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促销
飞身2米跨越楼顶救火、医生给病人塞钱…… 3月,这些人获评青岛
2019-03-31 19:00商家促销
简介信报讯 3月31日,青岛市文明办发布了2019年3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助人为乐”4人,见义勇为1组(3人获评),敬业奉献4人,孝老爱亲1人。这些获评的文明市民中,有飞身跨越2米楼顶勇闯火场救火的市民,也有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写下让病人取钱治病的医...
信报讯 3月31日,青岛市文明办发布了2019年3月份青岛市“文明市民”名单,“助人为乐”4人,见义勇为1组(3人获评),敬业奉献4人,孝老爱亲1人。这些获评的文明市民中,有飞身跨越2米楼顶勇闯火场救火的市民,也有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写下让病人取钱治病的医生,也有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去世的劳模……更多关于3月文明市民的介绍,读者可以扫描二维码阅读。
【助人为乐】
徐杰:为了做公益,他总结出“四季歌”
徐杰,男,1987年9月生,山东临沂人,民革党员。青岛情牵雪域公益慈善服务中心志愿者。“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和我的公益在报纸上;你没有看到我时,我和我的公益在路上。”这是徐杰7年公益路的真实写照。他既是媒体人,也是公益人。自2011年走上公益路,他为求助的困难群体募集超过100万元救助款,让数百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他组织执行了100多场次大型公益活动,带动投入数百万元公益金;他发掘了大量好人好事,让街头巷尾感动不断,帮助了多个失散多年的家庭终得团圆;他做公益有“四季歌”,只为让更多的人受益。多年来,他与团队成员为西藏日喀则等地捐赠爱心物资和善款超过500万元。徐杰获评2015年度阿里公益“十佳志愿者”称号,连续三年获得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荣获2018年度全国十佳“城市故事讲述者”称号等。
募集救助款超百万元
让绝望的人看到希望
2011年,徐杰因为一个求助电话走上了公益的道路,那年秋天,即墨刚学会走路的男童小亮亮不小心碰倒了灶台上的暖瓶,被严重烫伤。随着孩子的发育,孩子脖子烫伤部位长到了一起,连头都抬不起来。接到求助,徐杰帮联系医院救治,发动社会募集了约12万元爱心款,成功帮小亮亮完成四次手术,头颈粘连问题得到解决。
当徐杰这个名字与社会救助关联到一起时,求助一下子多了起来。2011年冬天,老家日照南湖镇牟家官庄村的7岁女童小娟娟,突然双眼模糊、吃饭呕吐。送医院检查发现,小娟娟脑部长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肿瘤,周围脑组织受压移位。不久,小娟娟彻底失明了,并且下肢瘫痪不能走路。接到求助后,徐杰陪着小娟娟家人寻医问诊,募捐了十几万元治疗款,成功帮孩子进行了手术。2012年,25岁女孩娜娜双脚感染骨髓炎,面临截肢危险。无业的母亲用轮椅推着女儿在街头流浪。接到求助后,徐杰帮母女俩联系医院救治,发动社会募捐治疗费,让母女俩有了落脚处,治病有了希望。
2015年春节期间,青理工大三学生小高胸口疼痛难忍,医院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由于肿瘤太大无法手术,只能先控制病情等待好转。接到求助后,徐杰向社会各界发出募捐呼吁,募集了十几万元善款,并帮小高住进了天津血液病医院,成功进行了干细胞移植手术。
这些年里,类似的社会救助徐杰已数不清做过多少。受助的人群中,既有罹患白血病的女孩,也有靠微薄收入给患病孙子治病的环卫工,还有双双患病失去劳动能力的夫妻……徐杰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不顾疲劳为公益救助奔波,他总是忍不住偷偷捐出身上所有的现金,他带着善良的心与受助的人同笑,与落难的人同哭。七年来,通过社会各界爱心人的爱心助力,仅在社会救助领域,徐杰就已为弱势群体募集救助款超过100万元,让数百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
开展百余场次公益活动
带动投入数百万元公益金
在持续开展社会救助的同时,徐杰的公益道路一步步拓宽。2013年他作为创始人之一加入全国公益记者联盟,与全国各地100多家主流媒体以及青岛众多公益团队开展公益合作,内容覆盖候鸟保护、水源保护、林地救援、国学传播、捐资助学、公益跑、关注留守儿童、关注失独老人、公益寻亲、寒冬送温暖等,目前已策划执行的大型公益活动超过100场次,带动投入数百万元公益金。
2014年,徐杰帮助青岛援藏干部宋广伟将微博上募集爱心物资的呼吁面向青岛市民广而告之,引发全国范围的爱心浪潮,当年就对西藏日喀则捐赠物资100多万元。随后,徐杰与爱心人士成立了情牵日喀则教育基金,把社会各界的爱心源源不断送到日喀则偏远农村孩子手中。四年来,已为西藏日喀则等地捐赠超过500万元的爱心物资和善款。并与青岛市第七、八批援藏干部组展开合作,设立多个奖助学金项目,成为政府援藏的有力补充。
七年来,徐杰发掘了大量好人好事,有不少获评中国好人、全国年度正能量人物、山东好人、感动青岛道德模范、文明市民、全国最美家乡人等,这些事例感染着以百万计的读者。他打造的“青岛好人”等栏目,通过传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已初步形成公益品牌效应,让岛城街头巷尾感动不断,提升了岛城的社会风气。
徐杰还帮助了多个失散多年的家庭终得团圆。其中包括,帮助即墨离家走失25年的女子韩建建与家人团圆;帮助莱芜八旬老兵刘海田“寻亲”青岛,与失联多年的老战友晚年团聚;帮助东营七旬老人燕欣兰找到60多年前在青岛离散的妹妹;帮助潍坊诸城的王进福找到20年前患失忆症离家出走的母亲;帮助有智力残疾而离家走失12年的六旬老人郎成群,成功找到在潍坊高新区西金马社区的老家及家人等。
七年来,徐杰与各行业的志愿者同进同出,亲身体会默默奉献的辛苦、不计回报的踏实,既传递着他人的爱心,也流淌着自己的善意,他一直行走在传递社会正能量、传递人间真情的路上。也因此,在2014年、2016年,徐杰两次获评全国“优秀公益记者”,是山东省唯一两次入选的人物;荣获2015年度阿里公益“十佳志愿者”称号;连续三年获得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荣获2018年度全国十佳“城市故事讲述者”称号等。
总结出“公益四季歌”
只为帮助更多的人
