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资讯

华侨回乡当村支书:助侨乡跑出“加速度”

2020-01-25 15:41商家资讯

简介" 中新社青田1月25日电 题:华侨回乡当村支书:助侨乡跑出“加速度” 作者 郭其钰 从浙江丽水青田县城一路向南,顺着蜿蜒山路驱车半小时,便来到了仁庄乡应庄垟村。这个浙南小山村有1500多名华侨华人,旅居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家家有华侨、户户是侨眷...

"

中新社青田1月25日电 题:华侨回乡当村支书:助侨乡跑出“加速度”

作者 郭其钰

从浙江丽水青田县城一路向南,顺着蜿蜒山路驱车半小时,便来到了仁庄乡应庄垟村。这个浙南小山村有1500多名华侨华人,旅居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家家有华侨、户户是侨眷。

这里的村民下田喝咖啡、买菜用欧元……就连应庄垟村的党支部书记陈苏云,也是一位从意大利回乡的华侨,她也是青田县百余名华侨村干部中惟一的女性。

“应庄垟村多了个‘女支书’。”2008年,陈苏云刚一当选该村党支部书记,就在当地传开了。而彼时让陈苏云放弃在意大利和家人团聚的生活独自一人回乡,也正是因当地百姓乡亲的支持。

陈苏云回忆,当时的应庄垟村大部分人出国工作,村里没有产业,几乎没有村集体收入。“这样的情况下村里人希望我当书记,一传十十传百地帮我宣传,说一定会支持我。”

这样的信任在陈苏云看来既是鼓励也是压力。她要带领一个常住人口只有100来人,而且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的村子走上小康道路。

小康路上的第一件事,陈苏云就完成了全村人多年来的心愿——建一座大桥。

应庄垟村地势低洼,每逢下大雨,村庄就成了孤岛,村民不能外出,孩子不能上学,甚至几天买不到菜。有一座桥成了大家共同的心愿。

“完成老百姓期待的事,我责无旁贷。”陈苏云说。但要建成一座大桥又谈何容易,其中最困难的就是资金问题。当时通过上级部门拨款和村民自行筹集,建桥所需资金还缺一百多万元(人民币,下同)。

想到当地侨乡的优势,自己又曾在国外创业,陈苏云毅然只身前往欧洲为大桥建设奔波筹款,得到了青田华侨华人的大力支持,带回150多万元建桥款。“陈苏云国外走一走,项目资金兜着走”,当时仁庄镇有人开玩笑说道。

2014年应庄垟大桥建成通车,这个原本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的普通乡村,因为大桥的建设,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大变样。原来荒废的农田成了远近闻名的田鱼繁育基地,原先脏乱差的小村庄成了美丽乡村示范村。

走在如今的应庄垟村,占地200多亩的田鱼繁殖基地映入眼帘,绿水青山环绕下,钓鱼台、观赏鱼池和西式餐厅一应俱全,游客在这里尽享慢生活的美好时光。在相关产业带动下,2019年该村集体收入达20多万元。

放弃国外舒适的生活,只身回乡带领村民奔跑在小康路上,陈苏云自觉问心无愧。然而谈及家人,她却有诸多遗憾:“现在三个女儿都在国外成家立业,我却没办法帮她们带孩子、照顾家庭,一家人也无法团聚。”

陈苏云还记得,2014年3月18日她去了意大利,因为大女儿将在5月2日订婚。然而刚去没几天,村里就有急事叫她回来。“这种情况我怎么跟女儿开口说呢,当时也是为了女儿订婚才出去的。”陈苏云很为难。

“女儿知道我要提前走很生气,问我到底是村里重要还是她重要”,陈苏云坦言,听到女儿这样的话心里很难受。但她最终还是先“抛下”女儿,回去把村里的事情处理好。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陈苏云的理由很简单:“我是村里‘当家的’,没办法,女儿以后慢慢会理解。”

从2008年离开意大利回乡当书记,陈苏云就给孩子们承诺,“当完这一届就不当了”。然而十几年来,这句话说了一遍又一遍,陈苏云当了一届又一届。她说,之所以一次次“食言”,是因为奔跑在小康路上的侨乡不能停下来。(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Tags:华侨,回乡,村支书,侨乡,跑出,加速度,中新社,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