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青岛

歙南共和有个“摇铃柱”

2019-12-20 04:41青岛

简介" 在安徽黄山南麓的杞梓里镇与岔口镇接壤处有一个村子, 170余户人家,分布在24个小村,称之“共和”。大山如屏,两山对峙,灌木丛生,石岩如削,时时隐时现。大山脚下有一条小山坑,山溪冲石,淙淙如韵,清澈见底;水坑道儿,时宽时窄,时曲时直,如北斗之形...

"歙南共和有个“摇铃柱”

在安徽黄山南麓的杞梓里镇与岔口镇接壤处有一个村子, 170余户人家,分布在24个小村,称之“共和”。大山如屏,两山对峙,灌木丛生,石岩如削,时时隐时现。大山脚下有一条小山坑,山溪冲石,淙淙如韵,清澈见底;水坑道儿,时宽时窄,时曲时直,如北斗之形,犬牙差乎;坑中之石,如磐,如卵,如龟,如蛙,如兔,如豹,陡峭、平坦,丑陋、皱透,形神兼备;道路坎坷,难行至极,观赏石景,颇有一番乐趣。

在赏尽溪涧象形石景致之后,沿水坑爬上十来丈的土坡,来到大山凹处,只见一块约有50米高的峭岩,拔地而起,直穿天空,如鬼斧神工之作,夺人眼目。近观之,山石微微欲倾,直欲压来,令人毛骨悚然,触目惊心,便会大声直呼:“危险”!这山凹里的这块擎天巨石,当地百姓称之为“摇铃柱”。我怀着兴奋之情,游览了共和村的秀景——摇铃柱。

歙南共和有个“摇铃柱”

你瞧——它正面:

极像落地大拱钟,稳稳深扎岩石中。

常年溢积锈铁水,百姓说它通龙宫。

歙南共和有个“摇铃柱”

你瞧——它右侧:

翘如拇指大小峰,“爬山虎儿”峭壁蹦。

藤粗至少两百年,历史悠久早于村。

歙南共和有个“摇铃柱”

你瞧——它左方:

抬头远眺一石柱,插在山坳行路处。

布满石耳藤和苔,沧桑岁月病魔驱。

石柱如拱钟,藤如拉绳,这样构成了昔日柱上拉绳摇铃报时器械的信号元素。于是,当地百姓美其名曰“摇铃石柱”。

据当地长辈说:解放前,农村医疗条件差,一人生病大家急,寻医问药几十里,找得医生大轿抬,慢慢晃悠当神侍。如有谁家孩子伤风感冒或疲劳,烧热不退,头疼难堪,甚至胡言乱语,是件尴尬的事。

那时,谁家的孩子得病啦,这里的村民总得先去拜求当地有经验的老药农,来解除燃眉之急。老药农,一听谁家孩子得病,随叫随到。只见老人扛起事前准备好的长竹竿,到“摇铃石”去找“神药”。老人来到摇铃柱,爬上巨岩,小心翼翼的用竹竿戳採微量的青苔、石塔衣、石耳和爬山虎叶子,轻轻的放入药袋之中,然后急忙跑回家,把草药放在药罐里煎上一大碗药汤,然后给孩子服用。这样,药汤可真灵验,一剂喝下,药到病除。

患者的亲属,为了回报老人在摇铃柱採药草治疗痊愈之恩,总得在过年时,雇上五六个壮年男子,拖上一头肉猪,在“石柱”前,屠宰,以示进贡,聊表感激敬意。

沿着摇铃石柱巨岩右侧,扶藤枝,抓灌木,拽着小树枝,踩抵石岩树根,一路艰辛,登上约500米高的山岗上。放眼望去,这里可以看见另一个秀丽风景点叫“毛鹰岩”。

远远看——它:

石头如飘带,隐约灌木丛;

黛眉如镶嵌,自然又自在。

走近瞧——它:

叠岩如翅膀,凸岩像飞翔;

何禽慕山至,原是鹰过往。

离开毛鹰岩横折300米处,有微微石岩隆起的一条小路,两边全无杂草,石阶蜿蜒延伸,百姓称之为“百步阶”。

走近便知——它:

岩隆窄窄一条路,数数石阶百把步;

临风休憩真惬意,云涌海起天上度。

当你饱览山间风景之后,向南眺望,共和村尽收眼底。24个小村庄隐隐约约镶嵌在两座大山之中。两座大山山底交错如大写的“v”字,又像倒放的“梳篦”。那山垅云雾间,电信、联通、移动塔三座隐约耸立着;那山间沟壑旁透露出星星点点的红墙白瓦的马头墙,那带状的已经硬化的乡村公路时隐时现的连接着山里山外的往来。

秋季山间,成片成片的山核桃林,飘落着金子般的黄叶;立冬时节,田野翠绿,贡菊如雪,瓣厚个大,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是共和村村农民生活走向富裕、经济走向繁荣的靓丽“窗口”,据统计该村村民每年人均收入超过万元。极目之处,淡淡的天目山脉,如一条蜿蜒腾起的巨龙横亘在黄山南麓。

当地93岁的方老师高兴的告诉笔者:家乡风景如画,秀丽景点“摇铃柱”,传颂着美妙神奇的故事。

那是唐朝鼎盛时期,唐三藏到西天取经,路途艰辛,历经九九八十一磨乱。一路上,经风雨,餐露宿,做尽人间慈善好事,除尽妖魔鬼怪之恶。但那些碌碌无为的小神仙,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邪念仍在滋长,“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的念头,仍成为各路神仙渴求延伸生命的一剂妙方。

在取经回来的路上,唐玄奘看到所到之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片太平盛世之景,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依山伴水的龙门山。这里简直是一个世外桃源,屋舍俨然,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主人好客,便要还家,杀鸡款待。夜有巡更者,昼有引路人。关卡之处,送茶送水,嘘寒问暖,无不周到。唐玄奘跟悟空、八戒、沙僧议定,到此可安全逗留一夜。孙悟空勤快守护着经书,好让师傅、兄弟好好休息一夜。

时至三更,一位拿着铃铛打更的更夫,远远一路敲来,声音由远而近。随即风雨大作,烟雾缭绕,从梦乡中将悟空惊醒。悟空粗中有细,审时度势,静观其变。只见时隐时现的张开翅膀的老鹰更夫,射出敏锐光束,同有气无力的海底龙王穿透石堤凶残目光接上了暗号。雄鹰猛拍翅膀,放出迷魂弹,鹰爪已经勾起唐僧的衣服,鹰啄就要叼进唐僧眼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悟空当机立断,抡起巨棒,看准更夫致命弱点,一棒打在鹰头脑与龙王嫁接的目光上,随即抓起更夫,向东边重重甩去,深深陷进神奇黄山南麓的山沟之中。老鹰便呻 吟了一句:“饶我吧,我会将功补过!”

这样,更夫现出老鹰原形后,鹰啄就变成了现在的岩石路“百步阶”,微微落出的翅膀就成了“毛鹰岩”,更夫打更的铃铛、更锤就变成了巨岩“摇铃石柱”,更夫的鹰爪就变成了侧面翘如拇指的“大小峰”,老鹰的整个骨架就是现在坚如磐石的岩层地质结构,那龙王、老鹰被落地震裂流出的血液,就是那常年积溢的锈铁水的铁矿岩石。(安徽省歙县唐里学校 方辉利 )

"

Tags:歙南,共和,有个,摇铃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