在徐杰心中,公益是力所能及的善良,是仗义疏财的慷慨,是侠肝义胆的正义,是扶危济困的爱心,是水滴石穿的坚持,是雪中送炭的关爱……他与上百个公益团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打造了一个公益平台,将公益团队的公益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壮大各领域公益爱心力量,帮助志愿者奉献出更专业、更强大、更温暖的公益帮扶和志愿服务。他把做过的公益活动分门别类,总结出了“公益四季歌”,每年固定开展相关活动,让更多的人受益。
比如,新年伊始,他发起“情暖冬日圆梦”行动,让困难家庭实现寒冬愿望;发起“暖心墙”活动,呼吁市民拿出不需要的衣物等分享给困难群体;发起“志愿者关爱行动”,感恩回馈志愿者,明星黄晓明专门录制视频表达祝福。春天,他发起“君子观水”活动,倡导市民爱水、护水,征集“节水金点子”;发起“江河卫士”活动,带领市民用实际行动保护大沽河、白沙河、墨水河等河流江海;发起“救援箱进山记”,在崂山设置数百个生命救援箱,为驴友指示线路,储存应急物品帮助受困驴友。夏天,他参与“情牵日喀则”活动,赴西藏日喀则偏远农村捐助物资、发放奖助学金,捐建热水房、图书室、幼儿园等;发起“清凉一夏”活动,为奉献在一线的建筑工人、环卫工人送去清凉。
秋天,他发起“寒门学子圆梦”行动,走遍青岛的山沟和小岛,每年募集数万元爱心款,帮助贫困学子圆梦大学;发起“广场经典诵读”活动,吸引数万市民参与到弘扬传统文化、呼唤诗风雅韵的书香行动中;发起“衣往情深”活动,联合驻青高校回收大学新生军训服送到建筑工地。冬天,他发起“温暖环卫工”行动,邀请环卫工到沿街爱心商家取暖歇脚,捐赠御寒物资、爱心餐,为环卫工免费理发、体检等;发起“记录最美一刻”活动,讲述外来务工人员平淡真挚的故事,给他们补拍婚纱照、全家福;发起“跨年公益跑”活动,通过跑步献爱心,为数百位贫困留守儿童送去御寒羽绒服。
侯佳蕾:路遇危情,95后护士跪地急救抢回性命
侯佳蕾,女,共青团员,1996年2月出生,现任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病区护士。2019年1月5日下午5点左右,青岛街边出现惊险一幕——人行道上,一名老人忽然心脏病发作,昏倒在地,生命垂危。路过的交运温馨巴士223路公交司机李泽东、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护士侯佳蕾和热心市民齐心协力把老人从死神手里救了回来。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1月29日下午5点半左右,文登路海水浴场车站附近,一名中年男子突然晕倒在地,性命危在旦夕。交运温馨巴士223路驾驶员李泽东发现后,立即停车下车询问。青岛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护士侯佳蕾碰巧在这辆公交车上,听闻要救人,马上飞奔下车,与驾驶员及热心市民共同营救倒地男子。
“当时车内乘客很多,我坐在车厢最后一排最里面的座位上。车突然停了,我旁边一位乘客说司机下去救人,我第一个反应就是往外跑!我一边跑一边告诉司机,我是一名护士。”回忆事发情景,侯佳蕾说道,“见到晕倒男子,他口唇紫绀、颈动脉搏动消失、意识丧失,根据临床经验,患者突然呼吸、心跳停止,呼叫不应,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上车吧!大家都等着你呢!”1分钟、2分钟、3分钟……施救的过程中,时间走得格外慢,侯佳蕾跪在地上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患者却迟迟没有起色。终于,在大约10分钟后,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此时,120急救车和警车正好赶到现场。在与急救人员完成交接后,侯佳蕾还现场配合警方完成简短笔录。
“姑娘,上车吧!大家都等着你呢!”驾驶员李泽东对侯佳蕾说道。
“我以为公交车早就开走了,没想到全车的人都在等着我,那一刻,心里真的特别暖。看到患者被急救车接走,我心里的石头才暂时落了地。我上车以后,一位五六十岁的阿姨拍拍我肩膀,对我说:‘姑娘,好样的!你的善举会有福报的!’车上目睹这一切的不少乘客,对我竖起大拇指,我自己还挺不好意思的!”
累到手抖,回到家心中依然“忐忑”。事发当日,侯佳蕾是去浮山后的姑姑家。由于施救过程中心肺复苏按压时间过长,到家后,侯佳蕾的手仍止不住地颤抖、膝盖疼痛发麻。
“虽然患者当时苏醒过来,但是回到家里我心里依然非常忐忑。我们曾在多次培训中学到,大脑能够耐受完全缺氧的时间只有4分钟,因此称之为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我不能确定患者预后如何,另外,受制于当时环境、人员等因素,我反思自己当时做的还太少,所以心里很不安。”
后来,侯佳蕾通过媒体报道得知,获救患者姓林,今年53岁,事发时因心脏骤停导致脑缺血发作。就医后,患者预后良好,生命体征平稳。了解到这些,侯佳蕾说,她的心才安稳地“装”回肚子里。
救人一事发生后,众多媒体共同刊发了这则“暖新闻”。一夜间,侯佳蕾的名字刷爆朋友圈。与侯佳蕾同科室的护士赵兵建说,侯佳蕾虽然只有23岁,是一名刚刚入职的新护士,但理论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对人非常和善。“这次佳蕾在路边抢救患者的行为,让我们大家很钦佩也很骄傲!”
“看到患者在自己面前倒下,每一名医护人员都会不假思索地上前救助,这是我的天职,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侯佳蕾说道,“大家的关注给我鼓励,也让我充满动力,我觉得很骄傲,同时又更加时刻提醒自己,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夯实基础、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生死面前无愧‘白衣天使’的称号!”侯佳蕾表示。
凌宗准:把银行卡塞给病人,暖男医生多次为患者垫付医药费
凌宗准,男,1986年12月生,山东临沂人,群众,青岛市市立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凌宗准的衣兜里一直装着现金,遇到匆忙赶到医院、没带现金的患者或家属,他都无条件信任对方,第一时间把费用垫上,抓紧时间治病救人。从2015年底来到急诊科工作至今,凌宗准已9次慷慨解囊,解了患者及家属的燃眉之急,他也收获了认可和好评。
2019年2月7日大年初三,李先生带着妻儿来青岛度假,刚到青岛,妻子就腹痛难耐,随即拨打120来到市立医院急诊,确诊为“股疝嵌顿”,须急症手术治疗,要交五千元住院押金。李先生身上没带银行卡、现金也不够,人生地不熟,一时手足无措。凌宗准医生见状立即拿出自己的银行卡,在一张纸条上写下银行卡密码交给了李先生,让他抓紧时间交款。凌宗准告诉陌生人银行卡密码这种“高风险”的做法令很多人不解。但凌宗准淡定地说:“我当时没想那么多,他是病人,我是医生,病人把性命都交给咱了,还有比这更大的信任吗?”
