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聚焦
110公里!青岛建成全国布局最广、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网络,全面
2019-11-13 11:21聚焦
简介" 青岛建成全国布局最广、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网络,全域累计投入运维干线、支线管廊110公里—— 筑牢城市“里子”,青岛全面迈入 “管廊新时代” “看不见的才最迷人”。与我们目之所及,且动人魂魄的城市建设同频,如今,我们的脚下也正在进行一场速度与激情...
青岛建成全国布局最广、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网络,全域累计投入运维干线、支线管廊110公里——
筑牢城市“里子”,青岛全面迈入 “管廊新时代”
“看不见的才最迷人”。与我们目之所及,且动人魂魄的城市建设同频,如今,我们的脚下也正在进行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美丽变奏――110公里长的地下综合管廊网络逐渐向外铺展,愈发密集,正悄然改变着青岛地下的城市“生命线”,让城市的发展既有“面子”也有“里子”,让细致经纬催发宏大城市格局的全新嬗变。
2016年4月,青岛市入选全国第二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借着国家试点的春风,近年来,青岛城市地下盲点被不断激活,点连成线,线连成片,东至蓝色硅谷核心区,西至西海岸贡北路,北到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经过超前布局,科学谋划,地下管廊网图上,已然实现多点开花——
三年来,我市在李沧区、西海岸新区、高新区、蓝色硅谷核心区、青岛新机场等5个区域建成21个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并全部投入运营,总长度超49公里,总投资达41亿元。结合青岛西客站、董家口港区配套,以及老城区道路配套建设改造,同步建设干线管廊6公里。连同高新区早期建设的55公里综合管廊,目前青岛全域建成并投入运维的干线、支线管廊达110公里,入廊管线总长度近1000公里,成为全国布局最广、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网络,规模、总量和分布范围均居全国首位。
三年磨一剑,今朝露锋芒。通过试点探索,当下,青岛建立起一套高效的综合管廊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形成了完善的综合管廊政策和标准体系,探索出一条市场化建设和统一运维监管的发展道路,并形成了“多维化协调,全域化规划、综合化保障、多元化建设、专业化运营、市场化收费、统一化监管”的青岛综合管廊建设经验。
超前谋划:为大发展功能区预留扩容空间综合管廊虽然蛰伏地下,但是它的状态如何,却能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竞争力和前瞻性。
今天的青岛,承载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自贸试验区等国之重任。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自然要站在这个高度上进行谋划。上个月,青岛市召开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专题会,会上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性、引领性、支撑性作用,必须站在未来看今天,用超前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引领城市发展。“一次投资、永续利用”的地下管廊更应如此。
“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基础设施的‘内外兼修’,综合管廊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平稳安全运行和品质提升的重要保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综合管廊建设及地下空间利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油新华告诉记者。
放眼全局可以看出,青岛地下管廊建设延伸的方向,就是城市生长动能奔涌的方向。近年来,“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发展规划拉开青岛城市空间的大框架,东岸、西岸、北岸三城激发了全域发展的新引擎,一座海湾型大都市跃然而出。而青岛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也踏准了节拍,东西北三方布局之处无一不是承载着重大机遇的崭新功能区。
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总长度达19公里的地下“大动脉”为新机场建设和平稳运行保驾护航。“这个地下管廊工程是国内第一个服务于集地铁、高铁、公交、航空零换乘于一体的大型构筑物综合管廊项目,也是第一个将污水、燃气管线入廊的机场综合管廊。”胶东机场建设指挥部配套工程部项目经理苑明军告诉记者。
拾阶而下,进入巨龙腹内,记者看到,不同于想象中阴暗潮湿的圆形管道,眼前的管廊是由四个矩形的舱室组成,电力,通信、给水、再生水、热力、污水和燃气管线,有序布置,互不干扰,最大的单舱宽5.3米,高3米。走进其中的电力舱,明亮有序,豁然开朗,两侧管壁上布设了多层支架,各类线缆依托支架“各行其道”。
此外,综合管廊还配备了投料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以及消防、通风、供电、照明、监控和警报、排水等系统。 “考虑到电力舱、燃气舱的特殊性,管廊里不仅装有超细干粉灭火装置、智能化监测报警系统,每隔200米还设有一个防火分区,一旦管廊内发生火灾或气体泄漏,灭火设备将会自动开启、防火门将会自动报警并关闭。” 苑明军说。
而在蓝色硅谷核心区,为支撑片区功能提升,前瞻布局的全长8.46公里的四段综合管廊项目也已建成运营。“以往采用直埋敷设给水、强电、中水、弱电等四种管线,需要约10米地下空间,现在采用综合管廊仅占用了4米地下空间,在释放了大量地下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道路景观形象,杜绝了‘马路拉链’现象。”青岛蓝谷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蓝谷承担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山东省海洋强生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使命,根据功能区需求和开发节奏,提前预留扩容空间,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正是青岛推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一如既往的理念。
长效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模式”青岛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是一个一以贯之的过程。早在2008年,青岛就将巨资重掷地下,在高新区率先开启综合管廊建设的步伐。正基于此,一方面高新区在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获益匪浅,另一方面,在此率先建设使用的55公里管廊也孕育出“青岛模式”的雏形。随着获批国家试点,21个新项目前赴后继地开展,“青岛模式”在淬炼中彰显精髓内核。
