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促销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丨党旗引领“三融合”基层治理新格局
2019-11-20 14:01商家促销
简介" 党旗引领“三融合”基层治理新格局 ——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回答乡村振兴“时代之问”纪实 ■编者按 上世纪80年代末,莱西形成了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1990年,在莱西召开的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推广“莱西经验...
党旗引领“三融合”基层治理新格局
——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回答乡村振兴“时代之问”纪实
■编者按
上世纪80年代末,莱西形成了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1990年,在莱西召开的全国村级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推广“莱西经验”,统一了全党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思想认识,确立了党支部在农村组织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新时代,“莱西经验”仍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从中央到省委,都高度重视“莱西经验”。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视察山东时要求在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上勇探新路。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赴莱西调研和今年省“两会”参加青岛代表团审议时,也多次提出明确要求。
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大背景下,深化拓展“莱西经验”,切入点在哪里?实施路径如何?需要着力解决哪些突出问题?10月,本报记者赴青岛莱西、即墨、平度、胶州等地蹲点调研,采写了这篇纪实报道。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卞文超 张晓帆 张国栋
30年弹指一挥间。
任何一项引领时代的创新探索,都是在回答极具现实针对性的时代命题中诞生的。30年前,莱西村级组织建设“三配套”经验,回答了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如何重新组织农民,如何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这样的“时代之问”。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进入新时代,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组织结构发生了深刻变革,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农村公共服务的短腿问题突出。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殷切嘱托。乡村全面振兴,是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在“莱西经验”的诞生地,以发展、治理、服务“三融合”为目标的乡村治理新探索、新实践正在稳步推进。
抓党建就是抓全局,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新内涵在于,重构基层组织的布局、结构和运行模式,以组织振兴统领乡村全面振兴
从“包产到了户,不用党支部”到“农民要致富,离不开党支部”;从“支部建在产业链,合作社里党旗红”到条块融合,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构建起“镇党委—村(新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组织振兴的脉络和演进清晰可见。
金秋时节,行走莱西、即墨、平度、胶州近20个乡镇,深入几十个村庄,记者一行一直在触摸一个被称作“基层组织”的事物,力图摸清它的脉络、肌理和运行方式。
莱西市马连庄镇小屯村,是个只有28户人家的小村庄。近几年,村里45岁以下的人口大都外出务工,或在城里买了房,原本党员数量就不多,如今只剩两三个老党员留守。村级组织架构还在,但活力不足。
小屯村的情况很有代表性,村庄规模小、数量多、分布散、空心率高,是当下农村面临的普遍难题。我省共有7.4万个行政村,数量全国第一,但村均人口仅500多人,全国倒数第二。青岛全市6015个行政村,村均268户,村均户籍人口数量仅为杭州市的64%。像莱西这样的农业大县,农村空心率达到40%。
今年,在马连庄镇党委的主导下,小屯村同周边高家草泊村、吕家草泊村等10个村合并为草泊新村,所有村庄、群团、非公有制企业等基层单位党组织,全部划归新村党委直接管理或双重管理。4月,镇党委重构了农村党组织架构,10个村的党支部被撤销,形成了“镇党委—村(新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这一新的组织体系。
草泊新村党委,下设组织管理、产业发展、综合治理、文明实践、群团组织和网格等7个党支部,原来的各个村支部改成网格党支部下的党小组。根据农村党员不同特点,新村将党员组织关系分别转到功能支部和网格支部,打破了原来的行政界限和行业壁垒。支部建在产业链,合作社里党旗红,正是对这种重构后的组织体系的生动描述。