在凌宗准的帮助下,李先生顺利办完住院手续,他的妻子当天做完了手术。住院期间,遇到治疗、用药不明白的医学问题,李先生都会向凌宗准咨询,凌宗准每次都细心地给予解答。出院前,李先生特地向凌宗准致谢,热心的凌宗准告知李先生异地报销需要病历复印件等材料,当即让李先生留下地址,等病历复印好再寄给李先生。
熟悉凌宗准的同事对他这种仗义之举并不陌生,这已是他第9次慷慨解囊了。有一次,一位李女士突然接到儿子意外摔伤的消息,她迅速赶往市立医院急诊科。当看到儿子被救护车送来,她心急如焚。由于走得匆忙,李女士没有带银行卡,也没有带够现金,而医院当时也无法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方式付款。李女士想通过手机微信转账的方式跟其他人换现金,但是没有人肯换给她。正当李女士不知所措时,凌宗准走了过来,直接塞给她1000元现金。李女士主动提出写欠条,却被凌宗准婉拒。因治疗及时,李女士的儿子第二天就出院了。
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危重、变化快,家属情绪焦灼急躁,有时还会遇到自杀、吸毒、醉酒、精神异常的病人,医护人员极易受到伤害。2016年的一天,凌宗准被一名醉酒外伤病人恶意殴打,但他依然坚守岗位、不忘医者初心。为掌握知识练就技术,他常住医院长达三年,全天守候在病房里,有手术就跟着上级医师做手术,没手术就到病人身边观察病情,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救治病人时,他总会耐心地俯身安慰、照料,曾经有一位头部外伤病人伤口长达十余厘米,全层裂伤、颅骨外露,且位置特殊。为了减少病人痛苦,凌宗准整整一个多小时跪在地上为病人缝合。凌宗准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救死扶伤、奉献社会”的医者誓言。
张满山:帮助他人 快乐自己
张满山,男,出生于1979年4月,胶州慈善爱无疆公益义工队负责人。罹患胃癌没能阻止他志愿服务的脚步,1500余个志愿服务工时是他公益之路的深刻印记,他帮助了很多困难家庭、残疾人、遗孤儿童和抗战老兵,带领胶州慈善爱无疆公益成长为胶州市志愿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所组织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山东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本人也荣获胶州市“五星志愿者”称号。
发起创立义工队伍
有困难也要做公益
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满山跟朋友一起参加了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当看到那些被帮助的人脸上开心的笑容的时候,他的内心也得到了满足。随着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次数越来越多,张满山不仅喜欢和爱上了志愿者服务活动,内心也暗暗下了决心:我要继续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要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参加志愿者活动
2015年1月,张满山决定发起创立“胶州慈善爱无疆公益义工队”。爱无疆公益义工队成立初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没有资金,没有物品,没有人员,就连最基本的统一的义工服装都没有,真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当时的爱无疆公益。面对这些困难,他也曾问过自己:还要不要做?最后,经过认真考虑,张满山决定:有条件,要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张满山自己到布匹市场买了布匹,自己联系了服装店制作了志愿者统一服务服装—“爱无疆”公益马甲。服装店的老板在知道了张满山的事后,毅然决定不收一分加工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宣传公益,张满山自己掏钱配备了dv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用于公益活动。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张满山也是越来越忙,经常出去走访和调查,自己的业余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公益活动的组织策划上,而陪伴自己的父母,老婆和孩子的时间就少了。但是,他的父母、老婆和孩子都给了他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并鼓励他,让他坚持着一直走下去。
关爱抗战老兵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公益队伍成立以来,加入到义工队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来自各行各业,虽然分别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却对公益事业满腔热情。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是张满山常说的一句话。每当了解到那些困难家庭和个人的情况后,张满山总是第一时间先去走访落实,然后再组织志愿者和其他社会力量筹集善款、登门看望和进行帮扶。自爱无疆公益队伍成立以来,已成功组织上百次公益活动。
2015年8月,胶州市铺集镇王术科和王俊磊父子因车祸严重受伤,在得知消息后,张满山和胶州慈善爱无疆公益负责人管理员潘秀花快速行动起来。两人驱车几十公里来到王术科所在的邢家岭村落实情况,并去医院探望王术科父子两人。父子俩因医药费欠缴,已经停药好几天了,眼下直接面临着小俊磊手术费的问题。落实完后,张满山迅速召开了会议,最后研究决定救助这个家庭,并同时协调爱无疆公益组织内部、社会和慈善总会三管齐下发起募捐倡议和救助申请活动,为父子俩募集医药费,并且联系了青岛电视台生活在线栏目,通过电视台的报导和爱无疆公益发起的募捐活动,共筹得救助款8万多余元。还有很多爱心人士把捐款直接送到了医院,使得原本因药费欠缴而几次想放弃治疗的父子得到及时的医治,最终帮助这个家庭家走出困境。
2016年,为铭记历史,继承与传播抗战精神,以胶州慈善爱无疆公益为执行主体,以胶州地区的部分抗战老兵为主要服务对象,张满山发起“关爱抗战老兵”活动,并获得山东省“四个一百”优秀公益项目称号。在项目成立初期,张满山走访调查了胶州市九龙街道办事处的二十几个村,上百户的老兵家庭,最终筛选确定了20位老兵作为关心关爱对象。在举行“关爱抗战老兵”活动的过程中,张满山及爱无疆公益队员与老兵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一次为老兵体检的活动中,有一位老兵的女儿就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激动地说:“你们这些义工志愿者做的比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做得都多,我们以后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回家多陪伴父母”。通过“致敬抗战老兵--关爱抗战老兵活动”,也使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直接更深刻的体会到抗战精神。
上善若水
大爱无疆
义工队活动越来越多,队伍也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大,有时也会有很多不理解的目光:“你们这是装吧”?“你们做这些事,赚了不少钱吧”?这是张满山和他的爱无疆公益义队员经常听到的一些话。每当面对这些流言蜚语的时候,他总是微微一笑,从不去解释,只是一如既往地做着他应该做的事情。
多年来,通过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张满山影响带动了身边的很多亲人、朋友和同事参与到公益志愿者队伍中。在他的带领下,胶州慈善爱无疆公益义工队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人,短短几年就发展到目前的160余名队员。对于义工队伍的建设,张满山也是在不断地摸索,希望能够进一步细化队伍建设,最大程度发挥每一位队员的长处,来共好地建设、管理和发展爱无疆公益义工队。同时,爱无疆公益义工队还利用“公益进校园”活动,在学校成立义工小分队,进一步充实和扩大义工队伍。爱无疆公益义工队还从加强对志愿者的文化理念、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服务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不断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志愿服务队伍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爱心公益的道路上,张满山和他的伙伴们将执着向前,用实际行动诠释“爱无疆公益”的创建宗旨--“用我们的爱心给您力量”!
