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聚焦
山东近十年增选两院院士12人 中国海洋大学有5人
2019-11-23 12:41聚焦
简介" “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每两年增选一次。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均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山东大学陈子江、李术才两位教授当...
“两院院士”是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每两年增选一次。22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均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山东大学陈子江、李术才两位教授当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梳理了从2009年以来十年时间内,增选两院院士中在山东工作的面孔,山东共有12人当选,其中中国海洋大学当选院士最多,占了5人。
事实上,两院院士的增选竞争极其激烈。受院士制度改革影响,中科院院士2013年有效候选人391人,2015年则只有157人入围初选,2017年初步候选人也为157人,改革后的初步候选人数量不及改革前的一半。中科院这三次院士增选,最终选举产生的人数分别为53人、61人、61人。同样,工程院院士增选2013年、2015年、2017年有效候选人数量分别人560人、521人、533人,最终选举产生的新院士分别为51人、70人、67人。
记者梳理发现,2019年山东当选两院院士2人、2017年3人、2015年2人、2013年3人、2011年1人。
2019年两人均为山东大学教授
陈子江,山东大学,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陈子江,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齐鲁医学院院长,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首席专家,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项目和“863”计划首席科学家。2019年当选为生殖医学领域最权威学术组织——国际生殖学会联盟(IFFS)的常务执委并兼任秘书长,成为该组织成立50年来第一位华人学术领导人。她围绕不孕症等生殖障碍疾病及出生缺陷重大科学问题,在生殖医学理论创新、疾病机制解析和辅助生殖临床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性成果。发现生殖障碍疾病的多个致病基因,系统阐释了其发病机制和早期胚胎发育染色质开放的时空调控规律。完成系列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研究,牵头制定了《不孕症诊断指南》和《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等10项诊疗规范,推动了我国生殖疾病临床诊疗的规范化和进步。她还带领团队研发多项基于辅助生殖的优生技术,建立了安全有效的优生技术体系并应用于临床,诞生我国首例阻断重度遗传性耳聋的PGD健康婴儿等,为降低我国出生缺陷提供了技术保障。她以通讯作者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自然》、《细胞》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
李术才,山东大学,当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李术才,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灾害防控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项目首席科学家,863计划现代交通技术领域专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现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大型地下洞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理事长,国际期刊《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主编。主要从事隧道与地下工程突水突泥灾害防控研究。他针对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突水突泥等灾害频发的重大挑战,围绕不良地质灾害成因、预报和防控,在隧道不良地质超前预报及重大突涌水灾害治理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铁路、公路和水利领域230余个地下与隧道工程,避免了重大突水突泥、塌方等灾害,为灾害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
2017年两人为海大教授,一人长期在山东工作
李华军,中国海洋大学,当选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
李华军(1962.02.25-),海洋工程安全专家,山东省广饶县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工学院(已并入山东大学),2001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长期从事海岸与海洋工程安全与防灾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围绕海洋资源开发的国家重大需求,在新型海工结构的设计施工以及安全运行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升了我国海洋工程领域的理论与技术水平及重大工程实践能力。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9项,成果纳入3部国家行业规范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何梁何利创新奖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包振民,中国海洋大学,当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包振民,1961年12月27日生,男,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贝类遗传学与育种学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生物系。1997年获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分会副理事长等。长期从事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扇贝种质资源、基因组学和发育进化生物学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开发了首个贝类BLUP遗传评估系统,建立了扇贝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育成5个扇贝优良品种,改变了扇贝养殖依赖野生苗种的局面,为探索我国水产种业的发展模式做出重要贡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并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参与组织了国家“十五”至“十三五”海洋水产种业科技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孙金声,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当选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全职引进的聘用人才,长期在山东工作)
孙金声(1965.01.01-),油气钻井工程专家。江西于都人。1985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198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获有机化学硕士学位,2006年获西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2006年历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2006-2014年历任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钻井液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科研处副处长,现任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钻井液所副所长兼科研处副处长、一级专家及中国石油集团高级技术专家。兼任中国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钻井工作部钻井液学组副组长。长期从事油气井工程钻井液理论、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是我国水基钻井液成膜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和抗超高温钻井液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带领团队发明了化学成膜水基钻井液,抗温240℃的水基钻井液和抗温300℃的泡沫钻井液,研制出稳定井壁、低摩阻的复杂结构井高性能钻井液,成果在塔里木、大庆等17个国内油田及肯尼亚等12个国家规模应用,效果显著,为加速勘探和高效开发我国深部复杂地层油气资源和获取海外油气资源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推动我国钻井技术进步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7项,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孙越崎“能源大奖”等奖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7件(其中美国专利6件);出版学术著作4部,发表学术论文92篇;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30余名。
2015年一人为教授,一人在企业
