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商家促销

山东地方戏茂腔传承谱系

2019-03-17 06:40商家促销

简介老满州(约1844-1914),佚名。还俗尼姑,随夫姓?4?潘?母改富岢??昵唬?荚?860年前后,随父母从苏北流落在鲁中南沿街卖唱,后在日照老牛窝定居,与演唱“本肘鼓”的艺人丁某结婚。老满州所唱的肘鼓子(拉魂腔)与本肘鼓有所区别:女声唱腔下句尾音翻高八...

老满州(约1844-1914),佚名。还俗尼姑,随夫姓丁。传闻她的父母会唱拉魂腔,约在1860年前后,随父母从苏北流落在鲁中南沿街卖唱,后在日照老牛窝定居,与演唱“本肘鼓”的艺人丁某结婚。老满州所唱的肘鼓子(拉魂腔)与本肘鼓有所区别:女声唱腔下句尾音翻高八度,称为“冒调”,用柳叶琴伴奏,并带来一批“南岔子戏”,如《五女会》、《铁牌关》等,使当地观众耳目一新,促使本肘鼓与冒调相互吸收融化。老满州及其二女儿丁宝红先后嫁给演唱本肘鼓艺人,这种婚姻上的结合,加速了本肘戏与冒调的结合,发展形成“哩冒鼓”,后来,谐音定名“茂腔”。1876年,以老满州为主组成丁家班,在临沂、胶州、高密一带流动演出。1895年在诸城安家落户。她所生三男四女,六人能演出。长子丁大,工大生兼花脸;次子丁仁奎,主弦;三子丁三孝,司鼓兼演生行;长女留妹,艺名大相公,擅演小生;次女丁宝红(成妹),丁家班主演;三女阳三,戏路甚宽,扮演生旦,均甚出色,有“三嫚不出台,不顶一台戏”之说。四女不演戏,早亡。

图文无关

丁宝红(1882-1953 ),乳名成妹.因排行第二,被称为“二嫚”或称“二相公”。日照老牛窝人。自幼随母亲老满州学唱,工青衣、花旦。1895年,全家在诸城县定居,后来宝红嫁给本县王家大庄演唱“本肘鼓”的艺人王玉林,王擅司鼓,兼演大生,从而促成了本肘鼓与冒调的结合。她在唱腔处理上,移花接木,效果良好,以下句唱腔尾音向上翻高八度,替代了本肘鼓尾音带“哦嗬唵”的传统唱法。除柳琴外,增加了三弦伴奏,固定了有乐器伴奏的板式变化体唱腔使茂腔艺术产生了一次大的飞跃。她在茂腔形成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民国年(1917年),她进入青岛,与范宝红合作演出,代表剧目有《东京》、《西京》、《金簪记》等。后参加共和班,与李凤山、李元林、张凤山、张凤宝等流动演出于诸城、高密、胶州、安丘一带,以唱功著称。有“二嫚的唱值千金,一两银子买一分”之说。她的女儿彩云、彩虹、彩凤,儿子福举,孙女王仙梅皆从事茂腔艺术,且各有所成。

冯士春(1889-1973)山东胶南人,著名茂腔琴师。精于演奏茂腔,亦能为京剧、河北梆子(板胡)伴奏,是青岛市金光茂腔剧团创始人之一。他的演奏方法洗练,色腔严谨,伴奏中常运用挑弦技巧(现已失传),在山东省及东北三省较有影响。其徒弟李焕武为原青岛市金光茂腔剧团琴师,鲁殿臣为原青岛市光明茂腔剧团琴师。

王福举(1908-1989)山东诸城人。生于茂腔世家,是茂腔早期女演员“老满洲”的外孙,丁宝红(艺名二嫚)之子。自幼随家族学艺,12岁学习打击乐,后一直为戏班的司鼓。其基本功扎实、经验丰富、精熟戏文,在茂腔表演团体中较有影响。1953年加入青岛市金光茂腔剧团任司鼓。

刘顺仙(1909-1983)女,山东胶州人。幼年随巩玉忠、于瑞亭等学戏,工花旦。十一岁进青岛市,十三岁随“顺和班”到烟台、大连、沈阳、哈尔滨等地演出,达十一年之久,逐渐成为主要演员,深受欢迎。1942年回青岛,兼演柳腔。解放后参加青岛市光明茂腔剧团,改唱老旦。1956年山东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老艺人奖。

高润滋(1918- )山东高密人。l5岁学艺,工老生,1954年加入高密县茂腔剧团。其嗓音厚实,运用自如,韵味浓郁,功底扎实。擅演《西京》中李彦荣;《葡萄架》中沈树美;《游龟山》中的田云山等,在潍坊、高密一带较有影响,1982年退休。其子高树清现为高密市茂腔剧团主要演员。

韩永善(1922-1995)山东胶州人。16岁学艺,1950年参与创建青岛市光明茂腔剧团,1955年转入青岛市金光茂腔剧团,任该团团委会委员、业务股长。初学老生、丑行,后工花脸,擅演反面角色,在《罗衫记》中饰徐能。1956年获山东省戏曲观摩大会三等奖。

王艳秋(1925-1995)女,山东黄县人。15岁学艺,工闺门旦、青衣,其嗓音高亢、嘹亮,韵味浓郁,独具一格。1950年参与筹建青岛市金光茂腔剧团,晚年改唱老旦,是茂腔剧种中影响较大的演员之一。

