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新华视点|(新春走基层)“金钥匙”“金果果”助推乡村振兴

2020-01-10 14:01青岛

简介" 视频加载中... 【节目导视】 “公司+农户”,玉米皮、麦秸秆成为脱贫致富“金钥匙”(同期:我们的产品就是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社会加工的,在农闲时节一起做加工); 因地制宜,盐碱地种出“金果果”(同期:原来是盐碱地,这地方,这个圣女果就喜欢盐碱地)...

"

视频加载中...

【节目导视】

“公司+农户”,玉米皮、麦秸秆成为脱贫致富“金钥匙”(同期:我们的产品就是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社会加工的,在农闲时节一起做加工);

因地制宜,盐碱地种出“金果果”(同期:原来是盐碱地,这地方,这个圣女果就喜欢盐碱地)。

敬请关注本期节目——《(新春走基层)“金钥匙”“金果果”助推乡村振兴》。

【解说】山东省平度市位于胶东半岛西部,境内四季分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平度境内植物资源丰富。一百年前,当地老百姓为了生计,开始就地取材,用各类杂草编成生活用品出售。最近两年,过去长辈眼里的“菜篮子”,又流行起来,众多国际品牌相继推出草编包、竹编包,受到时尚达人的追捧。

山东省平度市龙湾姜家村,67岁的姜素叶和七八个村民围坐在自家客厅里,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编着草编。姜素叶说,每年秋冬农闲时节,也是草编订单的旺季,她们根本闲不下来。

【同期】平度市新河镇龙湾姜家村村民 姜素叶

记者:一个月收入大概平均下来有多少?

姜素叶:一个月收入平均下来,咱就照编篓子说,一个月得一千多块钱,一天四五十块钱、五六十块钱。

【解说】“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这是姜素叶她们工作的真实写照。姜素叶所在的龙湾姜家村有村民370多户、1120人,将近一半的人从事草编行业。

【同期】平度市新河镇龙湾姜家村村民 姜素叶

俺这一个大团队五六百人,编各种各样的都有,有钩篓子的,有掐辫子的,有编货的,还有切的,还有钉的。

【解说】这些草编包最终都会被当地的企业收购,经过检验、包装以及防霉防潮处理后,成为时尚洋气的托特包、手拿包、水桶包,然后被运往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品牌专柜中。

王建明经营了一家工艺品公司,姜素叶她们编织的包就是通过他的公司走向世界。

【同期】青岛玉凤祥工艺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建明

像出口的国家,我们一般的以欧美为主,像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欧洲一些国家,还有西班牙,还有南美洲一些国家,合作品牌有美国的Target、Gap、还有HM这些我们都做过。

【解说】在这家公司的加工车间里,记者看到七八台缝纫机正在紧张作业,车间里还堆放了高高摞起的草编手袋。王建明说,最近几个月,他的月均订单量都在十多万件。有的品牌订单必须赶在春节之前完成。

【同期】青岛玉凤祥工艺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建明

我们的工厂这两年订单这个量不断地增加,产值也不断地上升。你像去年我们做到了2500万(元)左右,今年我们争取达到3000万(元)。

【解说】王建明这家公司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像姜素叶这样的农村妇女,她们自幼学习草编,有人擅长编辫子,有人擅长勾花,每个人特长不一,分工也各不相同。

这种“公司+农户”的模式一头连着国际大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

【同期】青岛玉凤祥工艺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建明

我们的产品百分之八九十都是社会加工的。在社会加工这方面,我们每年大约有五六千人闲余劳动力,在农闲时节一起做加工,并且这个数字每年随着我们的产值营业额增加,我们加工人员也是每年在增加,那么他们的收益随着我们价格的提升也是每年在提高。

【解说】在当地,像这种年产值超千万元的草编企业不下十家。接单、打样、加工……朴素高雅的草编制品从胶东农村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之所以能在国际时尚舞台上占得一席之地,与当地悠久的草编历史和人们的创新精神分不开。

