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聚焦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2020-03-28 22:00聚焦

简介"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德国侵占青岛后,189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在山东擢取了经营铁路和开采矿山等特权,为了侵略的需要,德国人朴尔斯曼于1898年在今青岛市河南路、天津路交叉处建起了简易厂房,装两台50马力(共75千瓦)柴油引擎发电...

"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德国侵占青岛后,189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在山东擢取了经营铁路和开采矿山等特权,为了侵略的需要,德国人朴尔斯曼于1898年在今青岛市河南路、天津路交叉处建起了简易厂房,装两台50马力(共75千瓦)柴油引擎发电机发电,供德国军事设施和机关用电,这便是青岛电力之肇始。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德国库麦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今青岛市广州路3号新建青岛电灯厂,装一台60马力(44千瓦)发电机发电。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改为德国驻青岛官厅办,将原发电机卖掉,装170千伏安(136千瓦)蒸汽引擎发电机2台,发电能力272千瓦,供德国兵营、机关用电和向市区供电。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增装1台410千伏安(328千瓦)蒸汽引擎发电机,总容量750千伏安(600千瓦),是山东最早的电厂。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照片为:青岛电灯厂全景,其地址为青岛广州路3号

1914年(民国三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侵略者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的时机,在侵华土地上扩大了对山东的侵略,为扩张掠夺的需要,大力经营电业。1914年日军接管了德国人办的青岛电灯厂,1915年(民国四年)改名青岛发电所,隶属日本守备军递信部,至1922年(民国十一年)该所扩展到4机9炉,发电设备总容量5000千瓦。1916年(民国五年)青岛街道照明中的石油灯全部换成电灯。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迫于1922年中日在华盛顿签订的《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有关条款,将青岛发电所交还中国,中日双方共同投资,于1923年(民国十二年)成立了胶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方股金占54%,日方股金占46%。1930年(民国十九年)至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该公司在青岛发电所增装2台5000千瓦发电机组,拆卖了原有1台1200千瓦发电机组,至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年底发电设备总容量达到1.38万千瓦,仍不敷社会各业用电需要,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10月勘建四方发电所(青岛发电厂前身),截至1937年4月,建成2台1.5万千瓦机组和从青岛发电所迁入英国B.T.H制造的1台5000千瓦机组,发电设备总容量达到3.5万千瓦,全公司发电能力扩增到4.38万千瓦。

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逼于1922年中日在华盛顿签订的《解决山东悬案条约》有关条款,将青岛发电所交还中国,中日双方共同投资,于1923年(民国十二年)成立了胶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方股金占54%,日方股金占46%。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因青岛市用电日益增加,原广州路13,800千瓦仍不够用,由日本人冈野三井设计堪定于离市区七公理之四方西北海滩填海为基,新建发电所。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1934年日本人准备在四方建厂,为建厂选址绘制的蓝图影印件

1935年11月1日,四方发电所工程告竣工,共装锅炉三座,称1、2、3、号炉(后改称为5、6、7号炉),于当日11时投入试运行。

1935年12月1日四方发电所正式发电,装有1台1.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一部,称3号机,系日本石川岛制造。1936年12月又增装1.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一部称4号发电机。已竣工投入使用。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新建成的汽机房及其设备

1937年6月,广州路发电所逐渐淘汰,机炉拆迁,将英国BTH制造5000千瓦气轮机发电机组一部移装四方发电所。称为二号机,此时四方发电所总发电量35000千瓦。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装有三台机组的四方发电所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四方发电所汽机房全貌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开始向山东进攻,因日军逼进国民党军队撤离青岛。12月30日午夜,市当局奉命派人将炸药 放置2、3、4号发电机轴接处,将设备炸毁,同时将配电盘控制室炸毁。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被炸毁的汽机房及发电机

1938年1月日本人随军开进青岛,修复四方发电所,由日本芝浦派人就地先修复3号机,随之将2、4号机送往日本修理。5月1日3号汽轮发电机组修复发电。1940年4月2、4号汽轮发电机先后修复完工。由日本运回本所,陆续安装,6月开始发电,恢复出力35,000千瓦。