这种重构乡村组织基本细胞的探索,创始者是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镇。2012年起,结合城镇化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张家楼镇开始了做实社区党委的探索。
青岛市尊重基层创造实践,将农村社区党委作为加强党的领导、下沉镇级力量、联系服务群众、推动融合发展的区域化统筹协调平台,整合区域内各类资源,以组织融合推动村庄融合发展。以农村社区为单元,积极稳妥撤销原行政村、合并成立新村,解决村多、村小、村散、村弱的问题。2013年开始,张家楼镇的这一做法在青岛全市推广。
当社区党委旗帜高高飘扬的时候,莱西市的探索又迈出了令人惊叹的一步:今年上半年,莱西市以农村社区为依托,仅用3个月时间,就把行政村数量从861个大幅调整为142个。
4月13日,是马连庄镇各村举行户代表投票的日子,镇党委书记左杰一上午都坐在办公室里,不停地抽烟,等着投票结果。投票出乎意料地顺利,一个接一个报上来,他悬着的心落地了——全镇9775户参与投票,9375户同意,参投率75.31%,同意率95.9%。由此,马连庄镇依法依规,整建制地撤销了77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成立了7个新村村民委员会和7个村民监督委员会。
“以前我们一个小村,葡萄种得再好也是‘在鸡窝子里转’,合村后,就能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莱西市院上镇七岌新村党支部书记姜训说,通过合村他们扩大了葡萄种植面积,规模效益一下子出来了。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它的治理方式,都有组织社会、动员社会的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求,通过党的层层组织把中国社会凝聚起来。”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在谈到如何实现组织振兴时说,“乡村组织体系重构,本质上是调整生产关系,来适应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组织振兴的着力点在镇,操作点在村庄,关键点在选好带头人。在这个过程中,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重构乡村行政区域体系,在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下,以推进村庄合并为切入点,初步搭建乡村组织振兴的基础框架,使得基层组织的组织力、动员力、统筹资源的能力更强,更加胜任乡村振兴的使命。”
顺着这条“强镇—并村—选好带头人”的脉络来考量青岛各地的实践,不难看出,组织重构的过程,正是打通过去乡村治理梗阻的过程。
过去,镇街一级党委的“无力感”很明显。青岛镇街地域面积较大,平均每个镇街管辖56个村,最大的一个镇管辖了178个村,镇上干部要把全镇村庄跑一遍,没个两三年下不来。一度有村民说,“现在生活是好了,就是干部见得少了”。
青岛市委把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着力点放在乡镇,印发《关于开展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镇进行扩权赋能、减负增效,统筹设置12个左右党政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推进“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改革,使镇党委集中精力抓党建、抓发展、抓治理、抓服务,调动了镇街统筹整合乡村资源、搞活乡村的积极性。
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学俊说,多年来,农村基层党建都是就村抓村,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村这一级的动员能力、资源统筹能力明显无法满足农村目前的现实需要,“比如土地流转、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必须在镇这一级来做才有账可算”。
活起来、实起来的镇党委再充分给社区党委放权:除5万元以上重大开支、合同项目及党组织结构设置调整等重大事项外,均由社区党委决策管理。莱西市河头店镇向龙泉湖社区下沉8名镇机关干部,上提12名村支部书记到社区轮流坐班,70余项为民服务事项全部可以在社区直办或代办。
合村,使农村带头人和党员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迎刃而解。过去五六个村子分别选一个村级带头人是“矬子里面拔将军”,现在成了“将军里面挑统帅”。莱西市沽河街道前我乐村、后我乐村、埠下村三个村庄合并为我乐村。9月30日,三个村分推合选,前我乐村大棚葡萄种植能手李少勇得到三个村的认可,高票当选为新村村委会主任。