【见义勇为】
徐本平、赵永杰、陈雷:飞身2米跨越楼顶勇闯火海
徐本平,1962年9月生,中共党员,青岛世纪绿洲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农药分公经理。赵永杰,1975年10月生,程祥电动车配件批发部经理。陈雷,男,1993年12月生,西海岸新区孟家滩社区居民,青岛世纪绿洲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副经理。
楼顶起火浓烟滚滚
周围仓库加油站危急
2018年11月23日下午4点左右, 西海岸新区珠山南路与明安路交叉口的一处楼房房顶浓烟滚滚,明火迅速蔓延向四周窜动,周围许多商铺人员都纷纷从屋里向外逃生。周边看到火灾的群众有不少拨打了119报警电话,但是临近下班点,珠山南路又在修路,导致道路堵塞, 119消防人员不能及时赶到,情势紧迫,火灾仍在蔓延。
刚刚从外地出差归来的青岛世纪绿洲农资油业有限公司经理徐本平看到情况后心急如焚,他说:“起火的建筑物是一座商住两用楼,一楼有众多商铺,二楼往上则是住宅,楼内结构复杂,人员众多,起火之后火势迅速蔓延。”更让他担心的是,火灾发生的地点西向100米是政府化肥、农药储备仓库,北侧三百米还有大型加油站,一旦受热燃烧爆炸的可能性非常大。四周又是秀水天元,袁家村,山水新城等居民区,人口密集。一旦农药爆炸有毒气体会迅速弥漫在空气中,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处在危险之中。
仨市民奋不顾身
爬上楼顶冲进火海
情急之下,徐本平马上招呼同事陈雷,携带公司灭火器,奔向火灾现场,在路上又喊上了在一楼经营电动车的老板赵永杰,在消防人员尚未到达的危急时刻,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开展灭火救援。
在上楼救援的路上,有熟悉的人跟徐本平说:“老徐,火那么大不敢去救。”徐本平大声告诉他:“我是共产党员,已经五十多岁了,不怕死。”
随后,徐本平、陈雷、赵永杰三名市民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了楼顶检修口,这个地方却被锁锁住了,赵永杰急中生智,抓紧下楼拿来了钳子,用钳子铰开锁后,三个人顺着检修口到达了楼顶。赵永杰说:“当时楼顶火呼呼的,冒着大烟,这些橡胶皮全都烧了,爬上来之后烟就很大了,许多地方看不清楚了。”
他们抱着灭火器对着大火猛喷一阵之后,这个楼上明火被扑灭了。
此时,他们又发现另一栋楼上也有了一个起火点,两个楼之间有大约2米宽的距离,身手敏捷的赵永杰又毫不犹豫地从两栋楼的2米多宽的楼间一跃而过,展开扑救。事后再次来到事发楼顶的赵永杰自己也开始后怕:“这可真够让人后怕的,因为毕竟是五层楼高,万一失误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在当时,根本来不及想,抓紧灭火是第一位的。”
惊心动魄的十分钟内,三位勇敢的市民爬上楼顶,用四个灭火器在消防救援队员尚未抵达的危急情况下,房顶火势就得到了有效控制。徐本平、赵永杰、陈雷和其他参与灭火的市民这才松了一口气。
据了解,起火原因初步怀疑与线路老化有关。当天除了赵永杰、徐本平和陈雷外,还有部分其他热心市民也在地上参与了灭火。前后不过十多分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热心市民们就把大火扑灭了,保住了整条街的商铺和住户,避免了更大的人财物损失。
几位平民英雄救火的事迹经媒体刊发后,在西海岸新区引起强烈反响,众多市民纷纷给这些在危急时刻冲在前面排除险情的平民英雄点赞,称赞他们是社会的脊梁,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
【敬业奉献】
郭成志:十年专注一根绳,辍学少年变企业工匠
郭成志,男,1990年5月出生,党员,青岛亿和海丽安防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10年间,郭成志从一名搬运工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申请专利3项。他参与研发生产海洋特种绳缆潜标缆、脐带缆、军警训练用绳等,成功应用于“蛟龙号”“大洋一号”“科学号”。同时,为国家战略先导海洋科学项目、万米深渊级科考、破解世界难题的海洋潜标实时传输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发配套特种绳缆,解决了此类绳缆长期依赖进口、国外技术封锁等问题,创下中国绳缆界的四个第一。他参与研制的缆绳被认定为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荣获三项国家奖项。郭成志更是连续多年荣获公司技术大比武一等奖,被授予为“青岛工匠”“城阳区劳动模范”称号,并当选青岛市青联委员、城阳区青联委员。
辍学少年成企业骨干
郭成志来自日照莒县,初一时,由于家里比较困难,父母身体不好,年仅14岁的他辍学务农了。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感觉自己的学习成绩比较一般,就想着不念书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家里有8亩地,主要种茶和花生,辍学后他除了料理好家里的庄稼外,打打零工增加些收入,帮别人种草莓,去饭店做服务员。因为姐姐在亿和海丽做值车工,回老家会和郭成志讲一些厂里的事儿,在不知不觉中引起了郭成志的兴趣。2008年,郭成志家里的地外包了,18岁的他便跟着姐姐到公司做了一名工人。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刚出家门想着就是赚钱养活自己。进了工厂后,郭成志感觉氛围很好,福利待遇也不错。刚到工厂时先在车间熟悉机器,有老师傅带着认识原料、机器构造和注意事项等。然后做了搬运工,由于年龄小,工友们很照顾他,让他搬些轻一点儿的物料。后来和姐姐一样,郭成志做了一名值车工。车间的生产设备坏了,郭成志就喜欢自己捣鼓捣鼓,再请教请教维修师傅。从搬运到车间,郭成志一直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个自己,用他的话说,“干得踏实才能心安。”如今郭成志作为车间技术师傅兼计划员,从早到晚在车间里忙碌,生产计划、指导技术、查看机器设备样样精通。
绳子系着生命必须认真
“绳子的后面拴着人命,原料、技术、工艺,每一个环节的标准都必须卡死,事关生命不容许有任何闪失”,郭成志常说在公司的10年里,这是他认为学到最关键也最值得他自豪的东西。郭成志说,因为在公司,他接触到“大洋一号”“蛟龙号”“雪龙号”“科学号”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并且真实地为这些科研项目做了些贡献。
在电视上看到“蛟龙号”下潜到一个新的深度,郭成志也血液沸腾,很自豪。他会很骄傲地告诉父母说,他就是参与做这个特殊绳缆的人。由于用途不同,这些科研项目需要绳缆的要适应极寒极热的使用环境,要拉力达到某个标准,对于他来说,都是需要不断攻克的技术课题。现在基本和他说一下什么用途,需要多少拉力,郭志志的脑子里基本很快会呈现出各种数值,什么样的原料和工艺能生产出这样的绳缆。因为工作的原因,一次一家曾经合作过的科研机构找到郭成志,说需要一种浮标缆绳。郭成志夜以继日的和队友们研究琢磨绳缆的承受力以及技术参数,功夫不负有心人,郭成志凭借多年来的经验和积累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们将以往好几条绳子的浮标缆改造,由一条主缆加分支组成,加七八个分支吊拉绳,而且每个分支与主缆的拉力都能得了到保证,让客户很是满意,并且已成功运用到海洋作业中。
在郭成志与团队的努力下,先后成功研发出应用于国家海洋科考船“大洋一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我国第一台无人救生船和AUV智能水下机器人、海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国家战略先导海洋科学项目、万米深渊级科考、破解世界难题的海洋潜标实时传输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配套特种绳缆,解决了此类绳缆长期依赖进口、价格贵、采购周期长等问题,使我国不再因欧美国家对此类产品技术封锁而受制于人。郭成志参与研发的绳缆,比重小、强度高、耐热性好,具良好的绝缘、拒油、抗腐蚀性,在-196℃到560℃不融化、不分解;在150℃收缩率为0;断裂强度为钢丝绳的5倍。经权威部门检测,该绳缆在断裂强力、阻燃性能、耐老化性能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国内空白,认定为青岛市“专精特新”产品,列入国家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纺织专利优秀奖、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高科技产业化奖等多项殊荣。
