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资讯

33岁就当选青岛商会会长的民国文登籍实业家-隋石卿

2019-03-01 15:20商家资讯

简介隋石卿(1879—1938),字熙麟,文登县(今文登市)上徐村人,青岛著名工商实业家。隋家虽开办私塾,但并不富裕。隋石卿十几岁的时候就逃荒去了烟台,最初是在码头上工作,从而接触到了一些外国人,然后慢慢开始学外语。 在烟台谋生的那段时间,隋石卿结识了...

隋石卿(1879—1938),字熙麟,文登县(今文登市)上徐村人,青岛著名工商实业家。隋家虽开办私塾,但并不富裕。隋石卿十几岁的时候就逃荒去了烟台,最初是在码头上工作,从而接触到了一些外国人,然后慢慢开始学外语。

在烟台谋生的那段时间,隋石卿结识了正在烟台传教的美国籍牧师郭显德,受洗加入了基督教长老会。后来,隋石卿到青岛经商,依然参加当地的基督教会活动,跟随一位德国牧师学习德语。他的勤奋好学得到了牧师的赞赏,而这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在德国牧师的推荐下,他进入了德商顺和洋行当翻译,因为诚实可靠,又会一些德语,很受老板器重,不久便升任为买办。

在洋行工作的同时,隋石卿积极参与青岛基督教长老会创建的自立会和青年会的活动,并成为青年会的领袖之一。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创办同盟会,为响应孙中山“敲响警钟,让钟声唤起民众”的号召,山东同盟会创办了《晨钟》杂志,作为同盟会的喉舌,积极宣传孙中山反清革命、救国救民的主张,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晨钟》杂志社在日本没有经费,社长丁惟汾便派栾星壑到国内四处筹款,在与青岛基督教自立会联系时,得到了倾向革命的基督教会人士刘寿山、隋石卿和郝连升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为《晨钟》筹集资金,还在青岛设立了分社机构 。《晨钟》杂志成功发行,成为当时山东革命党人创办的第一份影响很大的革命刊物。

1912年9月底,孙中山来到青岛,先后在青岛特别高等学校、三江会馆和青岛基督教青年会发表演讲,民主革命思想激励着青年会的成员,也激发了隋石卿内心实业救国的思想。

1914年,日本趁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出兵侵占青岛,取代了德国的殖民统治。德国战败,德籍侨民都被驱逐回国,德国洋行大都被迫停业,顺和洋行老板在撤走时,索性将带不走的财产全部赠送给隋石卿。这笔意外之财成了隋石卿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他看准日本人在青岛大兴土木,城市建筑迅速扩展的时机,出资开办了华信木厂,此后果然生意兴隆,买卖越做越大,不久他又在济南设立了分号。

1920年,隋石卿当选为青岛总商会副会长。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发现天津路上有一家德占时开办的铁工厂,尽管规模小、设备简陋,却比较齐全,尤其是这里的工人技术十分精湛,多数经过船坞工厂和四方机厂的德国技师严格培训,技术水平很高,只是德国人回国后缺乏资金,工厂已经难以维系。他看准时机,出资3000元买下了这家铁工厂,并投资添置了不少先进设备,将其改名为“华昌铁工厂”(青岛纺织机械厂前身)。铁工厂从为发电厂、自来水厂及各大纱厂配制零件、修理机器开始,到后来发展为可独立生产机器设备。1926年,青岛华昌铁工厂试制出4英尺、6英尺、8英尺、10英尺等型号皮带车床,从此开创了青岛民营铁工厂机床制造的历史。因注重技术改进革新,经过几年的发展,华昌铁工厂声名远扬,甚至连山东军务督办张宗昌都将制造重机枪的生产交给了华昌铁工厂。隋石卿由商业资本转向工业领域发展的做法,开创了青岛商界的先河。之后,又有东益、金城等数家铁工厂相继试制出车床、刨床、钻床等皮带机床。1929年,为扩大生产,华昌铁工厂从狭小的原厂址迁至现内蒙古路新建厂房,改名为“利生铁工厂”。1935年,利生铁工厂生产的狮轮牌车床、刨床、铣齿机、钻床,曾获“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的“超等奖状”。1936年,该厂共有18种规格的产品,销售于天津、汉口等城市,销售量达80台。1937年,该厂已发展成为青岛华商机器制造业第一大厂,有资本3万元,雇佣工人最多时达300余人,设翻砂、车工、钳工3个车间,产品除机床外,还有锅炉、压瓦机等30多个品种 。

