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资讯

柳沟村――过去渔村、今日大港

2019-12-16 18:21商家资讯

简介"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黄岛办事处柳沟村。 柳沟村,位于黄岛街道办事处驻地以西1.5公里,北依黑山,东临盐滩村,西临卧鹏村,南与薛家岛街道办事处辛岛村隔海相望。本村为原黄岛五个自然村之一,村庄占地10公顷。2006年,全村有高、...

"

今天继续讲述《黄岛村庄系列》――青岛市黄岛区黄岛办事处柳沟村。

柳沟村,位于黄岛街道办事处驻地以西1.5公里,北依黑山,东临盐滩村,西临卧鹏村,南与薛家岛街道办事处辛岛村隔海相望。本村为原黄岛五个自然村之一,村庄占地10公顷。2006年,全村有高、岳、薛、张、马、李等姓氏,有850户、2280口人。居民除小部分为回族等少数民族外,其余为汉族。2001年,改称田横岛路社区居委会。2006年9月,更名为柳沟社区居委会。

据《高氏家谱》记载,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高姓先祖高德全一家从胶州三里河村迁来此处居住。他有四子。其三子高久业,后去崂山当了道士;其余三子,皆在此地居住。因该村建在黑山前面,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沟从村中心穿过,绕经黑山东面,直通大海,沟底和两岸长满了柳树,故名柳沟村。

柳沟村――过去渔村、今日大港


岳姓先人岳显登之子岳琇、岳琪兄弟二人,于清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从附近的徐戈庄村迁来(后岳琇到卧鹏村落户)。在徐戈庄村西北角,有方圆一亩的岳家坟地。每年清明节和春节等节日,卧鹏、柳沟两村的岳姓人便派代表到徐戈庄村岳家祖茔拜祭。这一习俗,直延续到“文革”时期岳家祖茔被毁为止。本村岳姓已传至13代。

薛姓先人薛文孝,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从原薛家岛村迁来。张姓先人张朋树,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从红石崖龙泉张家村迁来。李姓先人,于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由附近的十字路园村迁来。马姓先人,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从十字路园村迁来。其他诸姓,则是近几年陆续迁来的。

先民们胼手胝足,开发山林、垦荒造田、耕田牧渔,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尤为难得的是先民出海捕鱼的精神和技能。1925年,全村有一丈三尺长(约合7米长)的小帆船十几条,少数一丈八尺长的船是从外地租来的。他们凭借简易的指南针和测量海底深度的铅坠来辨别方向,出没在北到渤海、南到江苏连云港一带的广阔海域。每年谷雨前后,人们扬帆出海,顺风顺流,在竹岔岛、灵山岛、董家口等海域进行春季捕捞,主要捕捞刀鱼、鲳鱼、白鳞、大虾、蟹子等海产品。1920年前后,村民高振北凭借高超的航海技能,驾驶帆船从青岛到江苏、潮河、海州一带做起了粮油生意。

柳沟村――过去渔村、今日大港


在夏季休渔期间,人们则务农或往返青岛进行客货运输;冬季时,则结网、修船,为来年捕鱼做准备。但人们在海上也常突遭风暴袭击,其中一次,本村有五人不幸葬身大海。

为了祈求平安,每年正月十三海龙王爷生日,人们便会备好三牲供品、纸、香,早早起来到海边龙王庙前燃放鞭炮,名曰“祭海”,祈求龙王爷保佑平安和好收成。船上大都贴有“朝霞扬帆去,日落满载归”的对联。船上也有很多讲究和忌讳,如翻动船上的任何物品时不能说“翻过来”,只能说“调过来”。歇后语“船上烙饼――调过来”,即出于此。船上的锅碗瓢盆,不能扣放只能平放,意求安安稳稳地平安航行在海上。船上的木桩,行话称“和尚头”,只能拴缆绳,不准坐人。

解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渔船逐渐机械化。1955年,村里新添了一丈八尺长的大帆船8只,小船几十条。1964年冬,购进了60马力的机船1对。1967年,村里购进机帆船3对,将木帆船也改装为机船。1977年,又买进135马力的铁壳机船1对。1982年,又发展到拥有40马力的机船4对,形成了规模。这时,渔民们还进行远洋捕捞,主要捕获刀鱼、鲅鱼、黄姑鱼、鲳鱼、白鳞鱼、大虾等海产品。