今年,其新参与研发的一种将应用于太空环境的特殊绳缆,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进行的首次大型群伞系统及大载重着陆缓冲系统的空投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填补国内深空领域的绳缆空白。为了实现返回舱的垂挂转换功能,为气囊着陆缓冲创造条件,郭成志与研制团队采用新型材料,研制了耐高温、耐磨损的高强度垂挂吊索,其强度达到神舟飞船垂挂吊索的4倍,但重量只有前者的60%左右。
公司特种绳缆也由此创下中国绳缆界四个第一,即中国深度(绳缆可适用于海下8000米的深度)、中国强度(绳缆的强度是同直径钢缆的2-5倍)、中国温度(绳缆在-196度至560度的环境下不分解不熔化)、中国精度(绳缆表皮与内芯的移滑度为零),被誉为“中国绳王”。
家人眼里的“工作狂人”
也许一般人眼中的90后还只是孩子,可是郭成志这个小伙子却是一个有担当,责任心极重的“工作狂人”。郭成志认为工厂就是家,他基本上每天7时20分就会到车间先转上一圈,了解一下现场看看设备的运转情况,8时准时按照样品订单安排生产,然后就时时盯着进度。他经常感觉时间不够用,遇到问题的时候必须解决了心里才踏实。郭成志一直认为,干不完活一定要加班干完,这不需要领导安排,就和家里收麦子一样,雨来了不分时间就得收,生产也一样,不能说到下班点儿了就走人,工期也是不等人的。
工作时间,郭成志很严肃不会笑,无论谁出错都会当场指出,由于他的姐姐和妻子都在厂子工作,姐姐被他训哭过,也朝着妻子发过脾气。他的家人常说,一提到工作,他就变成了狂人,“六亲不认”。
由于职业的敏感度,郭成志在生活中看到绳缆,什么原料,什么机型工艺,什么品质,就爱与自己做的绳子比较一番。10年的时间,郭成志一直坚守着,饱含激情地从事着特种绳缆的生产技术工作。终日与机器打交道,与绳缆共舞,秉承工匠精神,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使中国的绳缆技术角逐世界行业舞台。他从辍学少年到企业技术骨干,十年专注一根绳子,为其注入科技的力量做精、做细,他研发特种绳缆百余种,申请国家专利3项。每年的公司创新奖他连年获得,他说是公司成就了他另一种人生。此外,郭成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争当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成为公司2018年度爱心大使。其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甘于奉献精神成为了青年一代新气质。
姜坚:三尺讲台 书写育人篇章
姜坚,女,1971年10月出生,山东青岛人,群众。崂山区第八中学一级教师。姜坚于1991年从青岛师范学校毕业后,便投身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作为崂山区第八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兼班主任,她除了教科本身,还承担起“当家人”的角色,对整个班级的方方面面都负责,担当起传授知识、培养年轻一代的责任。
11:30出了手术室
13:30就走进课堂讲课
“从不缺课,从不上一节无准备的课”,从教28年以来,姜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她一直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即使生病了,也想尽办法回到课堂,生怕自己的学生跟不上课程安排。
2003年,姜坚的大腿因热水袋破裂而烫伤,无法行走,为了不耽误教课,她的老公每天接送她上下班,到了教室,就只能坐在椅子上,也没有办法在黑板上写板书,姜坚就一遍遍的给学生们口述知识点。“我的学生可能也心疼我,学习状态反而比之前更好了,真的很争气。”同年,姜坚辅导的3名学生获得了山东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
“我这个人性子比较急,学生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的心,可能是太在乎我的学生了,就会因为他们调皮、不好好学习而生气,气大伤身,加上我的体质也不好,反而容易生病。”姜坚说。2002年初,姜坚做了第一次胃息肉切除手术,“医生告诉我这个病就是要注意别太劳累,少生气,这样就会犯的轻一些。”在姜坚看来,作为一名老师,面对成百上千名学生,问题多样,师生之间难免会有争执、辩论,怎么可能不生气?姜坚的病到了冬天就会复发,前前后后她一共做了4次手术,最近的一次是今年1月份。“真的是疼痛难忍,医生建议我休息几天,但当时恰逢期末考试前期,我离不开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也需要我。”姜坚说,“11:30我出了手术室,1:30我又走进课堂,学生们看到我都很惊讶,他们知道我要做一个小手术。”因手术原因,医生说晚上才可以喝水、喝稀饭,姜坚靠着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依然饱含激情的上完两节课。
每当看到学生们稚嫩的脸庞、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求的目光,姜坚就觉得身体上的疼痛并不算什么,能够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就是她教育的意义所在,是她人生价值的体现。
刻苦钻研
倒数班级变正数
老一辈常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姜坚常常问自己,怎么能让学生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呢?她便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研究教材教法,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从反思和自我批评中捕捉新的教学方法。
“前几年新生入学分班,抽中一个成绩倒数的班级,我就在想,班主任得先把自己学科的成绩提上去。”姜坚开始从改变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八中提倡小组合作,就是4人一组,有师父、有记录员、有发言人,老师讲的少、学生当老师,通过分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着重从激励机制入手。”姜坚一改以往“严厉式教育”,开始走“鼓励式教育”风格,从自费买笔、本等学习用品入手,每当自己的学生成绩进步了,她就发放小奖品,长此以往,她发现“鼓励式教育”更适合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课堂上,她会先进行模拟测验,看看自己的学生是函数存在知识漏洞,还是几何存在短板,然后分开辅导、因材施教,有的进行基础巩固、有的进行能力提升;回家之后,在每天批200多份作业的基础上,她会让学生把改好的错题用微信发给她,语音辅导学生的作业。功夫不负有心人,年末姜坚所带的班级成绩从倒数变成了正数,给了她极大的鼓舞。
以真诚之心
换至善至美之情
“责任在左,爱在右”,姜坚一直用这7个字来勉励自己。作为班主任的她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她要早早地来到学校,先到教室看看孩子是否都到了,看看班级卫生打扫干净没有,督促学生按时收作业,大课间要陪着孩子们跑操,中午要陪着孩子们就餐,要统筹兼顾,及时调控好各个学科间存在的问题,下午要把孩子们安全的送到公交车上,这是她每天的必修课。
“我的学生在班级里或许只是百分之一,但在他们自己的家庭里,就是百分之一百,就是家长的整片蓝天。”姜坚说,老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的父母擎起这片天。除了在教学中认真负责,姜坚也格外注重与学生的心灵沟通。
2011年,姜坚在学生入学时发现班上有个男生“小毛病”挺多,但人很聪明,她就选他当了数学课代表。在私下聊天时,姜坚了解到这个男生在6年级时曾和老师闹过不愉快,就放弃了数学学习,通过和男孩的奶奶沟通,才知道孩子母亲去世,爸爸有抑郁症,家庭非常特殊,男孩很懂事、也有很多无奈,曾一度想辍学帮家里挣钱。姜坚通过多次进行家访、和男孩谈心,告诉他要自强,有了知识才会有无限的可能。姜坚在他对的评语中写道,“世界上有很多的事很无奈,你改变不了现实,但你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坚强,也就没有什么无奈了”,姜坚不仅在情感上抚慰学生,更在学习上认真指导他,男生在七年级期末考试中,提升了53个名次。
2014年,姜坚发现毕业班的一个女同学月考成绩下降得厉害,后来她从侧面了解到这个学生跟别的班的一个男同学走的很近,有早恋的迹象。她便通过举身边的例子,设身处地、苦口婆心的跟这个女同学讲道理,“在我看来,学生的第一要义就是学习,更何况是初中生。”
