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胶南海珍|泊里镇的"西施舌"味道如何,不用做广告,吃
2020-01-02 10:41青岛
简介" 上世纪三十年代,身处德占殖民的青岛,文人荟萃,佳作频出,著名文化大家梁实秋先生当时也在此居?K?谧约旱淖髌贰堆派崽赋浴分校?窃亓嗽谇嗟核拇竺?ブ?坏?34;顺兴楼#34;品尝西施舌的情景,其中写到#34;一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何...
上世纪三十年代,身处德占殖民的青岛,文人荟萃,佳作频出,著名文化大家梁实秋先生当时也在此居住。他在自己的作品《雅舍谈吃》中,记载了在青岛四大名楼之一的"顺兴楼"品尝西施舌的情景,其中写到"一碗清汤,浮着一层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初不知何物,主人曰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软的感觉,尝试之下果然名不虚传"。
古越西施,姿容非凡。作为贝类的一种,西施舌外壳大而薄脆,形似扇面,足扁似舌,清白若玉,味道鲜美,想来此物得名就是这个原因。此蛤壳肉质营养丰富,含多种氨基酸,有润肺、补阴之功效。
今天就来说说这个"西施舌"。
"西施舌"的由来
其实这西施舌在祖国南北海岸,并不少见,中国堪称美女如云,有西、貂、杨、王"四大美人"。为什么这个贝类独取"西施舌",而不叫"昭君舌"、"玉环舌"、"貂蝉舌"呢?当然都有传说故事与之相映衬。
传说之一,西施沉江说。此故事出于春秋吴越争霸时期,越王勾践施行美人计,借西施之力一举灭掉仇敌吴国。越国一吐胸中怨气,想接西施回国授封,越王王后怕西施争宠威胁自己地位,在西施回程路上,派人把西施沉江,谎称她与范蠡隐居而去。西施含冤死后,变成贝类"沙蛤",在无尽的沙石水底陈述冤情,贝类伸出的就是她的舌头。
传说之二,文人幻想说。据说,此物肥嫩软滑,文人墨客们享受美味时,不免想入非非,想的当然不是西施冤屈,而是很多香艳故事,故事中西施变成了主角。这个贝壳有口难言,只能化为"沙蛤",却满足了大众口腹之欲。
传说之三,西施吐舌说。这个故事流传于青岛胶南一带。据说西施范蠡在逃亡路上失散,西施担心自己被抓住受苦,就把舌头咬断吐在河中,这样即使遭遇毒手也不会说出以前的秘密。半截舌头恰好落在一个张着壳的河蚌中,居然借体生根化成"美人玉舌",经河入海,变成今天的餐桌美食"西施舌"。
更多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文人笔下的"西施舌"
文学大家梁实秋先生,在青岛没少吃到各种美食,他在散文集《雅舍谈吃》中,特别将"西施舌"放在首篇,或许也是受了此物美味的影响。除了梁实秋,还有许多文学家,对这种贝类有过记载和描述。
南宋学者胡仔编辑的诗话集《苕溪渔隐丛话》中,引用《诗说隽永》"福州岭口有蛤属,号西施舌,极甘脆"的记载。说明,早在有宋一代,福建地区就有"西施舌"的称呼,同时,胡仔还引用诗人吕居仁题咏西施舌的七言诗句,"海上凡鱼不识名,百千生命一杯羹。无端更号西施舌,重与儿童起妄情",把"西施舌"比作"海上凡鱼",真是文人笔墨,脑洞不小。
关于福州生产"西施舌"的情况,现代诗人郁达夫也可为胡仔佐证,他在散文《饮食男女在福州》中写道,"福州海味,在春二三月间,最流行而肥美的要算来自长乐的蚌肉,与海滨一带多有的蛎房",这里所说的"长乐蚌肉",其实是对"西施舌"的误认。说起来,西施舌并非福建特产,只不过此地沿海一带产量高比较常见。
清代学者周亮工在《闽小记》里,也曾提及"西施舌",不知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鲜,以鸡汤煮得适宜,长圆的蚌肉,实在是色香味俱佳的神品。
清代张焘在《津门杂记》中写诗题咏西施舌,其中就有"朝来饱啖西施舌,不负津门鼓棹来"的句子。
身处渤海一带的青岛近海,也是生产西施舌的地方。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人郑板桥曾经做过潍县县令,他在《潍县竹枝词》中写道,"更有诸城来美味,西施舌进玉盘中",此时的西施舌,已经不是辽东地区普通餐馆里的"瓜片西施舌",而是玉盘珍羞直万钱的贵胄餐桌名品。
更多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西施舌"之为物也奇
西施舌为海产贝类生物,外壳三角形,黄褐色,轻薄而光滑,外表有细密长纹,成贝大约在半斤上下,体型不小。是稀有海洋珍品,古籍中多有记载。
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本草纲目拾遗》记载,"介属之美,无过西施舌",将其奉为海产中"介壳"类的佼佼者。另有清代著名学者、山东栖霞人郝懿行的著作《记海错》中,也称赞西施舌"味美在肉,……啖之柔脆,以是为珍"。西施舌的肉质,色白滑细、鲜嫩可口,并有开胃、养心、息风、凉肝、明目、益精、润脏等药用功能,中医理论属于"补阴要药",对"消渴症"(糖尿病)有一定治疗效果。据报道,病患每日晨连汤饮服水煮西施舌八枚,半月后即有显著改善,此法不曾亲见,采用者还需慎重。
