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资讯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柔性引智破局,以才育才兴

2019-01-07 17:01商家资讯

简介一、新建院所的人才发展困境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生物技术为主要发展领域的新型国立科研机构。短短10年间,在院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一、新建院所的人才发展困境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成立于2006年,是由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生物技术为主要发展领域的新型国立科研机构。短短10年间,在院省市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研究所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富有朝气、创造力强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先后引进40余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千人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中科院百人计划等海内外高层次专家,超过90%以上为海外归国的40岁以下中青年人才。他们创新意识强,发展有潜力,但同时也由于回国工作时间短、缺乏行业经验和学术影响力等而遭遇发展瓶颈。如何有效突破人才培育与发展困境,为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扶,成为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

  二、柔性引智破局

为了加快青年科研骨干的成长成才,在前期充分调研和试点培育基础上,研究所于2015年正式开始实施柔性引智政策,并出台了《“创新共建团队”组建方案》。《方案》计划利用5年时间投资5000万,鼓励在研究所工作的青年高层次人才主动邀请院士、杰青等国内知名学者(一般应具有师生关系)来所兼职并共同成立“创新共建团队”。即,由柔性引进的院士等作为学科带头人、由本所青年高层次人才担任团队执行负责人,围绕研究所重大突破与培育方向整合国内外力量形成优势团队,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对于院士领衔的“创新共建团队”,研究所给予300 万元团队建设启动经费并给与100万的安家费;对于“千人”、“长江”、“杰青”层级专家兼职领衔的“创新共建团队”,研究所给予200万元团队启动支持经费。此外,研究所还通过所内基金部署等措施优先支持团队建设。

  自研究所“创新共建团队”组建方案实施以来,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原则已组建9个创新团队,引进、培养了数10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年核心骨干。由于柔性引进的学术带头人与所内青年科学家主要为师生关系,创新文化传承相近、性格秉性相合,因此“创新共建团队”快速融合壮大,促进了创新思维和人力资源的快速、有效凝聚,通过共同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产生了一批具有显示度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三、以才育才兴业

  崔光磊研究员主要开展高性能电化学能源材料研究工作,于2009年从德国马普研究所加入研究所组建团队。他瞄准国际上储能研发的前沿和热点,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牵引,以解决技术难点为推动力,经过几年努力和发展,已初步在国内外学术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但是,国内从事锂电池等相关研究的单位很多,缺乏学科方向的指引、缺乏学术影响力,一个年轻的团队在激烈的竞争中没有太多优势。研究所“创新共建团队”政策出台后,崔光磊老师在前期合作基础上正式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来所共同组建“创新共建团队”。

  陈立泉院士加盟团队后即深入分析团队发展现状,指出目前国内储能技术团队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技术开发能力和转移转化能力非常弱,因此从战略层面建议:“如果能够建设特色中试技术平台,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在短期内团队就会在学术和产业界形成较高的影响力”。自“创新共建团队”成立以来,陈院士每年有接近半年的时间在为团队成长出谋划策、现场指导,带领团队成员挖掘新问题、新技术,对其中存在研究瓶颈及时给出指导性建议。在与中天储能科技公司的合作过程中,陈院士亲自带队赴企业进行调研沟通,打通成果转化壁垒,敲定合作目标。目前项目进展顺利,技术团队与企业已完成了高性能锂电池技术的孵化应用,正着手建立固态锂电池生产基地,推进电池产品的产业化落地。



  四、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

  在陈立泉院士的带领和指导下,该“创新共建团队”创新发展了“刚柔并济”的复合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攻克全海深固态锂电池模块、系统集成等关键工程技术问题,研制出高能量密度、高安全的固态锂电池动力系统,作为“万泉”号深潜着陆器电源系统,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全海深试验,并为蛟龙号提供动力电源系统。建设了国内第一条年产10万Ah全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示范生产线,与中车集团、三亚深海所、中船重工712合作,实现在轨道交通、深潜器等领域的应用,带动了我国传统锂离子电池产业的转型升级。

  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创新共建团队”研发的相关技术于2017年获得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8年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崔光磊研究员于2016年度获得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项目,2018年度入选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团队内部培养成长的青年骨干逄淑平也于2018年度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项目支持。



  五、总结

  目前,在研究所“创新共建团队”政策引导下,已成功引进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江桂斌、李玉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欧阳平凯,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张东柯等一大批海内外顶尖人才到研究所开展工作。顶尖人才到所后带队伍、带方向,在储能技术、海洋碳汇、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帮助研究所建立起了一批富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科研创新团队,并在短短3年内已培养了国家“万人计划”1人、基金委“杰青”1人、“优青”3人、人社部“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2人。

  随着“创新共建团队”政策的继续实施,迅速成长的青年科研人员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重点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发展需求,开展面向市场导向的创新研究与技术开发,支撑国家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构建,为支撑山东省传统产业升级、优质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不断贡献新的力量。

Tags: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过程,研究所,柔性,引智,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