据记载,1950年,本村有99户、482口人,有耕地71.3公顷。但土地绝大部分系黄色黏性土壤,土层薄,多为海滩和丘陵地。人们只有耙、犁、锨、镢等农具,加上常有旱、涝、虫灾、暴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人们种植的地瓜、小麦、大麦、豌豆、大豆、花生等农作物,产量很低。年景好的时候,粮食作物亩产只有70公斤左右,花生亩产100公斤左右;遇上灾年,则经常绝产,大多数村民连地瓜干都吃不上。建国后,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到1967年,粮食亩产达到250公斤。柳沟村成为当时黄岛里5个村中,粮食最充足的村。

先人们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泥土夯墙,以山草盖房顶,筑起简易住房“草披屋”,这种简易住房夏不避雨,冬不御寒。后来由于生产、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开始采用半石半土为墙,以海草披顶,建起了“海带叶子屋”,它既坚固又冬暖夏凉。从19世纪开始,人们逐渐建起了瓦房。到20世纪90年代,村里还有少量海带叶子屋存在。村里现已是楼房林立,旧貌换了新颜。

先人们除要经受自然灾害外,还遭受到瘟疫的袭击。1910年,本地发生霍乱疫情。只有300多口人的柳沟村,死亡50余人。其中有一天,死亡13人;有ー户,死亡6人。1933年,本地闹瘟疫,村民死亡16人。

柳沟村――过去渔村、今日大港


柳沟村的大街有两条,一条是西北、东南走向,由西北方向出村,可直通黑山;由东南方向出村,可直通东南岭黄泥头沟。另一条是东北、西南走向,由东北方向经三官庙门前出村,可通往盐滩村;由西南方向出村,可通向西南岭、杀牛沟。两条街交叉处是村中心,为十盘街,面积约0.15公顷。街北面、东面有两盘石碾(1992年旧村改造时被拆除),象两只眼睛一样注视着柳沟村。

柳沟村与黑山相依,村域内有“一山、二岭、三道沟”。“ー山”,即黑山。山上有人们历年种植的黑松1.2万余棵,大部分为柳沟村的山林。山上还生长着桔梗、地丁、枸杞、地榆、茜草、托盘根等30多种中草药材。

相传,黑山上本来没有沟,当年高姓人从胶州三里河向此处搬家时,大车经黑山东面压下了深深的车辙,因水土流失,车辙逐渐成沟。

1991年,黄岛区政府投资990万元,在此处建成了占地达23公顷的北海公园。古香古色的公园围墙,长达1260米,巨龙般依山势盘绕于黑山四周,一派富丽堂皇。公园正门向北,为仿古建筑,古堡式门柱,斗拱式门楣,金黄色琉璃瓦顶。进入公园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九龙喷水”照壁,左右均为进入曲廊的重门。穿过曲廊,沿环山路可达黑山主峰上的“观涛阁”。

观涛阁是一座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建筑,1992年建成。阁高23.7米,3层,八角飞檐,琉璃瓦顶。汉白玉栏杆,环护着金瓦粉墙。流光溢彩,气势恢宏。观涛阁东面,有儿童乐园、动物园、跑马场。观涛阁北侧,为休闲健身区。园内种植有雪松、龙柏、樱花、牡丹、月季、玉兰等各种花木。

1965年,在柳沟上游修建了一座面积约0.5公顷的水库。1987年,区政府把水库改建为柳湖公园。公园占地1.7公顷,湖边有紫藤花廊,湖中有小岛,岛上有凉亭、假山、奔月桥,以及樱花、玉兰、玫瑰、菊花、梅花等花木。更富诗意的是,每当晴空月明之夜,从奔月桥上俯视,只见水月交辉,令人恍入仙境。

