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崂山劈石口,寻找消失的古道

2018-04-27 09:28青岛

简介去崂山游山玩水,时常经过或去崂山劈石口。在崂山,劈石口家喻户晓,大名鼎鼎。它位于崂山王哥庄街道与北宅街道交界处山岭的一处山口处。西为慧山,东为锥儿崮,中通一径,海拔 250米,登其上,西望石门、华楼, 遥遥在望,眼前村落烟峦,逶迤蜿蜒;东眺大海...

去崂山游山玩水,时常经过或去崂山劈石口。在崂山,劈石口家喻户晓,大名鼎鼎。它位于崂山王哥庄街道与北宅街道交界处山岭的一处山口处。西为慧山,东为锥儿崮,中通一径,海拔250米,登其上,西望石门、华楼,遥遥在望,眼前村落烟峦,逶迤蜿蜒;东眺大海,海天一色,波光粼粼的海与天浮动,恍如置身仙界。此处,原为天然山口,有小路可通。1930年修建大王(大崂观至王哥庄)公路,山口拓宽至7米。1970年重修公路时,又加宽2米。山口南侧有一独立巨石高7.8米,由中间自然劈开,故称“劈石”。

这块巨石较匀称分为两半,中有一道裂口,上口宽约两米七八,下口将近底部宽三四十厘米,仅能行人。劈石之西石刻“劈石天开”四字,呈田字形排列,可倒读亦可环读,均能成句,称作“回文”,由青岛著名书法家修德所题写,类似石刻还有崂山明霞洞的“天半朱霞”。


东石刻有明代即墨县丞周璠的《劈石口》七言绝句一首“莲花片片削空青,华岳分峰仗巨灵。更向崂山挥玉斧,洞天有路不常扃。”此刻石通幅高达4米,由青岛著名书法家杜颂琴所书。

沿着劈石中间的小径来到其南侧,东边巨石上游“即墨、青岛路界”的刻石。1897年,德国租借胶澳租借地,曾与清政府有分界,不知此处是否为当年刻石。另有模糊时刻散漫不清。而旁边一处界碑为四方柱形,西侧为“崂西区界”,东侧为“崂东区界”,应该是解放后的区划界碑。

春季,经犹如巨蛇盘旋的公路上行穿过劈石口,然后蜿蜒下行,两侧松竹茂密,洋槐花、樱桃花,等等,百花纷飞,扮靓春天的山岭谷地。南北岭基督教堂和解家河基督教堂位于劈石口东西两侧,遥相呼应,都是当年德占时期的建筑,有一百余年历史。如今这里有不少信教的村民,民风淳朴。加之最近几年旅游观光业的迅速发展,本地居民农家宴生意火爆,特别是每年樱桃熟了的季节,车水马龙,十分热闹,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2006年开通的仰口隧道减轻了劈石口的交通压力,也加速了大青岛发展的步伐。劈石口,日益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记忆中。同样即将消失的还有曾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关于附近山峰的几个典故,如白龙、黑龙打斗的崂山故事《秃尾巴李》,以及“鳖朝胶州马看县”的象形石。


如今解家河社区的长生谷、黑龙涧风景游览区的开发和农家宴项目的壮大,又引起了人们对劈石口的记忆。跟竹竿登山队穿行过黑龙涧,对那里的深林山路还有些印象。黑龙涧的来历,顾名思义因故事传说中的黑龙而得名。黑龙涧、黑龙潭甚至龙床等景点把黑龙人物画得惟妙惟肖。那一潭碧水,澄碧暗绿,略显黑色,两侧山峰绿树,倒映其中。行至黑龙涧尽头,可以寻小路右拐经长生谷返回。在当今城市化突飞猛进的时代,寻得这么一处清幽秀丽的物外仙境,实属难得。

