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聚焦

青岛城市档案:沧口路、大台阶,旧影中那些无法忘怀的记忆!

2019-03-23 14:40聚焦

简介随着东西快速路三期工程施工,2010年,沧口路,市场三路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一大批青岛人记忆深处的老房子和老街道随之消失。这也让那些历史悠久的老街彻底的失去了人气。 随着青岛的不断发展建设,好多我们当年所熟悉的地方已经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

随着东西快速路三期工程施工,2010年,沧口路,市场三路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一大批青岛人记忆深处的老房子和老街道随之消失。这也让那些历史悠久的老街彻底的失去了人气。




随着青岛的不断发展建设,好多我们当年所熟悉的地方已经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记忆的街景再也看不到了,它们在我们脑中的影象也慢慢变的模糊起来,逝去的城市记忆,你是否还记得这些老地方?


寻踪曾经的沧口路、大台阶




沧口路是一条典型的老城区道路,路面窄,行道树也不是很整齐,路两侧是两至三层的居民楼。长约400米,西接中山路,东连李村路,沿途与李村路、易州路、济宁路、芝罘路、潍县路等相交。



沧口路的历史很丰富,根据鲁海老先生的《青岛的老街道》介绍,沧口路旧时候是一个“红灯区”和文化区相融和的区域。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沧口路和上海的福州路相似,一批俄国人经西伯利亚来到青岛,从事特殊的行业,当时,这条路上排列着红灯一号、红灯二号直到红灯五号。路上还有明星、月宫等舞厅,这里的舞女中也有一些俄人。


沧口路上曾有一家影剧院,原在沧口路22号,是天津一个资本家开办的,与其在天津的影剧院同名,也叫"上平安"。以后改叫国泰电影院,也演过京剧,表演艺术家董芷苓曾在这里演出过。解放后叫大众影剧院、金光剧场,后拆除建为住宅楼。




沧口路是地方戏中有“胶东之花”美誉的茂腔戏的发祥地。茂腔戏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难以统一认识,初期流传于高密、胶县等地。叫法上有很多不同的名称,如肘鼓子、周姑子、冒轴棍、本肘鼓……都是民间口语的记录。


青岛建市后茂肘鼓进入青岛演出,据说最早在戏园演出是在沧口路上的宝兴里。1950年,青岛市文联安排专人将茂腔艺人组织成了以宿艳琴、曾金凤为主的金光茂腔剧团和李玉香、李兰香为主的光明茂腔剧团,这时这种剧种正式叫作了“茂腔”。金光茂腔剧团在沧口路上原上平安影剧院演出,改叫金光剧场。以后茂腔曾晋京演出,中央领导人观看了茂腔,接见了演职人员。从宝兴里到金光剧场,茂腔完成了由农村小戏成为“茂腔”剧种的大发展。茂腔最盛时流行于山东、辽宁、苏北等地,有十几个专业剧团,现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958年,金光茂腔剧团下放到胶县,改名为胶县茂腔剧团(现名青岛市茂腔剧团),原址作为青岛市京剧团排演场,后拆除建为住宅楼。


20世纪40年代,《学生周刊》杂志社、《文艺月刊》杂志社、《青岛晚报》社都曾在沧口路上。在近中山路一段,有一家书店叫“青年文艺杂志社”。当时,青岛有几十家书店,有的经营古籍,有的经营通俗作品,有的是国民党官方书店如正中书局、独立出版社等,独这家书店专营新文学图书、杂志。当时,上海是出版中心,上海的进步文艺书刊很快就可以在这里买到,吸引了一大批青年读者。


大台阶,算命的,这是老青岛的回忆


说到沧口路,虽然不如即墨路名气大,但她是老青岛一条非常有特色的老路。沧口路值得留恋的是磐沿在这条路上的几条小路和大台阶,时隔多年,那些街景仍然存于老青岛的记忆中。









从沧口路通向市场三路的大窑沟台阶有三个大台阶,其中有两个大台阶是露天的,而位于易州路头上的大台阶却是从一栋三层居民楼的下方穿过,这种建在房子里的石阶路,是青岛一怪。当年它与波螺油子、观海二路,被称为岛城的“马路三怪”,在其他城市也很少见。如今一条路毁了“两怪”,仅剩终点又回到起点的观海二路了......









沧口路与市场三路之间算命的大楼梯,这是岛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或许再过去多少年,仍然会在老青岛的茶余饭后中成为话题。


消失于城市改造中的历史老街














2010年3月,为配合快速路三期的建设,沧口路,连同那些老台阶被拆除,永远的消失在轰然倒塌所扬起的漫天尘土之中,2011年6月,东西路快速路三期工程整体竣工通车,从曾经的沧口路上横空穿过。沧口路的影像在拔地而起的高架桥与高楼大厦之间,成为了老青岛历史的一段记忆。


让我们记住,她曾经的模样











这条老青岛熟知的老街,印证着城市发展的足迹。老城更新,城市需要发展,但我们应当记住它们曾经的模样。虽然看到这些老照片,会有很多的伤感......


本组图文感谢城市档案论坛网友“ink墨”、“douniwan123”、市北区档案馆。(来源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整理:何良庆)

Tags:青岛,城市,档案,沧口路,台阶,旧影,那些,无法,忘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