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青岛:崂山乌衣巷旧称老鸹巷,祖先迁移“撒尿叫解手”的辛酸记忆
2018-10-26 17:39青岛
简介崂山乌衣巷村,由白沙河一分为二,河东岸为东乌、西岸为西乌,两村环境清幽,可远眺华楼胜景,村中盛产瓜果。其实,这里原先叫做"老鸹巷",后来有一位文人,认为不雅,将村名更为现名,沿用至今。个中原因,与明代的大移民政策有密切关系。 元末明初,中原战...
崂山乌衣巷村,由白沙河一分为二,河东岸为东乌、西岸为西乌,两村环境清幽,可远眺华楼胜景,村中盛产瓜果。其实,这里原先叫做"老鸹巷",后来有一位文人,认为不雅,将村名更为现名,沿用至今。个中原因,与明代的大移民政策有密切关系。
元末明初,中原战乱方歇,亟待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生活。当时大多数省份都民生凋敝,而山西一带因为地处偏北,较少受到战乱影响,经济相对繁荣,人丁兴旺,也就成了移民政策的主要实行地。
明廷为了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制定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政策,从洪武到永乐,五十余年共 组织了十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洪武十次、永乐八次)。
按照移民政策,山西移民以家庭户为标准,"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其余人口都要迁移外省,而且同姓同宗者,不能迁往同一地。其实这也有道理,防止同姓同族之间的近亲结婚,只是拆散了许多亲朋好友,至今无法相认。
按照官方的告示,所有符合移民条件的人,都要到山西洪洞县的广济寺门前办理手续,然后"凭照川资",领取移民补贴,分配迁移地点,在官兵的监护下前往目的地。
这广济寺,原是唐代贞观二年(628年)所建,是当地香火繁盛的大寺院。因其地标作用,自唐宋各代,均在此地设有驿站,作为各地差役事务经办点。广济寺旁,原有一株大槐,临近汾河,树身粗大可至数围,传为汉槐。树上有许多老鹳,在枝杈上筑巢做窝,每到秋冬时节,树叶凋零,只剩下树枝上栖息的老鹳和层层叠叠的鸟巢,令人印象深刻。
别家舍业、背井离乡,这个滋味当然不好受,许多村民被迫执行,却是心中恋恋不舍,瑟瑟风中,树叶凋零,大槐树在风中摇曳,半空中是老鹳的叫声。村民们逐渐远去,回望家乡只剩下这棵大槐树和树上的老鹳窝,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大槐树下老鹳窝",也就成了模糊不清的脑海深处关于家乡的仅剩记忆。
永乐二年(1404年)的一次移民中,有王氏祖先王臣、王义兄弟二人从小云南昆山(山西旧称云中,小云南为云州之南的简称,昆山为山西陵川县昆山村,距离洪洞县220公里)大槐树里头迁入,来到了即墨县的崂山白沙河畔,见此处环境优美非常宜居,就留下繁衍生息(另有一说,小云南,为云南、贵州的乌撒卫军屯移民戍边)。
想起家乡老鹳在树上做窝的样子,自己也要在此修筑房舍建造家园,触景生情,就称呼此地为"老鹳巷"。山东地区没有老鹳,却多见老鸹,加之日久年深,"老鹳"、"老鸹"发音相似,遂逐渐把"老鹳巷"传成了"老鸹巷"。
王姓成为这里的第一主姓,后来又有徐姓、杨姓、宋姓等人迁入此地,以白沙河为界,东岸称为东老鸹巷,西岸叫做西老鸹巷。立村之后,村民怀念故土,就在房前屋后栽种了许多槐树,日久年深,槐树枝叶繁茂,真有许多老鸹栖息在树上,聊以缓解乡情,老鸹巷更是名副其实。
到了明代隆庆年间,乌衣巷来了一位举人,叫做胡从宾,他是即墨县人,初授伊阳(今河南省嵩县)知县,后迁宛平知县。致仕以后,因仰慕崂山风光秀丽,就在老鸹村择地而居。
胡从宾是一个文人,虽然喜爱当地风光,却不喜村名,后来他想起东晋时期,在南京文德桥居住的王导、谢安两大家族,他们的居住地为"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还有"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千古名句传世。
因而附会此典故,胡从宾将村名更改为"乌衣巷",估计这位胡大人是知县举人的缘故,当地村民无人与他理论,也可能这一村名确实雅致,总之是就此流传下来。明万历年间,有即墨文人周如锦写下《胡京兆乌衣巷诗》,其中有"山中何得乌衣巷,曾有乌衣隐此间",胡京兆就是胡从宾,周氏将其比作东晋时期的王谢,作诗专记此事。
明亡之后,乌衣巷胡氏就把房舍赠予了即墨杨遇吉,这位杨遇吉是即墨五大望族之一的杨氏家族后人,与胡氏为亲属,受邀后,杨遇吉就与弟弟杨连吉,携家带口,搬家隐居于此地。
杨遇吉是明末崇祯年间诸生,尤善谋略,素有才名,登莱道丁公力荐其为官,但是杨遇吉坚辞不受,他曾经在《移居劳山》一诗中写道,"移居向南山,始惬此幽独",表达了陶渊明那样安居终老的淡泊志向。二杨皆能诗善文,都是饱读诗书之人,隐居在烟霞山水佳处,吟诗作赋,畅谈天地,自有共同爱好者相聚,给乌衣巷增添了许多灵秀文雅之气。
关于明朝的大移民,除了辛酸痛苦和骨肉分离,还有一些故事流传下来。
当时,强制村民背井离乡,大家对移民是比较抵触的,官兵们为防止移民中途逃跑,就把他们双手朝后反绑起来,然后用一根长绳串成长队,驱赶着他们上路。由于移民长途跋涉,手臂始终向后,由疼痛而至酸胀,进而麻木形成习惯,甚至解开绳索也喜欢保持这种姿势。至今移民后裔仍沿袭着背手走路的习惯。
还有一个传闻,传说当年移民登记办手续的时候,官兵为了防止村民偷奸耍滑,就在登记移民的人左脚小指的趾甲上,用刀切一个印记。至今,大槐树移民后裔,小趾甲都有双瓣记号,甚至有谚语说"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除此而外,在押解迁移的过程中,经常有村民想要撒尿,有需要的时候,就会请求官兵老爷解开绑手的绳索,自己要小便。请求的人和次数多了以后,官兵也习惯了,因此小便的时候村民直接喊,"官老爷,解手",大家都明白是小便。长此以往,这个"解手"的词语也流传了下来,成了小便的代称。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原创文章)
Tags:青岛,崂山,乌衣巷,旧称,老鸹巷,祖先,迁移,撒尿叫解手,辛
下一篇:借车出事故,车主该不该担责?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2015年青岛登山节活动将于4月24日开幕
2015年青岛登山节-青岛市全民健身登山节今天在青岛市体育总会召开新闻发布会,2015年青岛登山节活动将于4月... -
2015年1月1日青岛医保统筹新政正式执行
琴岛搜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根据《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青岛市人民政府令第235号),我市出台《关于... -
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三险合一”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将合并为新的居民医保,覆盖510万城乡居民。从2015年1月1日起,《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 -
青岛残疾人乘地铁或将享优惠
目前,我市共有42万残疾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25%。残疾人又分为视力残疾、听力与语言残疾、肢体残疾、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