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聚焦
青岛城市档案:曾被誉为青岛的城市之门,消逝25年的太平路37号!
2019-03-04 16:00聚焦
简介太平路37号的华能大厦,这座地处青岛海滨绝佳之地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筑,位于太平路和浙江路街角,坐望曾经繁华的中山路,出门即是青岛标志景观前海栈桥。或许来青的外地人、包括很多青岛本地人来说,会感觉该楼体与临海的整体建筑有些格格不入,但又有多少...
太平路37号的华能大厦,这座地处青岛海滨绝佳之地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筑,位于太平路和浙江路街角,坐望曾经繁华的中山路,出门即是青岛标志景观前海栈桥。或许来青的外地人、包括很多青岛本地人来说,会感觉该楼体与临海的整体建筑有些格格不入,但又有多少人会知道,这处地址的前世,竟是如此的命运多舛、饱经沧桑。
日本京都大学近日公开了由日本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库存的中国老照片,其中就有源自太平路37号的一张旧影。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岛城文史学者贺伟所著《风雨半城山---刘子山传奇》书中的部分文字,走进这座已消失25年的老建筑,那风云变幻的风雨沧桑......
太平路37号——城市之门的宿命
在青岛的前海,太平路37号建筑就像一座城市之门,象征着一些不同年代的光荣与梦想,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屈辱与悲情。此楼“位于青岛南海崖,高楼大厦,房间约计百数十间”,为当年旺角地盘中的旺角,说这里是青岛的城市之门恰如其分。
整栋建筑有三个主要楼层,另设有半地下室和两层阁楼。建筑采用长方形平面,体量方正,对称的立面设计使建筑显得严肃庄重。大楼四角设计有四个八角塔楼,使建筑防御感十足,宛如一座欧洲城堡。
上世纪20年代的太平路安静整洁美丽,左一建筑为太平路37号大楼。
辛亥革命后,鉴于青岛的相对安全,许多清廷遗老移居来此,他们建造的住宅既仿照了当年的德国别墅式样,又保留了部分中国传统住宅的平面特征。
对于太平路37号房产的追根寻源,引起了青岛文史研究者对此楼的广泛关注。据青岛文史学者王栋与德国马维立教授交流,建造大楼的业主为原江苏盐台李眉孙,他移居青岛后,在太平路、广西路上投资建了三座楼房,其中,太平路37号的这座三层大楼即是其产业之一。根据马维立教授的推论,大楼应建造于1915年。
太平路上的大楼别具韵味
大楼建成后的前几年里依旧是迷雾重重,在刘子山接手之前,大楼是被鲁大矿业公司所有,鲁大矿业系1922年由中国军阀与日本财团组建的中日合办企业,但鲁大矿业成立不久即因经营不善欠下债务,将此楼抵押给东莱银行还债,遂成为老青岛首富刘子山的产业。
刘子山1918年买下曲阜路安娜别墅后,家中连年不顺,太平路大楼入手后,全家即搬入居住。由于此楼距海太近,过于潮湿,没多久就再度搬离。此后,由于种种原因,大楼多年间除了短期闲置外,还有过多次租赁经营状态。
上世纪20年代照片,大楼上方有醒目的英文“navy club”,即海军俱乐部。查阅相关档案信息,分析应是1926年至1929年期间,驻青美国海军俱乐部租用了这座大楼。
1929年,门头为Castel inn的城堡旅馆大楼。相对于其名称,城堡旅馆很可能只是租赁了大楼的一部分营业。
1931年大楼照片
1929年国民党接管青岛后,入住了东莱银行天津路行址,成为国民党青岛市党部的办公楼。太平路37号在美国海军俱乐部闲置后,正值天津路东莱银行大楼被政府用作国货展览馆,国民党青岛市党部遂迁入了太平路大楼,时间应该在1930年至1931年上半年之前。对于这座大楼有人说,刘子山将这座三层大楼捐献给了青岛市党部。但这个说法被刘家后人否定了,“那是被青岛市党部霸占的,绝不是拱手相送”。
但没料到时隔不久,一场日本侨民暴动并火烧青岛市党部事件,让这座大楼和整个城市一时成为全国焦点。
《民国日报》作为国民党党部的机关报,“九·一八”事变后逐渐开始刊发披露日本的侵略野心以及鼓动人们抗日爱国,居留青岛的日本人以“不敬记事”提出抗议,数次要求沈鸿烈取缔该报。沈以新闻言论自由名义拒绝,日本人愈发恼羞成怒。后《民国日报》如实刊登了“韩国义士李霍索掷炸弹炸日皇”的报道,日本在青势力以此为由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被日本暴徒烧毁的大楼
1932年1月12日,日本驻青领事馆鼓动日本侨民上街游行示威,并火烧了太平路37号的国民党党部大楼以及位于中山路58号的《民国日报》报社,导致大楼几乎被焚毁。事后,国内多家报社刊发事件过程并强烈谴责日人暴行。但政府却因一直未有可行的应对之策,结果不了了之。国民党市党部也被迫关闭撤出,迁到栖霞路13号办公。
中央银行青岛分行
大楼被火烧后,又处于了闲置,直到两年后,刘子山才回青处理大楼修复事宜。在投入巨额维修费后,修缮完毕的大楼也改变了之前的建筑结构。按刘子山的意见,四个角楼和塔冠被拆除,大楼由坡顶改为平顶。
太平路37号修缮后,大楼以每月700银元的价格,出租给中央银行青岛分行。
经焚毁后经修复的太平路大楼,照片显示已经改为平顶。
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青岛再次沦陷。中央银行随即撤离青岛,接下来,进入太平路37号大楼的新主人,是日本兴亚院华北联络部青岛出张所,
兴亚院华北联络部青岛出张所
1938年12月16日,日本近卫内阁在东京设立了兴亚院,作为日本政府对华侵略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1939年3月15日,由侵占青岛的日本陆海军和领事馆三方面人员组成了兴亚院华北联络部青岛出张所,成为当时日本在青岛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情报机关。太平路37号大楼被日本侵略者霸占,成为了日本侵占青岛的最高政治机构所在地。
1945年太平路远眺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山东敌伪产业管理局将此楼作为敌产接收。刘子山向市政府交涉,要求将大楼作为私产发还,却遭到以“从日本人手里接收的都是敌伪财产”为由,拒绝归还。在市党部主任葛覃的主持下,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机关在事隔13年之后,再次成为这座大楼的主人。
1948年太平路兰山路路口
解放后,太平路37号大楼也依据国家政策进行了房产合营,此后多年,这里先后成为共青团青岛市委、青岛市妇联和市人大办公驻地,建筑也被加高。
1994年整座建筑连同周边部分建筑被彻底拆除,原址改建为华能宾馆。
太平路37号这座坐拥无敌海景的“城市之门”,从1915年诞生到1994年消亡,历经了77年的风云变幻。
以上图文感谢岛城文史学者贺伟,引用文字源自《风雨半城山---刘子山传奇》,本公众号编辑发布。
面朝大海,极目天舒,这是上天赐予青岛的厚爱。老建筑作为岛城不可再生的城市文化载体,每一座的消失都是这座城市的损失。老青岛总在怀念九十年代之前的青岛,那时的前海一线,建筑优美、风景秀丽。。。(整理:何良庆)
Tags:青岛,城市,档案,被誉为,之门,消逝,年的,太平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