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聚焦
青岛303名医护人员鏖战湖北背后的几则故事
2020-02-13 12:42聚焦
简介" 青岛日报2020年2月13日3版 “战地日记”,书写下“爱与坚强” 青岛303名医护人员鏖战湖北背后的几则故事 紧急!紧急!紧急!湖北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出征!出征!出征!青岛303名白衣勇士前赴后继支援湖北,支援武汉。一封封战地日记、一件...
青岛日报2020年2月13日3版
“战地日记”,书写下“爱与坚强”
青岛303名医护人员鏖战湖北背后的几则故事
紧急!紧急!紧急!湖北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出征!出征!出征!青岛303名白衣勇士前赴后继支援湖北,支援武汉。一封封战地日记、一件件战时家书,纸短情长,每一个笔画都在为战“疫”倾注力量,每一声叮咛都交织成必胜的华章!
这些白衣战士,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概,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武汉的樱花季节快要到了,但愿武汉花开,南燕早回!我们祝福这些白衣战士在湖北一切安好,也期待他们战胜疫情早日凯旋的那一天!
“女儿立志要做一个像您那样的医生”
“爸妈,集结号已经吹响,从小耳濡目染母亲的兢兢业业,特别是非典期间您冲锋在前,女儿敬佩于心,也立志要做一个像您那样的有责任感的医生……”
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病区副主任 张继东
2月8日21:30左右,青大附院接到紧急命令,根据山东省和青岛市的要求,青大附院将单独组建一支132人的援鄂医疗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疫情就是命令。8日22点,青大附院党委书记、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新生,院长、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董蒨召集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援鄂医疗队相关工作。
从近23点开始,队员们陆续接到电话。“去!”没有一丝迟疑,每一位队员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132人的名单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肾病科等临床科室的医护骨干。
“写在出征前夜,今夜无眠。爸妈,集结号已经吹响,从小耳濡目染母亲的兢兢业业,特别是非典期间您冲锋在前,女儿敬佩于心,也立志要做一个像您那样的有责任感的医生……”这是青大附院心血管内科病区副主任张继东在出征武汉前发在朋友圈中的一段话。张继东的母亲是医院小儿内科的教授、医院医务部的老主任、曾参加过抗击非典战役的老专家舒志荣,张继东踏着母亲走过的足迹,再次走上从医路,迈着与母亲一样的步伐,传承着青大附院120年优良传统和过硬作风。今天,应对疫情的关键时刻,她同非典期间的母亲一样又冲上了一线。
“世上最伟大的事情,是明知恐惧仍能无畏而行”
“在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就是即使明知恐惧,仍能无畏而行。在后方的我们共同期盼着这场战斗的胜利,但对我们而言最大的安慰,就是你们安好。”
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病区副主任李堃之女 李方怡
这是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大附院重症医学科病区副主任李堃的女儿李方怡写给前往防疫一线的父亲信中的话,也代表了所有医疗队员家属共同的牵挂。
作为医疗队队长,青大附院副院长牛海涛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希望尽快取得胜利,但也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作为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的队长,我会照顾好战友们,力争让每个人都能在春暖花开时毫发无损地凯旋。”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长江流水鸣溅溅!2月9日14:30医疗队安全抵达武汉; 19:00医疗组成员方巍带队先行运送医疗仪器至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并对即将接管的病区进行了实地考察;2月10日8:00医疗队副队长、医务处主任孔心涓和医疗队副队长、护理部主任魏丽丽带领医疗队骨干成员前往病区交接;20:00,在牛海涛、孔心涓、魏丽丽、于文成带领下,第一批医务人员顺利进入病房开展防疫工作……从这样一份简单的记录中,我们看到了医疗队忙碌的工作状态。
从组队到正式投入武汉的诊疗工作,他们仅仅用了46个小时。
早在132名勇士抵达武汉之前,青大附院已有11名医护工作者奋战在武汉疫情一线,他们是1月25日抵达武汉的青大附院院感科医生秦文和2月2日抵达武汉的青大附院10人援鄂分队。
“由于前方人员吃紧,我们提前进入‘战斗’状态。今天21点,第一梯队医护人员就要进驻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病房。周维桂医师及林辉护士长身先士卒,打响战斗的第一枪。随后,我们将会陆续进入抗‘疫’战场,疫情不解,我们不退。”2月4日,青大附院10人援鄂分队提前进入病区,“周维桂医生奋战了6个多小时,处理患者的各种情况,下班已是第二天凌晨4:30。第一次穿着如此厚重的防护用具工作,实属不易。林辉护士长在进入病区后也很快适应了环境及工作节奏,认真配合各项工作,并熟悉相关流程,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一声感谢青岛,让所有疲惫烟消云散”
“今天依旧是忙碌的一天,值16点至24点的班。吃过晚饭后及时更换防护服,与隔离病房的同事交换工作角色。饭不敢吃饱,因为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后会很闷,容易反胃。水也不敢喝,怕去上厕所,毕竟一旦上厕所就得脱掉防护服,而防护服一旦脱掉就必须换新的,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这两样东西对我们和患者来说都极其宝贵。”
