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资讯

郭半村戏台

2018-11-13 22:41商家资讯

简介文|郭爱瑢(山西) 运城市以北方向,经过舜帝陵景区,再往前行约十五六里路,缓缓沿坡而上,有一个坐北朝南的小村庄,周围绿树环绕,层层梯田土质绵软,村子不大,处处整洁,井水甘甜,进南边村口往北,这儿是村委会所在地,经村委会往西,建有一座戏台,戏...

文|郭爱瑢(山西)

运城市以北方向,经过舜帝陵景区,再往前行约十五六里路,缓缓沿坡而上,有一个坐北朝南的小村庄,周围绿树环绕,层层梯田土质绵软,村子不大,处处整洁,井水甘甜,进南边村口往北,这儿是村委会所在地,经村委会往西,建有一座戏台,戏台前的广场上,一长排锻炼身体器材整齐站立,早晚经常有村民与儿童在这里健身运动,这就是郭半村,全名:郭家半坡村,是生我养我令我终生难忘的娘家村。

四十年前的娘家村,一年四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队部内有一台黑白电视,公社放映队两个月左右,来村里放映一场电影,大队部扩音器里播放几首歌曲,大家听着,跟着唱着,在这文化娱乐极其贫乏的年代,人们常常好几年也难得看一场县级剧团的演出。大队部每年冬季农闲时间,组建一支土剧团,大年初一过后,各家各户串门走亲戚,土剧团利用晚上,再排练两遍,等到正月十三,戏台安装上照明灯,搭起了彩色幕布,村民们从家中搬来了椅子,凳子,晚上七点多,锣鼓咚咚响,胡琴唢呐奏出优美的乐曲,土剧团的演出正式开始。

现在村子内这座戏台,是新建的,比四十年前的古老戏台,宽大了许多,但是比古戏台低了不少。

当年的古戏台建在东西主要交通要道中心地点,戏台房顶与其他村戏台相同,因为是交通要道,上边要唱戏,下边要过车马行人,所以郭半村的戏台当时叫:路台。

戏台前后建有登台的台阶,只是台面很特别,两边各建一半实在的台面,靠中间留有一辆大车能通过的宽度,台边留有装木板的深槽,特制的三寸多厚的宽木板,唱戏时往正中一放,铺上毡布,搭上幕布,一个完整的戏台呈现在人们面前。台上演戏,台下正中的道路,人们正常行走,只是唱戏时不能通过大车。

1964年元宵节,我当时12岁,曾被挑选进村内土剧团,演了一名小丫环。文革前,村子里每年演的剧目大多是一些折子戏,比如:三娘教子,表花,杀狗,设饭等,但这一年,他们排演了历史剧《三进士》,剧中小丫环没有合适人选,我从学校回来度寒假,便让我担当此任。这是我第一次登上这座舞台。

1968年,当时大队早在文革后不久,就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过大年演《红灯记》,这是文革中八大样板戏之一,16岁的我担任报幕员。我头戴军帽,上身穿草绿制服袄,下着一条蓝色制服裤,土剧团的化妆师为我画了眉毛,眼睛,脸上搽了粉擦了红,嘴唇也抹了一些红。我站在台中央,亮着嗓子宣布:郭半大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出大型革命现代剧――红灯记,现在开始。

正月十五是最最热闹喜庆的日子,这天晚上,第一个节目,是我主演的折子戏:《渡江》,我在戏中扮演一名挑着货郎担下乡送货的供销社售货员。剧中人物叫彩风,摆船的老爷爷由本村一名大哥哥扮演,其中一段唱词,至今还记得:彩风挑起货郎担,下乡送货奔江湾,一路上,豆花倒比山花艳,江浪伴着麦浪翻……

这戏台为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八十年代末,戏台实在破旧被拆掉,改革开放的阵阵春风,吹绿了这个宁静而安详的小村庄,村民们解放思想,打破了祖祖辈辈以粮为纲的观念,大面积发展优质酥梨,层层梯田,片片梨林紧密相连,真是壮观。

春光明媚,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我曾提笔赞道:春意融融三月天,花团锦簇赛江南。娇艳绽蕊枝头站,疑是落雪满梨园。

家乡的酥梨远销广东,广西等地,每年外地客商不断,村里年年都要请县剧团唱几天大戏,搭了几年戏台,后来,在村老支书郭生财,新任支书郭榜任,村干郭小榜等一批负责任,有担当的好村干带领下,在原址往北不占道路处,建起了一座新戏台。

党的富民政策步步落实,娘家村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三年前,村子里成立了一支老年舞蹈队,她们身着红装,手舞彩扇,在这新建的戏台上,翩翩起舞,给这个美丽的乡村,增添了欢乐与吉祥。

郭半村,我的娘家村,在我的心目中,您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郭半村的戏台,也是这世界上最最漂亮的戏台!

衷心祝愿家乡人们,迈开大步奔小康!

2O18年8月9日

作者简介

Tags:郭半村,戏台,郭爱瑢,山西,城市,以北,方向,经过,舜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