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聚焦
精彩青岛 青岛市北海云街传奇
2019-12-28 12:01聚焦
简介" 青岛市北海云街传奇 作者:于向阳 在青岛的市北区有条海云街,那是一条在全国有名的传奇街道,仅仅200米的小街,那里有著名的旅游景点海云庵,有许多具有传奇色彩历史故事的民俗馆。还有地方独特风味小吃的美食街。它还是在青岛的解放前革命斗争的红色街。...
青岛市北海云街传奇
作者:于向阳
在青岛的市北区有条海云街,那是一条在全国有名的传奇街道,仅仅200米的小街,那里有著名的旅游景点海云庵,有许多具有传奇色彩历史故事的民俗馆。还有地方独特风味小吃的美食街。它还是在青岛的解放前革命斗争的红色街。
每年的正月十六起,这里举办声势浩大的糖球会,那人山人海,商家云集,各地名角演员塔台助兴,登台演出。连续三天,周边道路全部是商家人流。
众所周知的第一个传奇是位于海云街1号的海云庵,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海云庵是成化元年(1465年)建起来的。和前海那边的天后宫是同时期的。”作为海云庵的住持,今年49岁的尹清智已经在庵里住了11年了。而这座道家的全真派庙宇,主殿中供奉的却是“观音”。“其实观音是位在民间有广泛信仰的神,无论道家还是佛家都尊她,只是称呼变为"观音大士"或者"慈航真人"。
实际上,海云庵以前就叫“大士庵”或者“老姆(母)庙”,传说当年四方村的几位老人做了同一个梦,梦见观音老姆(母)要来四方定居。第二天,海边就漂来一棵大树,树上竟然立着一座铜铸的观音老祖像。大树靠岸后,几位老者赶紧请下神像并叫人将大树拖回村里。然而,当大树拖到一片鹤鸟的栖息之地时,却突然怎么也拖不动了。有村民说这一定是老姆看中了这块地方,所以不愿再去别处。于是众人便在此地为老姆建了庙,以求出海平安,村中安宁。而要建庙,这材料从何而来?村民们灵机一动,就用送老姆来的这棵大树吧!说来也巧,等庙宇建好,那棵大树的木料也刚好全部用完,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当众人把观音像安放好后, 便有海雾像云一样飘落在殿堂之上,于是人们又根据“海为鱼天地,云是鹤故乡”为其取名“海云庵”。
从青岛建市后,庙前街道就叫海云街,曾是四方一处商业中心。海云庵属道教华山派。太平路天后宫是崂山太清宫建于市区的下院,海云庵是崂山神清宫在市区的下院。四方一带有工厂也有渔民,海云庵供奉的神很多,观音以外还有关公、龙王、比干、鲁班、太上老君。正月十六有庙会,据说因是年后第一个大潮日,渔民过完年这一天开始出海,以红色糖球为吉祥物,卖、买糖球的人很多,叫“糖球会”。近20年来,海云庵进行了修复,糖球会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型民俗庙会。赶会的摊贩许多来自外地甚至外省。赶完糖球会,青岛人的“年”算过完了。
打开青岛市志可以看到海云街的第二个传奇,海云街曾经是老四方区的商业中心。在上世纪初,海云街还只是下四方村和湖岛村的渔民到海云庵新求平安的小道。从上世纪20到40年代,海云街便形成了一条车水马龙,店铺林立的商业街,成为四方区的商业中心。海云街能够如此迅速地汇集人气,缘于外国资本的入侵。它西边有日本人建的大康、内外棉、隆兴三大纺织厂、南头毗邻德国人建的四方机厂。
然而,它毕竟只是一条不足200米的小街,不能适应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的需要,四方区的商业中心便逐步转移到海云庵以东的杭州路段。海云街几经改造后,南半段被辟为海云广场,剩下的北半段不再有商家驻足,惟一的一家药店也已关门停业。与往昔相比,已是面目全非。
昔日的海云街比较有名气的商铺有德诚号百货店、聚仙亭饭庄、子俸药店、天宝金店、同聚隆绸布店。海云街北头拐角与兴中街相连。上个世纪40年代早期拐角处新开了一家上海文具店,门脸不大,办公和学生用品齐全,整天顾客盈门。紧挨上海文具店是一个深宅大院,院内有当地人的徐家祠堂。1947年祠堂前排的旧房改建后,开了一家大型百货店———万诚号,与南头的德诚号百货店形成南北对垒,竞争激烈。两家都用留声机通过老式的大功率电子管扩音器,从一大堆黑得发光的唱片中,放出当红歌女震耳欲聋的声音。往往南头周璇正在高唱《花好月园》,北头李香兰却哭诉《恨不相逢未嫁时》。
在那个旗袍盛行的年代,有裹着各式精致旗袍的女子,花团锦簇,如彩蝶一般,出入各种商铺。旗袍在她们身上诠释出一种婀娜娇媚。一打听,多是大工厂、机关的权贵们包养的风尘女子,就像曹禺笔下的陈白露。