姜坚一直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放在心上,她曾经因早上联系不到学生和学生家长便急匆匆赶到学生的家里,也曾经因离家远的孩子不习惯住校多次与父母、姐姐沟通;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曾鼓励一名唱歌好的内向男孩当合唱领唱,让男孩打开心扉,变得活泼开朗。“把爱镶在举手投足间,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信任与鼓舞,不失时机的为失落的孩子送一句安慰,为自卑的孩子送一份自信,为偏激的孩子送一份冷静,为进步的孩子送一份鼓励,让学生时刻生活在温暖中。”姜坚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姜坚看来,只有严爱相济,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才能做好心灵的导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她喜爱“金凤凰”,更关爱“丑小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习是终身大事,“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也一直是姜坚挂在嘴边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真正做到在业务上学懂弄通做实。28年以来,她学习着、努力着、奋斗者、前进着……“虽然我现在已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在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里,我越发觉得教师的责任重大,也越发觉得教师是幸福的,我懂得了更高层次的责任和美丽。”姜坚说,既然选择了远方,那将永不懈怠的追求。
孙峰:为高铁“诊脉”的工程师
孙峰,男,中共党员,1978.10出生,山东邹平人,现任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试验检测工程师。孙峰投身轨道交通事业以来,以产业报国的崇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高铁车辆检测试验这一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尽心尽责为高铁车辆这一“大国重器、产业引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他勤于思考,刻苦钻研业务知识,领头进行了一次次检测技术的更新换代,设计了“测力轮对计算”“动力学试验数据处理”“动应力试验数据处理”等标准化程序,极大提升试验检测工作的准确度和效率,达到世界同业领先水平。组建牵引制动综合试验团队,通过高精度传感设备、先进检测试验手段、高效精准的数据分析,为高铁等铁路车辆进行检测“诊脉”,排查隐患,确保车辆安全投入运营。
他和团队以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获得了高铁整车制造企业、铁路运营企业等多方的认可,并连续承担青岛地铁2、11、13号线以及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南昌、香港等多个轨道交通试验项目,并走出国门,承接了美国波士顿、美国费城、澳大利亚墨尔本等整车大型综合试验,获得国内外业主高度赞誉,为“中国制造”赢得口碑。
2018年春天,美国波士顿,大雪初晴,中国制造的首列橙线地铁车辆亮相,引来大批市民参观,麻萨诸塞州州长也来视察。完美的车体、平稳的运行,使得波士顿市民们发出一阵阵惊叹和赞美。中国制造的靓丽名片完美出镜。
孙峰和他的团队成员们却缺席了这样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为了这一完美出镜,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了40个通宵,此时,来不及分享成功的喜悦,带着成功的自豪在狭小的旅舍内沉沉睡去……
高铁车辆“诊脉人”
为确保安全,车辆在投入运营前、车辆改造提升时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测:车辆以设计最高速度的110%速度高速运行,检测车体、转向架的振动、摆动,判断乘客是否舒适;检测车轮与轨道之间的接触情况,判断车辆是否安全、会否脱轨、倾覆,为高铁车辆投入运营前把好最后一道关口。这为有数万零件、技术高度复杂的铁路列车进行“诊脉”。承担这项艰巨任务的就是——检测试验工程师。孙峰就是这样一位甘于幕后,默默奉献的高铁“诊脉人”。
刻苦钻研
为攻关粘掉手指皮
2009年,孙峰进入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工作,时值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刚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不断提升的高铁车辆技术水平也对车辆检测试验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既有检测手段落后,检测时间长、精准度差,还有相当一部分检测技术垄断在国外几家资深检测企业里。中国人能不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用中国标准的检测技术维护我们自己的高铁?
孙峰暗下决心,要在高铁车辆检测手段上取得突破。他拿出了十二分的劲头,下苦功钻研高铁车辆检测技术,厚厚的文献资料被翻烂,从基础检测试验着手,反复推敲,一点点改进提升检测手段和技术水平。
在做大轴重货车交付前安全性测试时,孙峰全身心扑在车轮上,当晚上别人都下班了,他还在拿着尺子、胶水,把整车车轮贴满应变片,用千斤顶一点点加载,在计算机上一遍遍校核、修改仿真计算方法。冬天,在零下十几度试验场地中进行车轮制作,为获得精准的贴片,需要直接用手指将应变片按在车轮上。常常是按的手指冰凉没了知觉,可手拿开了,应变片还是没有粘上,手指头皮倒是粘掉了一块……
经历了无数次通宵攻关和探索后,终于取得了一个个新旧技术的转换突破。
孙峰承担的“大轴重货车连续测力轮对研究”,提出了轮对新型测力方案,不但大大提高了精度,还附带大大降低了车轮加工的要求,实现了轮对检测领域的技术突破,并直接促进了相关车型制造能力的提升。
他承担的“新型测力轮对标定台研究”“城轨车辆动力学试验方法研究”“弹性车轮动力学试验方法研究”,将高铁动车的前沿检测技术应用到地铁领域,攻克了地铁车辆转向架型式紧凑,旧有测试轮对制作标定方法“水土不服”,效率低的难题,研制成功新标定台、试验方法,极大提高检测效率和精度的同时,还编写成了行业标准,为多个城市轨道车辆保驾护航。
2017年冬,当他和团队承担青岛11号线动力学试验时,青岛地铁车辆制造厂商开始担心,车辆速度快、转向架型式新,孙峰的团队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孙峰愣是带领团队成员拿出了严格制作的测试车轮,用严谨的态度测试每一项数据,保质保量的完成了试验任务。几年以来,他又领头完成了整车多项试验技术的研究,完成了牵引、制动、辅助等系统试验能力的建设,团队的试验从货车安全试验发展至整车综合试验。
走出国门
打响“中国制造”名牌
技术上的不断突破,检测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使孙峰团队越来越得到欧美发达国家业主的认可,开始走出国门,连续承接了美国波士顿地铁、美国费城地铁、美国芝加哥地铁、澳大利亚墨尔本地铁车辆的整车大型综合试验。
2018年春节期间,孙峰带领他的团队奔赴大洋彼岸。每当夜深人静,乘客下车,正线车辆收车完毕,孙峰和他的团队就会赶到试验线路,登上新车,开始一丝不苟的运行前检验工作:车辆牵引系统的功能、制动系统的功能、空调网络等辅助系统的功能被一项项检查、确认,在他们手里的夹子里,是事先写好的几本试验大纲,上百页的详细操作手册,还有上千页的原始数据记录,这都是业主对车辆的严格要求,也是试验团队对中国制造的自我要求。
为保障车辆准时通过验收,试验无分昼夜,无惧严寒,车辆的电压、电流、速度、加速度、压力、温度各种信号、图表像流水一样,被传递到美国业主手中。连续奋战,每一次试验结果都通过了美国监理的严通宵达旦格监督,签字确认。
欧洲总部进行几天的调试,业主表示:OK,anyway,让CRRC的试验团队进行测试,指导你们调试,我们现在只认可他们的检测结果。当孙峰完成自己的工作,即将离开波士顿,美国业主对他说:No no no, We need you Frank, We want you stay here!(我们需要你孙峰,我们希望你留下!)
