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也作是对父母的大不敬。
自古讲究孝道,“受母”的“身体发肤”是断然“不敢毁伤”的。儒家认为保护自己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受损伤,临死时将整个身体完整地还给祖先,是对父母和祖先的“孝”。
除了是一种刑罚,断发还能表达男女诀别之意。古代女子断发一般意味着看破红尘出家,或对生活或情感失去信心,太过悲观、失望,内心有极大的不满和痛苦。长发是爱情的见证,剪去长发,是为死去的爱情殉葬。
头发是女人最看重的东西之一,是人生命的一种象征,任何人不可随意剪断或蹂躏。尤其在满族统治的大清王朝,满族人只有在国丧或是皇帝驾崩,或太后级别的重要人物去世时,才能够断发,其它时期,任何人不可随意剪断头发。
清朝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辉发那拉氏就因断发被乾隆贬谪,民国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列传·后妃》记载:“(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
大意是乾隆三十年,继后跟随皇上南下巡游,到达杭州时,忤逆皇上的旨意,继后剪断头发,皇上十分生气,下令让她提前回京。
扩展资料
结发
“结发”指青年男女“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男子行冠礼,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冠)。清·许慎《说文解字》:“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冠,就是弁冕等衣冠的总称,说明一个人成年了。)
男子举行冠礼并赐字,标志着男子进入成人年龄,可以履行家族及社会职责,包括可以结婚成家。古代女子长到十五岁,行“笄礼”,即“笄簪子礼”,标志着女子十五岁成年。“笄”本义指古代盘头发或别头发用的簪子。
古代婚姻习俗中也有将男女头发相结之俗,中国人用“结发夫妻”来形容缔结婚姻关系的夫妻身份。夫妻成婚时,或夫妻并坐,各取两人一缕头发束在一起;或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用结发表达永结同心、爱情永恒、忠于彼此、永不分离的爱情愿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发文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结发
-下面是更多关于断发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