李玉香(1926-1982)女,山东胶州人。自幼随父母学茂腔,小生、青衣兼能,后专工小生,在胶州一带声誉甚佳。1945年进入青岛市,与多名茂腔艺人组班演唱。解放后在人民政府支持下筹建专业剧团,I950年秋,青岛市光明茂腔剧团成立,李玉香任团长。1957年主演《花灯记》晋京演出,同年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李玉香扮相英俊、潇洒,唱做俱佳,擅演“四大京”、“八大记”和移植剧目《秋江》、《张羽煮海》等。曾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剧协山东分会理事。

宿艳琴(1927-1996)女,山东安丘人。著名茂腔演员,剧协山东分会会员。7岁学艺,8岁登台演出,工青衣、花旦。1950年参与创建青岛市金光茂腔剧团,1954年获华东戏曲观摩大会二等奖。其演唱吐字清晰,做功细腻。曾被选为青岛市人大代表、胶州市政协委员。

王仙梅(1930-2001)女,山东诸城人。生于茂腔世家,王福举之女。自幼学艺。8岁登台,初学花旦,后工青衣。其嗓音高亢、嘹亮,演唱时乡土气息浓郁,婉转自如。在诸城一带传有“三天不喝水,也要看看王仙梅”之说。

李兰香(1930-1966)女,山东胶州人。白幼随父母学演茂腔,工花旦。1945年随姐姐李玉香进入青岛市。解放后参与组建青岛市光明茂腔剧团并在团内担任主要演员。1956年参加山东省戏曲观摩大会,在《罗衫记》中扮演郑月素,获表演一等奖。1957年主演《花灯记》晋京演出,获得好评。李兰香噪音甜润,唱腔优美,做工细腻,擅演剧目有《罗衫记》、《秋江》等。

曾金凤(1931- )女,山东省胶州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名誉理事,青岛市戏剧家协会顾问,胶州市政协副主席,一级演员。自幼随父学戏,1949年和宿艳琴、王艳秋、温秀琴等组成剧团,于1950年政府批准为青岛市金光茂腔剧团。她先学青衣、花旦,后工小生。

她舞台生活五十多年,勤奋于党的文艺事业,对茂腔剧种的发展,对茂腔唱腔的改革,对青年学员的培养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曾多次在国家和省市文艺会演获奖,并多次参加录音录像。

她饰古装戏《罗衫记》中的小生徐继祖,《孟姜女哭长城》中的旦角孟姜女、现代戏《朝阳沟》中的栓保娘、《金嫂子》中的金大娘,栩栩如生,使人拍手叫绝。她唱腔圆润,韵味浓郁,做工精细,感情真实,是茂腔剧种有代表性的著名演员。

匡国栋(1933- )山东胶州人。中国剧协山东分会会员,工老生、丑行。其嗓音高亢,唱腔韵味浓郁,表演逼真,多次在省市级文艺会演中获奖。

张茗华(1934- )女,山东青岛人。中国剧协会员。幼年学习京剧,后转入青岛市茂腔剧团,工青衣、花旦、小生。其嗓音嘹亮,基本功扎实,做功精细,戏路宽,多次在省级文艺会演中获奖,曾任青岛市茂腔剧团副团长。

张其荣(1938- )女,山东高密人。1955年加入高密县茂腔剧团,工老旦。其唱腔韵味浓郁,行腔委婉,吐字清晰、做工精细、自然,在《对花枪》中饰姜桂芝;《杨八姐游春》中饰佘太君,开创了茂腔戏中老旦担任重头戏之先例。在潍坊、高密一带较有影响。

范云洁(1940- )女,山东高密人。中国剧协山东分会会员,幼年随茂腔老艺人范云才(艺名范八)学艺,工花旦。l955年在青岛金光茂腔剧团学艺,后转入高密县茂腔剧团。1959年参加山东戏曲讲习班,1962年随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学习刀马旦。其唱腔清新、俏丽,功底扎实,擅演《王小赶脚》中的三姑娘;《苦菜花》中的娟子等。1965年担任高密县茂腔剧团业务副团长,后任团长、支部书记。

王淑娴(1942- )女,山东胶南人。1961年考入胶南茂腔剧团,工青衣、花旦。后因剧团撤消而调入高密茂腔剧团。1964年胶南茂腔剧团重新成立后调回。在现代戏《红嫂》、《江姐》、古装戏《双玉蝉》、《张郎休妻》等剧中担任主演。王淑娴在艺术上博采众家之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先后录制出版了《西京》、《张郎休妻》等盒式磁带。曾任胶南市茂腔剧团团长,青岛市戏剧家协会理事。

张梅香(1950- )女,山东胶州人。中国剧协会员,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尖子演员”。1970年参加青岛市茂腔剧团.师承曾金风,工青衣、花旦,在《燕双飞》中饰俞丽芬,《弘文才女》中饰白玉,《朝阳沟》中饰银环。唱腔优美,做功内在感强,戏路较宽,多次在省市级文艺会演中获奖。2003年获全国“国花杯”中青年戏曲演员表演大赛“十佳花旦金奖”。她演唱的《赵美蓉观灯》由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制成盒式录音带出版发行,任山东省五届、青岛市四届、五届青年联合会委员。

(仅据青岛市茂腔剧团提供)

Tags:山东,地方戏,茂腔,传承,谱系,