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聚焦
上世纪30年代,沈从文在青岛最幸福,才思泉涌,爱情事业双丰收
2019-12-28 14:41聚焦
简介" 张文艳 12月28日,是沈从文诞辰117周年。 福山路3号,沈从文故居,三两游人正在审视这栋小楼。与洪深故居为临,面对着京山路、红岛路、齐河路几个路口,此处福山名人故居的开启之处,也是张兆和与沈从文幸福生活的起点。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湘西,因为童...
张文艳
12月28日,是沈从文诞辰117周年。
福山路3号,沈从文故居,三两游人正在审视这栋小楼。与洪深故居为临,面对着京山路、红岛路、齐河路几个路口,此处福山名人故居的开启之处,也是张兆和与沈从文幸福生活的起点。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湘西,因为童年的叛逆和家境的没落,只念到高小就匆匆结束了学业,1922年,沈从文北漂到北京,曾报考了燕京大学国文班,结果未能如愿,只能在北大旁听。在北京,住在昏暗的“窄而霉斋”中,沈从文连饭都吃不上。幸运的是,沈从文的才华让他多次遇到了贵人。在北京遇到郁达夫,后来成为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在上海遇到胡适,谋得中国公学讲师之职。
1929年,在中国公学任教时,沈从文的第一课讲得非常窘迫,他紧张到语无伦次,黑板上的那句“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成为经典的段子,也足以说明,沈从文写得要比说得好。
在这所学校,沈从文遇到了让他一见钟情的女学生张兆和,也就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三。这朵盛开在中国公学的“黑牡丹”,让沈从文梦牵魂绕,不善表达的他用炙热的笔写下了一封又一封的追求信。
1931年8月,沈从文应校长杨振声之邀来国立青岛大学任教,游走于福山路3号和校园之间,他步履轻盈,整个人呼吸都畅快起来。
虽然作为讲师,薪金不如闻一多、梁实秋等人丰厚,每月百余元对沈从文来说已经足够。这里有海、有山,有他想要的宁静,所有的一切他都想与爱的人分享。所以,他仍然不懈地给张兆和写情书,一封又一封。终于,1932年的夏天,沈从文从青岛出发,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抵达苏州,深吸了一口气,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张兆和由躲避,到默许,再到向青岛拍出了一封“乡下人,喝杯甜酒吧”的白话文电报。对于这门亲事,四妹张充和对准二姐夫的印象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作家,温文尔雅,缺乏自信,却义无反顾”,“爸爸同他很谈得来”(《一生充和》王道著)。订婚后,张兆和追随爱人,来到青岛。沈从文介绍张兆和在后来的国立山大图书馆工作。旷日持久的爱情终于开花结果,青岛的海边和山间,有了一对璧人的影踪。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
除了在青期间获得了爱情,沈从文还创作了大量的著作,发表中、短篇小说33篇,人物传记3部,诗歌、评论7篇。他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中说:“我的住处,已由干燥的北京移到一个明朗华丽的海边。海既那么宽泛,无涯无际,我对人生远景凝眸的机会便较多了些。海边既那么寂寞,它培养了我的孤独心情。海放大了我的感情与希望,且放大了我的人格。”
沈从文在给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的信中中写道:“在青岛两年中,正是我一生中精力最旺盛,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在青岛,海边、山上,我经常多处走走,早晚均留下极好印象,大约因为先天性供血不良,一到海滨就觉得身心舒适,每天只睡三小时,精神特别旺健。解放后到其他城市度夏,总觉得不如青岛。”
他在《从文家书》中写道:“我一个人到青岛那个高处的教堂门前,坐在石阶上看云、看海,看教堂石墙上挂的薜萝。耳听到附近一个什么人家一阵钢琴的声音。那曲子或许只是一个初学琴的女孩子那样。重要的是它一和当前情景结合,和我生命结合,我简直完全变了一个人,在学习和写作中都会发生极大的影响。”
1932年,巴金来到青岛,沈从文住到了学校里,把宿舍让给了巴金。巴金在《怀念从文》中写道:我在他那里过得很愉快,我随便,他也随便,好像我们有几十年的交往一样。在青岛,他把他那间房子让给我,我可以安静地写文章、写信,也可以毫无拘束地在樱林中散步。他有空就找我,我们有话就交谈,无话便沉默。他比我讲得多些……他还告诉我,在这之前(任教青岛大学),每月要卖一篇稿子养家。后来,他写多了,卖稿有困难,徐志摩便介绍他到青岛大学讲课。
1933年沈从文离开了青岛,两年多的时间充实而快乐,还结交了一大批情意相投的学者、教授、朋友,如杨振声、闻一多、赵太侔、陈翔鹤、宋春舫、臧克家等。
沈从文一生来过青岛四次,虽然最长的一次也不过两年多时间,但他对青岛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多次在作品和书信中回忆在青岛的时光,称其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
"Tags:上世纪,30年代,沈从文,青岛,幸福,才思,泉涌,爱情,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