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聚焦

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中国借鉴途径探究

2020-02-02 05:47聚焦

简介" 导读: 农民收入水平与农业的重要地位严重失衡,是长久以来存在于我国三农问题里的一个悖论。较之于物价、教育成本的稳步提升,农产品价格可谓是龟速前进。农民要承担选种、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风险,在实现效益最关键的销售环节,又往往难逃“丰产不丰...

"

导读:

农民收入水平与农业的重要地位严重失衡,是长久以来存在于我国三农问题里的一个悖论。较之于物价、教育成本的稳步提升,农产品价格可谓是龟速前进。农民要承担选种、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风险,在实现效益最关键的销售环节,又往往难逃“丰产不丰收,价高常欠收”的怪圈。在网略普及的今天,面对各种针对农产品有失公允的说法,在人们对“食品安全焦虑”又缺乏科学常识的背景下,往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导致农民蒙受价格暴跌,甚至产品滞销。

农民增收困难,是困扰我国三农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也是当前我国大力推进“脱贫攻坚”的核心与关键。如何让农产品价格提高到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的水平?农业生产者如何在改变经营思路来确保收入稳定?并在谣言和曲解中维护自己的权益?作为现代农业典范的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日本经验对我国有何启发与借鉴?

本文,笔者将结合在日本研学期间与日本农林水产普及课及日本农协官员的交流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解析,并对可资我国借鉴的途径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的农业从业者提供启发。

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中国借鉴途径探究

一、日本农民收入水平与构成分析

1、收入水平

日本农民在2019年的总数为140万,在全国总人口1.27亿中的占比约为1.1%,日本厚生劳动省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日本人均收入换算成人民币约为31万元,而近十年来日本农民的收入水平换算成人民币约合49万(这期间日本各阶层的收入与其GDP数据一样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状态),因此,农民在日本社会各阶层是拉高平均水平的存在,在日本“穷人在城市,富人在农村”的说法从这一收入数据上也得到印证,那么日本农民如此傲人的收入,都是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的呢?。

2、收入构成

    产品本身

    日本农产品以安全健康、精品优质享誉国际,虽然日本农产品有近70%需要依赖进口,但是在高端农产品领域,却又是苹果、梨、葡萄、大米等农产品的出口国。比如,日本的晴王葡萄在中国的价格一粒合人民币3元左右、越光米售价在国内近百元一斤,即便在其国内,农产品也有极好的声誉和极高的认可度。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在日本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进口农产品的价格都低于日本国产(如下图)。多数的日本农产品都会注明产地,标明国产,以此作为印证品质的标志。这种基于优质得到的认可,使日本农产品生产者获得稳定高收益的最重要因素。

    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中国借鉴途径探究

    中国青岛大蒜,100日元三头,日本青森县大蒜,358一头(实拍于日本新潟)

      官方补贴

      日本上世纪70年城市化高速推进的时候,日本执政者便意识到假如都奔往城市的话,占国土面积绝大多数的农村就有“空巢”的危险。但是,当时日本农民收入较低,农村的吸引力与城市相比没有比较优势,因此,为了留住农村人口,除了大规模、高标准的按照城市的标准为农村完善基础设施之外,更以各种形式为农民提供高额的补贴,以增加其收入。

      比如,日本小麦生产十分脆弱,为了保护小麦产业,便通过国家途径从加拿大等国进口小麦,由于日本的加工业发达、附加值高(日本小麦产量很低,却往国外高价出口名目繁多的专用面粉),因此,按照采购价的三倍卖给面粉厂,赚的钱则用来补助国内的麦农。即,通过工业反哺农业,保障农民收入、保护农业产业。

        农协分红

        日本95%的日本农民都是农协(JA)会员,经过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壮大,日本农协职能已经不仅限于为会员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生活保障,而将经营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保险、金融、医院等等行业,而且发展稳定、盈利良好。在很多地方,农协经营的医院规模和影响力超过了公立医院,加入农协的农民,可以将自己手头多余的钱投入进去入股,并获得分红。