“政府重视、规划先行、法制保障和科技创新始终是青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鲜明特色。建立完善的综合管廊建设协调推进机制首当其冲,2016年,市政府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将试点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按照指挥部模式强力推进、流程再造,抽调多部门骨干组建市管廊办,协调解决建设环节的难点、堵点、痛点,确保试点项目全速推进。” 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胡乐常说。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2016年以来,十几项政策和规范相继见诸纸端,青岛构建起完善的综合管廊政策和标准体系。在全国25个试点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综合管廊工作率先做到有法可依,2016年以来,颁布《青岛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条例》,出台《关于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及规划建设管理、收费等政策制度。
此外,财政加大投入,开展综合管廊规划编制、多项规范导则制定以及10余项课题研究,陆续编制了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分区规划以及建设、验收相关技术导则,形成独具青岛特色的综合管廊规范标准体系。
“综合管廊在城市建设发展史上仍属一个新兴事物,要想实现长效运作,探索市场化建设是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海绵城市建设处处长辛克刚说。
据专家测算,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为廊体和管线两部分,每公里廊体投资大约8000万元,入廊管线大约4000万元,每公里总投资1.2亿元, 未来十年,我市地下综合管廊投资额度预计将达到200亿元。“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把各类市政管线统一转入立体、集约的地下公共隧道,势必会带来庞大的基础设施投资。要想长效运作,就要改变单纯由政府投资方式,让企业成为建设和运营主体。” 辛克刚介绍。2016年以来,青岛市组建市政空间集团作为综合管廊投资、建设、运营平台公司,引进中建、中冶、中铁建等大型央企参与建设,90%以上的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实行市场化运作。
此外,青岛市地下综合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制度,明确入廊管线单位应向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单位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遵循综合管廊收费“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住建、发改、财政部门组织开展了收费标准测算,提出了符合青岛实际的综合管廊收费参考标准,为供需双方提供价格依据,从而为综合管廊建设运营实现市场化运作奠定基础。
智能管理:为综合管廊配上智慧“大脑”雨果曾说过,地下管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和良心。这份智慧,一方面浸透在前期的规划和建造上,另一方面也浓缩在后期的运维和管理上。如何让“百年基业”的地下管廊永葆青春?在此方面,青岛也下足了功夫。
好风凭借力。在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大势所趋,信息化成为贯穿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维的有力支撑。青岛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GIS、BIM”等技术,打造起高效互联的综合管廊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应用,并制订了综合管廊运维导则、应急预案、工作制度、考核办法,开发了集信息汇聚、管理考核等九大功能为一体的市级综合管廊监管平台,实现全天候、智慧化的统一运维监管。
“目前市级综合管廊监管平台已经接入李沧区、西海岸新区、高新区、蓝谷、新机场5个区域,9个监控中心,是目前全国接入区域最广,管廊长度最长,功能最全面的市级综合管廊平台。”青岛市级管廊监管平台工作人员介绍说。
走进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综合管廊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出管廊内各系统的运转情况。苑明军告诉记者,综合管廊已实现了智慧监管,400多个摄像头和1000多个各类传感器构成的监测系统可实时将各类数据传回监控中心,一旦管廊中氧气含量或者温湿度出现异常,监测系统会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同时自动启动风机,让整个管廊自在“呼吸”。
与此同时,来自包括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综合管廊监控中心在内的多个分控中心的数据,又会实时地传送到市级综合管廊监管总控平台,在青岛市级综合管廊监管平台上,各个分控中心的环境监测、入廊管线、故障维修、设备养护、报警分布等维度,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做到了全市管廊数据一张图。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提出了‘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指示要求。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力保障,青岛市加快综合管廊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又是城市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智能化运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勇说。
近年来,青岛综合管廊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测算,可减少道路、管线破路开挖面积约420万平方米,节约投资约22亿元;消除架空线长度约315公里,释放节约土地面积约630公顷,实现土地增值约378亿元;减少供水漏损量约72万吨/年,降低漏损损失约273.5万元/年。三年来,青岛市累计建设各类综合管廊65公里,完成投资约45亿元,间接拉动基础设施投资超百亿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推动经济发展。
三年一个周期,站在新起点回望过去,青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成果斐然,用埋头苦干换取市民幸福感,用民生温度支撑城市发展高度。今天,这场“地下革命”鏖战正酣,未来,这个“地下大网”越织越密。随着技术的迭代、速度的翻倍、密度的提升,一张隐身的“民生保障网”正变得四通八达,一个全新的“管廊新时代”正在此处乘风而起。(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冰洁)
金企通从填报申请,到拿到
青岛银行科技支行140万元贷款,
青岛安世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因为有“金企通”平台,
像安世科学仪器这样的小微企业,
有了直通银行的对接通道!因为
有融资需求,
上金企通平台!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一键提报企业融资需求,获取岛城最新金融产品信息!
金企通网址:http://tool.dailyqd.com/jqt/index.html
"Tags:110公里,青岛,建成,全国,布局,最广,规模,大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