1945年日本投降后,于12月1日,经济部鲁豫区特派员办公室派专门委员徐一贯,接受委员卢钺章会同市府张益瑶经理、黄显桂副经理到厂接管。四方发电所改称:青岛电厂发电所。12月24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来电,指派徐一贯为青岛电厂厂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行政院经济部资源委员会派员接管了山东各地电业。同年12月1日四方发电所也被接管,四方发电所改称“经济部接管青岛电厂发电所”。

1946年11月1日,经济部接管青岛电厂发电所由资源委员会接办。今日举行成立仪式,其人士照旧。厂长:徐一贯、总工程师:卢钺章、四方发电所改为:“行政院资源委员会青岛电厂发电所”。

1946年10月发电所员工励进分会成立。分为总务、福利、进修、体育、乐群五个组。11月办起了第一期识字班。1948年3月本所识字班改为每日识字。(即在走道上认识字牌,每日写两个字供文盲认读。)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锅炉控制表盘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锅炉工人推炉渣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解放前海水泵房及出线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华东工矿部军事管制委员会进驻广州路接管青岛电厂,并派军代表邓志逵等人进驻四方发电所,称青岛电厂发电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放假两天,在所部分人员乘彩车随厂部参加全市大游行,以示庆祝。青岛发电所回到了党和人民的怀抱。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解放时的厂大门外景

新中国建立后,经历三年恢复时期,结合大修进行了一些恢复效率的工作,使机、炉设备基本上修复正常。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工业生产出现高潮,中央燃料工业部已经考虑到青岛电力的发展。1953年12月23日,燃料工业部以(53)燃计字第5448号文决定将天生港电厂订货的捷克制造的42吨/时锅炉调给青岛发电厂,工程编号4121,设备编号为9号炉,该工程于1954年10月正式开工至1955年5月安装竣工。1956年出现了五年计划中的第三次工业增长高潮。遵循中央关于充分发挥沿海地区工业潜力的方针,对国营工业进行改造和扩建。因此经上级批准,1956年11月在我厂扩建一台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设备分别为上海汽轮机厂和上海电机厂产品。工程编号为4132,设备编号为5号机,由青岛发电厂自行施工,1957年11月建成投产。1957年底,增加发电量6000千瓦,总容量为41000千瓦。

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1955年燃料工业部批准青岛发电厂扩建2台12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和3台75吨/时锅炉的初步设计,汽机、发电机和锅炉均为捷克设备,工程编号4101,设备编号为6、7号机,10、11、12号炉。1957年9月1日开工,1958年8月15日6号机、10号炉建成投产,9月10日7号机、11号炉建成投产,12月6日12号炉投产。该发电机组的迅速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当时青岛工农业生产的局面。

虽然在1958年一年中增加了24000千瓦的发电负荷,但仍满足不了青岛工农业生产的需要。为此,又依靠本厂的力量,成立了基建工程处,在市委大力支持下及全市兄弟单位的支援协作下,安装了一台国家计划外,由301兵工厂和生建机械厂自制的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本厂职工经过努力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于1959年1月27日竣工发电,厂编号为8号机。

1958年6月16日,水利电力部批准扩建1台12000千瓦和3台25000千瓦机组工程,并确定1台12000千瓦机组不装炉,3台25000千瓦机组采用中压机组。1959年8月29日,省局转发了水利电力部关于分配给青岛发电厂1台上海汽轮机厂和上海电机厂制造12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的通知,工程编号1079,厂编号为9号机。由山东省电力工业局设计院设计,我厂自行安装,1959年8月开工,于12月28日安装竣工投入运行。

