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促销

保障房托起安居梦

2019-12-04 15:41商家促销

简介" 青岛日报11月21日整版报道 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住房问题是民生的基本问题之一。20年来,青岛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逐步完善,住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住房消费有效启动,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青岛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

"保障房托起安居梦

青岛日报11月21日整版报道

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住房问题是民生的基本问题之一。20年来,青岛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逐步完善,住房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住房消费有效启动,居民住房条件有了较大改善。青岛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98年末的13.42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末的32.9平方米,居住条件、居住质量明显改善。青岛市的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发展和完善的时期。


保障房托起安居梦

一、住房制度改革的启动推进和深化

青岛市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自1987年开始,逐步采取了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稳步提高住房租金、出售公有住房、促进经济适用房建设、建立新型住房保障供应体系,以及推动住房货币化分配等一系列措施,整个住房制度改革稳步有序地推进。

1998年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事业发展史上历史性的一年。1998年7月国务院明确提出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的目标,我国住房制度由此进入了全新的市场化时代。

1998年开始,青岛市积极推进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工作,实施了“新房新制度”: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货币化分配,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政策与社会保障机制,最低收入家庭承租政府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高收入家庭购买和租赁商品住房解决个人住房问题,实现住房供应的社会化、市场化。

从1998年12月31日起,公有住房一律停止实物分配,原则上只售不租,实施住房货币化分配,同时建立职工住房补贴制度。1998年12月,青岛市根据职工的住房现状、工作年限、职务等,以发放住房补贴的方式增加职工工资收入中住房消费资金含量,并辅以政策性及商业住房贷款等金融配套措施,提高职工购房能力。公有住房出售、货币化分配以及住房公积金等一系列政策的执行,不仅增加了职工住房消费资金含量,提高了职工购房能力,而且对进一步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和解决住房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障房托起安居梦

二、住房保障制度的初步确立(1998年—2006年)

建立住房保障制度,通过行政手段对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是对市场化住房分配机制的必要补充,是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在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基础上,青岛市开始着手建立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青岛市住房制度改革“市场+保障”的基本思路在这个阶段已现雏形,即一方面坚持住房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不动摇,实现多数家庭通过市场改善住房条件的目标;另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保障。

2001年至2004年,青岛市先后出台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以及普通商品住房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以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保障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以限价商品住房制度支持中等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改善住房条件;高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主要由房地产市场进行调节的保障方式,标志着青岛市“两渠道、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制度架构的基本形成。

保障房托起安居梦

三、现代住房制度的形成(2007年—2010年)

2007年8月,国务院第18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24号文,把住房保障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7年至2010年期间,青岛市的住房政策更加关注民生的需求,初步建立了“市场+保障”的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被赋予了“保增长、促民生”的双重含义。

(一)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意见》、限价商品住房管理办法和公共租赁住房配租管理意见,修订了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标志着青岛市建立起了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商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基本实现了“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持、高端有市场”的住房供应格局。

(二)创新实施住房保障发展规划。为更好地推动住房保障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青岛市在全国率先编制了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7年,青岛市启动第一轮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08-2010年),规划期内通过建筹廉租住房9000套,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5000套解决了2.5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通过旧城区、城中村改造和筒子楼改造等措施解决约1万户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三)率先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2007年,市政府投资5亿元开工建设了3000套公共租赁住房,并于2010年2月1日发布了配租公告,面向社会公开配租。此次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全部为中小套型,平均套型建筑面积约50平方米。均按照要求实施了必要的装修,具备基本入住条件,成为青岛市建立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有效尝试,青岛市成为国内率先实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城市之一。

(四)在全国率先推行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为克服土地资源稀缺问题,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2008年青岛市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推出了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凡是规划为住宅的房地产项目,按照45%、20%、5%的比例配建一定数量的保障性住房。不适宜配建的土地,要提取相应比例土地出让金用于集中建设项目用地的征收补偿。实践证明,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优化区域布局,使被保障家庭与其他居民共享高品质的小区配套和物业服务。

(五)努力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设品质。为方便日常生活、降低生活成本,青岛市按照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分布状况,将保障性住房重点布局在铁路沿线、城市主干道、地铁出入口等区域。出台了公共租赁住房装修配套标准,统一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装修标准,满足居民基本入住要求。进一步改进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做到“面积不大、功能齐全”。完善保障性住房配套设施,确保水、电、气、暖、电话、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到位。

