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促销
水生态文明让“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更美丽
2019-12-03 08:20商家促销
简介"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系列报道之青岛篇 青岛——闻名遐迩的滨海之城,给人留下的印象一直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多年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青岛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虽然毗邻黄海,青岛却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岛城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系列报道之青岛篇
青岛——闻名遐迩的滨海之城,给人留下的印象一直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多年来良好的自然环境,为青岛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虽然毗邻黄海,青岛却属于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岛城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47立方米,是全国的1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水资源供需紧张等问题逐步凸现出来。
近年来,青岛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用水、坚持预防保护治理齐抓,共建“山水林田湖海生命共同体”,全力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初步实现了“库河涟漪、供排有序、山川清秀、美丽岛城”的水生态格局,探索形成了“一个中心、两手发力、三个联动、多源统筹”的滨海缺水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水安全保障能力和城市品位得到显著提升,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资源。
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结合“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城市特色,按照“一轴两带”的总体布局,围绕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水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深化水管理体制改革等六大任务,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成立以市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推进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统筹解决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化规划设计,组织编制了《青岛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职责分工,科学制定水生态目标体系,实施了城市供水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等十大类工程,重点建设了大沽河流域和西海岸两个重点示范区。
图为三里河水利风景区夜景
二、坚持开源节流,提升水资源管理与节水水平。
青岛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创建的核心,以水资源科学配置为抓手,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积极打造现代水网。实施了大沽河综合整治行动,河道内拦河闸拦蓄量增加到870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可增加6800万立方米,最大拦蓄水面从工程建设前的21平方公里提高到40平方公里;完成了产芝水库向即墨市、城阳区和崂山区调水等工程,有效解决沿线区(市)用水紧张局面。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了“南北贯通、蓄引结合、库河相连、主客联调、海淡互补”的供水网络,构建了“库河连通,多源共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长江水以及非常规水的统筹调度,有效保障全市用水安全。
加强节约用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实施阶梯水价,大力推广节水器具,加快改变用水方式和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一水多用、循环利用、高效冷却等节水新工艺,淘汰落后用水方式和技术。完善企业内部节水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备各级用水计量器具并定期检测、更换,建立健全用水统计台账、日常巡查检修等制度,努力推进废水“零”排放,连续多年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称号。2016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5.51m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8。
三、水质水量齐抓,加强水源建设和污水管控。
新建成新河水库,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客水的调蓄能力。印发了《青岛市小型水源建设项目资金补助办法》,提高了群众建水保水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塘坝、拦河闸,既保持河道的连通性,也增加了供水水源,满足部分地区生活用水以及灌溉用水的需求。积极开展以“监测监控,隔离保护,环境整治,生态修复”为主要内容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建设,增强了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黄水东调承接工程建设,拓宽客水调引渠道。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开展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解决了2047个村庄、160.2万人的吃水问题,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强客水调引力度,客水占总用水量比例从2012年的16.6%增加到50.6%。
加强水环境治理。坚持“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模式,实施污水处理扩容、主支管网扩建、过城河道截污等工程,下大力气截污治污、清淤疏浚、景观改造,彻底整治过城河道,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现在,最大城市排污河李村河两岸已打造成“景美、河畅、水净”的绿色长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胶州湾优良水质面积比例由52.9%上升到了71%,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9%,水功能区水质稳定达标。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带动河流沿岸形成一批滨水产业,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依托全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争取到“海绵城市”试点,两者相互巩固提升,加强水系环境整治,实现了水与城市的互生共存、和谐发展。
图为大沽河博物馆内景
四、制度科研并重,多措并举修复水生态。
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先后出台了《大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暂行办法》、《青岛市生态补偿奖励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上下游地区的积极性,加快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使得保护自然资源、提供良好水环境质量的地区得到合理补偿,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大力实施水源涵养和水环境保护,强化补的功能,坚持“蓄一河清泉水、建一条经济带、成一道风景线”的小流域治理模式,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水土保持工作,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有效提升水资源循环能力,形成绿色安全屏障。二是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新修河道均采用生态护坡,河道生态治理率达到41.4%;开发再生水“产-学-研-用”链条式模式。通过深化再生水利用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坚持再生水与城市发展结合战略,用好用足再生水;通过政策经济手段,鼓励使用再生水,促进再生水行业健康发展等措施大力推进全市再生水开发利用。
五、丰富水文化建设,以水文化带动水经济。
实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湿地公园建设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水生态环境品质、河湖健康水平显著提升,有效带动旅游产业和滨河经济的发展。依托治理后的大沽河,深入挖掘大沽文化,打造“传统与现代相融、滨海特色鲜明”的水文化体系。积极推进沽河流域区市乡镇发展乡村旅游,组织开展了省级乡村旅游强镇、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有效带动城乡服务业的发展,打造沽河文化景观廊道。依河建立大沽河博物馆,传播沽河文化文韵,打造水景水情,人水和谐氛围。推进湿地保护与建设,全市亲水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主要涉水景观旅游从5717万人次增加到8081万人次,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4.4% ;滨水产业高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一批滨水产业和价值高地。
水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水定城、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正确处理人水关系,按照“一轴两带”的总体布局,建设以大沽河干流为中轴,辐射周边地区,建设青岛特色的水生态中心,为建设人水和谐、宜居幸福的绿色生态型滨海青岛而努力奋斗。
来源:新华网
"Tags:生态,文明,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美丽,生态,文明,城市
上一篇:安装新车牌,希望道路更顺畅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Galaxy Z Flip,3个月后:仍然喜欢它,仍然不推荐它
去年,如果你告诉我2020年会发生的所有事情,我会不相信地摇头。这包括我想要Galaxy Z翻盖折叠手机。当它在... -
Roku频道有个好消息:100个免费直播电视频道
本月早些时候, Roku聽扩展了免费直播电视服务聽Roku Channel聽,在新的节目指南中增加了100个直播频道。该... -
布加洛成员是如何利用Facebook策划谋杀的
5月29日,史蒂文·卡里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莱安德罗火车站接罗伯特·朱斯托斯时,第一次见到他。但根据本周... -
“苹果泄密”显示,像充电垫一样的空中力量仍在进行中
苹果公司的无线充电垫,名为AirPower,去年被正式取消,但头版科技主持人Jon Prosser在Twitter上分享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