遥望劈石口北侧的山峰,有像鳖形的:那只庞大的巨鳖应该是从东海龙宫爬上来的吧?它伸长了脖子,望向胶州方向。而在它不远处的马头涧,有另一处山峰呈马头状,望向即墨县城。据老人说,这里是风水绝佳之地,应该出大官的地方。只可惜被南方来的风水先生将鳖的一只眼凿掉了,坏了这里的风水。我想,这些故事应该是明代流传下来的,恰如华楼山的福泰庵,也传说是南方风水先生为了破坏即墨五大望族蓝氏的风水龙脉,在此建塔如针一样压制风水。至于凿掉一只眼,是不是要破坏即墨明清五大望族郭氏的风水呢?因为郭氏第一代封疆大吏就是郭秀,他在劈石口东南方向塘子观读书,留下了不少故事传说,如龙挑灯笼给他照夜路,脚丫子写字惹怒小龙以及他和先生理论“兵不离营官不离衙,先生不该离开教室游玩山水”等等


劈石口附近漫山遍野的樱桃、杏子、李子、桃子,使得一带的解家河随风而香,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品尝随季节成熟的各种新鲜水果,同时一家老少吃吃原生态农家饭菜。我和山友们来过这里,在长生谷、黑龙涧徘徊游玩寄情大自然,陶醉在灵性山水之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海雾弥漫了劈石口的山峦,是不是哪条神龙腾云驾雾临了呢?神龙见首不见尾,犹如神的显灵,兲欲降福于天下,赐予我们大自然的恩惠,同样如同神仙的,还有深深沉醉于山水中的你和他

最早,崂山有一条联系东西交通的古道,它从崂山西部的华阴集通往崂山东部的王哥庄。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即墨县志》(市廛、乡集)中就有了华阴、王哥庄两个集市的记载。据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即墨县志》七乡村庄图载:“华阴集属即墨县仁化乡聚仙社,附近有下庄、响石、大劳等15个村庄,有1258户,5049口人。邻近有仁化乡的训虎社、古镇社、郑疃社等5000多户,2万多人;王哥庄属即墨县海润乡肖旺社,附近有青山、黄山、港东等17个村庄,有882户,4251口人。邻近还有海润乡的松林社、黄埠社、皋虞社等,有1400多户,5000多口人。”

华阴集是崂山西部的一个小市镇,附近村庄盛产水果、土布、药材,其西部的沧口、女姑口从南方所运来的土产杂品、日用百货,多经华阴集运往崂山东部地区。


王哥庄,古代叫太平村,是崂山东部一大市镇,凡崂山东部所出土产多集于此,而尤以木柴、药材、鱼虾为大宗,即墨鳌山卫附近盐场所生产的部分食盐也经此运往崂山西部地区。


在古道海拔250米处有一山口,口下有一块独立巨石,呈桃形,高8米,由中间自然分为两块,像是用利器从中劈开一般,故称“劈石”。此处山口就叫“劈石口”,经过劈石口的小路,就叫“劈石口小路”,老百姓俗称“劈石口”。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即墨县志》中就有“劈石口”的记载。劈石口小路是崂山最早见于记载的人类行走的小路,可见这条古道历史多么悠久。


劈石口小路当年的条件十分恶劣,《大庄修路记》中是这样记载的:“崂山屹立海上,以雄秀闻,其东西两麓尤峭。


自大崂村达王哥庄,为胶澳即墨往来孔道。径路奥曲,间不盈尺,仰依峻坡,俯临绝壑,践其域者,恒蹓足屏息,有颠覆陨坠之虞。”从文中可以看出古代山民往来运输货物是十分危险和辛苦的。当地老人讲:“同治六年(1867年)反长毛(捻军起义),从即墨城来了一伙长毛子,在华阴集抢掠了一阵,后经劈石口小道去了王哥庄。


上世纪1914年9月18日,日军从崂山东麓的仰口湾登陆,分三路向青岛进军,其中一路经劈石口小路进军青岛,打败了德国占领者。


1931年3月,由当时的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主持在古道旁边修建了由大崂至王哥庄的盘山公路,10月竣工,全长10公里,命名为大庄路。从此古道少有人行走,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1938年日本侵略者占领青岛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崂山抗日游击队”、“崂山武工队”在劈石口小路神出鬼没,往来于崂山的东西部,不断的打击日寇、严惩汉奸、瓦解伪军……。