“二岭”,即东南岭、西南岭。1978年,在东南岭上建起了黄岛一中。同年,在西南岭上建起了黄岛区医院;1997年,该院改称黄岛区第二医院、黄岛区中医院。

柳沟村――过去渔村、今日大港


“三道沟”,即杀牛沟、高家堡沟、黄泥头沟。杀牛沟,长600多米,直通大海。相传,明朝永乐年间,有一户人家在此居住,凭借两岸土质较好的土地,种植了芝麻等多种农作物。该户人家有宽敞的房屋,两头耕牛,碾、磨等农具齐全。有一年,南方一粮贩的商船来到此处,他们见这户人家富有,顿起歹心杀了其全家,烧毁了房屋,抢走了家畜、粮食等所有财物、其中、仅芝麻就装满了一商船。从此,这条沟就被人们叫做“杀人沟”。后来,因该名称不吉利,人们在此耕作时总感到害怕,便将其改名为“杀牛沟”。另据传说,因先民曾在这里杀过牛,故名。人们在沟两岸耕作时,还曾拾到铜钱等物。

杀牛沟入海处,离岸边100米远的地方,有一块高4米、长10米、宽8米的大石头,由两半组成,故名“双石”。从海上看去、杀牛沟与“双石”,似蛟龙戏珠一样壮观。1958年,人们在沟中游建起了水库,灌溉两岸的耕地。

杀牛沟海湾东面,是鳎鱼旺海湾,湾北面有10米高的陡崖,能抵挡北风。1920年以前,人们在捕鱼季节,多于此湾搭铺子暂住,到竹岔岛一带捕鱼。鳎鱼旺湾东北侧有一泉眼,泉水常年不断,供人们饮用。后因渔场转移到了灵山岛海域,人们也把铺子转移到了胶南积米崖。

从鳎鱼旺湾往东,就是坟子嘴。翻过坟子嘴,就是高家堡海湾。因附近有高姓人祖坟,岸边大都是高家的土地,“高家堡”由此得名。

高家堡沟,经村前向南直通高家堡海湾,长400余米,两岸土地可种庄稼,有“抄面盆”之称。高家堡沟入海口处,有沙滩、“水势坡”,是泊船的好地方。1958年,在沟中游曾建起两座水库。后来,在这里建起了楼房。在高家堡,红石崖人民公社于1958年建起了海带养殖场。1986年,这里被前湾港征用。

从高家堡湾向东,翻过高家堡嘴,就到了黄泥头沟入海口。黄泥头沟,源于柳沟村东南岭东侧,长600米,因沟两岸为黄土,故名“黄泥头沟”。

柳沟村西、柳湖公园北面,原是黄岛的舍茔地(即公墓地)。相传,这里是黄岛里的风水宝地。1963年人们在此地挖地瓜窖时,曾挖出很多南方人埋的骨灰罐子。如今,这些岭、沟已被填平,建起了楼房。

柳沟村有着长达1.5公里的海岸线,有宽阔的滩涂。这些滩涂和海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此处天然生长着海参、蛤蜊、海蛎子、海螺、红脚蟹等海货。人们也在此养殖海带、扇贝、贻贝等海产品。这里后被征用,建设前湾港。

1987年,前湾港在柳沟村前海边开始兴建。当时前湾港是国家“七五”跨“八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是国家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港口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6个矿石、煤炭泊位和规模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20万吨级矿石码头。10个深水集装箱专用泊位,正陆续建成。前湾港正在发展成为一座多功能、现代化的世界级亿吨大港。

1977年,原黄岛区政府办公大楼在本村西北面建成,占地6.7公顷,有办公大楼、大会堂等设施。在办公楼后面,还建有区政府招待所。1978年,青岛港务局在村东北面建起了占地2.7公顷的港湾技术学校。同年,在村西南角建起了占地0.7公顷、学生达2000余人的黄岛区实验小学。1985年,在村前建起了占地0.7公顷的黄岛三中。该校为初级中学,有教学楼、实验楼、运动场等设施,学生1200余人。1995年,柳沟村在村东南角建起商业网点楼1栋。

柳沟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1915年,村里办起了私塾,有教室5间,学生20余人,由盐滩村的高振连等人任教。1934年,改为官学(洋学)。1949年,建起岛里唯一的一所高级小学,有教室15间,学生200余人。1980年,该校合并至黄岛区实验小学。现在,村里每年给全村的100余名幼儿补助入托费10万余元。柳沟村人在解放战争时期,踊跃参军,出夫支前。岳太让、战庆祝等人,是解放战争时的复退军人。