这是对孙峰和“中国制造”的高度肯定和最高褒奖!
军功章也有你的一半
对于自己的家庭,孙峰总是满怀愧疚。
他的爱人是邹平市的一名普通公务员,为了支持孙峰的工作,独自带着孩子。铁路检测试验工作常年出差,夫妻常年两地分居,前几年,孙峰的孩子、老人相继患重病,从孩子发病到治愈,再到老人不幸离世,忙里忙外都是妻子一个人,从无怨言。今年2月份,当孙峰在波士顿进行试验的时候,爱人发生车祸,为了不耽误他的工作,直到他两个月后归来,才告诉他因车祸住院的事情,然后说:“当时告诉你也没用,你担心了工作也干不好了,你做的可是为国争光、为中国制造正名的大事……”
今年5月份,当他在长春线路上进行试验时,青岛家里水管爆裂,楼下邻居恰巧均无人在家,1天后楼下的邻居发现水淹才联系上他,可是,试验进行在关键时刻,车辆正在运行,数据正在采集,各个供货商、主机厂、业主都在协同奋战,无论如何是走不开的。只能通知同事赶到家里,清理积水、抗“洪”救灾,把地板敲掉,把家具翻倒,把衣物摊开,等他回来,再慢慢处理。
一名在前线奋斗的员工,都有这样默默奉献的妻子、有这样甘苦与共的团队,才能为“中国制造”献出智慧,为“大国重器”挥洒汗水。
甘于幕后默默奉献
当工作上有难得的闲暇时,孙峰也会坐一次青岛地铁,坐在兄弟公司生产的车厢里,走在自己完成检测试验项目的线路上,看着乘客们对享受地铁带来的便利,孙峰感到无比自豪:“现在中国制造越来越被认可,中国制造的高铁已经走向世界了。我们检测试验工程师,就为高铁车辆服务的,中国制造的高铁车辆走到哪里,我们就服务保障到哪里,绝对不被落下!”
杨照清:坚守初心 担当作为
杨照清,男,中共党员,1963年2月出生,生前系胶州市总工会二级主任科员。杨照清参加工作后,历任胶州市营海镇党委组织委员,铺集镇副镇长、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市总工会主任科员等职务。在市总工会分管职工维权服务工作期间,创新性在青岛市首家提出“1880”维权服务体系,《工人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2018年4月,担任市委派驻胶州市胶北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党支部书记,兼任北赵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因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11月2日,因心肌梗塞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5周岁。逝世后被追授“山东省劳模”“山东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响应号召
心系农村的时代担当精神
2018年4月,胶州市委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决定向农村一线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其中,考虑到杨照清农村基层经验丰富、善于攻坚克难等特质,市委决定选派其担任胶北街道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并兼任北赵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杨照清到北赵村报到后,针对村干部因循守旧、发展无门、小农意识浓厚等问题,决定“治穷先治脑”。他通过逐一跟村干部交心谈心、有针对性组织到先进地区观摩参观等,让想发展、议发展、快发展的强烈意识落地生根。在此基础上,他专门抽出一个月时间深入调研走访,对全村120户家庭、个人情况,村庄地理位置、资源环境、区位优势、产业潜力做到了如指掌。在此基础上,引导村干部树立科学发展长远理念,一起组织制定了《北赵村乡村振兴计划》,为村庄发展理清思路,牢记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教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以“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农业”为主题,动员村民流转土地400亩,发展时鲜果蔬大棚采摘,当年村民就实现增收200余万元。村民富了,杨照清进一步将目光向更深层延伸,瞄准村民精神层次的“贫穷”打一场更大的硬仗,决定从整治村容村貌、转变乡风民风入手。充分发挥“4+1”团队帮扶优势,先后筹资12万元用于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同步推进村级绿化、亮化、美化、净化,改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村级书屋,定期联系市总工会职工艺术团送文化下乡,开展“四德”教育,弘扬德孝文化,原来各种陋习丑态日渐消逝,文明气象蔚然成风。担任第一工作队队长期间,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成功转化,2个村评为青岛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积极争取周边3个村庄列入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相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事迹在省电视台“齐鲁先锋”等频道播出。
创新维权
心系职工的深切公仆情怀
杨照清在市总工会分管职工维权。随着我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关系已进入矛盾凸显期和多发期,有很多职工群众特别是外来农民工,由于身处弱势地位,遭受加班加点、延发工资、防护不到位导致职业病等不公平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杨照清屡屡感叹:“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就无法安心工作,企业就不能运转,国家就没有税收给我们发工资,职工群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为他们搞好服务就是我们的天职。”对此,他在深入查阅专业书籍、远赴江浙学习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体制、机制上进行深入思考,运用法律准绳,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核心,倡导并推行柔性维权,酝酿成熟了凸显工会作用、工企良性共赢、大局个人兼济的新型体系——率先在青岛市首家推出“1880”维权服务体系,即在市总工会设立1个维权服务中心,畅通“12351”职工维权热线;聘请8名职工维权律师,招募80名职工维权志愿者,对口联系1—2个镇办,发挥好宣传政策、苗头疏导、纠纷调解、法律援助、日常监督五大作用,对侵犯职工群众权益问题从源头上超前介入,使问题不扩大、不升级,既消除了侵犯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源,也有力促进了区域发展稳定和谐的大局。该体系推行当年就啃下了第一块“硬骨头”,让胶州市某钢结构有限公司100余名职工在过年回家前领回了拖欠一年之久的工资,数额高达100.3万元,《工人日报》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除此之外,“1880”维权服务体系还对职工群众特别是农民工、临时工免费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200多人次。
舍己为公
心系全局的高尚人格情操
驻村期间,杨照清从不把自己当作领导干部,见了村民总是主动迎上去拉呱攀谈、嘘寒问暖,真正把村民当亲人对待。用杨照清自己的话说:“我从小农村泥里生泥里长,我对农村、对乡亲们都有深厚感情,能在退休前为乡亲们再出把力,深感使命光荣”。工作起来的杨照清是个有名的拼命三郎,忙起来就忘了自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有时候村干部和村民看到他脸色蜡黄、汗珠滴落而劝他休息一下时,他总是以各种借口掩饰,悄悄服下备用药,继续工作。