宋微波,中国海洋大学,当选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宋微波,1958出生,山东微山县人,留德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国际原生生物学会常务执委。主要从事原生动物生物学及病害学研究。十几年来,宋教授培养了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入选者、国际纤毛虫学“Corliss奖”获得者和“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新生力量;建立了完善的研究性人才的培养体系,成为我国海洋纤毛虫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 973”课题、教育部重点项目等多项,发表学术论文 240余篇,其中 SCI收录 100余篇。
王恩东,浪潮集团,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王恩东,1966年7月9日出生,男,汉族,山东济南人,计算机专家。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浪潮集团首席科学家、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工程实现工作,是我国服务器技术领域带头人和产业开拓者。建立了我国高端容错计算机技术体系,主持研制了我国首台32路高端容错计算机并得到广泛应用,为该领域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表论文22篇、出版专著3部,授权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5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科技进步奖8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
2013年三人当选
吴立新,中国海洋大学,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
吴立新,物理海洋学家 1966年9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籍贯安徽桐城。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1年和1994年在北京大学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副校长。长期从事大洋环流与气候研究。发现了20世纪全球大洋副热带西边界流区“热斑”现象,系统阐述了副热带环流变异在太平洋气候年代际及长期变化中的作用机理并建立了相关理论,发展了能确定中-低纬海洋-大气通道在气候年代际及长期变化中作用的模式动力实验体系;开拓了利用Argo国际大计划来研究全球深海大洋混合低频变异的新路径,将深海混合研究推向了全球尺度和季节以上的时变尺度;阐明了大洋热盐环流变异影响热带海—气耦合系统的动力学路径,揭示了北大西洋年代际变化模态是海—气耦合模态。
何友,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何友,男,1956年10月19日出生,汉族,吉林省磐石市人,信息融合专家。中共党员。1982年、1988年分获海军工程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7年获清华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德国布伦瑞克工业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为海军航空大学信息融合研究所所长、海战场信息感知与融合技术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信息融合分会主任委员,IET Fellow等。长期从事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装备模拟仿真、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是我国军事信息融合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雷达目标融合检测、多传感器多目标跟踪、多传感器航迹关联、辐射源识别、无源定位、作战系统仿真等方面取得系列原创成果,广泛应用于雷达、情报处理、飞行员培养等国家和军队重大工程中。主持研制了测控信息融合系统、跟踪雷达、大型航空模拟训练机等多型工程系统,全部装备部队。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56项。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IEEE会刊等发表论文260余篇,出版专著6部,其中1部获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奖,论著他引11000余次。培养博士、硕士120余人。先后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求是”工程奖、全国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军队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等,荣立二等功5次。
赵振东,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当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赵振东(1942.9.25)作物遗传育种专家,山东省德州市人。1965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1983年获湖南农学院硕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研究员。在小麦品质育种和高产育种领域做出突出贡献。创新了品质育种方法与技术,育成优质高产面包小麦济南17、面条小麦济麦19和面包面条兼用小麦济麦20;培育出高产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连续8年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发表论文77篇,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200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农学奖、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15年获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2011年仅有一人当选
于金明,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于金明,男,(1958.01.30- ),放射肿瘤学家,山东省潍坊市人。200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山东省高层次人才促进会会长。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和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于金明院士是我国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突破制约放疗疗效的两大瓶颈——靶区精确勾画和射线精确施照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成果修改了美国、欧洲、加拿大和中国等多个国家肿瘤治疗指南,造福于广大恶性肿瘤患者。近年来在国际著名SCI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被引用500余次,出版专著20余部。2006年和2009年分别为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2017年为主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首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010年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015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当选首批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入选第一批“泰山学者攀登计划”。其率领的团队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山东省十大优秀创新团队”,并授予集体一等功。
2009年仅一人当选
麦康森,中国海洋大学,当选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院士
麦康森,1958年10月1日生,男,汉族,广东化州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民革成员。1982年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1995年获爱尔兰国立大学动物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际鲍学会理事。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名誉院长和国际鱼类营养学术委员会委员。
一直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和研发工作。在探索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工业发展模式,研究并构建重要养殖代表种的基础营养参数公共平台,开创贝类营养研究新领域,技术集成与创新成功开发鱼粉替代技术、微颗粒开口饲料配制技术、环境和食品安全营养调控技术,及成果产业化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完成的鲍营养学的研究2003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海水养殖鱼类营养研究和高效无公害饲料开发2005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海水养殖动物的营养学研究和饲料开发200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著作7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2项。参与组织了国家高技术海洋领域、国家攻关与支撑计划水产领域“十五”到“十三五”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孟燕 梳理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
"Tags:山东,十年,增选,两院,院士,12人,中国,海洋,学有,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