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聚焦

青岛激活“沉睡”土地:既帮农民增了收,又助大项目落了地

2019-12-31 12:21聚焦

简介" 整治土地30万亩,新增耕地3.4万亩 青岛激活“沉睡”土地:帮助农民收入显著提升的同时,助力一批大项目落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冰洁 站在平度市东阁街道桃源村的高处环顾,一层层梯田依山赋形,绵延如带,一片片规整的良田四周串联着乡间小道...

"

整治土地30万亩,新增耕地3.4万亩

青岛激活“沉睡”土地:帮助农民收入显著提升的同时,助力一批大项目落地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冰洁

站在平度市东阁街道桃源村的高处环顾,一层层梯田依山赋形,绵延如带,一片片规整的良田四周串联着乡间小道,其间排水沟、集水窖等一应俱全。一年间,这里的光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错落有致的梯田取代了环境逼仄的农居村落。

这是桃源村的一幅崭新“乡村图景”,也是今年我市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近日记者了解到,临近年关,我市今年在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及莱西市立项并实施开展的16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已全部竣工并验收合格,整治规模累计30万亩,完成新增耕地约3.4万亩,节约易地购买补充耕地指标费用约51亿元。此外,配套实施完成机井265眼,修建塘坝及大口井405座,完成蓄水池和集水窖419座,修建道路912公里。

“通过激活乡村‘沉睡’的土地,既为项目区的农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耕地占补指标紧张的局面,助力大项目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的统一。”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龙江看来,土地综合整治,就是要让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问题变得两全其美。

弥合碎片为百姓带来“真金白银”

“咱老百姓的心中,有一本加减法的账。”平度市李园街道东二十里堡村主任邹坤说。借着土地综合整治的“东风”,曾经东一块、西一块的“巴掌田”,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变成整齐划一、沟渠相连、能排能灌的大田,拓展了规模化的特色农业发展空间。“经过整治,土地平整了,肥力上来了,农作物亩均增收近三成,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也提起来了。”

不仅如此,道路、沟渠及排灌等设施也都配备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基础耕作能力。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土地,让大中型农机进了场,排灌设备利用效率提升,大大降低了耕作成本。

“村里路通了,井也打了,灌溉和吃水问题都解决了。”在新建塘坝旁,记者碰到在田里劳作的东二十里堡村村民王国明,他告诉记者,以往浇地是个麻烦事,他需要从位于村头自家院内的井里引水,再输送到800米外的田地,“现在大坝就靠着俺家田,伸手就能够着水。”谈话间,王国明笑着竖起大拇指。

良好的耕作条件和基础设施让村里的土地成了“香饽饽”。一家外资企业与李园街道达成初步协议,将整体流转其1.2万亩土地,在此投资打造生态农业观光项目,原本年承包费为150元的一亩地,如今流转价涨至每年600-800元,同时可解决当地近4000人的劳动就业问题。

“通过路、林、水、田综合整治,我们的耕地质量提高0.4-0.5个等级,每年可增加粮食产能约1280万公斤。预计项目区每年可增加农业纯收益4800万元,其中村集体能够增收近3000万元。按照平度人均耕地水平计算,新增耕地可供养人数达7000人。”平度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邓伟玉介绍说,通过项目的实施,土地的生产能力大幅度增长,农民收入得到保障,从而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步伐。

破解大项目落实补充耕地责任难的瓶颈

对青岛而言,既要大力招商引资,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又要守住耕地红线、完成粮食产量指标,土地就显得尤为珍贵,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西海岸新区最为突出。

近三年来,西海岸新增建设用地历年报批均超过1.5万亩,年均占用耕地约0.7万亩,落实占补平衡任务艰巨。为此,西海岸曾以易地购买的形式,获得稀缺的土地指标。

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自去年起,青岛开始试水引入社会资本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处处长李洪全透露,自2018年以来,我市已实施社会投资项目22个,累计引入25.4亿元社会资金投向土地整治领域,全市实现新增耕地5.57万亩,有力保障了青岛新机场高速、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中央美院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占补平衡需要。

为了提升验收标准化管理水平,确保新增耕地面积和质量,前不久,《青岛市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范》正式印发,成为全省出台的首个地方级验收规范。“增速和质量要两手抓。”刘龙江表示,下一步,青岛市将在稳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上,争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进一步提高青岛的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水平,为全市城乡统筹发展贡献力量。

"

Tags:青岛,激活,沉睡,土地,既帮,农民,又助,项目,整治,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