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新闻
【学习收获】赴青岛39中学习项目式教学收获汇报
2018-06-22 09:03新闻
简介编者前言 在刚刚举行的高中部期中总结大会上,金婕、赵志新、杨帆、樊兆林四位老师分别做了典型发言,介绍他们在科技助力教学、德育课例评比、项目式学习和日常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和学习收获。济外微信公众号将四位老师的发言稿全文推送,期待给大家的教育教...
编者前言 在刚刚举行的高中部期中总结大会上,金婕、赵志新、杨帆、樊兆林四位老师分别做了典型发言,介绍他们在科技助力教学、德育课例评比、项目式学习和日常班主任工作中的经验和学习收获。济外微信公众号将四位老师的发言稿全文推送,期待给大家的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指导和借鉴。【学习收获】赴青岛39中学习项目式教学收获汇报杨帆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3月24日我有幸随学校去青岛39中学习团队一起对项目式教学活动进行了学习与考察,现将此行的一些学习收获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下面我将从“项目介绍”、“收获思考”、“意见建议”四个方面为大家作介绍: 一、 项目介绍 此次山东项目式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现场会由山东省教科院主办,所谓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建构主义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主张学生通过一定时长的小组合作方式,解决一个真实世界中复杂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完成一项源自真实世界经验且需要深度思考的任务,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进而逐步习得包括知识、可迁移技能、高级思维能力、关键品格等在内的学科核心素养。 从我的理解来说,项目式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将教学中碎片化变为整体化、将习题化变为真实问题情景、将结论为本变为学生的思维外显。 在这一活动中,由北师大9位教授作为指导团体,学校各学科老师作为主要实施人员,指导学生团队实现项目式学习。 项目的基本背景是新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这一要求对教师、学生、教学活动产生了影响。为了更好的适应这一系列变化,北师大教授团队借鉴德国最初的职业教育模式中的PCK——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学,延伸发展出PCCK——基于素养导向的学科教学。 项目实施预计三年、第一年为教师学习阶段、第二年应用实践阶段、第三年迁移创新阶段。 项目开展的主要手段是指导课程设计,其基本实施流程是:根据社会热点问题、身边问题确定项目目标——根据项目课题选择教学素材——梳理项目内容进行问题析解——设计课堂活动任务——设计课堂学习支架——设计评价方案。在项目解决过程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提出问题情境驱动项目任务——项目任务被拆解成项目过程——以项目过程为支架展开能力活动——进一步得出知识经验——引发态度情感——提高认识方式——培养核心素养——反哺最初的问题情境。 我通过一堂实际课例为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这应该是这一项目——《基于高度问题解决的项目课程》的收关课,从课堂上可以摸索出整个设计过程: 1. 立项——测算校门口对面的不知名山高; 2. 奠基——学习或复习解三角形知识并准备工具; 3. 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分组测量,并查阅资料、形成报告; 4. 学习改进——在课堂上分别介绍方法、与老师共同探讨、改进方法; 5. 继续实践——在修改基础上再次测量并形成报告; 6. 收关——在课堂上展示各组方法,相互印证,找不足比优劣,形成结论。 整个过程基本符合北师大教授所介绍的设计理念,课后评课也受到北师大曹一鸣教授的肯定。 至今,通过项目式教学,39中在项目第二年便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会场上,也通过学生团队向我们介绍了《果酒的制作》这一项目成果。 二、 收获与思考 1. 感觉思想理念受到冲击。我们也经常谈课改、但在课堂上学为主这一传统模式并未改变。为我们评课的曹一鸣教授经常参与全国高考卷的命题、人教版教材编写,在其指导下,教学模式改革如此巨大让我有些不适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的和理念,不以课本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是我不敢采用的,但仔细想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数学全国卷实际考查方向又是一致的; 2. 知识得以拓展。通过本次学习,对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项目式教学这一新颖的教学模式有了认识理解; 3. 感受到压力。39中所展示的两节课所包含内容之深、课堂手段之多样让我感受到了这些同行的实力,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无疑他们走在前面。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反思了一些问题: 1. 在教学中我的教学形式内容、方式能否跟得上课改的速度,不能谈我们没在改革创新,但几次外出学习,无论是PAD教室还是项目化教学都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大胆的尝试新理念、新教法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2. 在第二堂课《利用圆锥曲线研究卫星运行轨迹》一节中,39中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的思维能力、一个个让我头皮发麻的解题方法、一次次对大数据的处理过程令我震撼,也让我再一次反思了我现在的教学中究竟什么是“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用预习来代替课堂是否合理?用“以学生为主体”替换下“老师讲”的本质究竟应该是什么?虽然很朦胧,但感觉听的两堂课堂才是一个合理的探究式教学方式,而不是我们现在经常用的让学生去探究课本上早已成型的固定知识。真正的探究是不是就应该像那节课一样让老师也感到头皮微微发麻,而不是现在这种老师以一种俯视的眼光看着学生们探讨一个个可以通过简单学习便可掌握但仍然在拼命小组讨论的问题。也许这种通过实践解决项目,教师伴随学生一起经历探究过程,在过程中是指导而不是俯视与纠正,更是我们今后课改的方向。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一点感触,很不成熟,也希望有机会进一步的学习实践使我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 感受与建议 毕竟,项目式教学的开展是学校的教学改革选择之一,考查学习后谈一些我的感受: 1. 学校层面:项目式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校在新高考改革中取得先发优势,同时有利于提升学校品牌、向外界展现学校风采。该项目的开展引进了北师大的教育专家的指导,走在的省教研的前沿,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同行参观学习,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与声誉。在这一过程中,青岛39中不仅向外界推广了“项目式教学”活动,同时为大家展现了美丽的校园、丰富的教研活动、特色的走班制教学、近15年来的快速进步,起到的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2. 教研组层面:进一步推进教研组的教研建设。举办大型活动在课堂展示方面需要整个教研组群策群力,从课题的选定、课前磨课到课堂展示整个过程下来对参与的老师都是一次重要的锻炼,尤其对青年教师的锻炼有着积极意义; 3. 学生层面:参与活动的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利于适应新高考改革。 也许是参观学习时间较短,对于该活动还有许多疑惑之处,在此提出一些浅薄建议: 1. 在数学学科上,项目式教学与传统的数学建模活动区别不明显, 39中的项目之一《城市建设与道路规划》是全国数学建模大赛频繁考查的问题,十几年了随着科技和现实条件变化而不停在进化,其实在项目选择上可以更贴合学校特色; 2. 是否适合所有学生?高中教学改革的方向逐渐走向选课制,全班一起探究一个项目是否合适?在项目开展中可以充分利用选班制,将项目与学生的选择方向结合,并延长项目开展时间,通过多次课堂展现探究过程; 3. 是否需要组建指导老师团队?既然是项目式教学,很多项目的确定是否合适由一科老师独立完成?对于涉及跨学科知识的项目时,可以通过组建多学科教师团队加以指导。 以上是我本次学习的一些感受与建议,有很多认识浅薄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编辑:包春娜 孙进进推送:董镇
Tags:学习,收获,青岛,项目,教学,汇报,编者,前言,刚刚,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