1959年12月4日山东省基本建设委员会来文同意我厂二期工程开工。由水利电力部批准在案,已列入国家1960年计划。 该工程编号为1001-1工程。该工程初步设计为三机三炉。汽轮机是哈尔滨锅炉厂制造120吨/时锅炉。1960年10月24日厂编号为10号机、13号炉安装竣工,投入运行发电,装机容量为25000千瓦,汽轮机发电机(即11号机)亦于1960年年底简易安装完毕(仅装了汽轮机和发电机),试车达3000转/分后,因缺辅助设备即停止运行,连同14号炉、海水泵房、新煤厂等于1961年1月其列为停缓工程。1965年下半年对14号炉、11号机集中力量突击安装,于1965年12月26日投产发电。全厂已形成一个具有10机10炉,每小时能产蒸汽量667吨,对外输送133000千瓦负荷的中型发电厂。“三五 四五时期”(1966年--1976年)。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即1966年5月16日全国开始了“无产阶级文化大命”运动,处在动荡混乱的年代,我厂的发电、扩建也不稳定。1970年扩建了一台25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全由北京重型电机厂制造,厂编号为12号机,于1970年12月26日投入运行发电。1970年年底设备容量达到青岛发电厂建厂以来设备容量的高峰阶段。“五五时期”(1976年1980年),“文革”结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快了山东电力的发展,网内新建了一批高温高压骨干电厂。本厂部分低效率的机组逐渐淘汰,并拆除。

1976年9月,8号发电机改调相机,汽轮机拆除;1978年4月经省局批准,2号汽轮发电机报废;1980年10月经省局同意批准,5号炉和供油系统报废。

“六五时期”(1981年 1985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兄弟厂不断新建扩建技术先进、容量大、效率高的机组。由于本厂发电设备陈旧老化,安全可靠性差、效率低、消耗大,又在系统末端,因此属山东电网的调频厂。

1981年1月经省局同意6、7、8号炉和3、4号机组以及炉输煤系统报。1981年7月,4号汽轮机拆除。4号发电机改调相机。1981年11月,3号汽轮机拆除。1982年9月,5、8号炉及其附属设备全部拆除完毕。

“七五时期”(1986年 1990年),在厂党委一班人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局的部署,向老厂要效益,全面开展了企业整顿工作和企业升级工作。在党委一班人的正确领导下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厂连续六年被评为山东电力工业先进单位,安全记录达868天,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厂职工以 “团结向上,开拓创新,求严务实,挣创一流”的企业精神,扩建两台30万千瓦机组的前期工作即将成为现实,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向现代化的大型企业。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汽机吊大盖

解放后,经过三年恢复时期,结合大修进行了一些恢复效率的工作,使机、炉设备基本上修复正常。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机头检查

1954年3月确定调整由捷克制造的42吨/时锅炉一套给本厂,厂编号为9号炉,工程编号为“4121”。该工程于1954年10月正式开工至1955年5月安装竣工。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乙站扩建工程新建主厂房施工现场

乙站扩建工程即“4101”工程在1957年下半年主厂房土建工程开始竣工,先后于1958年8月9日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厂编号为6号机。9月19日第二台机组投入运行,厂编号为7号机。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乙站主厂房外景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乙站汽机房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丙站海水泵房安装场面

丙站扩建工程1960年10月24日厂编号为10号机,13号炉安装竣工投入运行,1960年底11号机简易安装完毕,因缺辅助设备即停止运行,1961年起列为停缓工程。1965年动工于12月26日,11号机 、14号炉投产发电,1970年12月26日,12号机投入运行发电。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泵房基建施工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海水泵的安装

1970年9月,发电厂组织提高出力大会战,13号炉增加受热面整个锅炉拦腰截断抬高4米,由原120吨/时提高到150吨/时。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丙站主厂房竣工时鸟瞰照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12#机安装现场(自行安装)

丙站扩建工程1960年10月24日厂编号为10号机,13号炉安装竣工投入运行,1960年底11号机简易安装完毕,因缺辅助设备即停止运行,1961年起列为停缓工程。1965年动工于12月26日,11号机 、14号炉投产发电,1970年12月26日,12号机投入运行发电。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丙站主厂房侧景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丙站汽机房全景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丙站海水泵房扩建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抛石筑堤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燃料北煤场施工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百次操作无差错安全竞赛栏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提高出力大会战动员大会现场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文革时期开工前学习毛主席著作