在调入市总工会之前,杨照清有20多年时间常驻偏远基层工作。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与家人聚少离多。为了赡养老人、供养孩子,体弱多病的爱人干临时工补贴家用。懂事的女儿自立自强,大学毕业后本该留在大城市的她毅然选择扎根基层工作,考取了离家百里外的平度市基层公务员。杨照清在深感欣慰与愧疚之余,经常勉励女儿尽职尽责干好工作,顾全“大家”,不要挂念“小家”。杨照清用坚定党性、过硬实绩乃至鲜活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基层工会干部牢记使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的生动赞歌。
杨照清生前曾荣获胶州市先进工作者、青岛市委宣传部优秀党员教育工作者、胶州市委优秀党务工作者、胶州市政府大沽河治理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等荣誉称号,连续四次被胶州市政府通报表彰,逝世后被追授“山东省劳模”“山东省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
王德红:三年如一日 照顾独居老人
王德红是青岛公交集团城阳巴士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938路线的一名驾驶员。从事公交驾驶员已经5年多了,在这5年里,王德红始终坚持“服务乘客、奉献社会"的工作理念,在日常运营工作中,他始终把服务乘客放在第一位,通过良好的安全意识,过硬的驾驶技能,将每一位乘客安安全全送到家。
同事身边的热心人
乘客心中的有心人
工作中,王德红曾先后荣获“工会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以及青岛市助人为乐之星的光荣称号。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熟悉了沿线周围大的景点和换乘路线,手绘了一张温馨的线路图,成了“活地图、向导式指路者”。得到了乘客的一致赞扬,收到乘客表扬电话百余起。一个微笑,一个搀扶,一个提醒,这种细小的服务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中,总结出了对乘客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有细心的让每一位乘客满意的服务标准,并自创了“我把乘客比亲人”的服务理念,总结出“心态好、服务好、特需乘客照顾好、疏导好、转弯险路提醒好”的六好服务法 。在工作中,同事们都说王德红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怨言,即使工作再怎么辛苦,他还是面带笑容,驾驶公交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作为线路班组长,王德红不仅能够带动班组成员对车厢文明待客、安全行车进行业务技能交流,在平日的公益性活动也非常关心。自2014年初,王德红就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的情况,并与城阳区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取得联系,带领团队到进行公益活动,每逢儿童节、圣诞节等节日,王德红就会号召路队驾驶员去看望孩子们,并且会为他们带上节日礼物,同时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爱心活动中。就这样,王德红的爱心团队从最初的不到十人,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三十余人。
做为驾驶员,王德红在工作中不但要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下班有又要加强自己的学习和公益活动的的策划,由于对电脑操作有一定的障碍,对电脑的应用也不熟练,每份活动策划都需要用手写,利用公休时间报名参加电脑学习班,回家后就用电脑一点一点的输入进去,平时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会谦虚的请教同事。
王德红除了做好了安全运行,优质服务这些基本的工作外,担任班组长职务的他,还特别细心地为班组成员们准备好笔记本、笔 。在车厢里为乘客准备了小扇子、车垫子、还有急救包等。在行车过程中特别细心,尤其特别照顾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每次都会亲自给他们安排好座位才能安心驾驶。
热心公益奉献爱心
实现人生价值
王德红不但在车厢里优质服务乘客,还把爱心延伸到了车厢外。在无意中的得知王德红一直在默默帮助山区的两位贫困老人,这一帮就是三年。
家住城阳区棉花社区的老两口已经80多岁了,两位老人身体都不好,王培仁腿脚活动不便,出门都困难,基本的生活来源就是村里发的低保,勉强支撑两人生活,生活很是清苦。王德红知道了两位老人的生活状况,就在心里暗暗的将老人的信息记在心里,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于是,王德红就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帮扶之路,这一做就是3年。平日里,王德红每隔10天就去一趟老人家,帮老人打扫卫生,提水、买菜,送一些生活得必需品,跟老人聊天。并将老人需要的东西记下来,下次过来的时候捎过来。尤其遇到雨雪等特殊天气,王德红会尽快赶到老人家,因为担心老人做饭用的柴火潮湿,两人吃不上饭。
王培仁老人家里还种了几棵樱桃树、杏树,到了成熟的季节,常常看到结果了,由于自己的身体行动不便也没有能力摘果了,很是懊恼。得知这种情况后,王德红就跟“萤火之光”志愿服务团队的同事一起去帮老人摘杏、摘樱桃,把摘下来的果子拿去卖,把卖了的钱亲自交给了老人手里。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感染,帮扶王培仁老人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在王德红的号召下,身边有许多同事都加入到这个行列来,大家不图名利,只是希望通过自己一点点努力能够让老人的生活渐渐变好一些。
在王德红的帮助下,两位老人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现在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够带老伴去进行一下体检,希望她健健康康的,跟自己多待几年。王德红得知后,心里便萌生了一个念头:把医护人员请到王培仁的家里!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萤火虫团队志愿者的认可,于是请来了城阳的医护人员来到了他的家里,给他老伴进行了仔细的体检,并认真讲解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王德红并不觉得这是多大的事,因为他说他早已经把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家人,照顾他们是自己应该做的,把尊重爱护老人,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发扬下去,让社会充满爱。多年来,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事迹,但是,他凭着一片热心和爱心,有着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的岗位敬业精神和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奉献精神。他用一个个细微的小事,丰富了他的人生轨迹,演绎了一名公交驾驶员的不平凡。
(城市信报记者 项皓)
Tags:飞身,2米,跨越,楼顶,救火,医生,病人,塞钱,3月,这些,
相关文章
随机图文
-
Galaxy Z Flip,3个月后:仍然喜欢它,仍然不推荐它
去年,如果你告诉我2020年会发生的所有事情,我会不相信地摇头。这包括我想要Galaxy Z翻盖折叠手机。当它在... -
Roku频道有个好消息:100个免费直播电视频道
本月早些时候, Roku聽扩展了免费直播电视服务聽Roku Channel聽,在新的节目指南中增加了100个直播频道。该... -
布加洛成员是如何利用Facebook策划谋杀的
5月29日,史蒂文·卡里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莱安德罗火车站接罗伯特·朱斯托斯时,第一次见到他。但根据本周... -
“苹果泄密”显示,像充电垫一样的空中力量仍在进行中
苹果公司的无线充电垫,名为AirPower,去年被正式取消,但头版科技主持人Jon Prosser在Twitter上分享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