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倍子性味涩,寒,入肺、大肠肺、肾经.具有涩肠止泻,敛肺降火,敛汗,的功效.临床常用于不止.另外五倍子常用于久咳,以及肺热痰嗽或咳血等疾病.用本品研末,水调敷肚脐上,用于自汗、盗汗.五倍子用于便血,咳血.研末外用,可以治疗外伤出血.五倍子的收涩作用较强,还可以用于遗精、脱肛、子宫下垂以及疮疡多脓等.五贝子的禁忌为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以及积滞未清之泻痢者忌服.-

下面是更多关于五贝子的问答

最佳贡献者
2
五倍子的功效与作用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3
五倍子 (《本草拾遗) 文蛤、百虫仓(《开宝本草》),木附子(《现代实用中药》)。 【来源】为倍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其寄主植物分别参见"盐麸子"、"膏麸杨根"、"红麸杨"条。 【动物形态】①角倍蚜成虫有有翅型及无翅型两种。有翅成虫均为雌虫,全体灰黑色,长约2毫米,头部触角5节,第3节最长,感觉芽分界明显,缺缘毛。翅2对,透明,前翅长约3毫米,痣纹长镰状。足3对。腹部略呈圆锥形。无翅成虫,雄者色绿,雌者色褐,口器退化。 本种的寄主植物为盐肤木。当早春盐肤本树萌发幼芽时,蚜虫的春季迁移蚜(越冬幼蚜羽化后的有翅胎生雌虫),便在叶芽上产生有性的雌雄无翅蚜虫,经交配后产生无翅单性雄虫,称为干母。干母侵入树的幼嫩组织,逐步形成多角的虫瘿。干母在成瘿期间,旺盛地营单性生殖,在虫瘿中产生许多幼虫,于9~10月间,逐渐形成有翅的成虫,称为秋季迁移蚜。此时虫瘿自然爆裂,秋季迁移蚜便从虫瘿中飞出,到另一寄主茶盏苔及其同属植物上,进行无性生殖,产生幼小蚜虫。此种幼蚜固定在寄主的茎上,分泌蜡质,包围整个虫体,形成白色的球状茧而越冬;至第二年春天,越冬幼蚜在茧内成长为有翅成虫,即春季迁移蚜,又飞到盐肤木上进行繁殖。分布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湖南、河南、甘肃、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 ②倍蛋蚜形态及生活史与上种相似,惟秋季迁移蚜的触角,第3节较第5节略短,感觉芽境界不明;虫瘿蛋形。寄主植物为青麸杨及红麸杨。分布同上种。 以上两种昆虫虫瘿内的幼虫(五倍子内虫)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角倍蚜的虫瘿,称为"角倍",多于9~10月间采收;倍蛋蚜的虫瘿称为"肚倍",多于5~6月间采收。如收采过时,则虫瘿开裂;影响质量。采得后,入沸水中煎3~5分钟,将内部仔虫杀死,晒干或阴干。 【药材】①角倍又名:菱倍,花倍.呈不规则的囊状或菱角状,有若干瘤状突起或角状分枝,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灰白色软滑的绒毛,质坚脆,中空,破碎后可见黑褐色倍蚜的尸体及白色外皮和粉状排泄物。壁厚1~2毫米,内壁浅棕色,平滑。破折面角质样。气微而特异,味涩而有收敛性。以皮厚、色灰棕、完整不碎者为佳。 ②肚倍又名:独角倍。呈纺锤形囊状或长圆形,无突起或分枝,外表毛茸较少,壁厚2~3毫米,折断面角质样,较角倍光亮。以个大、皮厚、质坚、完整者为佳。 上述药材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湖北、广西等地。此外,如湖南、河南、甘肃、广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山西等地亦产。以角倍的产量为大,肚倍的质量为佳。 【化学成分】盐肤木虫瘿含大量五倍子鞣酸及树脂、脂肪、淀粉。 【炮制】拣净、敲开、剔去其中杂质。 【性味】酸,平。 ①《开宝本草》:"味苦酸,平,无毒。" ②《纲目》:"酸咸,平,无毒。" ③《本草备要》:"咸酸涩,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大肠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 【功用主治】敛肺,涩肠,止血,解毒。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目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 ①《本草拾遗》:"治肠虚泄痢,热汤服。" ②《日华子本草》:"治中药毒,消酒毒。" ③《开宝本草》:"疗齿宣疳蠿,肺脏风毒流溢皮肤作风湿疮,瘙痒脓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儿面鼻疳疮。" ④《本草图经》:"生律液。" ⑤《本草衍义》:"口疮,以末掺之。" ⑥《本草衍义补遗》:"菩收顽痰,解诸热病。" ⑦《本草荤筌》:"煎汤洗眼目,消亦目止疼,专为收敛之剂。" ⑧《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黄病,心腹痛,小儿夜啼,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 ⑨《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用于火伤及烫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0.5~2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汤熏洗、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及积滞未清之泻痢忌服。 