶城记忆」胶州秧歌起源

2018-11-10 22:00青岛

简介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跑秧歌”,俗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最早诞生于胶州马店镇东小屯村(另一说为胶东镇南庄二村),距今有300百多年历史。传统胶州秧歌拥有上百个曲调、70多个剧目,演员一般为10人,分为5个行当:鼓子、棒槌...




 胶州秧歌又称“地秧歌”“跑秧歌”,俗称“扭断腰”“三道弯”,是山东省三大秧歌之一。最早诞生于胶州马店镇东小屯村(另一说为胶东镇南庄二村),距今有300百多年历史。传统胶州秧歌拥有上百个曲调、70多个剧目,演员一般为10人,分为5个行当:鼓子、棒槌、翠花、扇女、小嫚。表演形式有十字梅、大摆队、正挖心、反挖心、两扇门等。伴奏除唢呐外,尚有堂鼓、大锣、铙钹、小钗、手锣等。

“男刚女柔、螺旋摆动,三弯九动十八态”是胶州秧歌律动特色,在中国舞蹈艺术中是极好创作元素,许多成功民舞作品,时常出现它风格特征。北京舞蹈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多所艺术学院将胶州秧歌编入教材,作为舞蹈学院必修课程。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葵花舞采用胶州秧歌舞蹈形式,电影《红日》主题曲借用胶州秧歌曲调。

胶州秧歌萌生于乡土民间,是自发参与、自行流变的农民广场艺术。在300余年发展历程中,胶州秧歌保持原创性特征;自觉投入,自由宣泄,自娱自乐形成胶州秧歌自娱性特征。新中国成立前只在境内流行和传承,保持秧歌区域性特征;受港口文化影响,使胶州秧歌汇南北风情,集男刚女柔一体,形成兼容性特征;“安锅”形式出现后,胶州秧歌舞蹈、音乐、演出形式等具备严格规范,形成程式化特征;胶州秧歌由舞蹈、民间歌曲、戏剧等多元素组合。有多种舞蹈语素,多首音乐曲牌和多出自编小戏,形成形式多样化特征。

胶州大秧歌的起源与发展

  据史料记载:1864年,胶州马店镇楼子埠村人刘彩收生坐科,教习秧歌,称为“安锅”。同年,马店中村人纪鸣珂、殷洪琴口头创作小戏剧本《裂裹脚》,这是有记载最早秧歌剧本。此后人们把胶州秧歌舞蹈部分称作“小调秧歌”,把戏剧部分称作“小戏秧歌”。1920秋,胶北后屯村人陈銮增在七城村招生坐科,他精通拳棒,把刘彩秧歌温柔抻展大胆揉进武功,很受观众欢迎。为了区别两家秧歌特点,观众习惯称刘彩秧歌为“北路秧歌”,陈銮增秧歌为“南路秧歌”。民国初年后两路秧歌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今已难以辨别。



建国后,胶县在数年内成立150多支秧歌队。1951年,山东省政府组织专家对胶州秧歌进行挖掘、整理和宣传推广。1954年,胶州秧歌参加“全国民间舞蹈汇演”,先后在首都工人俱乐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南海等地演出多场,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演出并接见全体演职员。自此胶州秧歌享誉全国。



1990年8月,胶州市人民政府、青岛市文化局、中国舞蹈家协会山东分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分会在胶州市联合举办“胶州秧歌研讨会”,历时3天,对胶州秧歌渊源、艺术特点、发展繁荣等问题进行研讨。1991年,胶州市秧歌艺术团代表青岛参加中国沈阳秧歌节暨全国优秀秧歌大赛,获得优秀表演二等奖。1995年12月、2001年4月,两次邀请北京、上海、济南和青岛市专家学者,对胶州秧歌剧《清风明月秧歌乡》创作和演出形式等方面做深入探讨研究。2002年,胶州秧歌获中国新秧歌大赛优秀奖。


2006年,胶州秧歌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内举办胶州秧歌节。胶州秧歌《喜洋洋》代表青岛参加山东省(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获优秀表演奖。2007年,以胶州秧歌基本元素为主题排练群众舞蹈《辣椒红了》获首届山东省农民艺术节民间舞蹈、杂技、魔术比赛银奖;胶州秧歌舞蹈《喜洋洋》获CCTV第四届全国舞蹈大赛优秀表演奖和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选拔赛一等奖。2008年,胶州市被中国舞蹈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秧歌之乡”。被评为“山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获山东省社会文化“星光奖”获二等奖;以“扭起秧歌迎奥运”为主题,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秧歌节。组织创排《六月清荷》《兰》《扭起秧歌迎奥运》《秧歌风》《看秧歌》《赶大集》《秧歌村里喜事多》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其中《六月清荷》、茂腔《赵美蓉观灯》和秧歌《喜洋洋》获“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地方文艺大赛金奖;胶州秧歌《喜洋洋》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首届中国农民文艺会演”“金穗杯”最高奖项。2008年5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秧歌节。