西施舌的生活特点,决定了它的捕捞方式。据资料载,西施舌在仲冬季节才会出现,一旦过了正月半就没有了,之多不过两个月。所以,渔民采捕主要在冬季退潮时,捕捞者用石碌碡把沙岸压到平实,挤压其中的空气,看到有泡沫吐出,下面就有"西施舌"隐藏,然后用工具掘出。至今胶州湾和日照沿海的渔民仍沿用类似方法。
更多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西施舌"烹饪原味最佳
由于西施舌本身味道至鲜,所以不需要用油烹或加入太多配料,配料过多会导致喧宾夺主。西施舌吃法很多,可带壳蒸煮吃原味,可汆可炒,也可以做蛋羮,吃火锅。在北方的自助火锅店,有些食客点到西施舌,开锅一涮直接进肚,总觉得有些糟蹋美味。
会吃的人,更讲究些,会用鸡汤烫而食之,品味西施舌的妙处。据传说,某次御厨向唐玄宗进献此物,不施调味,厚煲成汤,观之若浓白乳汁,食之若香脆甘醴,玄宗食毕,对香鲜美味赞不绝口,询问名称,御厨取名"汆西施舌",皇帝大悦。应当说,唐玄宗的御厨是个中行家,"西施舌"清汤氽煮为上,爆炒则失其本味。
西施舌甜嫩滑脆的口感,源于制作方法的把握,西施舌洗净,用刀片成薄片,入高汤烹煮后立即捞出分食,既有高汤温度,又有西施舌鲜嫩,适合的火候更是脆嫩和发甜的关键所在。文人老饕梁实秋先生评价说,西施舌不但味鲜,名字也起得妙,不过一定要不惜工本,除去不大雅观的部分,专取其洁白细嫩的一块小肉,加以烹制,才无负于其美名,否则就近于唐突西施了。
地道的制法,一般是先将西施舌连壳焯过,然后去壳去掉内脏,重新将贝肉入汤,略加姜片,汤沸撒上韭黄、香菜等,起锅入汤碗可用,久煮肉柴口感大减。如果带壳烹煮西施舌,熟后贝壳微张,漏出些微缝隙,里面白嫩的肉质,恰似人舌模样,真是美食美名,恰如其分。此味特点可用十二字概括,汤清舌白,质嫩脆滑,香甜可口。
更多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西施舌"如今是胶南水产名片
按照生物学科分类,西施舌是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目、蛤蜊科的海洋贝类,通俗些说,它也是咱们平常所吃蛤蜊的近亲属。
西施舌虽然在全国都有分布,是受自然条件所限,品质各有不同,这其中以青西新区泊里(原属胶南)的西施舌最佳。西施舌对自然环境要求较高,泊里地处南北洋流交汇处,海域没有污染,海底细沙为主,非常适合西施舌生长。很多南方客商慕名到此收购,贩卖到香港等地,价格可以翻到几倍以上,可谓利润不菲。
郑板桥在潍县多年做官,时有吃到诸城运来的西施舌。如今的胶南东部和南部海域,当时都属诸城所辖,也还没有胶南的行政设置,所以郑板桥吃到的诸城西施舌,应该就是泊里所产的优质西施舌。
2010 年11月,国家农业部将胶南泊里的西施舌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范围逾四千公顷,涉及青西新区所辖泊里、琅琊、张家楼、滨海、灵山卫等行政单元,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年产量两百吨以上。
第十四届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青岛有十二个镇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泊里镇位列排名第一,其中海洋产业经济的功劳不菲。如果途径青岛,不妨到市场上碰碰运气,见到有售卖西施舌的摊位,或许可以一饱口福,当知此文不谬也。
(原创作品,版权属于今日头条"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图文资料均来自互联网公共资源)
更多原创文章,请关注: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558213306/#mid=1588388622013447)
"Tags:南海,泊里镇,amp,quot,西施,味道,如何,不用,做广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2015年青岛登山节活动将于4月24日开幕
2015年青岛登山节-青岛市全民健身登山节今天在青岛市体育总会召开新闻发布会,2015年青岛登山节活动将于4月... -
2015年1月1日青岛医保统筹新政正式执行
琴岛搜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根据《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青岛市人民政府令第235号),我市出台《关于... -
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三险合一”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将合并为新的居民医保,覆盖510万城乡居民。从2015年1月1日起,《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 -
青岛残疾人乘地铁或将享优惠
目前,我市共有42万残疾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25%。残疾人又分为视力残疾、听力与语言残疾、肢体残疾、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