青岛市首批援鄂医疗队成员、青岛市市立医院男护士 徐勤勇
徐勤勇和自己的7名同事是大年初一从青岛启程前往湖北黄冈的,他们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奋战了近20天。徐勤勇说,目前各项工作正平稳推进,大家均已适应了在黄冈的工作环境和节奏,来自不同医院的战友们经过半个多月的磨合,配合愈发默契,“‘战疫’前线虽充满艰难险阻,但身在同一个隔离病区,医护人员和患者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时刻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与徐勤勇共同奔赴黄冈的青岛市市立医院另一名男护士朱瑞在日记中写到:“昨天夜班终于和同事徐勤勇遇到了,他在病房里奔波,我在监护室坚守,我俩只能透过厚厚的防护服和护目镜,匆匆打个手势,相互鼓励。”
朱瑞告诉记者,前几天在给一位持续高通量吸氧的患者打留置针时,后者突然拉着自己的手说到:“谢谢山东,谢谢青岛!我们心连心,你们的到来让我更有信心战胜病魔!”朱瑞说,这名患者的话让自己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光荣与责任,所有的疲惫和劳累顿时烟消云散,也让医护人员对战胜疫情充满必胜的决心和信念。
“全国各族同胞的心和我们在一起!”
“这两天我经常协助管理物资的老师工作,通过清点、统计、分发,切身体会到物资消耗之巨大。但让我深深感动和震撼的是,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支援武汉,全力帮助江城解决燃眉之急。团结就是力量!全国各族同胞的心都和我们在一起!”
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成员、青岛市市立医院护士 宗 屹
2月9日上午,30岁的宗屹与其他263名青岛医护人员从流亭国际机场出发,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经过一天的培训和准备,2月11日,宗屹与战友们进驻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重症病区,开始救治患者。
“我们这支队伍的成员几乎全是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有战斗力,有责任有担当,但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领队李永春还是向上级申请延缓半天接管重症病区,以腾出时间加强对我们的安全培训。”宗屹说,“李领队告诉我们,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先保护好了自己,避免减员,才能更好地救治患者,而且他特别提醒我们在穿戴好各种防护装备后,一定要相互认真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在前往武汉的飞机上,极度困倦的宗屹一坐下就睡着了,等她睁开眼睛,发现飞机已开始下降。俯视绵延的山脉、弯曲的河流以及越变越大的房屋、车流量稀少的马路,宗屹不禁感慨大自然的辽阔和人类的渺小。当晚,她在日记中写到:“在战胜新型冠状病毒后,我们必须要比以往更加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希望所有患者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名不慎患上新冠肺炎的护士治愈出院,给依旧在与病毒斗争的患者带去了希望与信心,从而更加配合治疗。希望所有患者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满怀希望,坚定信念,相信医护人员。”
青岛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青岛市中心医院护士长 曲梦媛
青岛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成员、青岛市中心医院护士长曲梦媛(左)与山东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救治的首位治愈患者合影留念。
2月2日,曲梦媛和自己的11名同事进驻“黄冈版小汤山医院”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的隔离病区,当天便收治了一位“90后”患者。巧合的是,这名患者是来自黄冈市中心医院的护士。“虽然青岛和黄冈相距千余里,但同属当地中心医院的背景,让我们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曲梦媛告诉记者,“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这位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仅过了5天就在通过多次核酸检测后康复出院,极大鼓舞了大家的士气。”
此番驰援湖北,青岛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青岛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徐德祥义无反顾。连日来,身先士卒的徐德祥都会进入隔离病房,对患者进行气道管理,考虑到这一操作危险系数不小,徐德祥每次只带一名年轻医生,让其他医护人员待在清洁区。“做完这个决定,心理压力反而小了很多,共产党员就是要让自己冲到最危险的地方去。”徐德祥如释重负地表示。
“从隔离病区出来,身体疲惫,心里却格外充实。平静的湖面锻炼不出强悍的水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伴随着风雨兼程。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武汉、黄冈一定能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徐德祥在日记中写道。
为穿防护服,她剪掉长发,丈夫说“我剃光头陪着你”
“好伤心,留了好几年的长发,有的还是年前做的造型烫发,鬓角也剃了,活脱脱变成了一个男孩子。找不到对象嫁不出去怎么办?”