建国后,柳沟村也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高全奕,男,中共党员,1949年随解放军接管青岛,1961年任昌乐县双台公社社长,1983年退休。岳长启,男,中共党员,1949年随解放军接管青岛,先后任青岛盐务局副局长、局长,1985年退体。李风龙,男,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后在空军导弹学院任教达20年,团职。1984年,转业到青岛无线电三厂工作,任高级工程师,1998年退休。

改革开放以来,柳沟村人渔农并举,开展多种经营。人们大力开展海上养殖和捕捞,逐渐拥有135马力的铁壳船一对,60马力的机船一对,40马力的机船4对;大小木船,都改造为机船。

凭借开发区的优势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柳沟村通过内引外联,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办厂。近年来,青云纺织厂、金光卡奥公司、成信玩具厂、蓝盾服装厂、广程建筑工程公司等企业相继落户本村。

1992年,全村进行旧村改造,建起楼房48栋,建筑面积132000平方米;还建起了门球场、篮球场等设施。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亿元,人均纯收入9175元。

《三官庙》

据传,先人们于明末清初在村东北角修建了一座三官庙。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岛内五村共同筹资,由柳沟村高辉利等人负责对其进行重修,并立石碑记载重修庙宇的经过。

三官庙坐北朝南,有三官殿3间,禅堂3间,青色鱼鱗瓦覆顶,飞檐翘角,雕有龙凤饰物,构造精巧、宏伟壮观。砖砌围墙,两扇朱漆大门,庙门楹联上为“风调雨顺”,下为“国泰民安”,横批为“四季平安”。庙院东南隅,有一座砖砌钟楼,内悬挂一口铁钟,钟高80厘米,钟口直径60厘米。院西北隅,有一座香火炉,青砖砌成,底方顶尖,成“品”字形。

三官是道教信奉的神,即天官、地官、水官。道教宣扬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殿内正北威严端坐的是三官,东面坐的是得意的二官,西面坐的是发怒的大官。传说,天神陈光雷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大官,二儿子名叫二官,三儿子名叫三官。有一天,三神周游人间,行至柳沟村东北角,发现是一块风水宝地,三人决定在此安身。大哥叫三弟前去察看实情,三官到此一看,确是宝地,便坐在正位上不回去了。过了一个时辰,老大见三弟没回来,又派二弟去察看三弟是什么原因未回。二弟到此一看,三弟早已占据了正位,自己便也坐在上首(东面)不走了。大哥又等了一个时辰仍没见二弟、三弟回来,就自己亲自去看。他到此看,正位、上首早已被三弟、二弟所占,自己就只好坐在下首(西面)。所以,柳沟三官庙里,三尊神像是三弟坐正位、二弟坐上首、大哥坐下首,老三、老二的神态很得意,大官的神态是大怒的样子。

院东有禅堂3间,是道人宿舍和会首议事的场所,幽静而雅致。解放后,该庙被拆除,在此处建起了柳沟小学(后发展为实验小学)。

《龙王庙》

在鳎鱼旺湾西北崖顶部,有座龙王庙,建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庙高3米,面积约4平方米,建在高1米的石砌平台上。逢年过节和出海前,人们都前来烧纸烧香,祈求龙王保佑。

在三官庙前,也有座龙王庙,建于1903年。庙内供奉龙头人身的龙王像、牛头人身的牛王像、马头人身的马王像。当年,三官庙和龙王庙香火旺盛。逢初一、十五,以及正月十三龙王生日和六月二十三牛马生日时,村民们纷纷前来祈求保佑;天旱时,则在此唱戏求雨。解放后,龙王庙被拆除。

后记,《黄岛村庄系列》中的文章,其内容资料来源于2006 年以前。涉及到的村庄,其面貌已发生深刻的变化,平房可能已拆除,人们或许已住进了楼房,所以读者切不可以按图索骥、想象依旧。

"

Tags:柳沟村,过去,渔村,今日,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