1970年9月,我厂组织提高出力大会战,13号炉增加受热面整个锅炉拦腰截断抬高4米,由原120吨/时提高到150吨/时。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厂领导下车间参加劳动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老厂甲乙丙站厂房外景

青岛发电厂是一个老厂,又曾是一个小厂,一个调频厂,原发电容量只有11.7万千瓦。改革开放的春风,使青岛发电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青岛发电厂一期2x300MW扩建工程,于1991年11月20日由国家计委以计能源(1991)1867号文批准项目建议书,1992年11月20日由国家计委以计能源(1992)2184号文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1993年能源部以能源电规(1993)176号文批复扩建工程的初设;199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和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又分别以计投资(1993)2019号文和能投电计(1993)701号文正式列入国家新开工的大中型项目。

1993年7月1日,被列为青岛市“重中之重”的青岛发电厂两台300MW机组扩建工程开工奠基,是青岛历史上投资最大的一项工程。市委书记俞正声、省电力局局长徐福田共同为工程奠基。扩建工程在老厂西侧海域滩涂吹填沙173万立方米,造地750万亩,规划容量为4x300MW机组,分二期建设。一期2x300MW扩建工程由华东电力设计院承担勘测和设计,由山东电键二公司为主体施工和安装,山东电力调试所负责总体调试,设备主机组选用上海三大动力厂的国产引进型300MW燃煤汽轮发电机组。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一期扩建工程于1994年3月1日正式开工。#1机组于1995年12月22日移交试生产,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21个月零22天,比国家定额工期提前13个月零9天,于1996年6月22日正式移交生产,并于1996年9月8日顺利通过电力部组织的基建移交生产达标验收,取得了全国首台#1机组投产达标的好成绩。#2机组于1996年11月1日移交试生产,整套试运和甩负荷实验仅用22天,于97年5月1日正式移交生产。一期扩建工程仅用32个月的时间高质量的投产了2台30万机组,创造了全国同期同类型机组的最快速度。这两台300MW机组已全部投入运行发电,对缓解青岛长期供电紧张局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此,青岛发电厂也一跃成为了山东省大型火力发电厂之一。

供热改造工程是扩建2×30万千瓦机组的配套工程,是青岛市利用亚行贷款改善环境的一个子项目。在原甲站建设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为周边地区(四方区、台东区)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供热,以改善和保护青岛市区的大气环境。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1998年经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和青岛市建设委员会批准,供热工程于1998年6月开工,是年11月18日第1台背压式汽轮发电机组(称8号机)建成投产供热发电。投产后,由于热网流量较小,一直不能投入运行, 经研究决定将10号汽轮发电机组改造成后置机组,利用8号机排汽作为工作蒸汽,两台机组组合成为分体式抽凝机组。1999年8月开始改造,电负荷由2.5万千瓦降到1万千瓦,1999年10月20日改造成功投入运行。随着外界热负荷的不断增大,依据青岛市计划委员会关于扩大青岛发电厂供热改造工程对外供热能力的通知,发电厂于2000年9月开工建设第2台背压机(称7号机),并于2001年2月建成投产,2001年10月12号机组由纯凝汽式改为抽凝式机组投产供热发电。

2003年青岛发电厂调整原来扩建两台30万千瓦凝汽式发电机组的思路,充分利用我厂作为青岛市电源和热源支撑点的优势,实施"热电联产,二元推进"战略,加快建设两台30万千瓦大型热电联产机组步伐,力争2005年第一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投产,2006年第二台3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投产。


青岛发电厂的历史沿革

2003年1月作为山国电的控股企业,青岛发电厂正式划归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成为其下属的控股企业。身为华电集团的一员,必将随着华电的发展壮大而加快发展。 以崭新的姿态和高昂的斗志,接受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本文节选自“青岛发电厂”企业档案

"

Tags:青岛,发电厂,历史沿革,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