1922年,西方列强召开华盛顿会议,重新划分各国在远东的势力范围,在中方与会代表王正廷等人据理力争下,日本迫于当时国际形势,终于同意归还青岛。3月3日,北洋政府任命王正廷为鲁案善后督办,到青岛开展接收工作。因连年军阀割据混战,北洋政府根本就无钱为接管警察置办服装和发放粮饷。无奈之下,王正廷只得向青岛总商会提出借款的请求,但商户们根本不相信政府会及时还款,多数不同意借钱。这时,刚刚上任的总商会会长隋石卿站了出来,他以会长名义和个人信用担保,甚至将自己的全部财产作抵押,两次向银行借款,共筹得借款25万元,从而确保了青岛接收工作的顺利进行。两年后,这笔款项方由北洋政府免息还清 。

在青岛回归前,日本殖民当局又制造事端,收买孙百万等崂山巨匪四处袭扰,日方借口保护侨民安全,将驻军赖在青岛不走。收了日方好处的孙百万不时派人在中山路等繁华地段抢劫商铺、焚烧民房,青岛市面一下子变得混乱不堪。而此时的隋石卿不仅是青岛总商会的会长,还兼青岛自治筹备会理事长。

11月30日晚,青岛总商会在天津路东华旅社宴请接收大员时,匪首孙百万派匪徒将会长隋石卿及监收专员茅少甫绑架到崂山登瀛村。孙百万将隋石卿、茅少甫绑架到崂山登瀛村后,向隋石卿提出两个条件:一是给3万银元开发兵饷;二是要保证胶澳督办熊炳琦将其招安。隋石卿则向其晓以利害得失,进行说服工作。第二天,鲁案善后督办王正廷以青岛行政尚未移交,治安仍由日方负责,向日方代表小幡提出质问和抗议。此后孙百万将隋石卿等人送回青岛,日方利用孙百万扰乱接收的阴谋未能得逞。日方的阴谋落空,遂迁怒于隋石卿,暗地进行搜捕。隋石卿在当局的保护下躲入北洋海军的巡洋舰内,在12月10日举行的接收青岛仪式上亦未露面。可以说,在接收青岛一事上,隋石卿“不顾生命安危,俾青岛得以安全接收”,做出了一定贡献 。

1922年,在青岛总商会的第四届改选中,33岁的隋石卿当选会长,此后连任至1927年,成为这一时期青岛商界的领袖。除了经营木厂和铁工厂外,隋石卿还投资电业和金融业。1923年5月27日,青岛发电所改名为胶澳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名义上的中日合办。公司资本200万元,其中华股占54%,日股占46%,华商由隋石卿任董事长,日商由桥光隆任经理。电厂装机总容量5000千瓦,后来博山、张店、周村等地电业也归该公司管辖。1924年5月2日,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筹办的青岛银行开业,资本额75万元,股份比例官二商一。高恩洪自任总理,隋石卿为经理。

青岛回归后,隋石卿虽然身为商会会长,并身兼数个企业的要职,但其事业经营却遇到了挫折。他先是支持盐民反对扬州帮巨商丁敬臣垄断青岛盐业,结果在运动中折了银子;后来又因为与胡信之的死撇不开关系丢了名声,而在银行金融业投资上的挫败,也使其蒙受极大损失。

青岛的盐业历史悠久,日占时期因日商侵夺,华商盐业发展受到影响。后来盐业生产虽然有所恢复,但众多盐场设施陈旧落后,市场也被日商控制。中国收回青岛后,青岛盐务部门将日资盐场标售给扬州帮商人丁敬臣。此后,丁敬臣成立永裕盐业公司,垄断了青岛的盐业。这一做法引起了青岛广大盐民的不满,他们多次自发去向政府请愿,并捣毁了永裕盐业公司盐场设施,还打伤了丁敬臣,酿成了盐业诉讼案。而盐民们因罢工请愿失了业,根本无力与财大气粗的盐商长期对抗。此时,身为青岛总商会会长的隋石卿便与盐民们站在了一起,不仅出钱供应盐民的生活费用及诉讼费用,还以青岛总商会的名义代盐民呈文,转呈政府当局。虽然这场诉讼官司最终打破了扬州帮垄断青岛盐业的企图,但隋石卿在经济上也蒙受了很大损失。

