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资讯

青岛公交104路线:相伴乘客六十年,山海之间看变迁

2019-10-29 21:00商家资讯

简介" 秋色正盛时,青岛公交104路线也将迎来一年中的最后一轮客流热潮。这条岛城最受欢迎的旅游线路,因西起台东、东至流清河、途径岛城经济中心和沿海景观带,每年春夏秋三季都会迎来大量客流。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条人气爆棚、充满活力的线路已走过60余年的历史...

"

秋色正盛时,青岛公交104路线也将迎来一年中的最后一轮客流热潮。这条岛城最受欢迎的旅游线路,因西起台东、东至流清河、途径岛城经济中心和沿海景观带,每年春夏秋三季都会迎来大量客流。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条人气爆棚、充满活力的线路已走过60余年的历史,它见证着青岛沿海一线的崛起发展,又以城市发展为依托不断升级调整,用真情与坚守与乘客一路相伴。

青岛公交104路线:相伴乘客六十年,山海之间看变迁

50年代建线至今 线路几乎未曾变动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并成立市区交通站,经营路线3条。至“一五”(1953-1957年)期间,公交增开青沙线、青汤线、东镇至王哥庄等8条线路,其中,青沙线又分为青沙南线和青沙北线,南北两线分别由东镇和李村发往沙子口,而青沙南线正是104路线的前身。青岛公交26路线驾驶员杨晓冰研究公交线路30余年,调研、记录了岛城300余条线路的发展变迁,他告诉记者:“50年代末、60年代初,人们的思想意识里并没有市区和市郊的概念,认为青岛市区以外的地方都是农村。‘青沙线’的意思就是从青岛市区发往沙子口,其始发站东镇就是现在的台东。”

青岛公交104路线:相伴乘客六十年,山海之间看变迁

对大部分老青岛人而言,“青沙南线”这个名字太过陌生,他们更习惯将这条线路称为“老4路”。“我是1970年进的公交,一开始从乘务员做起,那时候这条线就叫4路线。”马志强是青岛公交集团退休驾驶员,曾在104路线上跑过三十多年,他向记者回忆,这条由青岛东镇发往沙子口的线路早在1970年以前已更名为4路线,与后期几经调整的线路相比,它自建线之初至今,除延线增站外,几乎未曾变动。也正因如此,它未曾错过岛城沿海一线崛起与发展的每个瞬间。

庄稼地里穿行而过 沿海一片漆黑

70年代,青岛由湛山向东一带全部都是农田用地,因市区面积小,路况不佳,彼时的4路公交车在行驶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庄稼地里穿梭。“那时候城市就到现在的延安三路位置,再往东南全是庄稼地,道路也都是土路,车一开过去,扬起一片尘土,”马志强告诉记者,70年代至80年代初,市区道路之外的地方根本没有路灯,每当夜晚来临,城市的海岸线都会陷入一片黑暗之中。“那时,4路公交车末班车时间为6点,天黑后伸手不见五指,只靠车前的两个大灯照亮前路。我们开车时都非常谨慎,生怕一不小心蹿出个人来。”

青岛公交104路线:相伴乘客六十年,山海之间看变迁

除城市照明系统不完善外,路况的复杂程度也超出想象。由于没有平坦宽阔的马路,老4路几乎全程都在崎岖不平的乡道上穿行,狭窄的路面难以容纳老式大通道公交车,只能选用满载50人的小型公交车。除车型受限,全程最险的一段“九沟十八崖”也让马志强印象深刻,他向记者回忆:德国占领青岛时期,在石老人村和姜哥庄村之间修了一条泥土路,路顺山势而修,中间一段有九条山沟,沟底大多看不到坡顶的路面,沟坡回转,道路险峻陡峭,被人们称为“九沟十八崖”。“这段路是我们每天驾车的必经之路,每次跑到那儿都很小心,现在回想起来,真不知道那时候怎么一天天跑下来的!”