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护师 许靖
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护士许靖的日记。
平日里,许靖是个爱美的小姑娘,一头飘逸的长发留了许久。但是,2月10日那天,她却把它剪掉了。
2月9日,青岛市援助湖北医疗队两支队伍共计264名医护人员出征,当天下午2点多到达武汉,经过一番修整、拿行李、分物资,大家都是忙到晚上8点多才吃上饭。第二天,就是开会、培训、学习等密集的工作安排,都是为了让大家尽快进入角色,冲上抗疫一线。而对于很多姑娘来说,最难忘的一项工作流程就是“剪头发”。
据了解,医护人员的生活区院感防控也十分严格。大家选出了生活管理员和后勤保障人员,负责生活区的消毒、物资管理和采购,包括拖鞋、袜子、进入病区的工作鞋和挂钩等。挂钩放在宾馆电梯口,大家要把外衣脱在那儿,换上拖鞋,消毒以后再进入生活区。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减少感染的风险,很多女队员都剪掉了美丽的长发,额头、两边鬓角都剃了。
胶州中心医院的主管护师王淑贞也剪掉了自己的一头秀发。她在医院的同事告诉记者,这次青岛征召应急救援队,王淑贞没跟家里说,偷偷报了名。但是,同为医生的丈夫非常理解她,支持她,在电话里听说她忍痛剪掉了长发,还哄她开心:“要不我剃光头陪着你吧。”
这大概就是疫情时期的爱情,如果我不能和你一起并肩作战,我也会在后方坚定地支持你,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你在我心里都是最美丽的。那些剪掉了秀发,甚至被剃光了鬓角的女孩子,面容却是那样动人。
提前一小时到岗穿防护服,她在岗位上坚守了20多个小时
“我分到了护理一组,2月11日将第一批进入监护病区,在这之前要进行最严格的穿脱隔离衣考核,如果不合格,晚上就不能休息,直到练习通过为止。”
海慈医疗集团普外科护师 牛美微
或许没人知道,援鄂医疗队进入“战场”之后,第一个要应对的难题,是练习穿脱防护服。牛美微到达武汉后,稍作调整收拾好个人物品后,就投身到培训和考核当中。她认真地练习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穿脱熟练为止,练到最后衣服都被汗水打湿。
据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的援鄂队员介绍,进病房前的防护工作十分重要。总护士长牵头进行了严格的自我防护培训,大家对照视频认真学习、积极练习,包括怎么穿脱防护服、护目镜、口罩等。有的衣服和口罩贴合不是很严密的地方,大家就用胶带进行密封,有时面罩儿和脸粘到一起,比较难受。为了工作方便,分工明确,每个人的防护服胸前后背,都用记号笔写下名字。
12日下午3点多,记者给六医的衣晓琳打电话时,她的嗓子沙哑,透着疲惫。原来,衣晓琳的轮岗时间是2月11日下午3点到9点,但是因为穿防护服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而她来自传染病医院,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因此1点多就提前到岗做感控工作。衣晓琳自己穿戴好之后,帮着每个进入隔离区的同事穿防护服,检查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密闭,合格后才允许进入。等她自己下班后,依然不能离岗,因为她要继续教导下一组进入的感控护士。就这样,衣晓琳一直待到次日上午9点, 在工作了20多个小时后,才离开了医院。
穿衣服、脱衣服,这种看起来“简单”的小事,在进入一线的医护人员那里,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这些白衣战士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请不要记住我,请记住我的兄弟姐妹
“于我个人而言,我只是想默默地做点事,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尽自己的一分力,并不是想让人知道我,记得我,其实我身边的这些兄弟姐妹们是更应该被记住的英雄,是他们那坚毅的目光、自信的笑容,给了我无穷的动力,激励着我们一路向前,去完成我们的使命!”
胶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刘艳丽
在武汉驻地,胶州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刘艳丽(右一)与同事为武汉加油。
从2月8日夜晚的报名,到2月9日的出征,再到后来到达武汉后马不停蹄的培训、会议、部署等等,在刘艳丽看来,有泪有笑,有嘱托、有责任。2月11日晚,站在酒店的21楼窗前,看着窗外万家灯火,她思绪万千。
刘艳丽告诉记者,他们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光谷院区,整建制地接管重症病房。当天她的10名战友已分批次进入隔离病房,顺利完成工作任务。“送去时,他们的脸上是自信的笑容,回来时,多了疲惫多了泪光。”她知道,疲惫是因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呼吸不畅的条件下工作6个小时,这其中还不包括提前1小时的穿,和结束工作后又2小时的交班和脱防护服。而眼泪,他们不是为自己流泪,而是为坚守武汉的当地医者而流,是为武汉患者的真挚感谢而流。刘艳丽是个特别低调的人,几乎不愿意接受记者的采访,但是她一再说,请记住她身边的这些兄弟姐妹,是他们的坚毅和自信,给了更多人无穷的动力。
八医呼吸内科主任助理李芳芳从医20多年,始终站在呼吸重症医学发展前沿,她说:“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疫情无情人有情,救死扶伤是我作为一名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我有救治呼吸重症患者的经验。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就是与病魔赛跑、与死神搏斗,我和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赵 波 王 娉 孙 飞)
"Tags:青岛,303名,医护人员,鏖战,湖北,后的,几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