另外,在镇、社区党委统筹下,各类资源向农村汇集,乡村成了大有可为的广阔舞台。各级机关干部也热衷于“上山下乡”了——青岛面向全市党政群机关和社会各类优秀党员,公开遴选200名村党组织书记,引来2489人报名。通过类似办法多元化、多渠道选好配强农村党支部书记,人才往基层走、往镇村走的导向正在树立,村党组织书记岗位职业化、专业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重构后的基层组织形式多样,动员能力强大。莱西店埠镇10万亩耕地,半数种植胡萝卜,当地农业龙头企业青岛有田农业公司被纳入镇党委议事会平台,企业党支部面向全镇为789户低保户和15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提供蔬菜种苗;青岛九联集团与所在后庄扶村成立联合党委,推出“村企合一”的党建工作新模式,九联集团有什么困难,村里铆足劲干,企业先后投资1亿多元,反哺后庄扶村各类建设;即墨区鳌山卫街道鳌角石村,家门口云集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青岛蓝谷等“大单位”,村党总支与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青岛蓝谷电商党支部等建立共建关系,把各种力量拧成一股绳,山东大学毕业生王昊来到村里搞起了电商和民宿,准备扎根乡村大干一场。
抓制度创新是关键,拓展“莱西经验”的新路径在于,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打通“人、地、钱、产”四大关键环节,增强乡村振兴的系统性协同性
乡村要振兴,城乡资源和要素配置是核心,其中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打通“人、地、钱、产”四大关键环节,实现“人流动、地流通、钱进村、产兴旺”。其中地是前提、人是根本、钱是支撑、产是落点。
围绕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省委提出,探索土地规模化经营、村庄布局调整、土地资源整理、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与乡村“五个振兴”统筹推进机制。青岛的实践,从“地”这个前提率先切入。
有地,并不等于就有土地优势,还要看这些地能创造多大价值。
在莱西采访,很多农民说,现在种粮食,每亩地纯利润有三四百元就不错,在外务工顾不上种地,不如流转出去。山东已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按说农民流转土地没有顾虑。但事实并非如此。马连庄镇统计了一下,之前土地流转给大企业、园区一般在每亩600元至1000元,但这仅占全部流转土地的10%左右;其余90%是农户之间的小规模流转,每亩费用仅两三百元,亲戚代耕有的还不要钱。这是普遍性问题。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率也仅为37.3%,低于全国两个百分点,低于江苏24.1个百分点。
农户觉得土地收益与价值严重不对等。工商资本苦恼的是,与一家一户打交道“众口难调”,集中连片流转难度大、成本高。
在莱西,对土地资源的整理也是以链条的形式呈现的。围绕村庄布局调整,莱西先期确定了水集街道产芝片区、院上镇“葡萄小镇”片区等6个集中居住片区,引导群众搬离空心村、搬迁合并小村,每个片区实行拆旧建新、多村合并为一个中心村(集居点),人口规模至少在5000人以上,形成集中化居住、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格局。以姜山镇的中心片区、保驾山片区、李权庄片区三个片区为例,通过优化村庄布局腾出土地1800亩,占三个片区土地总面积的50.4%。
优化村庄布局做大土地增量,以规模经营提高盘活土地存量,莱西大力推行“党组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在马连庄、河头店、南墅等6个镇开展整村、整镇土地流转,为资本、人才、技术下乡拓展空间。莱西市委组织部部长崔坤山说,他们的做法是,由镇党组织牵头,全市所有镇都成立农业发展公司,作为土地流转平台,吸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土地,对接质量高、规模大的优质项目,既解决分散经营问题,又保障村集体和村民利益最大化。
去年,马连庄镇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立全资国有农业平台公司,仅一年时间就迅速流转土地2万多亩,每亩地的流转费用稳定在千元左右。借助社区党委以及合并后新村党组织的力量,莱西107万亩耕地已流转56万亩,绝大多数流转到新村经济联合社及国有公司。今年,莱西引进新希望农业产业化项目,一次性供地超过1万亩,原来至少半年的供地时间缩短至两个月以内。
乡村缺人,缺能人。做好“人”的文章,既要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又要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创业创新。关键是要把“人的文章”“钱的文章”“产业的文章”打通来做,真正实现人的双向流动,而不是仅仅流出。听青岛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的思路,“打通”二字是其中关键点。
引钱进村,青岛既做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的加法,也用平台思维做乘法,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及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激活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市财政投资15.6亿元,建设镇村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涉农资金90.8亿元,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质量。莱西通过土地规模化流转吸引了总投资10亿美元、占地6000亩的阳光国际鲜花产业项目,带动数万亩花卉种植。即墨提出每个农村社区确定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培育引进龙头企业,灵山镇养生谷社区共7个村,土地流转面积1.2万亩,几乎实现了全流转,农村社区以花卉和中草药产业为主导,引进修正药业、四川科伦药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总投资额达到70亿元。