        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中国借鉴途径探究

          兼业

          日本人口的萎缩,使得劳动力资源越发宝贵,为了便于招收可以长期稳定工作的员工,很多日本公司在农村设厂,这样农民就可以合理安排生产,以空出更多时间去附近工厂做工,距离近,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还可以在家门口的通过“兼业”获得收入。

          二、日本农民实现高收入的深层原因解析

          1、环环相扣的利益连接体

          在日本,农协是强大的存在,农协的垄断地位决定了在农产品的定价上有绝对的发言权,再结合日本本国农产品供不应求的供需关系,农协就可以把农产品的价格定的很高。

          但是价格太高消费者不买账怎么办呢?答案是:不买账基本没有选择!也许你会问,价格太高的话进口蔬菜岂不是会蜂拥而至将其本国蔬菜冲击的无人问津吗?不会,因为日本的选举制度决定了农协作为一个整体,手里所握有的选票很重,执政者需要讨好农协来争取选票,会制定农产品进口关税政策来限制进口,一直限制到能让国产蔬菜维持高价的的农协和农民满意的水平为止。

          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中国借鉴途径探究

          但这种高关税会不会违反世贸组织等相关规定呢?会!不过可以绕过去,通过另一种形式来名正言顺的太高关税,即:制订严苛的农产品安全监测标准,通过实实在在赶英超美的质检标准来控制进口量。

          这样做可谓一举三得:维护了农协、农民的利益、为自己拉来了选票、保护了本就脆弱不堪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质量第一的精品理念

            生产过程的监管与分级销售

            日本农业生产追求的首要目标是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农业推广普及部门和农协会全过程的指导农民的肥料使用、农药喷施、植株管理、采摘分级、包装运输,这样确保了安全健康的前提下,通过分门别类按质论价,从而实现产出的价值最大化。

            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中国借鉴途径探究

              货架寿命把控与包装宣传

              日本的农产品包装精美且标注信息详尽,从栽培标准、产地、生产者姓名到采摘时间与产品糖度等特点,可谓一应俱全,让采购者一目了然,不给甄别选购造成困惑,以叶菜为典型,沾有泥土,带有病斑的会直接被剔除而不进流向市场,即便摆上货架,过了类似加工食品的“最佳赏味期”,出现品相或品质下降的情况则会被大幅降价或者直接做丢弃处理。

              3、宣传引导

              以农协为主导,农业推广普及部门参与,会定期组织人员到各地向大众科普农产品知识,比如本地今年种了什么作物、上市时间是什么时候,甚至如何加工食用,但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宣传本国的东西虽然贵但是好,进口的虽然便宜但是会存在各种隐患,从而引导大众接受自己产品的高价。

              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中国借鉴途径探究


              三、中日农民收入差异原因对比分析

              2018年中国农民的人均收入为14617元,约为日本水平的1/32。收入来源包括种植、养殖、务工等等,但是对比日本,即便抛出去物价水平也相差巨大,与城镇人口人均收入(39251元)也相差甚远,仅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28228元)。

              对比日本,我国的农民与农业生产差异主要体现在一下几点:

              1、分散经营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者都是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缺少组织性,现在虽然各种名目的农业合作社很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形同虚设,在名义上组合在一起获得补贴后,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仍旧是“独立自主”。

              分散经营模式,在果蔬供应已经饱和的当下弊端尤为明显,突出表现在相互间的竞争和压价带来的内耗,使得农业生产者失去对产品定价的话语权,在买卖市场的拉锯中处于被动,很难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日本在农协的统一范畴下,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因此生产者之间不存在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而在买卖市场中拧成一股绳,从而具有定价权上的主动性。

              举例:前些年,迪拜举办农产品采购竞标,瑞士车厘子、日本葡萄、美国花牛苹果等等都是一个国家由行业或组织派出一个代表进行竞标,而中国不管是蔬菜还是各门类的水果,一去数家,结果还没与国外展开竞争,中国各家供应商就明争暗斗开始压价,这种背景下农产品的价格就无法得以保障。