(六)严格实施资格审核。此阶段,青岛市建立了“三级审核、两次公示制度”和六部门联审制度。在资格准入上,青岛市实行两级管理、三级审核、两次公示制度。街道受理初审、初次公示,区住房保障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复审、二次公示,市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审查备案。

(七)建立动态管理制度。管理是保障性住房良好运营的重要保障。2008年以来,青岛市采取主动申报和年度复核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动态管理。每年在规定时间内统一实施年度复核,对被保障家庭的收入、住房等情况进行跟踪复核,并根据年审结果及时调整保障方式,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进行清退。

保障房托起安居梦

四、现代住房制度的逐步完善(2011年至今)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拉开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建设的序幕。在前期一系列政策制度创新的基础上,2011年以来,青岛市住房保障在建设规模、保障数量等方面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各项政策日臻完善,管理机制更加成熟,建立起了覆盖不同群体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11年以来,青岛市先后启动实施了第二轮(2011—2013年)、第三轮(2014—2016年)住房保障发展规划以及“十三五”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6—2020),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9.8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5.8万套、经济适用住房1.8万套、限价商品住房2.2万套,累计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7.6万套,青岛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一)积极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在保障城镇户籍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基础上,青岛市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纳入到了保障范围。截至目前,青岛市共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配租公共租赁住房3.6万余套,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

(二)创新经限房轮候排序计分制度。为加强青岛市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的配售管理, 2012年,青岛市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轮候排序计分规则》,按照申请家庭住房、收入、年龄、家庭人口状况等因素综合计分,依据得分高低排序轮候选房,进一步体现困难优先、公开公平的分配原则。

(三)公共租赁住房成为住房保障主力军。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并轨的工作要求,2014年7月24日,青岛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对青岛市住房保障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调整:合理调整保障性住房供应结构,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四类保障性住房统筹建设、统一申请、并轨运行,逐步建立以公共租赁住房为主体,实物保障和租金补贴相结合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1.统一申请审核,优化审批流程。新政策将保障性住房分类申请,调整为统一按照保障性住房进行申请登记,并核发统一的保障性住房准予登记通知书。新增保障性住房申请家庭,统一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

2.放宽申请条件,扩大保障范围。并轨后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也发生了变化:低收入户籍家庭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从原来的人均月收入不超过1864元放宽为不超过2936元。符合实物配租的条件、尚未取得实物保障的家庭,还可申请租赁补贴。2016年以来,青岛市逐步扩大租赁补贴发放范围,将保障方式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并举,确立了青岛市住房保障实物保障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新体系。

3.实行差别化租金和梯度退出机制。青岛市住房保障并轨后,实行差别化租金机制。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按照低于同地段住宅市场租金标准并考虑承租家庭承受能力的原则确定。申请公共租赁住房的群体根据收入不同,划分为4类,享受的租金标准分别按照0.75元每平方米,以及同区域市场租金标准的30%、50%和70%确定。在实施差别化租金政策的基础上,实行“梯度退出”制度。若承租家庭收入提高了,政府可以根据其收入变动调整租金水平,若收入完全超过了保障标准,且无其他住房的,承租人可根据个人意愿继续租住,并按市场价格支付租金,为承租家庭提供了一个更加稳定的居住环境。

4.不断提升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和服务水平。政府投资集中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由经营单位统一负责管理和物业服务工作;对分散配建或购买的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其物业服务纳入所在项目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对承租政府投资建筹的公共租赁住房的低收入家庭,市财政根据其家庭收入予以适当补助。目前青岛市公共租赁住房对符合低保和低保边缘标准的家庭,物业费多层住房每月每平方米补助0.2元,高层住房每月每平方米补助0.6元;对高于低保边缘标准的家庭,物业费高层住房每月每平方米补助0.3元。

住房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乎千家万户的安居乐业。青岛市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将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执政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连续多年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好的实事中来。截至目前,青岛市已累计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9.2万套,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青岛市保障房项目先后荣获2次“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次“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


保障房托起安居梦

今后,青岛市将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统筹解决和改善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市民以及人才等群体的住房问题,迎接未来城市的新建设者,把青岛建设成为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end


高端 · 主流 · 权威 · 亲民


来源丨青岛日报

编辑丨李鹏飞

联系丨青岛日报楼市 rg3589@126.com


"

Tags:保障,托起,安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