2009年,举办胶州市秧歌大赛,出版《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一书,举办胶州秧歌培训班,启动胶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参加第二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评比,获三等奖。2010年,举办第二届中国秧歌节和中国秧歌艺术节发展高峰论坛。10月份,胶州秧歌受邀参加在安徽蚌埠、江苏海安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花鼓灯艺术节开幕式和中华经典秧歌表演,获最佳表演奖。秧歌精品《喜洋洋》还作为山东省入选五个节目之一和青岛市唯一代表节目,参加上海世博会山东演出周为期五天的巡演活动,受到中外来宾关注。参加第二届中国农村文化艺术节获金奖;参加第二届“星光奖”评比,获二等奖;参加中国海安第五届青敦文化艺术节中华经典秧歌邀请赛,获金奖;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云冈(大同)文化艺术节获广场歌舞金奖。2011年,胶州秧歌参加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青岛演出周的巡游演出;组团赴韩国参加中韩建交19周年传统文化交流演出;组织8个秧歌精品节目赴意大利参加为期四天意大利中国文化年闭幕式暨“欢乐春节”演出活动;“胶州秧歌项目积极开展保护传承和对外文化交流”入选“山东省2011年度非遗保护十大亮点事项”。2010年5月,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秧歌节!央视著名主持人李思思,宫岩和,潘志涛教授主持开幕式。






2012年1月,受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和中国文化年组委会邀请,经文化部推荐,胶州秧歌演出团赴意大利参加意大利中国文化年闭幕式暨“欢乐春节”活动,受到10万名罗马市民和当地华侨华人欢迎和高度赞赏。这是胶州秧歌首次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登上国际大型对外文化交流舞台。此次交流活动被中国日报海外版、欧洲华人报等多家国内外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以“龙腾盛世舞秧歌”为主题,举办第三届中国秧歌节。5月8日组织胶州秧歌赴澳门参加第23届中国澳门艺术节演出活动。参加“CCTV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大型文艺晚会。是年,胶州秧歌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项目。2012年5月,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秧歌节。




2013年,赴韩国参加中韩建交21周年文化交流演出。胶州秧歌《豪情鞭鼓俏秧歌》获“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以及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集中展演活动获“艺术表演一等奖”。胶州秧歌《喜洋洋》获CCTV第四届全国舞蹈大赛优秀奖、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金奖;并作为山东省唯一代表,先后受邀赴宁夏银川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2013感恩母亲河”旅游文化节、赴四川达州参加全国首届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开幕式等文化交流活动。秧歌舞蹈《六月清荷》获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暨全国首届青年舞蹈节银奖;胶州秧歌《秧歌神韵》《又是艳阳天》等作品获中国秧歌节最佳风采奖。



2016年9月25日,第四节中国秧歌节成功举办!




2018年胶州非遗扮靓上合青岛峰会。 6月9日至10日,举世瞩目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圆满举行。在峰会上,胶州秧歌、胶州剪纸等胶州非遗元素纷纷亮相,大放光彩,成为峰会的一大亮点和嘉宾们赞美的焦点,让中外来宾感受到了胶州非遗的无穷魅力,向世界传递了胶州文化,展示了胶州形象、讲述了胶州故事。在晚会的第二篇《齐风鲁韵》中,42名胶州秧歌少儿艺术团的小演员们将胶州秧歌“三弯九动十八态”的特色完美地展示给八方来客,嬴得了现场嘉宾热烈的掌声。 围绕上合青岛峰会主题,我市胶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董雪松现场创作了精妙绝伦的匠心之作,成为峰会上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由莱州路小学师生制作的胶州剪纸长卷《迎上合峰会 展青岛风采》作品长13.18米,展示胶州古今八景、青岛标志性八个景观,高铁和国产大飞机等共计18个元素,喻示2018年第18次上合峰会胜利召开,获得了中外来宾和媒体记者的高度评价。






9月,收获喜悦的季节!80多万勤劳善良的胶州人又要迎来令我们自豪的第五届中国秧歌节。几天后这座现代化文明城市又将是满城鲜花和欢歌笑语,胶州人又将张开热情的双臂拥抱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届时又将呈现一派魅力胶州,全城共舞的喜庆景象!

改革开放40年,秧歌扭进新时代!


中国秧歌节简介:

 中国秧歌节,是中国舞蹈家协会在2008年新推出的全国性民间歌舞展演活动,宗旨是“扭着秧歌迎奥运”,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思想,推进新时期中国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繁荣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的创作与发展。根据2008年首届中国秧歌节发布的《胶州宣言》约定,中国秧歌节每两年一届在胶州市长期举办下去,每两年举办一次,并授予胶州市“中国秧歌之乡”称号。中国秧歌节对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文化艺术的抢救、挖掘、保护和传承起到积极引导和促进作用。

说明:本篇据相关文献资料和网络

作者:赵老叟

Tags:胶城,记忆,胶州,秧歌,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