劈石口古道大致呈南北走向,在最高处山口的西边是慧山,东边是锥子崮(古代叫文笔峰)。它沿着两条山涧贯穿东西交通,北边的山涧叫石人河,经解家河、屯山前、何家、至浦里东北流入黄海,流程9公里。南边的山涧叫龙湾河,龙湾河发源于劈石口,沿着蜿蜒曲折的山涧顺流而下,流程大约有4公里,在孙家村东汇入白沙河。


龙湾河在和白沙河交汇处有一巨形石壁,每当雨季发大水时,洪水从上游冲下来,遇到坚硬的大石壁,就将石壁前方的泥沙冲走,形成了一个有200多平方米,最深处有五六米的大水塘。矗立在大水塘边的石壁,有7—8米高,上面还有两块尖形的巨石,状似龙角,远远望去,极像一个传说中的龙头,因此人们把大水塘叫做“龙湾”,把水塘附近的地方称作“龙湾口”。


龙湾口在古代还建有龙王庙,一年四季香火旺盛。龙湾口周围的山水风光非常美丽,1936年9月9日重阳节时,有一位叫龙沙壮的游人在龙角上题写了“劳光”两个篆字,书写镌刻十分工整,属于崂山石刻中的上品,由于位于风景区之外,埋没于荒山野岭,故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对此有人赋诗道:“名利场中卸甲人,沽酒寻入孙家屯。空山鸟语谁遗字,崂光崖下水如鳞。”

2007年6月初,有人曾对龙湾河和龙湾口进行了考察。刚到龙湾口,远远就看见了一座漫水桥,经了解,那是沈鸿烈于1934年修从北九水至大崂观全长5.51公里的“北大路”时修的,虽然经过了70多年的山水冲击和风雨侵蚀,它依然显得那样敦实坚固。


龙湾河是季节性河流,它在陡峭的山谷中穿行,河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圆滑石块,由于今年天旱,河流无水,但从河床被水冲刷的痕迹来看,一旦雨水充足,会有许多潭水和小型瀑布。两岸树木茂盛,生长着许多松树、槐树、和灌木丛,由于多年很少有人行走,原先的路变窄了,有的地方让水流冲断了,但依稀的仍然能看出原先小路的痕迹,小路附近开满了许多不知名的野花,非常美丽。


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时断时续的小路,披荆斩棘,就能来到劈石口。在崂山著名的“劈石”附近,我们看见在小路的草丛中有一块竖立的方形石柱,其中两面刻有文字,朝西的一面刻有“劳西区界”,朝东的一面刻有“劳东区界”。

 他们回来后,根据手中的资料得知:1898年,德国强占青岛地区,设置胶澳租借地;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胶澳租借地,设置胶澳商埠;1929年8月,胶澳商埠政区改为青岛特别市;1935年7月1日,山东省与青岛市会商,扩大青岛市市郊,并报行政院批准,将即墨县南靠近崂山的地区,划归青岛市管理。把崂山山区划分为崂东、崂西和夏庄3个区,直属青岛市管理。结合以上资料和现场考察的情况可以得知,刻有“劳西区界”、“劳东区界”的界碑,是1935年7月1日扩大青岛市郊,崂山区设立崂东、崂西区时所立的界碑。


此处界碑离现在已有70多年的历史,虽然在现在已没有境域区划的意义,可是,它见证了我们青岛发展的历史。在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沧桑变化,它仍然幸存下来,非常罕见,是极其珍贵的。它是研究青岛市境域区划历史的重要资料,有关部门应该登记在册和给予保护。

过了劈石口,沿着绿树成荫、花果飘香、风光琦丽的石人河,经解家河村、黄泥崖村、屯山前村、梁家村,走到了王哥庄,就圆满的走完了昔日的劈石口古道。


岁月悠悠,时光飞逝,不得不说人生苦短,时代造化,如今,已经有些面目全非的劈石口古道,虽然依稀可见,但也今非昔比。不过,这里涧深谷幽,风景秀丽,作为非常好的自然景观,不得不说,俨然是一条被人们遗忘的“神秘”山谷。因为,它远离崂山景区,鲜为人知,你想想,这里面该藏匿着多少充满令人好奇与神秘的色彩呀,包含了许多世人不知道的秘密呀,这所有一切,不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吗?


(图片为本文作者李岩提供)

Tags:崂山,劈石口,寻找,消失,古道,崂山,游山玩水,时常,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