              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中国借鉴途径探究

              2、生产过程管理不规范导致产品质量缺少可信度

              日本的农业生产是在农技推广部门与农协的指导下,严格按照既定的生产标准来实施的,整个过程都受到监督和约束,而且产出的农产品可以清晰的实现追溯,这样就确保了农业生产者不敢越界。

              但是中国生产者从栽培种类到施肥用药等过程管理,往往都凭自己的经验,缺少规范化指导更缺少有效的监督,造成的结果往往就是农残超标、产出品质参差不齐,产品的质量和品质稳定性都缺乏保障。

              3、栽培技术及理念欠缺导致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

              比起来日本以品质为首要栽培目标,现在中国的农业生产第一考虑的因素仍是产量,“没有产量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的认识仍坚不可破。

              但是,目前国内以水果为典型的供应结构却是高端农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瑞士车厘子、日本葡萄等等),而低端农产品挤压滞销(比如今年的葡萄、苹果等),这种供应结构上的差异,体现的是对眼下栽培策略与理念上的滞后。

              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中国借鉴途径探究

              4、缺少必要科学引导、难以维权

              日本农协及官方部门宣传本国农产品,对民众进行消费引导是常态化工作。但是在中国,在普通人普标缺少对农药、化肥等缺少科学常识的背景下,处于对自己健康的担忧,但凡在农产品安全上有什么来源不明的说法,都会在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下,选择相信。

              而有些媒体为追求热点,将子虚乌有的信息缺乏科学考证的前提下报道,从而使负面信息得以传播误导,因此,黄瓜涂避孕药、西瓜打甜蜜度等等不实报道便有了可信的空间,对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势单力薄缺缺少组织性的农民,往往在舆论面前又百口莫辩,难以维权,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吃哑巴亏。

              四、日本经验的中国化途径分析

              1、组织化、规模化

              这两点是我国农业升级转型的必然举措,小规模自主分散经营将难以行久走远。

              将各自为战的分散经营模式,升级为组织化程度高的规模经营,是将农业的扁舟转变为能抗击风浪的巨轮的必然途径,也是在供求市场上占据主动、提升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中国借鉴途径探究

              2、栽培过程的规范指导与监督

              农技推广部门与专业合作组织,在无公害或绿色有机栽培框架下,加强对整个生产链条的规范化操作的监督,确保产品达标。

              3、精品化与品牌化

              在蔬菜、水果等供应已经饱和的状态下,以产量求效益的思维,已经不合时宜,难有市场,调整经营理念,在精选品种、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打造精品品牌(宏观上讲,要在保障基本供量的前提下),提高自身在供应市场上的难以取代性并逐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是稳定获取较高利润的一大保障,近些年声名鹊起的“褚橙”便是一个可资借鉴的经典案例。

              4、加强科普与基于法律制度的农民维权

              在行业组织可以指定相关的辟谣维权基金,对出现的农产品安全虚假报道,及时发生予以科学澄清,同时与执法部门建立联系,让造谣者承担相应责任,提高其散布谣言的成本,从而起到震慑作用,摆脱深受其害却只能“吃哑巴亏”困境。

              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中国借鉴途径探究

              结语

              抱团取暖是提升生产效率、稳定供应、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并在合法利益受到侵犯是发声维权的基础。而通过企业化的运作,建立基数大、规模大的农民协作组织,在农业生产与销售的各个环节,有明确的责任人负责统筹,是实现抱团取暖的关键。这一步或许任重道远,但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来看,却是必由之路,未来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的农业生产模式,将越发式微。

              "

              Tags:相差,32倍,中日,两国,农民,收入,差异,深层,原因,解析

  • 微信公众号

站点介绍:

琴岛网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请将#换成@)

琴岛网专注分享生活方式,知识来源生活,分享生活方式也是知识,加入琴岛网一起发现生活中的美,琴岛网汇聚生活知识的力量,与大家分享你的生活方式和发现美。

Copyright © 2002-2020 青岛琴岛搜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1401121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