现在的海云街18号,原是东安市场的东门。市场内分前街后街,前街是“摊商”,像现在的农贸市场,后街是“座商”,都有一处三米左右的门脸,经营各种日用百货。市场西门外右前方,有一个用油毡、苇蓆、檩条搭建的小剧场,可容纳200多看客。新凤霞、张秀云分别在里面唱过评戏和柳腔。
第三个传奇是这条海云街在解放前的白色恐怖年代,是一条红色的街。原海云街20号子俸药房的掌柜叫聂子俸,是一位开明人士,他有三个儿子,依次叫聂希文、聂希武、聂希斌,都学有专长。实际上位于遵化路上的 “子俸药房”,是以聂希文的父亲聂子俸的名字来命名的,他父亲原籍高密,在学生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和许多爱国活动,读书时因参加进步政治活动被校方除名。祖父带着全家迁居胶州城后,曾与父亲一起开设过中西药房。上世纪20年代,他父亲来青谋生,居住在老四方,曾先后在日商纱厂、四方机厂、铁路当过工人,后在海云街开设了“子俸药房”。据他儿子聂希文说,父亲年轻时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进步青年,他耳闻目睹两次日占期间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当时他们家住遵化路上, 东邻是一个日特的秘密机关,那座楼房的平台就是一个用酷刑残害中国人的刑室。
许多个夜晚,他们一家人在家中院内就能隐约看到残暴的敌人用点燃的大把香火,往中国同胞的身体上刺烧的情景。那闪闪的火光、受刑同胞的惨叫声,让全家人备感悲愤。他父亲也曾被日特抓去受过拷问和折磨,后来父亲因被日本人从火车上推下来,导致腰椎骨折并落下终生的残疾,因此父亲极其仇视日寇。聂希文从“地下图书馆”带回家一些进步书籍,经常给家人阅读,父亲的政治觉悟也不断提高,积极向党靠拢。聂希文的父亲不仅自己积极支持革命,还支持其他子女参加革命。“我们兄弟姐妹7人,除了3个妹妹年幼,其余4人在解放前都参加了革命工作,他把自己和一家人的命运与党的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聂希文说,姐姐聂明经他介绍也参加了地下工作,按照党组织的意图于1940年秋,进入日本人办的“青岛学院”所属的“纮宇女子学校”读书。
据悉,该校是当时我党在学校工作的空白点,学生多数是日本人和朝鲜人,聂明进入这样的学校自然不为爱国群众所理解,聂子俸也因此一度被人们误解。聂明为革命的需要,忍辱负重,默默地在那里坚持了多年。由于聂明身份特殊,穿日本学生服,又会日语,携带文件可以免检,极有利于掩护革命同志和抗战活动。1942年,中共地下市委负责人之一的杨真带领聂希文和其他两位同志去胶东区党委党校学习,就是在聂明的掩护下成行的。聂明在青岛的身份暴露后,奔赴北平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北平解放后,聂明进入华北革命大学,后在中央水电部工作。
“二弟聂希武也是在我的介绍下参加地下工作的,在解放前冒着生命危险开展学生运动、调查敌军设防情况。”聂希文说,三弟聂希斌解放前在崇德中学参加地下党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在解放前夕,他和革命同志勇敢地取出学校军训课使用的枪支,持枪进行护校斗争,并对学校附近的国民党市党部机关报《民言报》社进行了武装警卫,保护了那里的财产和文件档案。解放后,聂希文的两个弟弟分别到中央统战部和中央党校工作。
在今天,海云街建设了青岛民俗馆,仅仅200米长的街道,周边布满了美食小吃饭店,成为青岛市旅游界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我有个朋友在这里开设了一个饭店《军歌嘹亮》,为央视和各大文艺团体推荐选拔歌唱演员,还有一个朋友在这里开设了一家药膳饭庄。每天买卖兴旺,歌声嘹亮。确实是今日传奇!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期待海云街在未来的日子里,创造出更多的传奇!
本文作者:于向阳、网名:海歌。中国作协国土资源部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散文家协会常务理事,青岛作家协会会员,业余文学耕耘五十载,著有四十余部散文集,小说,剧本正式出版,现任青岛市好人文化促进会宣传部长(蓝月亮文学),(青岛好人)主编。
"Tags:精彩,青岛,青岛市,北海,云街,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