龙湾姜家村所属的新河镇更是远近闻名的“中国草编之乡”。在近400年的传承发展中,当地老百姓经过不断摸索,玉米皮、麦秸秆、蒲草,这些在田间地头最为常见的农作物,如今变废为宝,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同期】平度市新河镇党委书记 于锴

在我们当地有一句话,十里长街无闲女,家家都有编艺人。这个是老百姓的富民产业,我们全镇7万多人口,有2万多人口在炕头上、在家庭中,直接从事这方面的草编,也是我们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解说】这几年,新河镇草编产业越来越红火的同时,也遭遇新困境。草编艺人年龄偏大,传承人群青黄不接,是草编工艺传承面临的挑战。

2013年,新河草编工艺被列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在申请国家级非遗。当地政府希望通过保护传承人、挖掘历史资料、打造编艺小镇、扶持相关企业等措施,切实传承与发展草编工艺。面对处于产业链最低端、容易受到国际市场影响等产业瓶颈,新河镇政府在2018年注册了自主品牌,计划在两到三年内,打造出国内草编产品的知名品牌。

【同期】平度市新河镇党委书记 于锴

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品牌的培育和打造,进一步开拓国内的中高端的市场,整个还是提高产品的文创附加值,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我们在国内的一线城市,可能要开设一些旗舰店、品牌形象店,通过这些努力把新河的草编产业由传统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型升级。

【解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才能做大做强乡村产业,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一粒粒红彤彤的樱桃西红柿从碧绿的藤蔓上摘下来,经过筛选、称重、装箱,通过快捷的运输,第二天就能到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多个大中城市的商超货架上。目前,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的樱桃西红柿进入了盛果期,这个让当地百姓引以为傲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农户发家致富的“金果果”。

平度市明村镇尹家楼村村民李成亮有两个樱桃西红柿大棚,每个大棚占地约6亩,2018年每个大棚的收入在30万元左右。

【同期】平度市明村镇尹家楼村村民 李成亮

记者:(2019年)从什么时间开始结的第一批果?截止到现在卖了大约多少钱了?

李成亮:从(2019年)九月底吧,开始摘,现在(每个棚)十二万(元)吧。

【解说】在平度市明村镇,像李成亮这样靠种植樱桃西红柿发家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仅尹家楼一个村,樱桃西红柿的种植大棚就有127个,占地270亩。

【同期】平度市明村镇尹家楼村村支书 张德宽

一亩地最低两万至两万五千斤左右,平均价格,去年价格到今年价格一直是在(每斤)10块钱左右,平均价,高的时候到了18(元) 20(元)一斤。

【解说】尹家楼村村支书张德宽告诉记者,村民之所以能富起来,关键是找对了产业,选对了品种。

【同期】平度市明村镇尹家楼村村支书 张德宽

原来是盐碱地,这地方,这个圣女果就喜欢盐碱地。

【解说】因为市场销路好,很多收购商都到田间地头来收购樱桃西红柿。

【同期】记者:这边的西红柿怎么样?

收购商:他们庄的质量是最好的。

记者:好在哪儿?

收购商:它的口感好,卖相又好。主要是甜度高。

记者:今天的收购价有多少?

收购商:(每斤)13(元)。

【解说】据了解,2019年明村镇樱桃西红柿的种植面积达4718亩,全年为农民群众增收超过5.3亿元。当地在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势产业衔接,以采摘游为主题,积极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拓展产业链,最大程度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主编:李杰 王健 时建国

统筹:孙彪

责任编辑:李畅

编辑:李畅

电子编辑:李畅

记者:冯媛媛 王欢

配音:李佳琳

音响:田里 郝晓江

视频技术:董硕

字幕灯光:邹建波

摄像:邰剑秋

音频技术:田里

系统技术:郝晓江

技术监制:王宏达

终审:刘佩

监制:樊华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完)

"

Tags:新华,视点,新春,基层,金钥匙,金果果,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