人、地、钱最终都要落到产业上。提升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全面提升乡村地区的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和效率,才能够培育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对城镇化水平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平度、莱西两市,青岛实施突破攻势,举全市之力向两市摆工业大项目。今年以来,新希望集团、俄罗斯农业集团、恒大新能源汽车等一批新招引的大企业、大项目在两市落户。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抓根本与抓长远相结合,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新目标在于,实现基层党组织统领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区域发展由“各自为战”向“集群作战”转变;乡村治理由“一元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乡村服务由“粗放供给”向“集约配置”转变。农村基层区域内各种资源实现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勾画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在“青岛蔬菜之乡”平度市仁兆镇采访,记者听到这样一段故事:仁兆镇共有196家蔬菜经营主体,过去竞争激烈互相压价成了常态。2017年因恶性竞争,全镇5万亩土豆销售单价比市场均价低了近两毛钱,农民吃了大亏。去年12月,仁兆镇在196家蔬菜经营主体中,先期整合38家经营主体成立了蔬菜经营主体联合会,联合会党委书记、副书记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吸纳4名优秀蔬菜经营主体联合会成员担任党委委员。联合会党委成了全镇蔬菜经营大合唱的“领唱人”。党组织把各经营主体拧成一股绳,整合了全产业链,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今年仁兆镇蒜薹创出全国最高收购价格,仅此一项就为全镇农民增收1.2亿元。
“当前,各类组织、各类群体、各类资源要素已打破地域行政限制,多向流动、交织分布、相融共生的趋势日益明显。如果说‘包产到户’是‘分’出活力,现在则亟须整合资源,‘统’出竞争力。”莱西市委书记庄增大说。
农民致富如此,壮大集体经济也是如此。在一些村集体没什么积累、农民与村级组织缺少联结机制的地方,记者听到这样的顺口溜: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各项义务不理你,出了问题要找你,解决不好就骂你,弄不好还要告你。
进入新时代,农村不是过去的农村,农民也不再是过去的农民。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必须直面的问题。
胶州市洋河镇南官庄村,是曾经的省定贫困村,2016年村集体尚欠债24.6万元。短短两年多,村里不仅填上了窟窿,村集体净收入还一下子涨到80万元,今年有望达到百万元。个中缘由,在于南官庄村通过胶州市政府的平台公司整建制流转耕地,平整土地时清出来边角地、四荒地上千亩,每亩流转费为900元,收益全部归村集体所有。同一农村社区的经济薄弱村石沟村,由于边角地、四荒地多,集体收入今年将达200万元。
以平台公司为基础,以整建制土地流转为契机,整合闲置资源,唤醒了“沉睡的资本”,点“地”成金。在莱西马连庄镇,整建制土地流转的收入采用村集体和农民“二八”分成的方式。这个镇的朱耩村原来是经济薄弱村,去年以新模式流转土地700亩,村集体增收10万元,全镇通过盘活土地资源使集体增收100多万元。
风景如画、古朴秀丽的莱西市水集街道产芝村,虽然靠近城区、毗邻莱西水库,但几年前村集体收入还不到3万元。在农村社区党委指导下,村党支部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村集体以资金、资产等入股,村民以劳动力、土地等入股,每逢周末、节假日,产芝村的“开心农场”、露天烧烤、采摘园、农家乐餐馆就家家爆满,村里110套闲置房屋、500多亩耕地一下子成了能分红的“宝贝疙瘩”,村集体收入增长到80多万元。
去年,青岛已全面消除空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892个、占比16.8%,100万以上的545个、占比10.3%。青岛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王政堂说,基层党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解决“分”有余而“统”不足的问题,是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
组织重构有力管事,集体经济壮大有钱办事,解决了乡村治理最具根本性的两个难题。推进事务区域共商,推动村民自治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转变,推动乡村服务融合,成为青岛深化拓展“莱西经验”的最新方向。