“九沟十八崖”的情况一直持续到80年代后期,1987年前后,青岛市政府通过架桥建涵、直弯填沟等方式拓展、整修路面,以“九路十八崖”为代表的市郊急险路段随之消失。

老4路升级线号 城市扩张进入发展快车道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到了青岛,1984年,青岛成为中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的巨大转折,青岛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在此期间,青岛市的公交客运随城市扩张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四通八达,城乡沟通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络。1988年前后,公交方面将市区线路和市郊线路分离,分别以两位数、三位数的线路号命名市区、市郊线路,老4路线由此更名为104路线。

90年代初期,青岛市政府实施东部大开发战略,作为东部开发战略的重要推动力和首要部署,市委、市政府做出“出让老的机关建筑,支持中山路商业区的发展,运用得到的补偿资金,实现机关东迁,进一步推动东部开发,实现青岛大发展”的战略决策,市政府的东迁使东部区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短短几年内,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住宅区、商业楼竞相落成,青岛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雏形显现。

青岛公交104路线:相伴乘客六十年,山海之间看变迁

城市快速发展的剪影烙印在每天驾车经过的马志强心里。“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你很难相信城市的发展是这么快的。市政府刚搬过去的时候,因为沿线都是以湛山村、辛家庄村为代表的村庄,旁边都是低矮的平房,几年时间过去,突然平地起高楼,每天开车经过,心里的感觉很不一样,你会觉得没有错过它的发展,”马志强说,随着城市的天际线不断变高,拥有起伏韵律,自己的行车环境也在逐渐变好,“城市发展了,道路肯定要跟上。那时候就能感觉到,道路一点点扩宽,开车视野也更加开阔,开车的心情也不一样了。”

承办奥运会帆船比赛 城市道路绿化升级

2001年7月13日,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作为伙伴城市,青岛承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帆船比赛,迎来了又一次历史机遇。为准备迎接奥运会,青岛市修订完善绿化规划,以城市主干路、旅游线路等为框架,建设绿色通道,营造色彩丰富的复层混交林系统,又以前海一线为重点,全面实施对海滨岸线的绿化美化,努力营造与水上奥运相适应的特色海岸景观,城市绿化水平被提升到新的高度。

青岛公交104路线:相伴乘客六十年,山海之间看变迁

臧虹是市南巴士六分公司(104路队)党支部副书记,奥运会前后,她作为乘务员在104路线工作,她告诉记者:“承办奥运会之前,青岛虽然修缮了道路,但整个路面只是宽阔整洁,谈不上美,围绕奥帆赛的一系列建设开始后,沿海一线的绿化向着景观化发展,植被的色彩更加丰富,我们有时候在车上看着也觉得非常美。”除加强全市绿化建设,青岛市以此为契机开始注重城市亮化水平的提升,实施西起团岛东至石老人之间前海一线的亮化,根据沿海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重点搞好沿线5个海湾、3个广场、6座山体及标志性建筑的亮化工程,充分体现青岛山、海、城相融的景观特色,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为奥帆赛的举行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

为与城市发展保持在同一水平,公共交通的创新服务意识也开始觉醒。奥运会前夕,青岛公交集团向下属线路的驾乘人员发放英文手册,鼓励并支持乘务员用双语为乘客服务,为奥帆赛这一国际化赛事做好充足准备。“当时下班之后,我们乘务员经常回家对着手册学英文,大家都觉得青岛能够承办奥运赛事是一种荣耀,一定要为青岛争光!”

青岛公交104路线:相伴乘客六十年,山海之间看变迁

从赛会城市到峰会城市 老线路奋斗新时代

2008年的奥运会将青岛送到了世界的面前,青岛也借力奥运,城市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飞速发展,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海滨旅游城市,崂山这个青岛人心中的“宝地”也再度翻红,成为每个来青游客的必去“打卡”地之一。“奥运会结束后,特别从2010年开始,104路春夏秋三季的客流明显开始增加,去崂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臧虹告诉记者,104路沿线既有以石老人观光园、雕塑园为代表的新兴游园式景点,也有以五四广场、海水浴场的为代表的“老牌网红”景点,加之全线伴山海而行,一条线路由始至终都展示着青岛沿海一线的迷人景色,每年都会吸引大量市民及游客乘坐。“时代在发展,我们也不再满足于基础性的车厢服务,104路线近年来陆续推出了导游解说、外语答疑、扫码游青岛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服务,以硬件设施和人员素质的双重提升升级服务体系。”

青岛公交104路线:相伴乘客六十年,山海之间看变迁

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在青举行,2019年10月,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顺利举办,世界的目光一次次聚焦这座城市,青岛正逐渐完成赛会城市向峰会城市的转变,积蓄能量振翅而飞。而104路线,这条见证了青岛沿海由农田到高楼、由沙土地到柏油路、由漆黑一片到星光璀璨每个瞬间的公交线,也将继续创新服务,与广大乘客相伴,与城市发展同行,抒写属于自己的时代故事。(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芳 通讯员 韩尧钰 报道)

"

Tags:青岛,公交,104路线,相伴,乘客,六十年,山海,之间,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