据《青岛大事记》记载:“1924年7月青岛盐潮爆发,盐民冲入永裕盐业公司,打伤董事数人,并上书山东省署及吴佩孚,要求解除永裕盐业公司垄断盐业输出合同。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许以临时输出及承办工业用输出盐,始解永裕公司之困。” 隋石卿卷入盐潮的原因有不同说法。有学者就认为,隋石卿与丁敬臣原就是商界劲敌,丁敬臣中标永裕盐场,隋石卿未能均沾利益,自然心有不甘,所以才以总商会名义鼓动盐民请愿游行,殴伤丁敬臣,闹上法庭,并为此赔了银子。

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主权,结束了日本殖民当局对新闻报刊的控制。隋石卿于1923年创办了《青岛晨报》,作为青岛商会工商业者的喉舌,并自任社长,聘请北京人胡信之为总编辑。隋石卿的《青岛晨报》发行时间很短,仅仅一年就关门大吉。有后人推断正是因为主编胡信之的思想进步,在报道中抨击军阀政治,所以才导致了晨报的短命,而由此也埋下了隋石卿与胡信之两人之间理不清的恩怨。

在银行金融业的投资挫折,也是对隋石卿实业经营的一个极大打击。

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需要融资,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任职青岛以后,于1924年5月2日开办了青岛地方银行,行址在当时钱庄集中的保定路上。当时银行、钱庄(银号)大多在大沽路、河南路、天津路这一区域。青岛银行资本金规定为100万元,官方占51%,商方占49%,商人中投资的有隋石卿、郭大中、李连溪、刘子山、成兰圃及军阀褚玉璞、毕庶澄等。银行成立后,因为资本少,信用薄弱,商号存款极为寥寥。该行在青岛市仅是一个小型银行,青岛市政府赋予它两种权利:一、该行除办理地方机关存款外,由市政府商请中央准许它发行百万元钞票,钞票面值1元、5元、10元,流通市面;二、高恩洪初以接收青岛,亏空甚大,商请中央准许它以青岛胶海关关税收入20%协助款项作抵,发行青岛地方善后公债100万元。每月由胶海关把这笔款存储到地方银行作为公债,偿还基金。这项公债青岛市民并没有认购,公债因此长时间存在地方银行,使地方银行有了生机,因为存款利息3厘,放给各商号月利1分2厘,有一定收入。

1924年11月高恩洪下台,青岛地方银行因内部空虚,信用不稳,发生挤兑风潮。1925年7月,张宗昌任山东督办后,下令将青岛地方银行交由山东省银行接收,改组为山东省银行青岛分行,继承青岛地方银行的债权债务,照旧营业。1925年末,叶春墀卸行长之职,隋石卿继任。青岛分行改组得到各方同意,改组内容为:其一,撤销官股,将原有100万元资本增资为300万元,先交四分之一;其二,经张宗昌、毕庶澄等准许,地方银行仍保留原有特权,如纸币发行权、代办国债及存储公款等。根据定章,除原有股份外,另招商股,但一般商人有鉴于以往政府不讲信用,参加的甚少。到1925年11月召集临时股东会时,仍然缺股甚多。隋石卿接办该银行时,青岛市面因为政府不许再开新银行,而旧银行可以改组,许可设立一个银行价值约需百两黄金。隋石卿认为改组商办银行是好机会,不料求福得祸,青岛银行改组后,张宗昌派了一个李姓顾问到银行查账,认为隋石卿借给盐户款本利未还,作弊多端,就把隋石卿押在防守司令部一个多月。在查封前军阀银行股款时,查账官员竟以十分荒唐的理由将褚玉璞等军阀的股款加倍提去,此后青岛银行一蹶不振,营业难以为继。1928年张宗昌下台,青岛分行也于6月16日倒闭。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强行收买了隋石卿的利生铁工厂,并改名为丰田式铁工厂,停产机床,改制军火。不仅如此,日本人还多次要求隋石卿担任市维持会会长。隋石卿不愿意为日本人驱使,但又无力与其正面抗争,只好躲到威海避难。此后日本人又多次派人到威海找他,但他誓死不做汉奸,虚与委蛇应付日方,日本人见状只好作罢。

隋石卿誓死不当汉奸的行为,赢得了世人的敬佩。但此时的隋石卿资产朝不保夕,生意无法正常经营,整日担忧而心力交瘁,1938年回到青岛后没多久就去世了,终年49岁。

Tags:33岁,当选,青岛,会会,长的,民国,文登,实业家,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