为推进区域事务,青岛在镇设立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由镇党委书记作为召集人,吸纳驻镇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规模较大的两新组织作为成员;在农村社区或新村设立共建议事会,由农村社区党委或新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召集人,吸纳区域内两新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具有较高威望农村优秀人才等作为成员。制定议事规则,适时民主协商议事,及时共同研究沟通区域内重大事项,解决难点问题。目前,各级已召开联席会、议事会2600多次,协调解决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问题8000余个。即墨区灵山镇养生谷社区党委为解决区域内企业用工难的问题,组织用工企业及时召开共建议事会,依靠村党组织广泛动员,仅用1周时间,就解决了辖区内多家企业用工难的问题。
农民享受到均等化的社会公共服务,这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标志之一。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资源,和城里人一样的水、气、排污、供暖等基本公共设施,是农民的期盼。通过合理有序地推进集中居住,集中利用资源,降低公共服务配套建设成本,使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成为可能。
莱西市河头店镇龙泉湖社区的高格庄村和泥湾头村,都是库区移民村,通过水库移民、宅基地复垦等政策,两个村已经上楼集中居住,水电气暖配套、物业管理、居家养老等配套一应俱全。55岁的村民王玉宾连带装修,总共花了5万元,就住进了120平方米的楼房,他满意地说:“新家比我儿子在大城市的婚房还要好。”
“离家近,一袋烟的工夫就办好了。”10月15日,河头店镇东曹家村村民姜洪广,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小孙子缴纳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姜洪广感受到的办事便利,得益于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的强化。目前,青岛已将75项“一次办好”的公共服务事项全部下沉到社区,集中资源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走进莱西马连庄镇于家屯村,长长的文化墙,干净整洁的街道两旁簇簇绿色,令人神清气爽。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村里成立党员先锋、治安巡逻等6支志愿服务队,每条街道安排一名党员街长,112名村民在“志愿服务村民”名单上摁了手印,“村民事、村民办,难事不难,事事好办”。
在生产生活方式的剧烈变革中,一些基层党组织还有意识地培育、扶持一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在党委政府难以涉及的领域,补上农村公共服务的短板。
“以前总是凑合上顿、对付下顿,现在可不一样了。”在莱西市院上镇武备社区,每天中午11点半,63岁的刘显举就会准时到丽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餐。社区里的五保、低保人员,每人掏2元钱,就可以享受两菜一汤的午餐,行动不便的还能由服务中心人员配送到家。在镇党委的支持下,丽馨已发展成为院上镇集居家养老、日间照料、医养结合、就餐送餐等于一体的乡村服务综合体。
在莱西,类似丽馨这样的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农业领域的丽斌合作社等721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土地托管服务,已托管土地60万亩;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社会公益组织遍布各个乡镇,整合社区志愿服务力量,开展困难学生救助、留守老年人帮扶等工作……据统计,青岛全市已培育养老类、农事类、公益类农村社会服务组织2300多家,为62万户农民提供精准服务。
时代在不断进步,也在不断给我们提出新的课题。深化拓展“莱西经验”,以组织振兴为统领,以“人地钱产”四打通为路径,以发展、治理、服务“三融合”为目标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
"Tags: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党旗,引领,三融合,基层,治理,新格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Galaxy Z Flip,3个月后:仍然喜欢它,仍然不推荐它
去年,如果你告诉我2020年会发生的所有事情,我会不相信地摇头。这包括我想要Galaxy Z翻盖折叠手机。当它在... -
Roku频道有个好消息:100个免费直播电视频道
本月早些时候, Roku聽扩展了免费直播电视服务聽Roku Channel聽,在新的节目指南中增加了100个直播频道。该... -
布加洛成员是如何利用Facebook策划谋杀的
5月29日,史蒂文·卡里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莱安德罗火车站接罗伯特·朱斯托斯时,第一次见到他。但根据本周... -
“苹果泄密”显示,像充电垫一样的空中力量仍在进行中
苹果公司的无线充电垫,名为AirPower,去年被正式取消,但头版科技主持人Jon Prosser在Twitter上分享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