【选方】①治泻痢不止:五陪子一两。半生半烧,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红痢烧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汤下。(《纲目》) ②治脱肛不收:五倍子末三钱,入白矾一块,水一碗,煎汤洗之。(《三因力》) ③治产后肠脱:五倍子末掺之;或以五倍子、白矾煎汤薰洗。(《妇人良方》) ④治寐中盗汗:五倍子末、荞麦面等分。水和作阱,煨熟。夜卧待饥时,干吃二、三个,勿饮茶水。(《纲目》) ⑤治自汗盗汗: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纲目》) ⑥治虚劳遗浊: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两,龙骨二两。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盐汤送下,日三服。(《局方》玉锁丹) ⑦治消渴饮水:五倍子为末,水服方寸匕,日二服。(《世医得效方》) ⑧治粪后下血,不拘大人小儿:五倍子末,艾汤服一钱。(《全幼心鉴》) ⑨治小便尿血:五倍子末,盐梅捣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濒湖集简方》) ⑩治鼻出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鲜绵灰等分,米饮服二钱。(《纲目》) ⑾治牙缝出血不止:五倍子,烧存性,研末敷之。(《卫生易简力》) ⑿治孕妇漏胎:五倍子末,酒服二钱。(《朱氏集验医方》) ⒀治金疮血不止:五倍子,生,为细散,干贴。(《圣济总录》五倍散) ⒁治一切肿毒:五倍子、大黄、黄柏各一两。锉,共捣罗为散,新汲水调如糊,日三、五度,涂敷患处。(《圣济总录》五倍子散) ⒂治软硬疖,诸热毒庖疮:五倍子,炒焦为末,油调,纸花贴。一方水调涂,仍入麻油数点。(《昔济方》独珍膏) ⒃治头疮热疮,风湿诸毒: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掺之,脓水即干。如干者,以清油调涂。(《卫生易简方》) ⒄治咽中悬痈,舌肿塞痛:五倍子末、白僵蚕末、甘草末等分。白梅肉捣和丸,弹子大,噙咽,其痈启破。(《朱氏集验医方》) ⒅治走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矾、黄檗等分。为末,以盐汤漱净,掺之。(《痘疹便览》) ⒆治聘耳:五倍子,先以绵拈干,置末半字许入耳中。(《苦济方》) ⒇治风毒上攻,眼肿庠涩痛不可忍者,或上下睑眦赤烂,浮肉瘀翳侵睛:五倍子一两,蔓荆子一两半。同杵末,每服二钱,水二盏,铜石器内煎及一盏,澄滓,热淋洗;留滓二服,又依前煎淋洗。(《博济方》神效驱风散) (21)治阴囊湿疮,出水不瘥:五倍子、腊茶各五钱,腻粉少许。研末,先以葱椒汤洗过,香油调搽。(《圣惠方》) (22)治疮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腊醋脚调涂四围。(《纲目》) (23)治手足皲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纳缝中。(《医方大成论》) 【临床应用】①防治水田皮炎五倍子1斤研成细末,放入白醋8斤中溶解,在下水田前,涂抹四肢受水浸泡处,使呈一黑色保护层。如已患水田皮炎,涂抹后半至1天内,患处渗出停止,疼痛减轻。 ②治疗盗汗五倍子研成细末,每晚睡前取1~3钱用冷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窝,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重症每晚可敷2次。一般1~3次即可生效。共观察肺结核、矽肺合并肺结核等病的盗汗患者61例,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 ③治疗宫颈糜烂用五倍子、枯矾各等量研细末,加甘油调成糊剂,用带线的小纱布块涂药贴塞于宫颈糜烂处,12小时后取出。每周复查一次。观察18例,4例糜烂处完全光滑,14例好转。 ④治疗枕部疖肿先剃光枕部头发,清洁消毒后拔除疖子脓栓,用五倍子粉适量与醋调成膏状敷于疖肿上,厚约2毫米。每日更换1~2次,每次换药需清洁创面。共治20例,除2例不断出现新疖外,余18例均经3~9天治愈。 ⑤治疗睫毛倒卷用五倍子1两研细末,加入蜂蜜或醋适量调匀,拌成糊状。用时先洗净眼睑皮肤,然后再将适量的糊剂涂于距睑缘2毫米处,每日1次,一般连涂3~10次,可望倒睫矫正。 ⑥用于拔牙创止血牙齿拔除后,如继续出血不止,可用五倍子粉末适量撒于创内(避免唾液浸入),3~5分钟内拔牙创表面即为一层黄白色薄膜所覆盖,血块凝固于薄膜之下,无须咬棉纱条压迫。上颁牙拔除,粉末撒入不易,有时须稍加压迫以促进血块凝固。试用此法于拔牙后止血54人(63只牙),止血效果均满意。
5
五倍子蜜:蜜种。采自涩肠止泻的五倍子花略深,味甘甜,略有中药香气,本品具有解毒、止腹泻、杀菌及收敛作用,对肺肾双虚,脾肾虚寒,气促喘乏,痰火郁肺有良好辅疗效果。特别适合虚汗、肺虚、肾虚、久泻久痢、痔血、便血等人士日常食疗保健之用。
6
消炎
7
只见过五倍子,没听过五贝子。一般中药柜台都有卖

记得采纳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