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聚焦
抗战时期的诗人李瑛--身在北平,心系青岛
2019-03-29 05:00聚焦
简介听闻著名诗人李瑛先生于2019年3月28日凌晨去世,不胜悲痛。我长记着他创作的《一月的哀思》,如今却用来哀思作者。 1945年,李瑛考入北大,身在北平读书,却机缘巧合地结识几位青岛诗人,并多有书信来往。这几人是:青岛当地人黄耘、刘燕及、田风、刘绪萱、...
听闻著名诗人李瑛先生于2019年3月28日凌晨去世,不胜悲痛。我长记着他创作的《一月的哀思》,如今却用来哀思作者。
1945年,李瑛考入北大,身在北平读书,却机缘巧合地结识几位青岛诗人,并多有书信来往。这几人是:青岛当地人黄耘、刘燕及、田风、刘绪萱、米斗,此外还有杨唤、石玺、海笛、田地四位客居青岛的年轻诗人。这其中又与黄耘交往最为密切。
黄耘,与李瑛都是1926年出生,原名黄祖训,笔名沉迟,活跃于抗战期间的青岛文化界,因一本进步刊物《民民民》,偶然与李瑛结识。1944年3月,《民民民》创刊于中山路、曲阜路口的亚当斯大厦,1945年6月停刊,一共出版10期。创刊词中说:“为了开拓岛上荒芜的文艺园地,增强青岛的文化阵容,完成文化建设使命。”
李瑛向《民民民》投稿比较偶然,他北平时,有一次到东安市场书店去逛,偶尔看到了《民民民》,读了以后非常喜欢,就买了下来,同时向其投稿。在青岛的黄耘看到李瑛的作品,非常欣赏,主动给李瑛回信,两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经常书信往来。李瑛发表在《民民民》上的第一首诗是《伐木》。
李瑛还有一首诗《春的告诫》,作于1947年5月14日的北京大学,寄给了当时在青岛的杨唤,不知为什么,杨唤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同时将这首诗带去。杨唤去世后,他的朋友整理出版《杨唤诗集》,《春的告诫》被误收入《杨唤诗集》。
李瑛的第一本诗集是《枪》,是在青岛出版的。1948年,黄耘和杨唤计划发行“星诗丛”。“星诗丛”即出版十位诗人的诗集,先出的是圣野、废丁的,然后李瑛、杨唤和黄耘的已经偷偷印刷出来,尚未装订好,结果被报社的人发现了,大部分诗集都扣留了,黄耘只带出一小部分,其它的都被销毁了。因担心被报社告密,黄耕耘藏身到杨唤的伯父家,最终脱离了危险。而有意思的是,李瑛一直以为《枪》这本诗集没有出版,非常遗憾,后来也没有对外人说过。直到1989年黄耘在与李瑛书信往来谈及往事中,告诉李瑛《枪》曾经出版过,还提供了一些资料,这让李瑛非常欣慰。
抗战胜利后,诗人刘燕及任社长,在青岛成立了青岛文艺社,出版《青岛文艺》,邀请李瑛成为主力作者。1948年,李瑛在《青岛文艺》发表诗歌《鹰》:
解放战争时期,因为国民党青岛当局加紧对进步刊物的管制,青岛已经没有了《青岛文艺》的立足之地,于是决定到外地出版,并约定李瑛负责在北京出版第六期。第六期清样已经校正完毕,但此时解放军已经兵临城下,在隆隆炮火声中,《青岛文艺》最终夭折了。
解放后,黄耘在青岛工作,刘燕及在天津当编辑,李瑛在人民解放军从事文化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又恢复了联系。
Tags:抗战时期,诗人,李瑛,身在,北平,心系,青岛,听闻,著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