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说话做事都考虑别人,别人说话却从来不管我的感受,总是受伤……
要说话考虑别人的感实非常简单,就是多用心去听,少说话,多理很多人在说话候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的行为还会被美化成为是一个直爽正直的人。
但是这样的人有时候说的话是会伤害到别人幼小的心灵,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打翻友谊的小船,而他们并不知道根本的原因是什么,还会指责对方小气。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而且你被他们所说的伤害到了,你完全可以直接和对方表达出你的不满,告诉对方你最真实的感受,让他们知道这样说其实是会伤害到你,并且告诉他们不要再说类似的话了,即使是在开玩笑也好。
不过度倾诉
倾诉,尤其是倾诉负面情绪,是一件愉悦自己的事。
倾诉就像倒垃圾,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哇啦哇啦说一遍,释放出来,这样心里会感觉轻松不少。
而倾听,则是一件消耗自己的事。
倾听真的很累,高质量的倾听尤其累。
作为一个倾听者,我要时刻共情你,理解你,肯定你的情绪,给出正面反馈;我还要忍住自己的建议欲,因为我知道你现在需要的不是建议,你正在处在情绪激动的当口,你需要先把情绪处理好以后,才能听进去建议;我还要让渡一部分自己的话语权,即使我现在不想听这个话题,但是你一直在说,你不给我说话的机会,那我只能先听你说,至少先礼貌性地听你说完一个段落。这些,都是倾听的成本。倾诉是不需要动脑子的,只要随着性子释放发泄就成,所以倾诉,是一种索取。
而倾听是需要动脑子的,倾听需要我们持续地给予对方共情,理解和尊重,所以倾听,是一种给予。一个比较理想的关系是:你说一会儿,我说一会儿,你倾听倾听我,我倾听倾听你,大家轮流掌握话语权。这样一来,双方都有付出,都有回报,在动态上达到一种平衡,两个人都会感觉比较舒服。
而如果其中一方一直在倾诉,一直在倾诉,一直在倾诉;而另一方一直在倾听,一直在倾听,丝毫没有说话的空间;那这样的关系就不平衡了。
一直在倾听的那一方,心里肯定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当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达到他无法承受的地步时,就会导致冲突和争吵,或者他会慢慢疏远这个过度倾诉的朋友。
所以,如果我们想做一个知分寸的人,就不要过度倾诉,不要一直说一直说。如果我们真的爱朋友,就要照顾一下朋友的感受,别让朋友太累。在我们说完一大段之后,可以停顿一下,反过来换朋友诉说,我们倾听。或者,这次聚会我主说,下次聚会换你主说。总之,要把握一个动态平衡,让双方都有爽的机会,就可以了。
这种类型的人,并且也意识到很多身边的朋友因为这个因素而和你渐行渐远的话,你有两种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种方法就是不管别人怎么想,做回你自己最重要。
因为这个就是你,能够接受你的人自然而然会接受你,而且还会欣赏你这种直来直往的性格,如果不能接受你这种性格的人,那么你也可以忽略他们对你的看法,毕竟你也不是为了他们而活的,自己开心就好。
2不强行分享我在以往的文章中无数次说过这句话:爱一个人,就是满足对方的需求。
反过来推,当对方不需要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尊重他的选择,不要把自己认为对的观点强加到他的头上,这也是一种爱的表达。哪怕我们真的认为这个东西很好很好,但只要对方不需要,我们就不应该强行把这个东西分享给对方。如果你爱你的朋友,就要学会收起自己的控制欲,不要跟朋友强行分享观点,这样真的很打扰别人。
假如你是素食主义者,请不要强行劝说你的朋友家人吃素;
假如你是反转基因者,请不要干涉你的朋友吃什么不吃什么;假如你对中医有不信任感,请不要拦着你的朋友喝中药;
假如你信某种宗教,请不要强行对朋友传教;假如你信传销,算了你自己保重吧??这种强行分享观点的做法,其内在的逻辑是:“我是为你好,所以才把我认为好的东西分享给你的。”但是我们在分享之前,有没有问过别人的需要?既然别人没有向你主动向我们征询建议,那么说明他现阶段不想做出改变。
只有痛苦才能让人改变,而劝说不会。他既然做出了这个选择,那么他就要为这个选择承担后果,即使他做出的选择在我们看来是“错误的”“有害的”,他也仍然有权利去体验这个苦果。
当他吃够苦头了,不想再继续痛苦了,这个时候,他才会真正地去思变。如果我们真的爱TA,此时此刻就要给TA时间,给TA空间,让TA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成长,自己去做判断。
如果我们真的爱TA,那就允许TA按照TA的价值观做出选择,允许TA去承担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即使这个选择会带来很痛苦的代价,那也是TA的人生值得去经历和体验的,我们不能剥夺任何一个人体验人生百态的权利。
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头上,不要过度分享。如果我们真的爱朋友,就要尊重朋友的价值观,允许朋友为他自己的选择负责。
现在形形色色的处事原则中倡导的“少说话”其实都是一个目的——藏拙。内里上很难速成,那就在形象上塑造一个谨言慎行可信可靠的人,说白了就是为了避免某一天你打扮的光彩照人艳力四射地和人聊天,结果一开口十分钟不到对方就把你肚子里几斤几两处在什么层次有多少底蕴摸得个一清二楚,性格弱点全部暴露于人。
与人交往很多时候是要注意留几分的,不说做到高深莫测至少也要让自己有可长期挖掘的价值,让别人在与你长期相处的过程中持续性地获得一些惊喜,总比披萨一样里里外外全摊给人一目了然好。其实要达到这个目的,少说话只是速成法,根基还是在于拓宽涉猎面和加深知识层次。提升内在的具体实行办法其他问题下的优秀回答也多的去了就不一一罗列了,只谈谈我个人在说话上对自己的要求吧,不敢说指导题主如何说话,只能说分享个人的一点点经验。
我属于在聚会中比较沉默的人,在三个或是以上的社交场合我往往更倾向于做倾听者而不是发言人,小伙伴说过其实我表达欲还是很强的,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个人在与人交往交流中有几个难逾越的心理障碍:
1.闲谈莫论人是非
2.不言则必谈“我一个朋友??”“我一个亲戚??”“我一个同学??”
3.对不了解的领域不妄自发表见解
4.不一味打探他人具体信息和个人隐私
克制一点表现欲,多听,多观察,多思考,少说,谨言慎行。设了这么多限无非是想让和我聊天的对方体拥有一个相互平等尊重有质量的对话过程,但是当你一条条遵守了这么些原则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渐渐地让人觉得不近人情,久而久之给自己身周笼上一层“生人勿近”的气体,聚会聊天嘛一些琐碎的东西难免会触及这些条条框框,你要是绝口不提估计也没什么东西可聊了,特别是一些一面之交,很难有机会继续深入发展。我正在苦心钻研解决之道,怎么样让自己在不触及心理障碍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让人消除疏离感。
目前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走心
真诚地和这个世界相处,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可以说一半留一半,但决不可信口开河,你是不是在用心和对方交流,你是形式过场客套话还是真心实意地表达观点,诚意这个东西,我相信再迟钝的人都感受得到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